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青 季曉東
(浙江省義烏市中醫醫院,浙江 義烏 322000)
腦梗死是神經系統疾病的多發病、常見病,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大多數患者遺留有嚴重的后遺癥,影響人類生存的生活質量。筆者觀察加味補陽還五湯對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80例腦梗死患者為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確診,均為首發,發病時間48 h以內,中醫證候分類為氣虛血瘀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55~83歲,中位年齡65歲;完全性癱瘓15例,不完全性癱瘓25例;伴失語8例。對照組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55~81歲,中位年齡64歲;完全性癱瘓11例,不完全性癱瘓29例;伴失語6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加味補陽還五湯,組方為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水蛭、全蝎、土鱉蟲。均為常規劑量,每日1劑,分2次服用,連服1個月;并予常規營養神經、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療。對照組采用營養神經、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療。
1.3 療效判斷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3]和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分為4級評定。治愈:自覺癥狀消失,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至肌力Ⅳ~Ⅴ級,生活能自理。顯效:自覺癥狀好轉,癱瘓或失語基本恢復,能獨立行走,肌力提高Ⅱ~Ⅳ級。有效:癱瘓好轉,肌力提高Ⅰ~Ⅱ級,生活尚不能自理。無效:癥狀和體征與治療前無明顯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顯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腦梗死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病;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中醫學將腦梗死歸屬 “中風”范疇,以正氣虧虛,脈絡瘀阻,筋脈肌肉失養,支配無權為其主要病機。治療原則為補氣,活血,通絡。方中黃芪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川芎、桃仁、紅花、土鱉蟲助當歸活血祛瘀;赤芍可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地龍通經活絡;全蝎解痙通絡;水蛭能疏通血管;現代醫學認為水蛭具有抑制凝血塊中的凝血酶,抑制凝血,其不依賴抗凝血酶Ⅲ等輔助因子的介入,效果優于肝素,亦能改善腦循環,降低血黏度,增加腦血流量,消除自由基,保護腦細胞。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諸癥自可漸愈。本觀察結果提示,加味補陽還五湯對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減輕臨床癥狀、減少病殘率有一定的療效。
[1]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4-25.
[3] 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