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梅
經陰子宮切除術臨床實施體會
吳清梅①
目的:探討經陰子宮切除術與經腹子宮切除術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經陰子宮切除術患者與經腹組術中、術后情況,對兩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平均手術時間經陰組為(76±22)min,經腹組為(108±28)min;術中出血量經陰組為(130±90)ml,經腹組為(200±120)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經陰組為(25±6)h,經腹組為(49±6)h;術后住院天數經陰組為(6±1)d,經腹組為(8±1)d。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陰子宮切除術比經腹子宮切除術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進食早,住院時間短,且手術適應證逐步擴大,建議推廣此術式。
經陰子宮切除術; 經腹子宮切除術
微創化已被普遍認為是21世紀的手術發展方向。在世界范圍內,經陰子宮切除術在幾代杰出婦科醫師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在技術上已日臻成熟,并被諸多的婦科醫師所接受,且在臨床上較為廣泛地應用。筆者所在科近年來選擇性對37例患者行經陰子宮切除術,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7月-2011年12月,筆者所在科選擇性對37例患者實施經陰子宮切除術。年齡43~56歲,平均49.2歲。其中因子宮肌瘤,且有癥狀需行子宮切除者26例,年齡43~56歲,平均48.4歲,11例子宮重200~680 g,15例重100~199 g;子宮腺肌病8例,年齡44~52歲,平均47.2歲;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例,年齡48~56歲,平均52.1歲。37例受術者均有經陰分娩史。隨機抽取同期經腹子宮切除37例為對照組,年齡42~58歲,平均50.5歲。其中子宮肌瘤26例,年齡42~58歲,平均49.1歲;子宮腺肌癥8例,年齡42~50歲,平均48.8歲;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例,年齡47~56歲,平均53.5歲。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經陰子宮切除均取膀胱截石位。婦科檢查了解子宮活動,充分暴露陰道,置拉鉤暴露宮頸,確認宮頸陰道壁黏膜上膀胱底附著界限,排空膀胱,在膀胱附著處下方0.2~0.3 cm處環形切開陰道壁全層,提起陰道壁切緣,稍剪開膀胱后壁附著于宮頸前壁組織,上推膀胱至膀胱反折腹膜處,打開膀胱腹膜反折進入腹腔,向上牽拉宮頸充分顯示出陰道后壁切緣,分離直腸宮頸間隙,打開子宮直腸窩腹膜進入腹腔,依次鉗夾、切斷、7號絲線縫扎雙側主韌帶、骶韌帶、子宮血管,于子宮峽部切斷宮頸,自子宮前壁逐翻子宮至宮底部,暴露雙側宮角,依次鉗夾、切斷、7號絲線縫孔雙側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卵巢固有韌帶及宮旁組織,術中如肌瘤較大影響暴露,先行肌瘤剜除,如宮體較大取出困難可行“削蘋果”式縮小體積后取出,探查雙側附件,排除創面活動性出血后以1/0可吸收線縫合陰道壁、腹膜(陰道壁、腹膜同時縫合)。經腹子宮切除均采用平臥位。取下腹正中縱切口或恥骨聯合上橫切口,逐層進腹,探查腹腔,提拉子宮,排墊腸管,依次鉗夾、切斷、7號絲線縫扎雙側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或骨盆漏斗韌帶),剪開闊韌帶前后葉腹膜達宮頸內口水平,剪開膀胱反折腹膜,分離下推膀胱達宮頸外口,依次鉗夾、切斷、7號絲線縫扎雙側子宮血管、宮頸主韌帶、子宮骶韌帶,環切陰道壁切除子宮,殘端常規消毒,以1-0可吸快線縫合,查無活動出血,逐層關腹。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陰子宮切除術與經腹子宮切除術患者均成功隨訪3個月以上。盆腔內診全部陰性,無陰道脫垂及性生活不適現象。平均手術時間經陰組為(76±22)min,經腹組為(108±28)min;術中出血量經陰組為(130±90)ml,經腹組為(200±120)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經陰組為(25±6)h,經腹組為(49±6)h;術后住院天數經陰組為(6±1)d,經腹組為(8±1)d。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經陰子宮切除術已被諸多婦科醫師接受,并逐漸得到推廣,與經腹子宮切除術相比較,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對盆腔臟器干擾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后病率低,無傷口感染,腹部無瘢痕,所需費用低等,均符合目前社會及患者要求[1-3]。
經陰子宮切除術雖然有諸多優勢,但就基層婦產科醫師而言,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及觀念的原因,仍習慣于經腹子宮切除術。目前能開展經陰子宮切除術的一般醫院也還需要綜合考慮子宮體積、病體部位、子宮活動度、盆腔有無粘連、陰道情況等因素,使經陰子宮切除術受到一定的限制。
傳統經陰子宮切除術的適應證多限于經產婦,陰道、骨盆寬敞,無前次盆、腹腔手術史,子宮脫垂伴或不伴有膀胱、直腸膨出,子宮≤12孕周,需要同時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者。而禁忌證則包括:子宮>12孕周,活動差,嚴重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有盆腔、腹腔手術史,盆腔器官的惡性腫瘤,附件腫物或診斷不清須同時切除,無足月陰道分娩史及陰道、骨盆狹窄者。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的理念被世人認同,符合微創原則的經陰子宮切除術的禁忌證一再被打破。筆者所治療的經陰子宮切除最重者680 g,而國內有關資料報道,經陰子宮切除最重者達1200 g[4-5]。
經陰子宮切除術已被公認為子宮切除的首選途徑,且醫院所投資金設備少,無高費用材料,需對婦產科醫師加以培訓,建議還沒有開展此類手術的醫院也可有選擇地開展此類手術。相信隨著醫療水平及手術技巧的提高,經陰子宮切除術的適應證將不斷地擴大,陰式手術將會成為盆腔手術的主流之一[6-7]。
[1] 史常旭.現代婦產科手術與技巧[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522-533.
[2] 郎景和.婦產科新進展[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30.
[3] 馮瓊,唐家玲,葉明,等.大子宮經陰道與經腹子宮切除術的對比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6):348-349.
[4] 朱馥麗,韓勁松,姚穎,等.陰式子宮切除術加陰道部分封閉術治療老年盆腔臟器脫垂的療效和生理質量評價[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1):9-11.
[5] 曲冬穎,李巨,陳紅,等.經陰道全子宮全陰道切除術治療Ⅲ度子宮脫垂合并陰道膨出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8(1):67-69.
[6] 何巖.經陰道非脫垂性子宮切除術48例臨觀察[J].中國醫藥論壇,2009,7(8):29.
[7] 林靜.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200例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2):97.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59
①江蘇省宿遷市中醫院 江蘇 宿遷 223800
吳清梅
2012-05-02)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