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鄧楚洲,王 玲,劉 倩,李 昆,劉化吉
(1.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湖北武漢430062;2.荊州市環境保護局,湖北荊州434000)
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于秦嶺南麓,干流流經陜西、湖北兩省,于武漢市匯入長江,全長1 570km。漢江流域北以秦嶺及外方山與黃河流域為界;東北以伏牛山、桐柏山與淮河流域為界;西以大巴山及荊山與嘉陵江及沮漳河相鄰;東南為江漢平原,與長江干流無明顯天然分界。全流域面積15.9萬km2[1]。
漢江流域沿岸鹽化工企業分布較多,湖北江漢鹽化工業園即分布于漢江流域。規劃區域北至漢江大堤,西至陳家場、園林村一組、興隆河流域水利管理站、前進村七組、前進村九組,南至二路河,東至化工路及興隆河。規劃總用地為15.6km2。
鹽化工企業廢水排放量較大,對漢江水體必然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分析湖北江漢鹽化工業園的產業布局和產業鏈,研究鹽化工企業廢水排放污染物的特征,提出相應的污染治理措施。
潛江鹽鹵資源得天獨厚,已探明的鹽鹵儲量達7 900億m3,相當于“鹽都”四川自貢市的30倍。為充分開發鹽鹵資源,以鹽化工為主體,以氯堿為龍頭,通過對氯、堿、氫等初級鹽化工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延長產品鏈,發展精細型的鹽化工產業。潛江市委、市政府依托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所屬鹽化工總廠,在王場鎮設立了江漢鹽化工業園。江漢鹽化工業園總規劃面積15.6km2,其中啟動區建設面積4.93km2。啟動區規劃期限為2008-2015年,遠景規劃期限為2015-2025年。該園也是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重要的循環經濟化工園。目前,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仙桃中星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武漢有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無機鹽化工廠等企業部分項目已落戶工業園。
江漢油田的鹽化工業園內的企業均依靠漢江,沿江分布。江漢鹽化工業園通過整理工業園內現狀水系,盡量保持現有水體的自然分割,形成“一園三區”的總體結構。三區分別為啟動建設區、王場鎮區(管理服務區)及遠景發展區。遠景發展區作為儲備工業用地,根據今后項目需要進行建設,在此期間重點做好用地控制。王場鎮區設置一處管理服務中心,全面管理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綜合配套等,將集中整個片區的經營管理、信息咨詢、金融服務、環境監測等功能,形成公共服務中心。啟動建設區以張王線為界,分為南、北兩個片區。產業區共分3部分,分別位于張王線-化工路南側、北側。在江漢油田鹽化工總廠西側布置燒堿項目,后者西側布局規劃工區,在規劃燒堿項目區和硅化工區的中間布局熱點聯供。在張王線南側從東向西依次布局燒堿下游項目區、氫下游產品區和精細氯產品區(氟化工、鈦化工等)。在規劃區東側、張王線北側設置物流倉儲區。主要依托紅旗港及對外公路,安排各類罐區和倉儲設施,有效改善水運與陸運的交通轉換與聯系。
湖北江漢鹽化工業園產業鏈構成情況:為充分開發鹽鹵資源,以鹽化工為主體,以氯堿為龍頭,通過對氯、堿、氫等初級鹽化工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延長產品鏈,發展精細型的鹽化工產業。
目前江漢鹽化工業園內的企業大體分為2種,一種是江漢鹽化工總廠這類老企業,另一種為武漢市區及沿海地區搬遷過來的企業。江漢油田分公司鹽化工總廠成立于1988年8月31日,原屬于江漢石油管理局下屬的全民所有制二級企業,現已改制為民營企業。作為一個老企業,鹽化總廠近年來做了很多技術改造項目,把原來的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產品逐步改造為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污染治理措施也相應的做了很大的改善。企業的環保意識是比較強的,環保設施大部分已經達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要求。武漢市區及沿海地區搬遷過來的企業,均為新建項目,設備全部是新購,同時由于目前國家對環境保護方面比較重視,新建項目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這些新建項目在建設主體工程的同時,環境保護設施也在同時建設。
湖北江漢鹽化工業園內的企業主要發揮鹽鹵資源優勢,以發展氯堿產業為重要依托條件,對氯、燒堿、氫氣等初級產品進行延伸加工。氯堿行業生產中的廢水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水,如鹽水凈化、電解系統、氯氫處理系統、燒堿蒸發系統、PVC含酸廢水、有機氯產品含酸廢水、乙炔發生電石灰廢水、電站水凈化產生廢水等等。這些廢水大部分是酸性水,含有各種污染物,鹽分高、懸浮物高、COD高[2]。這里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分析其排放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因子。具體見表1。

表1 湖北江漢鹽化工業園主要企業水污染主要特征因子分析一覽表
由表1可知,氯堿行業的主要特征污染因子為pH,氯化物,COD,且以氯化物為主。在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氯化物含量較高,如不加治理直接排入江河,會破壞水體的自然生態平衡,使水質惡化,導致漁業生產、水產養殖和淡水資源的破壞,嚴重時還會污染地下水和飲用水源。此外,水中氯化物濃度過高會對配水系統有腐蝕作用,如用于農業灌溉,則會使土壤發生鹽化,并妨礙植物生長[5]。
近年來,園區的經濟發展很快,市政府對園區建設投資的力度也逐步加大,但相對經濟發展而言,園區市政基礎設施比較落后,遠未形成完整的園區排水系統,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還沒有建成。王場鎮中心建成區原有排水管渠均為合流制,以生活污水為主,直接排入興隆河。江漢鹽化工總廠污水經處理后通過泵站提升排入漢江,絕大多數中小型工業企業的生產廢水未經處理即與生活污水一起排入興隆河。不僅嚴重污染了水體,而且已危及到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安全。
園區建設綜合污水處理廠1座,規模為30 000t/d,按一期10 000t/d,二期20 000萬t/d分期實施。污水處理廠進水指標參考《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3]三級標準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CJ 3082-1999)[6],出水水質標準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7]一級B標準。主要污染物進出水水質及去除率見表2。

表2 江漢鹽化工業園污水處理廠主要進出水水質分析 mg/L
園區建設中水回用系統,處理污水處理廠尾水及園區產生的清凈下水,回用率80%。中水回用系統總產水能力為1.5萬t/d,按一期1.0萬t/d,二期0.5萬t/d分期實施。根據回用水用途,出水水質達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 50235-2002)[8]規定的“再生水用作冷卻用水的水質控制指標”、《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9]相關要求。
進廠污水屬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鑒于園區規劃項目的廢水排放特點及化工園區污水處理的工程實例,推薦采用改良型氧化溝工藝作為預選方案。改良型氧化溝工藝是根據廢水水質的不同組合成不同比例的厭氧-好氧-缺氧(厭氧)-好氧-缺氧-好氧的生物處理工藝[10]。這種工藝不但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而且在厭氧和缺氧條件下能把大分子量的有機物裂解成易于好氧生物降解的低分子量有機物。它較傳統處理工藝具有投資費用低、運行費用低和運行管理方便等優點,適合本規劃區規劃項目生產污水的特點。
擬定環境準入制度,細化產業發展環保準入條件,制定入園項目清潔生產水平指標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工業園區形成合理的產業鏈。進一步加強工業園區環境整治,嚴格執行“誰污染誰治理”的規定,對違法排污企業將采取停產、整改乃至關閉的措施。工業園區的環境整治將采取嚴格的問責制度,所有排污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自覺落實污染防治措施,依法排污。對已實行污水集中處理的工業園區,區內所有排污企業必須預處理達到接管標準方可排入集中處理設施;對尚未實行集中處理的工業園區,區內所有排污企業必須自行處理達到排入環境的標準方可排放。對超過接管標準或者排入環境標準的排污企 業,由所在縣(市、區)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間實行限產限排。
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繼續加大監督管理、執法檢查和違法查處的力度,把住項目審批關,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堅持“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對有環保治理設施但不正常運行和存在跑、冒、滴、漏的單位、企業,依法嚴肅查處。工業企業要按規定建設完善廢水預處理設施,嚴格執行國家排污標準,確保污水達標排放。污水處理企業必須在指定位置安裝進水、出水流量計和在線監測系統,完善工藝設施,確保正常運轉。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停運報告制度,并制定完善應急處置方案。對擅自停止運營和排放不達標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并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進一步加大環境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環境意識。大力開展全民環保行動,不斷強化政府、部門、企業等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的生態文明意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創模宣傳教育活動。強化對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的環境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和監督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提高公眾參與創模的比例,營造生態文明建設良好氛圍,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并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本文主要通過對漢江流域沿岸,以湖北省潛江市江漢鹽化工業園為例,對鹽化工企業的區位分布特征、企業污染治理現狀進行簡要分析,判斷出鹽化工企業排放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因子,針對特征污染因子提出相應的污染治理措施。鹽化學工業與國民經濟各領域、工業生產各行業及人民生活密切相關,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但鹽化學工業的各項污染指標也名列前茅,治理污染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因此,深入研究鹽化工企業的特征污染,對建立鹽化學工業以低消耗、無污染或少污染、高產出、循環型為特征的生態工業,具有重要意義。
[1] 蔡述明,陳國階,杜 耘,等.漢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0,9(4):411-418.
[2] 么恩琳.氮堿行業“三度”治理現狀[J].中國氯堿,2000(3):35-38.
[3] 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技術監督局.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4] 國家環境保護局.GB 15581-95燒堿、聚氯乙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5.
[5] 楊馳宇.淺談地表水中氯化物的污染與防治[J].環境科學動態,2004(1):25-2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CJ 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
[7]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02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9]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10] 唐受印,戴友芝.水處理工程師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