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代陳陳
淺談節能減排背景下中小企業價值鏈優化
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代陳陳
國內外經濟不穩定、全球對碳排放等環境問題的關注日益提升、國內節能減排戰略的實施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使中小企業面臨巨大壓力,甚至面臨倒閉危機。針對此現狀,本文將碳成本和其他相關環境成本概念融入成本領先戰略,探索節能減排背景下中小企業成本領先戰略。
中小企業 節能減排 成本領先戰略
當前,全球范圍內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正在興起,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十二五”規劃也提出了節能減排的新任務: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社會各界努力。天津市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績:2007年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9%,降幅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列。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4.03%,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4%。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認識到要實現“十二五”規劃的任務,仍任重道遠。近幾年的調查顯示天津市中小企業產值占全市GDP比重都在60%以上,但由于節能意識淡薄,產業結構分布不合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管理者管理素質不強等原因,中小企業能源利用水平顯然低于國內平均水平。
以往的文獻要么是對成本領先戰略的研究,要么是對節能減排策略的研究,本文試圖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研究節能減排背景下成本領先戰略的實施模型。節能減排背景下的成本領先戰略的實施模式主要有:價值鏈優化、作業成本管理、企業文化改革、加大創新力度等。本文在節能減排的經濟背景下將碳成本及其他環境成本引入中小企業作業成本管理的范疇,豐富了企業成本領先戰略的應用模式,研究了在節能減排經濟環境下的價值鏈優化。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中小企業,文中的實施模型是針對中小企業提出的。
中小企業通過實施優化價值鏈、加強作業成本管理、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加大企業的創新能力等來實現節能減排成本領先目標。同時,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有效實行,有利于我國“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的順利實現。
價值鏈優化是企業通過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措施整合價值鏈的過程,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優化和外部價值鏈優化。
1.1.1 企業內部價值鏈優化
企業內部價值鏈是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各流程環節,即企業內部各戰略單元的價值鏈。企業內部價值鏈是企業內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主要活動及相關支持的活動。圖1為企業基本價值鏈,企業內部的價值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企業的基本價值活動包括五項:內部后勤、生產經營、外部后勤、市場和銷售、售后服務。企業的輔助價值活動包括四項,即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基礎設施。
節能減排背景下的企業價值鏈優化,要把碳成本及其他環境成本引進來。分析引入環境因素后企業價值鏈發生的變化,如廢水廢氣的后續處理,國家相關措施導致企業能源成本上升而需降低能源使用量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業務流程再造。
在進行業務流程再造的過程中,根據內部價值活動的相互聯系,盡量協調各價值活動的關系,提高作業效率,同時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以企業目標為導向,循序漸進,建立暢通的交流渠道,將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與此同時,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浪費,促進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防止末端處理,企業環境成本的發生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 要將環境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工作放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完成。
1.1.2 企業外部價值鏈優化
企業外部價值鏈是指與企業具有緊密聯系的外部行為主體的價值活動,主要包括供應商價值鏈、購買商價值鏈以及競爭對手價值鏈。
(1)客戶價值鏈優化。客戶屬于企業的下游單位,是購買企業產品的中間商或者是最終消費者。節能減排背景下,客戶價值鏈的優化,企業可以借助現代科技,讓客戶站在自身的利益立場,參與到價值的創造和分配過程中,尤其是企業節能減排的過程,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合理建議。堅持利益共享的原則,共享并不意味著絕對平均,但應公正合理,企業基本流程的編排應滿足客戶的需要。
(2)供應商價值鏈優化。企業供應商也就是上游企業。當今能源稀缺的現狀,對于高耗能的中小企業,燃料的采購成為備受企業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可通過與供應商良好的信息溝通,及時有效地協調購進材料的時間、批量、運輸方式等,避免增加額外的人工、資金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與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或通過向后整合的方式避免其間的交易成本,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3)競爭對手價值鏈優化。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在這個過程中唯有不斷地學習借鑒,尤其是向競爭對手的學習借鑒,優化企業價值鏈,才能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良性發展。
作業成本管理是在作業成本法計算成本的基礎上,利用其提供準確動態的信息,優化企業作業鏈。節能減排背景下,為了協調各部門利益,應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統一的環境成本控制中心,從全局出發做好環境成本控制工作,對各部門進行監督,提高效率,降低企業環境成本。在進行環境成本核算時,要以作業為中心進行環境成本的確認、歸集和分配,按照因果關系進行環境成本分配。
首先,要準確確定產生環境成本的作業,應以企業實際治理各種污染所消耗的作業程序來劃分環境作業,這是最自然也是最準確的劃分方法。其次,建立環境作業成本庫,將環境成本按相同屬性歸類分類別歸入作業成本庫。再次,確定環境成本動因,環境成本動因通常可以分為四大類:產生的廢棄物或排放物的實物量、產生的廢棄物或排放物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增量環境影響、處理不同類型的廢棄物或排放物的相關成本,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成本動因。最后,計算將各種環境成本分配到產品。
企業文化指一個企業長期形成的并為全體員工認同的價值信念、行為規范以及行為方式。追求成本領先的企業應著力塑造一種注重細節,精打細算,講究節儉,嚴格管理,以成本為中心的企業文化。要使“降低成本”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一切行動和措施都應體現這個核心。節能減排的背景下,企業應把節能減排理念與成本領先融合,豐富企業文化。同時企業應認識到職工參與程度與職工責任感對企業環境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企業應制定各有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參與其中,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榮辱感,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開展。
企業實施成本優先戰略,必須不斷進行制度和技術創新。這兩類創新相互關聯,缺一不可。在當前節能減排的經濟背景下,企業要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建立嚴格的制度,進行制度創新。于此同時要加強技術創新,尤其是節能減排技術的創新,“創新”是一條永遠不變的市場競爭法則,降低成本最有效的辦法是生產技術創新,并在此基礎上加快節能減排技術轉化。企業具有較強的創新和自主開發能力,就能在技術上占領制高點。
當前低碳經濟興起,尋求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成本領先戰略模式必將成為熱點,本文在價值鏈優化、作業成本管理、企業文化、創新能力等方面論述了成本領先戰略與低碳經濟的結合點,節能減排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應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降低環境成本。
由于我國碳交易市場不規范,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等因素,環境成本并沒有真正地完全計入企業內部成本。要促進節能減排,我建議應盡快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實現排污權有償取得和轉讓。同時,對環境破壞或污染實行嚴格的收費制度,完善城市污水處理和排污收費制度,逐步達到治標治本,實現外部成本內部化,以調動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盡快出臺有利于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財政和稅收政策,逐步體現資源環境的使用成本和稅收政策,用市場化的手段引導節能減排。
[1] Michael E. Poter.CompetitiveStrategy[M].華夏出版社,1997.
[2] schiffjonaahte& SchiffallenCostLeadershipfor the Current Challenge Strategic finance,2009.
[3] Jeffrey F. payport and John J. sviokla 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 reharvest business review 2000.
[4] 毛蘊詩,歐陽桃花,魏國政.中國家電企業的競爭優勢-格蘭仕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6).
[5] 楊文培.企業獲取成本競爭優勢的價值鏈分析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9(3).
[6] 王鐵男.競爭優勢:低成本領先戰略的理性思考[J].管理世界2002(2).
F272
A
1005-5800(2012)12(c)-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