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桶理論”讓我們學會了找短板,讓我們學會了反思,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桶的長板而在于短板。但另外一個思路是,桶的短板很短,是致命短板,或者我們發現桶有漏洞,怎么去補這個洞?有時是硬補,有時還不如干脆換個桶,而不是去堵這個洞。今天堵了這個洞,明天又漏了,所以要換一種思路,是補桶還是換桶?從算盤到電腦,從BB呼機到智能手機,從單位福利房到追求園林別墅的品味生活……現在是一個替代時候,現在是一個換桶時代!
——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
創業難,守業更難,會面臨很大壓力。家族企業接班人守業就代表停頓,不進則退,你不進就很自然會停留,停留就會退步,所以我不是在做守業的工作,反而我是在做創業的工作。
——觀瀾湖集團主席
兼行政總裁朱鼎健
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誠,或者誠懇誠信,本來應該是件特別簡單的事情。一切從心底出發就是誠,學從心底喜歡,做從心底認可,講從心底認同,行動發自內心??上КF在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太多,講假話被表彰,講真話受懲罰,所以誠就沒有了。
——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俞敏洪
自信來源于成功的暗示;自卑來源于失敗的暗示。如果你有自信,它會在無形之中釋放出能量,推動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懼,它也會在無形之中釋放出能量,導致你走向失敗。成功的人會因為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更加自信;失敗的人也會因為體驗到失敗的痛苦而更加自卑。
——創新工場董事長
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
做事眼光要高,戰略角度要高,堅持理想,超越金錢,叫高處立;做事情心氣兒不能太高,要照顧到周圍,要跟大家很好地相處,互相溝通交流,這就是就平處坐;有了這兩方面基礎,做事情就能左右逢源,方法、眼界、人脈越來越寬,達到向寬處行。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

創業就是干別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干別人干過了但沒有干成的事情。一個非常優秀的創業者往往都是離經叛道的,那種很夸張的人。他有挑戰一切的勇氣,這是需要鼓勵的品質。所以我鼓勵創業者要能夠挑戰權威,顛覆現有規則,這才是成功的經驗。
——小米公司董事長
兼CEO雷軍
有人說,“人生有兩種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語”。痛不痛自己知道,笑不笑別人知道。痛與笑,皆源于自身。痛不可過悲,笑不可忘形。痛是一時的,遲痛不如早痛,所以享受。笑是短暫的,笑就笑到最后,所以珍惜。我們就是在一時的痛和短暫的笑之間來回走著,誰也不能逃脫。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
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李嘉誠

有很多創業者告訴我,小企業不需要企業文化,做大了再說,今天民企的總經理是不同意這個說法的。企業文化應該從小就培養起來,企業成長的挑戰就是怎樣能調整企業文化來適應市場的需要,企業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培養企業文化的機制,每周半小時的全體員工的文化活動就是培養企業文化機制的最好例子。
——剛逸領導力公司
CEO林正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