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宏 胡亞娟
1.1 結合科室專科特點,制訂特色的教學制度及計劃 采取循序漸進的三階段學習方法進行培訓。制定由淺入深的帶教計劃和教學目標,并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尋找不足之處,做好記錄和反饋。
1.2 建立健全組織結構 護士長-帶教組長-帶教老師三級帶教管理體系,分工明確。帶教老師負責落實帶教計劃,進行1帶1個性化帶教,做到老、中、輕護士相結合的排班方式;帶教組長負責督促教學計劃的實施,每月組織3年以下護士進行2次理論培訓并考核,收集帶教中存在問題上報護士長;護士長檢查教學情況,每月組織帶教組長及帶教老師培訓,解決帶教中存在問題。
1.3 帶教老師的選拔、考核 帶教老師綜合素質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臨床帶教的質量[1]。帶教老師需具備條件:主管護師或護師職稱,大專以上學歷,工作經驗豐富,有較強的責任心及奉獻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學和組織管理能力,業務知識、專科技術過硬,良好溝通能力的護士。對帶教老師進行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的考核,積極提高帶教老師護理教學質量和專科知識水平。
2.1 心理疏導,提出具體的要求 年輕護士剛到重癥監護室常常會有緊張、陌生、恐懼的心理,護士長、帶教老師應親切和藹的與其交談,介紹工作環境,科室的規章制度,工作性質等,鼓勵尊重年輕護士使其放下心里包袱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對每名年輕護士提出每階段應達到的具體要求。
2.2 具體實施帶教規范化 按照制定的帶教計劃和教學目標循序漸進的三階段學習方法進行規范性培訓。使其每個年輕護士都得到系統的規律的繼續再教育
2.2.1 集體授課,統一系統學習 帶教組長組織年輕護士系統的進行專科理論知識及專科技能的學習與培訓。這些內容都是臨床工作的基礎,要求必須掌握,根據工作年限進行分階段、分層次進行考核。操作標準化,根據操作流程制作操作視頻分解演示,經指導練習后考核。
2.2.2 小講課的開展使學習模式進行轉變,注重能力的培養 帶教組長給每個年輕護士擬定講課范圍,定期組織一名年輕護士給其他護士講課。在互動中帶教組長要提出相關問題讓講著及聽者解答,護士長做點評及總結。年輕護士在認真準備課件時要閱讀、查看大量的資料,學習模式也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這樣學到的知識更加牢固、扎實。在講課過程中還鍛煉了年輕護士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
2.2.3 隨機抽考,鞏固知識 護士長根據每天臨床病例,在晨會、查房、檢查工作時選取典型問題和知識點進行提問來考核年輕護士知識掌握的程度。未答出或不全面的讓其帶著問題去學習,次日主動找護士長回答。帶著問題去學習使得年輕護士在看書過程有目的性、針對性,大大的提高了記憶力,同時培養了年輕護士勤思考的好習慣。
2.2.4 進行一帶一個性化帶教 傳統帶教模式較少考慮學員的個體因素,而應用個體化帶教進行臨床帶教,則充分體現了個體化教學[2]。現在年輕護士多為90后的獨生子女,衣食無憂、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做事缺乏主動性、不太習慣去協助、幫助別人。根據年輕護士的不同性格特點選擇帶教老師進行實地的臨床教學。融洽的師生關系,帶教老師言傳身教能讓年輕護士熱愛自己本職工作,體會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動提高自己的技術操作水平、業務知識水平、與人溝通的能力及團隊的協作精神。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護生從護校走進臨床,她們已初步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但是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臨床帶教的情況[3]。本科室自2009年采用這種規范化、系統化、個性化對年輕護士繼續再教育取得了明顯效果。年輕護士的理論內容和操作水平、團隊精神、溝通能力顯著提高。同時合理、有效地使用護理人員,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水平。本科室將總結以往經驗,不斷完善年輕護士的繼續再教育,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護理質量。
[1]龐玉玲,張敏,李憲莉,等.加強實習護生的規范化管理,提高臨床帶教質量[J].援西南國防醫藥,2005,15(4):433-434.
[2]吳素清,黃春霞.個性化臨床帶教模式創新初探[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24.
[3]于麗霞,劉建新,李姿援.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護理教育,2005,2(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