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管時髦
——幾家笑來幾家愁

自去年以來各航空公司分別打出差旅全服務的招牌,航空公司鐵錘砸向企業大客戶,據去年某媒體披露,類似“山旅通”這樣的產品,代表的是整個中國企業差旅管理的一個方向。它給航空公司帶來的是隱形的收益,能夠提升他們對航空公司的忠誠度。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正式發布此產品以來,收效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看到中興通訊和華為業務負責人的全力捧場,我們還是對其前景頗為欣喜。許多企業在日益完善自身的差旅管理系統,也對能夠為此提出服務的第三方拋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看到盡管航空公司在票務和課程服務方面有著不可抗衡的實力,但其綜合服務平臺的實力一直有待考究。畢竟差旅管理容納環節較多,不管僅限于最基本的交通服務,這也不得不讓其市場被更多的旅游網站分得一杯羹。
各差旅公司緊鑼密鼓地搖旗上陣,本是迷糊的企業更是舉棋不定,往往一年百萬的差旅運算,在差管委托中竟平白增長了數倍。本應得到良好文件控制的差旅成本,因委托管理而飆高,不得不說,中國的企業差旅管理還很亂,還很不規矩,其中的隱形收益過于龐大,往往好心辦壞事,拖垮了財務工作。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一味追求差管服務,難免讓企業有些盲目。其實,只要認識到了無論差管企業拋出何種產品,無非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客戶黏性和穩定性。就如我們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一樣,購買產品時,同樣購買的是服務。服務可以無價,產品必須有價,切不可自己先搞個天花亂墜,換來個差管方的偷笑。與此同時,差管方也在面臨著客戶違約、產業鏈短路的風險。
就在去年年初,《中國經營報》一篇“差旅管家受挫創新商業模式之敗”的文章在業界引發了一番思考。文章中這樣寫道“暢翔科技前總裁林東曾是第三方差旅管理公司——暢翔網的創始人。談起暢翔網時卻顯得謹慎而低調。這家公司在三年前曾經風光無限,其具有極大創新性的第三方差旅管理模式,曾受到同行的極大關注。但如今,當年風生水起的暢翔網卻偃旗息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林東也于一年半前撤股。可見,在其創業之始,雖有華麗的誕生,可由于商業模式的不完整,導致頻頻為服務企業墊付資金,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壞賬風險驟然上升。而客戶資源卻未能得到補充,到2007年底,暢翔網資金鏈接近斷裂。惡性循環導致很多大牌簽約客戶日益減少,銀行也終于停止了對其的授信。酒店等環節的相繼脫軌使這家紅火的差旅公司偃旗息鼓了。
盡管差管時髦,投資人也應理性對待,萬不可盲目上線。企業衡量服務買賣,才是雙方理智、聰明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