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玉 劉 明 李 實 盧玉彬
河北省撫寧縣中醫院內科,河北撫寧 066300
更年期綜合征是絕經前后婦女易患的疾病之一,根據文獻據報道其發病率高達85%~90%[1]。因古人誤認為此癥多出現于婦女絕經前后,故中醫又習慣于成為“絕經前后諸癥”[2]。從中醫角度來說,更年期綜合征是以腎虛致病為本,正虛致邪繼發,情志影響為誘因,三者密切相關,同時作用于機體,從而產生一系列陰陽平衡失常的虛實夾雜癥候群,尤以烘熱汗出,煩躁易怒為特征[3]。本病如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困擾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因此研究和防治更年期綜合征對保障婦女的健康,提高婦女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醫學和社會意義。現代醫學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主要采用激素和替代療法,其療效肯定,但副作用不容忽視。2001~2010年筆者運用滋腎生肝法治療肝腎陰虛型更年期綜合征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且無任何副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觀察病例共480例,均為我院內科門診病例。隨機分為中藥組(240例)和西藥組(240例)。中藥組平均年齡(51.40±4.48)歲,西藥組平均年齡(51.53±5.07)歲。中藥組平均病程為(12.70±8.81)個月,西藥組平均病程為(12.47±8.35)個月。病情程度上以Kupperman評分標準評分[4]判斷病情程度,輕度:癥狀總積分≤20分;中度:癥狀總積分21~39分;重度:癥狀總積分≥40分。中藥組輕度64例,中度120例,重度56例;西藥組輕度72例,中度104例,重度64例。兩組年齡、病程及病情程度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以《實用婦產科學》(第2版)、《婦產科學》(八年制統編教材制定)為西醫診斷依據。臨床表現為:潮熱汗出、或伴煩躁、易激動、焦慮、記憶力減退、心悸、胸悶、失眠、頭痛、月經紊亂、性交疼痛、尿頻、腰背四肢疼痛。實驗室檢查:卵泡刺激素(FSH)≥20 mIU/mL,雌二醇(E2)<30 ng/L。中醫診斷辨證標準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訂頒發的《中藥新藥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中醫婦科學》(第七版)有關內容擬定。肝腎陰虛證標準,主癥:烘熱汗出、失眠;次癥:腰膝酸軟、煩躁易怒、頭暈耳鳴、脅痛、健忘、皮膚瘙癢、陰道干澀、舌紅少苔。主癥必備,次癥兩項或兩項以上。
①符合更年期綜合征標準;②符合中醫肝腎陰虛證辨證標準者;③年齡45~59歲;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由結核、真菌、腫瘤、矽肺、刺激性氣體、過敏等因素引起的咳嗽喘息患者;②并發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心腦血管、腎、肺、血液學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過敏體質或對本藥過敏者;⑥精神病患者;⑦因其他疾病需服用藥物者;⑧受試者依從性差;⑨自行退出者。
中藥組:治療服用滋腎生肝方(女貞子15 g、墨旱蓮15 g、熟地 15 g、柴胡 12 g、郁金 12 g、茯苓 10 g、白芍 12 g、山茱萸10 g、山藥 10 g、浮小麥 30 g、丹皮 10 g、蓮子心 9 g)。每日 1 劑,水煎取200 mL,分早、晚兩次溫服,每次 100 mL,服用 3個月。西藥組:谷維素10 mL,每日3次,復合維生素2片每日3次及雌孕激素對抗治療,口服雌激素(倍美力)0.625 mg/d,服藥第19~28天,加服孕激素安宮黃體酮片4 mg/d,第29天進入下一個周期,重復上述服藥方法,共服藥3個周期。
1.6.1 臨床癥狀變化 中醫癥狀積分[5]和改良Kupperman積分治療前后各評分1次。
1.6.2 觀察治療 前后血清內分泌激素指標變化[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E2]:兩組均于服藥前和服藥3個療程結束后空腹抽取肘靜脈血5 mL,采用化學發光酶免法測定患者血清中 FSH、LH 及E2。
根據臨床癥狀改良Kupperman評分標準判定臨床療效。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痊愈:n≥90%;顯效:75%≤n<90%;有效:30%≤n<75%;無效:n<30%。中醫單項癥狀改善情況的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治療后癥狀消失,分值為 0;顯效:治療后癥狀明顯減輕,分值降低 2個等級;有效:治療后癥狀有所減輕,則分值降低 1個等級;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減輕或加重,則分值等級無變化或略升高。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藥組痊愈0例,顯效48例,有效176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93.33%;西藥組痊愈0例,顯效0例,有效216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為90.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療效相當。見表1。
課堂引入、語言表達和課件設計,構成了學習者對授課教師課堂呈現效果的第一印象,屬教學基本功范疇,是決定課堂精彩與否的基本標尺。對于授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而言,課堂引入的巧妙、語言表達的幽默和課件設計的精美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求知欲,順利地開展教學。但過分地追求于此,則會使授課在深度上略顯不足和欠缺,教師還應挖掘授課內容在字里行間的深意,洞悉各專業培養目標和成才標準,站在撫今追昔和繼往開來的歷史高度,帶給學生發自心靈深處的思索與感悟。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前Kupperman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Kupperman積分治療后與治療前組內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Kupperman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Kupperman積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西藥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西藥組240 240 27.50±6.94 27.47±6.95 12.55±5.22*△13.31±4.91*
兩組患者治療前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西藥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西藥組240 240 15.51±2.32 15.50±2.96 6.36±2.14*△6.73±2.46*
中藥組在烘熱汗出、煩躁易怒、頭暈耳鳴、脅痛癥狀的總有效率優于西藥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癥狀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單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例)
兩組患者治療前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SH、LH、E2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兩組 FSH、LH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E2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西藥組優于中藥組。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內分泌激素比較( ±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內分泌激素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西藥組比較,△P<0.01
組別 時間 例數 FSH(mIU/mL) LH(mIU/mL) E2(pg/mL)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40 240 240 240 44.54±16.03 34.48±16.07*45.55±15.89 33.49±14.96*29.10±8.25 21.05±7.21*28.49±7.76 20.50±6.02*20.90±6.15 42.14±5.62*△20.12±6.24 59.85±6.89*
在服藥期間中藥組未發現有過敏反應,不良反應及任何副作用。西藥組子宮異常出血5例,乳房脹痛12例。
更年期是指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消失、生育能力與性功能逐漸進入老年期的過渡時期,多發生于45~55歲[2]。更年期綜合征是指由于更年期內分泌紊亂,代謝變化所引起的各種器官系統的癥狀和體征綜合癥候群。更年期婦女,由于卵巢功能減退,垂體功能亢進,分泌過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其主要癥狀為:失眠多夢、烘熱汗出、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或者心悸心慌、腰膝酸痛、關節疼痛,甚至喜怒無常[6]。以上癥狀參差出現,因人而異,發作次數和時間無規律性,病程長短不一,短者數月,長者可遷延至數年或者數十年。
從西醫角度來看,更年期綜合征發病機制為卵巢、腦垂體、下丘腦和大腦皮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更為直接的原因是卵巢中沒有成熟卵泡的排放,導致卵巢功能減退,垂體功能亢進,直接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植物神經中樞的功能紊亂及各臟器功能減退[6]。中醫認為,腎陰虛衰是致病之本;腎藏精,又為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為生命活動之根,稱為先天之本。正如《內經》所言:“女子七七,腎氣衰,天癸竭,太沖脈衰少,地道不通,形壞而無子也。”心肝火旺為病變之標;心主血脈而藏神,肝主疏泄而藏魂,更年期腎陰不足,水不濟火,心火偏旺,導致烘熱出汗、失失眠多夢等癥[7]。
MPS在中醫古籍中沒有獨立的病名記載,依臨床表現散見于“心悸”、“不寐”、“頭痛”、“眩暈”、“郁證”、“百合病”等相關病癥。中醫各家多認為腎虛是MPS發病之根本,但其病機不止腎虛一端,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女子以肝為先天”理論越來越受到重視,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肝腎同源,肝腎陰液相互滋生,盛則同盛,衰則同衰。腎陰虧虛常導致肝陰不足,造成肝腎陰虛證。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調節血液的作用,主宰著婦女的月經。《臨證指南醫案》云:“凡女子以肝為先天,肝陰不足,相火上燔莫制,根本先方也,急養肝腎之陰,不失延久之計。”故在辨治更年期綜合征時以肝腎陰虛為病機關鍵,確立了滋陰生肝之法。方中女貞子、墨旱蓮、熟地、山茱萸、山藥以補養肝腎為主藥,白芍養血柔肝,佐以茯苓、丹皮調理心肝,蓮子心清心安神除煩,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浮小麥斂陰止汗,諸藥合用共奏不養腎陰,涵養肝木,清心安神之功。現代藥理研究女貞子提取物中睪丸酮和雌二醇樣激素物質[8];墨旱蓮具有調節內分泌的功能[9];芍藥可刺激雌激素合成素的分泌,而促使雌二醇分泌[10];丹皮具有鎮靜、催眠作用[11]。
通過對480例患者的臨床研究,表明滋陰生肝之法治療肝腎陰虛型更年期綜合征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且能改善患者內分泌激素水平,且無任何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劉曉偉,鄧紅珠.更年期綜合征中醫辯證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0(8):292-293.
[2] 陳仿.從肝腎論治婦女更年期綜合癥[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1):53-54.
[3]陳國防,楊寶玲.補腎安神膠囊治療更年期綜合癥338例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5):36-37.
[4]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281.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1995.
[6]劉健鋒.更年期綜合癥中西醫研究動態與發展[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4):244.
[7]曹素賢.中醫藥配合心理調適治療更年期綜合癥[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2):13-14.
[8]黃婉,楊耀芳.女貞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藥理及臨床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7):772.
[9]張曉麗,伯潔,王愛縈.旱蓮草緩解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52例[J].吉林中醫藥,2004,24(4):22.
[10]姜建萍.白芍的現代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概況[J].中醫藥信息,2000,17(3):6-8.
[11]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535.
[12]鄺文婷,陸啟濱.中醫藥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研究概況[J].甘肅中醫,2009,22(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