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莉 肖瑜
頸椎病又名頸椎綜合征(cervical spondylotic syndrome,CSS),是一種因頸椎椎間盤組織發生退行性病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從而累及附近組織而表現出相應臨床癥狀的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屬于多發病及疑難病[1]。本組研究中,采用針灸為主配合推拿綜合方法治療CSS,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0年5月于筆者所在醫院針灸科就診的150例CSS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88例,女62例,平均(55.2±12.6)歲。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只采用針灸治療對照組(60例)與以針灸為主配合推拿觀察組(9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只采用針灸治療,觀察組以針灸為主配合推拿。
1.2.1 針灸治療 取穴:針灸穴位選擇大柱、風池、百會、大椎、增生頸椎及上下椎旁夾脊穴。穴位采取常規消毒后,取30號的1.0寸毫針。風池穴針尖朝向對側眼球方向斜刺進入約0.5寸,至局部有酸脹感并有向頭顳部放射感;天柱穴垂直刺入1寸左右;大椎穴垂直刺入1寸左右,至局部出現酸脹感并向兩肩放射為止;百會穴平刺入0.5寸左右;頸部夾脊針尖朝向脊椎斜刺入約1寸左右,并使針感朝向頸、肩、背部擴散。采取平補平瀉法,留針半小時。
1.2.2 推拿輔助治療 推拿采用按揉法或拔伸旋轉法。注意對于有椎間關節失穩的患者手法宜輕柔。針灸之后再推拿,1次/d,5次為一療程。療程之間需休息2 d,連續治療6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1)頸椎側彎、頸肩痛及后伸癥狀。(2)眩暈及頭痛感。(3)惡心、嘔吐及乏力。(4)手臂有麻木感。(5)耳鳴甚至耳聾。根據輕重度分成嚴重、明顯、輕微及無4級量化指標,分別計為1分、2分、3分、4分。治愈為上述各指標合計20分;顯效定義為較治療前增高6~10分;好轉為增加1~5分;無效為與治療前相比,評分無明顯改變甚至降低。總有效率=治愈+顯效+好轉。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針灸為主配合推拿觀察組治愈率47.8%(43/90),顯效率 35.6%(32/90),好轉率 12.2%(11/90),無效率 4.4%(4/90),總有效率95.6%(86/90),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治愈率38.3%(23/60)、顯效率 28.3%(17/60),好轉率 23.3%(14/60),無效率10.0%(6/60),總有效率90.0%(54/6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CSS是一種因骨關節、韌帶、頸部椎間盤出現退行性改變或勞損所致的肩頸部病變。祖國中醫認為,大椎穴位于頸項的門戶,屬督脈,乃氣血經絡通行之穴。督脈屬陽經之海,針灸刺大椎穴可起到調整陰陽、祛邪通絡及活血化瘀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針灸刺大椎可顯著改善CSS患者的椎-基底動脈血液循環系統。針灸刺頸夾脊穴及大椎穴能夠發揮增加局部血液流量,改善患者代謝及血管神經營養等功效,經局部的神經調節后,能夠促進椎間盤、增生組織的盡快恢復,消除局部炎癥水腫癥狀。楊繼洲著《針灸大成》有云:“百會主頭風……,頭昏目?!?,百病皆得治”[2]。說明百會、大椎穴有協調通調督脈氣血的功能。現代研究發現,百會對可增強血流,增強血管舒縮功能。古籍云:頭暈目眩,要覓于風池。現代研究也發現,風池能夠顯著增強椎-基底動脈血液循環,改善腦干部血流狀態,從而提高腦內氧分壓,增強病灶及附加組織營養供給,促進腦組織的修復。針刺諸穴能夠起到疏通局部經氣功效,使得氣血暢通,脈絡得通。本組中,對患者采取針灸為主配合推拿,患者治愈率47.8%,顯效率35.6%,總有效率95.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8.3%、28.3%及90.0%,提示該法應用于CSS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前景。
[1]項詠梅.針灸、推拿及物理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12):3165.
[2]李國華,周敏軍,周菊林.益氣活血通絡化痰法治療混合型頸椎病133例[J].江西中醫藥,2007,3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