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香
廣東省東莞市中醫院,廣東東莞 523000
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及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人們對醫療保健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藥學科的迅猛發展也使得醫療實踐中更加注重醫學、藥學、護理學多學科的分工協作,不同專業共同參與對疾病的診療,對醫院藥學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絕大多數醫院(94.63%)開展了體系龐大的臨床藥學服務,囊括了藥物使用、患者教育、藥品信息、臨床研究、藥品不良反應(ADR)管理、藥動學、藥物療法監測、藥品調劑管理等醫療事業的各個方面[1]。藥學服務在美國成功的實踐,揭示出世界藥學發展的趨勢和醫藥衛生保健服務的發展方向。我國在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藥學工作模式中,臨床藥師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角色,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開展全面藥學服務,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臨床藥師作為具有藥學專業知識背景的衛生技術人員,在開展藥學服務工作中應對患者進行正確用藥指導,首先對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和家族史進行詢問,了解患者目前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以免重復用藥或產生不良相互作用;通過詳細交待用藥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以人文關懷的態度幫助患者掌握藥物常識,使其學會所服用藥物的劑量、用法和服用技巧,介紹藥物的藥理作用、相關禁忌證、不良反應及其處理方法,提醒患者注意藥物之間、藥食之間的相互作用,教患者識別藥品的有效期及生物制品的正確保存方法[2];對某些藥物可能對體液、大便、尿液顏色產生的影響,應提前告知患者,以減少其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對于出院患者,告訴患者藥品正確的儲存與保管方法,服藥時間、方法及療程,劑量調整的時間方法,對重點患者加強隨訪,跟蹤指導用藥。
藥師是實施藥學服務成功與否的關鍵。由于藥物品種迅速增加,醫生在治療用藥時面臨更多的選擇。在開展藥學服務工作中臨床藥師在選藥、用藥上應做好醫師的參謀,與醫護人員建立良好協作關系,工作上應主動向臨床醫護人員提供新進藥品的資訊,解答臨床專科醫護人員在確定藥物治療方案、藥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臨床合理用藥能力,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專業指導和幫助,盡可能地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間接地減少醫患矛盾的發生。
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規定:藥品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藥品不良反應一般可分為副反應、毒性反應、過敏反應和繼發感染(也稱二重感染)四大類。我國住院患者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30%[3-4],目前ADR監測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醫護人員對ADR重視不夠,上報數量少且報告質量不高。藥師通過下臨床工作,在參與日常查房時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前、后的變化,憑借自身的專業知識可及時發現藥品不良反應。同時藥師臨床藥學服務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與醫師、護士的密切合作,由于護士接觸患者時間長,能夠觀察到患者身體的各種細微變化,有利于發現藥品不良反應。因此,藥師更應主動與護士加強溝通,提高護士對臨床ADR的認識水平,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的細微變化,以更好地應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藥師在醫院引進的新藥使用前應詳細閱讀理解并向醫護人員發放藥品使用說明書,查閱文獻資料,了解ADR發生情況,預先告知醫護人員可能發生的ADR及其表現,及時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發現ADR及時處理,減低人為因素造成的ADR的發生率。開展ADR監測可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有效減少藥品不良反應漏報或不報現象,避免或減少ADR的發生,有效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開展治療藥物監測,制定和調整合理的個體化用藥方案,可提高藥物療效,避免或減少毒性反應的發生,已成為藥物治療發展的必然趨勢[5]。臨床藥師通過對醫囑的依從性及臨床用藥劑量的合理性評估進行臨床用藥監測,根據患者病情及時建議調整用藥劑量,對某些重點藥物和重點患者進行血藥濃度監測(TDM)。TDM也是藥學監護的重要手段,通過測定血液、尿液、淚液等體液中藥物的濃度并根據測定結果,運用藥代動力學理論,調整用藥劑量或用藥間隔,觀察患者用藥后藥效及不良反應,設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為臨床用藥提供科學依據[6]。臨床藥師通過進行處方點評、處方審核、TDM及ADR監測開展藥學監護,對醫院即將進用的新藥進行全面評估;對使用量排名在前的藥物,評估其使用的合理性;追蹤評估藥物治療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對醫院的藥物利用情況和用藥趨勢進行評價,促使醫師在用藥過程中兼顧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保證患者臨床治療時的合理用藥[7]。
隨著醫藥衛生科技水平的發展,臨床藥物品種迅速增加,使得醫生在臨床治療用藥選擇上面臨更多的機會與風險。針對臨床上遇到的常見用藥問題,臨床藥師可定期為醫護人員開設藥學知識講座、培訓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協助醫師按患者病情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及溶媒;指導護士正確執行醫囑,嚴格按藥品說明書的要求使用溶媒,靜脈操作注意使用正確輸液濃度、速度,注意配伍禁忌,及時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同時臨床藥師應積極為患者開設藥學知識健康教育活動,普及藥物不良反應知識,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及合理用藥建議。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的第三十六條中明確規定了醫療機構藥師工作職責之一是:負責藥品采購供應、處方或者用藥醫囑審核、藥品調劑、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和醫院制劑配制。因此,臨床藥師的一個重要角色是處方醫囑的審核員。藥師對處方醫囑中書寫缺項、錯誤或不合理用藥等方面要嚴格把關,審核處方用藥是否與臨床診斷相符,處方中是否存在重復用藥、特殊人群的用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嚴格按《處方管理辦法》中“四查十對”的要求核發放藥品,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藥師參與臨床治療是提高醫院綜合治療水平的重要步驟,深入臨床參與藥物治療和藥學服務工作已成為臨床藥學對臨床藥師提出的基本要求[8],也是醫療模式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臨床藥師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轉變觀念,發揮專長,當好臨床用藥的參謀,承擔起臨床用藥指導、藥物安全監督、藥物應用評價及處方醫囑審核、督導藥物治療的責任,開展藥學知識健康教育宣傳,醫、藥、護協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高醫院綜合治療水平。
[1]梁海珊,張新平.我國藥學服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0,23(5):43-45.
[2]李寅超,趙宜紅.構建全程化藥學服務模式的思考[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7,7(6):474-475.
[3]梁萬年,彭曉霞.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研究現狀及其對策[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3,12(4):179.
[4]于培明,黃泰康.不良反應概念的合理界定[J].中國藥房,2007,18(5):392.
[5]高清芳.臨床藥師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5.
[6]馮習坤,王科兵.臨床藥學與合理用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1A):66-67.
[7]吳永健.住院藥房藥師在醫院臨床藥學工作中的作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4,7(4):110-111.
[8]胡晉紅.全程化藥學服務[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