房燕娜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產科,江蘇無錫 214023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后早期泌乳的影響
房燕娜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產科,江蘇無錫 214023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后早期泌乳的影響。 方法 選擇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剖宮產術的初產婦12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兩組產后早期泌乳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 觀察組泌乳始動時間<24 h者占86.7%(52/60),對照組泌乳始動時間<24 h者占61.7%(37/60);觀察組產婦產后72 h母乳充足人數占83.3%(50/60),對照組產后72 h母乳充足人數占60.0%(36/60);觀察組產后72 h母乳喂養人數占85.0%(51/60),對照組產后72 h母乳喂養人數占56.7%(34/60),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對剖宮產產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使產婦主觀能動性提高,促進早期泌乳成功率,提高了母嬰生存質量。
護理干預;剖宮產;產后早期泌乳;影響
近年來,醫療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使剖宮產發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1],剖宮產產婦因術后疼痛,活動和飲食受到限制等因素,對乳汁的分泌造成一定影響。在嬰兒智力和體質的發育中母乳具有任何代乳品無法替代的優越性,母乳喂養除對嬰兒生長和健康起到有利作用外,還可減少產后出血、促進母體子宮收縮,加速子宮復舊進程。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剖宮產后早期泌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3]。本次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行剖宮產術的初產婦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就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剖宮產術的初產婦 120例,年齡 20~35 歲,平均(26±2.5)歲,孕周37~42周,平均(39.1±1.3)周。均采取硬膜外麻醉,行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方式。產婦均無內外科合并癥及產科并發癥,乳腺發育正常。新生兒Apgar評分出生時1 min及5 min均在7~10分,體重2 500~4 000 g。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在年齡、孕周、麻醉及手術方式、新生兒狀況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60例行常規母乳喂養、健康宣教和護理,觀察組60例在此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2.1產前健康宣教 術前護理人員主動和產婦溝通,就母乳利于新生兒的成長發育、是新生兒的天然食品向產婦進行介紹,指導母乳喂養的技巧和方法,樹立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積極主動在產后開展母乳喂養[4]。
1.2.2 喂哺技巧指導 新生兒出生后對臍帶行無菌處理,即可開始和母親局部皮膚接觸,護理人員在產婦入室30 min內協助對母親乳頭進行擦洗,行乳房護理,并指導正確的哺乳姿勢,讓母嬰早接觸,并盡早開始吸吮,后對喂哺過程進行有效協助。
1.2.3 飲食指導 胃腸功能在產后6 h即可恢復,應鼓勵產婦盡早恢復飲食,以建立營養儲備,為喂哺新生兒做好充分準備,飲食不宜選擇不易消化及高脂肪食品,如產婦在排氣恢復后,可食用如雞湯、魚湯等高蛋白平衡飲食來對養分進行補充,以達到哺乳所需[5]。
1.2.4 心理護理 情緒對乳汁的分泌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產婦機體調節功能在穩定、良好的情緒下可進一步加強,加快乳汁分泌進程。護理人員需和產婦進行有效交流,對其心理顧慮和思想動態進行了解,并最大限度的協助其將顧慮進行排解和消除[6]。向孕婦講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會影響胎兒的喂哺,不會增加毒副作用,從而提高其母乳喂哺的依從性。
1.2.5 乳腺管疏通 護理人員對產婦乳房進行檢查,無癟軟感時,可將乳房用中指、無名指、小指托起,大拇指和示指在乳暈兩側分別放置,向胸壁處適度捏擠乳房內乳汁,促其噴射。
1.2.6 疼痛護理 鎮痛泵(PCEA)在產后應用可保證產婦良好的休眠質量,并且對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增加產婦的催乳素分泌,降低術后切口疼痛導致的不適感。行產后48 h PCEA持續鎮痛,并行溫水足浴,以加快乳汁分泌進程。
1.3 觀察指標
①判定泌乳始動時間:娩出胎兒至產婦有乳脹感,對乳房進行擠壓乳汁第1次排出的時間。②判斷泌乳量的標準:母乳充足:新生兒在2次喂哺間有滿足感,大便>3次/d,小便>6次/d;母乳不足:新生兒在哺乳后仍不安、哭鬧,大便1次/d,小便>6次/d,加用配方奶粉后有滿足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8.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泌乳始動時間比較
觀察組60例中,泌乳始動時間<24 h者52例,24~48 h者7例,49~72 h者1例。對照組60例中,泌乳始動時間<24 h者 37例,24~48 h者 19例,49~72 h者 4例。 觀察組泌乳始動時間<24 h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24~48 h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2.2泌乳充足率比較

表1 泌乳始動時間不同組別比較[n(%)]
觀察組產婦產后72 h母乳充足50例,占83.3%,母乳不足10例,占16.7%。對照組母乳充足36例,占60.0%,母乳不足24例,占4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產婦產后72 h不同組別泌乳充足率比較[n(%)]
2.3 產后喂養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后72 h母乳喂養51例,占85.0%,混合喂養9例,占15.0%。對照組產后72 h母乳喂養34例,占56.7%,混合喂養26例,占4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產婦產后72 h母乳喂養情況比較[n(%)]
剖宮產是指通過剖開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形式。產婦因妊娠、分娩期有較大的精力和體力消耗,疼痛、恐懼、創傷引起不良情緒產生,特別是初產婦,易對乳汁的分泌造成影響,導致泌乳功能失調,對母乳喂養進行有效護理干預是確保乳汁足夠分泌的關鍵[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剖宮產技術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孕婦主動選擇剖宮產術結束分娩,其原因不能排除有些孕婦對分娩知識的缺乏及對剖宮產術選擇的盲目認同,使得剖宮產手術指征擴大化,甚至有無明顯手術指征的情況。術后并發癥和潛在性損傷也引起廣泛關注,可危及產婦或新生兒生命健康。然而劇烈的術后疼痛對產婦的哺乳、睡眠都有著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對恢復極其不利。術后由于切口疼痛及子宮收縮痛可導致患者的不適增加,影響產婦的自理能力和母乳喂養的欲望。
行護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術后留置鎮痛裝置,可很大程度上減輕產婦的疼痛,術后前3天每日為產婦沖洗會陰[6],能提高產婦的舒適度及自理能力,加強母乳喂養的愿望和動力。產婦術后6 h內麻醉未完全消失時進食牛奶、豆漿、肉類、蛋類等易產氣的食物可導致腹脹。而6 h后進食無乳、無糖流質,如米湯、蘿卜湯等不會引起腹脹不適,同時進食本身可反射性地刺激腸蠕動,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適時給予健康指導,講解進食的方法[7-8]:從流質-清淡半流質-排氣后可進普通軟食,少量多餐。注意觀察進食后的反應,通過健康指導,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泌乳始動時間<24 h者占86.7%(52/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61.7%(37/60);觀察組產后72 h母乳喂養人數占85.0%(51/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6.7%(34/60),提示對剖宮產產婦行護理干預可促進早期泌乳,使母乳喂養成功率提高。觀察組產婦產后72 h母乳充足人數占 83.3%(50/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60.0%(36/60),提示對產婦行產前健康教育,并給予足量的飲食營養為乳汁分泌提供保障,促進分泌旺盛。護理人員協助哺乳,指導哺乳姿勢,行心理護理,使產婦保持樂觀情緒,增加其舒適感,保證嬰兒充足營養。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使產婦主觀能動性提高,促進早期泌乳成功率,提高了母嬰的生存質量。
[1]鄒治.自我效能護理減低無指征剖宮產發生率的研究[J].中醫藥導報,2009,15(3):63-64.
[2]汪萍,杜巧琴.剖宮產術中護理干預對產后乳汁分泌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7):6615.
[3]李秀珍,牟園芬,羅小玲.剖宮產術后硬膜外鎮痛對產婦泌乳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中旬刊,2011,17(10):9-10.
[4]白麗君,付聯合,王艷芬.產前產后乳房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3):188-189.
[5] 李銀鳳.產褥期的健康教育[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8,14(1):85.
[6]李盛平.護理干預對提高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5):92-93.
[7]鄭玉靜.剖宮產術后早期活動加無糖藕粉口服對產婦恢復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09,6(11),183-183.
[8]郭莉,王晉波.護理干預對產后乳房脹痛、硬度和泌乳情況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1,23(5):84-85.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arly lact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FANG Yanna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Wuxi City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e,Wuxi 21402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arly lact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120 primipara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1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argeted care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care,postpartum early lactations of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 less than 24 hou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7%(52/60)which was higher than 61.7%(37/60)in control group;sufficient lactation 72 hours postpartum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3%(50/60)which was higher than 60.0%(36/60)in control group;breastfeeding 72 hours postpartum was 85.0%(51/60)in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56.7%(34/60)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ConclusionTargeted care intervention for maternity patients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can motivate the mother and thus enhance the success rate of early lact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ernal and infant survival.
Nursing intervention;Cesarean section;Early postpartum lactation;Effect
R719.8
C
1673-7210(2012)08(a)-0140-03
2012-03-29 本文編輯:衛 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