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教務處鄭流愛博士撰著的《平生懷抱在新民——梁啟超的歷史教育思想與實踐》一書,2010年12月由教育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書是作者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的成果之一。
全書共五章。第一章從史學與歷史教育辯證統一的角度,反思了我國農業文明時代歷史教育的特征與合理性,不僅務實地考察了古代歷史教育思想的本末流變,也為后來梁啟超的繼承與發展做了有力的鋪墊。第二章考察了梁啟超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歷史教育情況,不僅有經學義理、通史常識,還有史學考據、民族精神等方面,可謂是全方位的。這在為其儲備深厚學術底蘊的同時,更為其在新的政治風云中嶄露頭角、在歷史教育近代化的浪潮中激流勇進奠定了基礎。第三章論述了變法維新與歷史教育的關系。梁氏以戊戌變法為契機思考和從事歷史教育,表現出開啟民智的眼光、進化史觀的張力、以史論政的風格和古今匯通的底氣,歷史教育由此出現近代化的端倪。第四章闡述了新民思想與歷史教育的關系。流亡海外的梁啟超,力倡“史界革命”,以“新史”作為開啟民智、更新民德的武器,這在晚清民初的影響可謂無遠弗屆。“新史”理念為“新民”開創了新天地,也奠定了梁氏“新史學教育”的思想基礎。第五章闡述了梁啟超著述講學與歷史教育的關系。晚年的梁啟超從叱咤政壇返歸學術,潛心于歷史研究法、中國學術史、中國文化史乃至圖書館建設等方面的著述與活動,并試圖為早年的通史夢想而鞠躬盡瘁,以實現人格教育的職志。
總而言之,梁任公不愧為近代中國歷史教育的先驅者和思想巨擘,其所推崇的“新史學教育”思想,不僅在近代史家中獨樹一幟,而且對當今的歷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