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毛曉慶
商業銀行信貸體制重建與中小企業融資再認識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毛曉慶
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通過加強銀行信貸體制改革,實現信貸資源配置和信用風險管理與中小企業融資的協調互補,已經成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的重要思路。本文從風險管理的視角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進行了再認識,探討了信貸體制重建的原則和目標模式,在此基礎上,本文從改革創新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制度方面,提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思路。
商業銀行 信貸體制 中小企業融資 問題分析
銀行融資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但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銀行融資相對短缺,造成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普遍較大,影響了我國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實際上,商業銀行作為傳統的融資機構,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其基于自身的經營原則、按照一般的途徑和審查手段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核并無不當,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我國長期奉行的傳統的信貸政策客觀上造成了嚴重的“惜貸”現象,當前我國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銀行較少,國家政策也缺乏支持。因此,要實現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必須著手進行商業銀行信貸制度改革,完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克服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瓶頸。而從當前的實踐看,通過加強銀行信貸體制改革,實現信貸資源配置和信用風險管理與中小企業融資的協調互補,已經成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的重要思路。鑒于此,本文將從風險管理的視角,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進行再認識,探討信貸體制重建的原則和目標模式,在此基礎上,從改革創新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制度方面,提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思路。
商業銀行是集流動性、盈利性與安全性于一體的金融機構,其進行信貸資源配置與風險控制實際上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即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穩健經營兩個方面的要求。商業銀行通過信貸業務的開展進行信貸資源配置的過程,實際上是其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從理論上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來源于信息不對稱,即商業銀行的債務人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前者是指信用品質較差的借款人往往可以獲得貸款,信用好的人無法獲取貸款;后者是指借款人在獲得貸款后發生損害商業銀行利益的行為。總之,由于風險的存在,商業銀行就要通過各種方式應對信用風險,一方面,商業銀行積極分散資金的使用權,使得資金由多行業和不同經營狀況的借款人掌握;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通過分析經濟環境、借款人經營和信用狀況來判斷未來趨勢,并對借款人進行篩選,使資金流向更高信用水平的借款人。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根據借款人的資金狀況,為不同信用的借款人設計不同的貸款方案,減少貸款風險。在信貸體制建設上,商業銀行通過確定各個貸款環節的權力禮物關系,在操作層面上實現對信貸業務的支持,并相應確立各環節的運作與互動方式。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規模小,財務數據不夠透明等原因,商業銀行對于民營企業貸款的審核過于繁瑣,導致中小企業面臨很大的融資壓力。當前主要商業銀行的資金主要用于滿足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金需求,缺乏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的金融機構,也在客觀上加劇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信貸體制改革一直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近幾年,由于外部競爭加劇,我國信貸體制更是成為改革的重點。“以客戶為導向”、“以風險控制為導向”是商業銀行信貸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一方面,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主要由直線型向矩形過渡,主要實現以客戶為導向的機構重組,并按照信貸品種設計了相關的信貸機構和垂直管理模式,信貸管理的架構逐步由直線型管理改為矩陣型管理。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逐步從部門管理走向流程管理,更加注重信貸的標準化流程,其審批模式更是趨于完善。而在信貸人員管理上,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體系設置了客戶經理,信貸人員更加職業化。
實際上,這一信貸體制改革對于我國金融改革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是促使商業銀行的信貸體制原則發生變化,更加趨于市場化,對市場觀念和客戶觀念更加重視,信貸的原則也更加注重盈利性和穩健性的結合,逐步擺脫了以往行政化的色彩,在業務開展和產品設計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強。二是對商業銀行信貸模式的影響,由于實行了流程管理,商業銀行的信貸體制更加注重實際效果,擺脫了低水平重復問題,并為保持機構的穩定提供了基礎。三是信貸業務發展的目標更加重視獲取質量和發展的平衡,客戶經理與風險經理分工合作,已經逐步成為商業銀行兼顧質量和發展的重要武器。
當前,積極創新商業銀行的信貸制度,大力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思路關鍵在于繼續推進信貸體制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要在當前設置專門的信貸部門基礎上,推動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的專門化,健全專門化機構,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功能。例如,工行成立了小企業部,中行成立了信貸工廠,都是此類專門的信貸服務部門,致力于建立專門的考核機制,并設計一定的業務模式,以此滿足中小企業特殊的融資需求,即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解決其融資困難要在專門化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工作。在機制建設的同時,還要積極推進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效務實的精干隊伍,促進中小企業信貸的專門化,并積極實現信貸流程的簡約化和業務的創新化。在實踐中,要積極開發客戶需求,開發一些新的產品,創新融資方式,促進產業鏈融資等新的融資模式,擴大銀行的業務范圍,滿足中小企業不斷涌現的融資需求。
實踐中,銀行貸款往往需要獲取貸款擔保才能給予授信,而有限的擔保方式幾乎限于抵押,缺少信用貸款的方式。實際上,除了抵押和保證這些擔保制度,采用信用擔保方式也是一種專業的保證制度。一方面,要適當采用信用擔保,這在國外已經較為成熟,我國中小企業往往可擔保的財產有限,如果完全按照擔保貸款,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會更大。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放寬抵押品的范圍,除了傳統的房產、存貨等,要積極引入倉單、股權和應收賬款等多種無形財產的質押,比如,可以積極利用存貨融資、連環擔保、聯保協議貸款等模式,積極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和風險的問題。
當前,企業自身的信用是銀行發放貸款的重要量化指標,能夠得到多少的授信額度,中小企業信用也是重要的評價因素,當前,市場信息失靈阻礙了銀企關系的構建,在商業貸款過程中,中小企業的信息失靈問題更加嚴重,銀行難以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使得銀行偏向于大企業貸款,間接造成了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擠出效應,銀行應該將企業信用與經營者的個人信用相結合,實行差異化審批流程,在信用評級時要充分考慮經營管理人員的個人情況。同時,要細化考核項目,建立調查檔案,提升精確化和細致化水平。在操作中,評分體系要充分考慮現金流量,并對企業在日常運營時所需要支出和周轉的現金進行分析和重視,才能給出客觀的評價。要堅持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并重的原則,積極審核業主及股東狀況,實際上,一些非財務信息十分重要,銀行要嚴防中小企業做假帳,又要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關系和重大項目情況,并對失信者采取記錄、公告等行政措施懲戒。
一是可以采取股權質押貸款方式進行融資產品的創新,推動股權質押貸款業務的發展,有利于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也能夠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發掘信貸資源。二是要積極推動動產擔保融資、企業互保、訂單保證和無抵押小額貸款模式。三是政府要放松管制,促進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建立適應中小企業需求的融資產品,并通過存款保險制度保障中小金融機構存款人的合法權利。四是要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聯保貸款,多方受益主體可以通過連帶保證組成貸款團體,有利于提高償貸的程度,調動金融機構融資的積極性。
[1] 王玉華,張帆.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效應探討[J].商業時代,2011(21).
[2] 倪嬋媛.緊縮貨幣政策下中小企業經營策略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14).
F275
A
1005-5800(2012)08(a)-16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