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曉紅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絡作為“第四媒體”的影響力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由于突發事件的突然性與網絡輿論跟進的快速性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使網絡輿論對突發事件輿論的影響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考察網絡突發事件的傳播特征及其生成機制必然有利于我們從源頭上為網絡突發事件的解決提供一些參考性的意見。
本文選取2006年到2010年這五年間發生的重大網絡突發事件作為研究對象,共得到樣本110個。本研究主要是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對2006年到2010年的網絡突發事件進行系統分析,運用spss13.0建立分類標準和數據庫,對傳播內容進行數據描述和分析,得出結論。
所謂網絡突發事件無非就是指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傳播的突發事件。網絡的開放度高、信息量大、互動性強、介入成本低等特點,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界限,成為影響巨大、最具潛力的大眾傳播媒體,也使得通過網絡得到傳播的突發事件顯得尤為重要和受關注。
(1)網絡突發事件的時間分布

年份 案例數量 所占比例2 0 0 6 1 0 9% 2 0 0 7 1 6 1 5% 2 0 0 8 3 3 3 0% 2 0 0 9 2 3 2 0% 2 0 1 0 2 8 2 6%合計 1 1 0 1 0 0%
我國網絡突發事件在時間上呈波浪狀不斷上揚的發展態勢,2009年有所回落。其中,2008年發生的網絡突發事件最多,有33件。2008年是近幾年來網上思想交鋒最激烈的一年,在這一年,各種突發事件、各種思想都得到了很廣泛的傳播,由此2008年被稱為網絡輿論監督年,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年。
那么,為何網絡突發事件一直呈增長趨勢呢?首先,網絡技術本身的發展為網絡突發事件的傳播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和支持。進入2006年以來,web2.0以其巨大的傳播優勢迅速占領了整個互聯網世界。web2.0階段的特點就是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交換,網民不僅單純接受網絡媒體傳播的信息,而且可以隨心所欲的傳播自己想要傳播的內容,這充分體現出了網絡的互動性。而依托于網絡媒體誕生的一些諸如博客、微博、論壇、貼吧以及即時通信工具等次生媒體更是為網民對于信息內容的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次,網民數量的不斷增長也是網絡突發事件逐年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網絡時代的主體是網民,網民在傳播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很多網絡突發事件就是由網民直接報出來的。因此,網民越多,網絡突發事件得到不斷傳播的可能性就越大。再次,隨著整個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新情況都在網絡上得以傳播,這必然會誘發各種不同的網絡突發事件。
(2)網絡突發事件的類型以及議題內容分析
一般來說,網絡突發事件可以分為兩類:網絡公共突發事件以及網絡個人突發事件。所謂網絡公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并經過網絡不斷傳播擴散的緊急事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以及社會安全事件。
網絡個人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對于整個社會造成重大影響,在一定時期內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和討論、經過網絡不斷傳播的緊急事件。根據突發事件所涉及的內容,我們可以將個人突發事件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官員腐敗事件、交通事故、科教文衛體、民生以及社會道德等。

類型 案例數量 所占比例網絡公共突發事件 4 8 4 4%網絡個人突發事件 6 2 5 6%合計 1 1 0 1 0 0%
從表上不難看出,網絡公共突發事件所占比例要小于網絡個人突發事件,但是其差距并不是很大。其中,網絡公共突發事件有48件,所占比例為44%,網絡個人突發事件有62件,所占比例為56%。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完全是由于二者的性質所決定的。一般來說,網絡公共突發事件比網絡個人突發事件的穩定性更強,諸如自然災害、礦難等公共突發事件的發生頻次和整個社會的大環境關系不大,但是網絡個人突發事件的發生是與網民的素質、網絡環境、社會環境等密切相關的。由于網民素質的高低不同、網絡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網絡個人突發事件頻頻發生也是在所難免。

公共議題內容 案例數量 所占比例自然災害 6 1 3%事故災難 1 2 2 5%公共衛生事件 9 1 8%社會安全事件 2 1 4 4%合計 4 8 1 0 0%
在網絡公共突發事件所呈現的議題內容中,社會安全事件有21件,所占比例最大為44%。由于和社會安全有關的突發事件的整個發生過程都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安定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因此一旦有此類事件的發生,立即就會通過網絡媒體的傳播成為大家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自然災害和事故災害分別有6件和12件,所占比例為13%、25%??梢哉f,對于自然災害和事故災害的關注,是關注網絡公共突發事件的又一大熱點。自然災害和事故災害是與很多普通百姓密切相關的問題,而受害群眾的遭遇往往能夠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和同情。因此,網絡媒體對于這兩部分事件的報道也往往能夠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1]在48件網絡公共突發事件中,公共衛生事件有9件,所占比例為18%。公共衛生事件由于涉及到很多人的健康,備受矚目。

個人議題內容 案例數量 所占比例官員腐敗 1 1 1 8% c交通事故 3 5%科教文衛體 1 5 2 4%民生 9 1 4%社會道德 1 8 2 9%其他 6 1 0%合計 6 2 1 0 0%
網絡個人突發事件的議題內容非常廣泛,但主要集中在官員腐敗、社會道德和科教文衛體這三兩個方面,分別有11、18件和15件,所占比例分別為18%、29%和24%。在當前社會中,很多官員由于經受不住現實各方面的誘惑,腐敗受賄現象時有發生。而一旦諸如此類的事件發生,就必然會通過網絡媒體引發討論的高潮。
此外,社會道德問題也是眾多人關注的焦點。社會道德是指從宏觀總體角度,將社會作為道德的主體或載體的道德現象,它包括反映一定社會道德總體水平的道德理論、道德原則、道德規范、道德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內容。[2]近些年來,通過網絡傳播的與人們的社會道德觀念相關的突發事件也是屢見不鮮。
對于科教文衛體的關注,是網絡個人突發事件關注的又一個熱點。這部分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既包括科學、教育、衛生方面的突發事件,又包括文化娛樂和體育方面的事件。尤其是對娛樂體育事件的傳播,往往都能成為網民討論的熱點話題。
民生問題也是眾多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民生問題往往與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如醫療、退休、城市拆遷、環環境污染等方面。
近些年來,眾多學者對于網絡突發事件的探討多集中在對于事件本身的解決措施上,而對于網絡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并沒有給予更多的關注,而事實上這確實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一般來說,網絡突發事件的大量傳播都會成為社會討論的輿論焦點。關于這種輿論焦點形成的原因的分析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本文主要從社會層面的角度來分析了網絡突發事件引發的輿論形成的原因。

社會層面原因 案例數量 所占比例新聞宣傳報道 7 5 6 8%利益驅動 8 7%網民好奇 2 2 2 0%敵對勢力破壞 5 5%合計 1 1 0 1 0 0%
(1)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統計結果顯示,高達68%的網絡突發事件都是由于新聞媒體的大量宣傳報道才引起受眾的關注的。新聞媒體是反映意識形態的傳播者,如果一起突發事件被媒體在報刊和網絡報道后,就會引起網民的極大關注,形成輿論焦點。
(2)網絡“推手”利益驅動。網絡世界包羅萬象,受經濟利益驅動,催化產生了網絡“推手”這一“信息化革命”產物,他們具備嫻熟的網絡技能,熟悉網絡流程,經常是將“好”說成“壞”、將“劣”變成“優”,混淆是非,顛倒黑白,達到其所設想的目的。
(3)網民好奇推波助瀾。一些原本普普通通、平淡無奇的事件卻被炒作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緣之為網民的 “緒作怪”,盲目跟帖,造成該事件“風起云涌”,聚焦成網民和社會關注問題。經調查大多數網民并沒有任何“政治企圖”和“個人目的”,但由于好奇心作怪,紛紛點擊跟帖,瞬間形成強大的輿論群體,致使普通的事件形成巨大的熱點,引起群眾的共鳴。
(4)敵對勢力破壞誘導?;ヂ摼W不是一片凈土,形形色色的人都亮相登臺,敵對勢力、反華組織和別有用心的人乘虛而入,利用網絡媒體惡毒攻擊黨和政府,尤其是抓住一些突發性的事件,大做文章,挑唆誘導,歪曲事實,蠱惑人心,制造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矛盾,實現其卑鄙、不可告人的意圖和目的。
在當前社會中,我們可以將媒體分為三個方面:傳統媒體、網絡媒體以及手機媒體。本文擬對選取的110件網絡突發事件的信源和傳播途徑進行統計分析,以此推測網絡突發事件的傳播規律。

事件信源 案例數量 所占比例傳統媒體 5 9 5 4%網絡媒體 4 3 3 9%手機媒體 2 2%多種媒體 6 5%合計 1 1 0 1 0 0%
(1)網絡突發事件的信源分析
通過對網絡突發事件信源的考察分析發現,在110件突發事件中有59件是由傳統媒體發出的,所占比例為54%;39%的網絡突發事件源自網絡媒體。此外,還有6件網絡突發事件是由多種媒體共同報道的,2件突發事件是由手機媒體首先進行報道的。
通過以上數據的分析不難發現,雖然大部分網絡突發事件是通過網絡這個途徑進行大規模的傳播的,但是大部分的突發事件還是首先由傳統媒體進行報道的。這主要是因為雖然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傳統媒體的地位和影響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傳統媒體代表著主流的意見,有著政府政策的支持,這樣必然會使得眾多突發事件經過傳統媒體傳播開來。

傳播途徑 案例數量 所占比例網絡到傳統 2 1 1 9%手機到網絡或者傳統 2 2%傳統到網絡或手機 3 2 2 9%網絡到網絡 1 6 1 5%多媒體關注 3 9 3 5%合計 1 1 0 1 0 0%
(2)網絡突發事件的傳播途徑分析
通過對110件網絡突發事件的傳播途徑分析發現,其傳播的基本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第一是從網絡媒體到傳統媒體有21件,所占比例為19%;第二是從手機媒體到網絡或者傳統媒體有2件,占2%;第三是從傳統媒體到網絡媒體或者手機媒體有32件,占總數的29%;第四是從網絡媒體到網絡媒體有16件,所占比例為15%;第五是多媒體共同關注的有39件,所占比例為35%。
網絡媒體以其巨大的傳播優勢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進入2006年以來,網絡媒體成為眾多突發事件的滋生源。通過對2006年——2010年這五年的網絡突發事件的考察不難發現網絡突發事件的發生頻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相對于網絡公共突發事件而言,網絡個人突發事件的發生所占的比例要大。網絡個人突發公共事件的議題內容分布相對均勻,集中在官員腐敗、科教文衛體、民生以及社會道德等幾個方面。從網絡事件的成因來看,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和接近性是誘發網絡突發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雖然有很多的網絡突發事件是由于其本身的娛樂性而受到關注,但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從社會層面看,網絡突發事件之所以能夠受到如此多網民的關注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聞宣傳報道所造成的輿論強勢,網名的好奇心也對網絡突發事件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網絡媒體成為傳播重要突發事件的組織機構,但是數據顯示大部分的網絡突發事件還是由傳統媒體最先報道的,但是一旦網絡突發事件被網絡媒體進行大肆的渲染報道,其所受到的關注要遠遠的高于傳統媒體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
之所以研究網絡突發事件的特征和傳播機制,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網絡突發事件所產生的正面作用,規避其負面影響。因此,我們要根據網絡突發事件的不同性質和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設計與此相適應的調控疏導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引導網絡輿論,避免網絡突發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1] 佚名.公共衛生事件http://baike.baidu.com/view/2381118.htm#sub2381118,2011-05-24.
[2] 佚名.什么是社會道德.http://www.wf-stats.gov.cn/jgdj/ShowArticle.asp?ArticleID=586,2011-03-30.
(山東政法學院新聞傳播系,山東濟南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