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陽 宋偉娜 馬茉嬌 常曉慧 王曉波 黃世林
解放軍第二一〇醫院中醫血液科,遼寧大連 116021
近年來,部隊官兵貧血時有發生。為了解舟山地區部隊官兵貧血的發生情況,以便為官兵貧血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據,筆者對該地區的444名部隊官兵進行了血紅蛋白(Hb)的檢測,并開展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2010年6月,對舟山地區的444名陸、海軍男性官兵進行了Hb的檢測,其中陸軍173名,海軍271名;干部38名,戰士 406 名;中位年齡為 22(17~44)歲。
(1)運用整群抽樣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健康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表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情況,與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相關的自覺癥狀各10項以及飲食習慣。調查現場,由受過專門培訓的醫生對調查表的內容逐一進行講解和說明,統一指導,集中自填,個別輔導,當場完成并收集調查表。(2)采集每名官兵的靜脈血2 mL,采用邁瑞BC-3000PLSΜ血細胞儀檢測Hb。
參照國內診斷標準,男性成人Hb<120 g/L為貧血[1]。
444名官兵 Hb為(144.4±12.1) g/L,分布范圍為 66.0~193.0 g/L;共5名Hb<120 g/L,符合貧血診斷標準,貧血檢出率為1.1%;其中1名Hb 66 g/L,為中度貧血,余4名Hb 100~118 g/L,均為輕度貧血。
2.2.1 年齡、服役期 5名貧血者的中位年齡23(19~34)歲;中位服役期 1(1~15)年,其中 3 名為 1 年。
2.2.2職務與兵種 5名貧血者中,戰士3名,士官1名,干部1名;陸軍1名,海軍4名。
2.2.3 自覺癥狀 調查了與血液系統疾病相關的10項自覺癥狀,除舌炎外,其他9項均有發生。其中,乏力、煩躁均為5例次;頭昏、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失眠、健忘均為4例次;心悸3例次;眩暈1例次。與消化系統相關的10項自覺癥狀中,除便血、消化不良外,其他8項均有發生,其中,食欲不振3例次,惡心、嘔吐、反酸、噯氣、腹瀉2例次,上腹痛及腹脹1例次。
2.2.4 飲食習慣 對5名貧血官兵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飲食習慣,3例次飲食不規律,每周1~3次不能按時就餐;4例次有暴飲暴食史,飲食偏好為甜、辣為主,1名以素食為主,系中度貧血;2例次有飲用生自來水史,但多為偶然;5名貧血官兵均無吸煙史。
貧血是血液系統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目前全世界貧血人數超過20億[2],因此,有關貧血的調查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國內不同人群貧血狀況的研究時有報告[3-11],但是有關貧血在部隊現況的調查研究未見報告。由于貧血可導致體力、耐力及訓練能力下降,會對部隊戰斗力產生不良影響,而貧血在部隊官兵中時有發生。為了掌握部隊官兵貧血的流行病學資料,筆者對沿海部隊的官兵進行了有關貧血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其中,舟山地區共444名男性官兵接受了Hb的檢測和問卷調查,結果5名青年男性Hb<120 g/L,符合貧血診斷標準,貧血檢出率為1.1%,表明舟山地區受檢官兵總體狀況良好,貧血發病率甚低。
貧血的5名官兵中,中度貧血1名,輕度貧血4名;服役期限以1年居多,長則可達15年;戰士3名,海軍多于陸軍,海軍共4名;中度貧血者為海軍士官,分析原因可能與不同兵種訓練、工作和生活環境不同有關。
問卷調查結果的進一步分析表明,在10項與血液系統疾病相關的自覺癥狀中,除舌炎外,其他9項在5名貧血官兵中均有發生,但發生率不同,以乏力、煩躁最多見,其次為頭昏、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失眠、健忘,再次為心悸,眩暈最少見;在10項與消化系統疾病相關的自覺癥狀中,除便血、消化不良外,其他8項均有發生,其中,食欲不振最多見,其次為惡心、嘔吐、反酸、噯氣、腹瀉,上腹痛及腹脹最少見。但5名官兵消化系統自覺癥狀與貧血的相互關系尚不明確,有待于進一步調查。
對5名貧血官兵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查,結果均有不同的不良飲食習慣,如不能按時就餐、暴飲暴食、偏嗜甜或辣、飲用生自來水,其中1名中度貧血長期以素食為主。
綜上所述,舟山地區部隊官兵的貧血檢出率較低,但有中度貧血被檢出;5名貧血官兵均有不同的不良飲食習慣,在表現的消化系統自覺癥狀中,以食欲不振最多見。上述研究結果提示,應重視健康教育,培養官兵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進一步優化膳食結構。由于目前難于常規開展Hb檢測以篩查貧血的基層部隊,因此,當出現乏力、煩躁等自覺癥狀時,有必要進行Hb的檢測,以便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
[2]WHO/UNICEF/UNU.Iron deficiency anemia: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S].World Health Oragnization,2001(WHO/NHD/01.3):251.
[3]張元賢,唐蘭,王小林,等.重慶市成人居民貧血現狀調查[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1,36(3):381-383.
[4]康鵬偉,王想霞,李林奇,等.濮陽市農村居民貧血患病狀況調查[J].中國熱帶醫學,2008,8(7):1260-1262.
[5]秦蕾,鞠紅梅,楊金榮.吉林油田健康體檢貧血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1):93-108.
[6]楊小蘭,鐘瓊蓮,葉宏.800名育齡婦女貧血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報告[J].臨床合理用藥,2012,3(11):101-102.
[7]孟玉翠,張雨寒,侯麗艷,等.我國三省婦女妊娠合并貧血的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9(5):288-290.
[8]廖敏,劉軍,唐振柱,等.廣西2縣農村老年婦女貧血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應用預防醫學,2011,17(1):20-28.
[9]王玉豐,李志霞,王碧玉.某地區6歲以下兒童貧血狀況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21):2496-2497.
[10]盧立標,曾麗紅,岑艷陶,等.廣西中小學學生貧血患病狀況的調查[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1,25(1):88-89.
[11]諶捷,何俐勇.某高校1930名師范類大學生貧血狀況調查[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0):1224-1226.
[12]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3(7):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