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雅晨
由于現代社會流動性加快,人際關系越來越不穩定,人們想尋求建立更為牢固的社會關系,校園SNS的出現正是給人們這樣一個平臺。校園SNS主要以校園內的學生為服務對象,例如人人網(校內網)、QQ校園網、億聚網、占座網等。他們基本上都是仿照美國Face book的模式,人人網是其最早的嘗試者,發展速度很快,自2005年創立以來,在全國各大高校迅速蔓延,成為最受歡迎的校園交友網站之一。
校園SNS是種非群體化的傳播模式,個體成為傳播的起點和終端。以個人為中心,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創造的內容與內容之間,以及個人匯聚的群體與群體之間,都是以個人的方式組織起來。在校園SNS中,每一個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整體,以個人為單位,為傳播的起點和終端,傳播者同時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將傳受者置于完全對等的關系中,進一步促進了大學生人際傳播中的平等特性。傳播過程不再是線性模式,而是類似于循環模式,螺旋上升狀態。
校園SNS的好友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學生,年齡上,心理上,興趣愛好方面都有共同的話題,因而發表的內容可以受到高度的關注與交流。
每個用戶在校園SNS上都有自己的檔案和個人頁面。 用戶可以在自己的個人頁面上輸入真實姓名、上傳真實的個人照片并填寫個人檔案,如生日、就讀學校、喜歡的電影、音樂、 書本和一些格言等信息。與此同時,校園SNS具有嚴密的分級隱私設置,可選擇各類內容的開放程度。用戶可以通過設置私密信息,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選擇內容的開放程度,可以限制訪問個人主頁,個人信息,相冊的人群,對個人的信息進行了極為有效的保護。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校園SNS融合各種媒介如博客、播客、流媒體等,日益成為一種音視頻及文本集大成式的的媒介。多媒體是網絡人際傳播的特性,同時也使得校園SNS有效的利用這個特點。如人人網的用戶在個人主頁設計上被賦予了較高的自由度。用戶可以對頁面進行自主設計,可嵌入個性化的背景音樂、背景圖片、視頻模塊、flash特效、動靜態鼠標等。校園SNS提供給個人更高權限的渠道控制,使得個人信息得到更為個性化的傳播。
校園SNS摒棄了網絡人際傳播的弊端,虛擬性,匿名性所造成的個人信息不真實,欺騙性犯罪,將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真實社交活動引入網絡。校園SNS網站使網絡用戶與現實中的人能夠直接對應,使網絡人際交往揭去了神秘的面紗而變得更加真實可感。 校園SNS網站最大的亮點就是能夠拓展用戶的真實交際圈。在SNS的幫助下,可以輕松認識“朋友的朋友”,通過認識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擴展自己的人脈,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為個體的發展提升更大的空間。
目前,國內校園SNS 的顯著特點就是,實名限制注冊,保證真實性和安全性,與一般的交友網站區分開。
現在一些國家的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統治階級決定了媒體應該發布的內容,作為其統治的宣傳工具。另一方面,獨立不受國家控制的媒介需要獲取大量的利潤,需要投放廣告獲取利潤,吸引廣告商。一般的廣告,需要大量的受眾群,這時媒體更樂于發布一些“黃色新聞”,血腥,暴力以吸引受眾的眼球。逐漸,很多媒體越來越成為一種功利化的機構。而校園SNS則對政治的依賴較輕,給予當代大學生一個充分的發表言論的自由的平臺,它的議題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它以校園網絡社區交友的方式建立一個使用人群,也不需要受制于廣告商的控制。它也不會像博客一樣是以名人為主導,吸引受眾,而獲得更多的點擊率。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正對當代大學生對校園SNS使用情況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并且研究其對于當代大學生人際傳播的影響。本次研究選取的樣本為兩個地區兩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問卷內容具體以對人人網的使用調查為主,并結合了一些前人的問卷設計。
基于對周圍同學使用校園SNS的觀察和自己親身的體驗,借鑒了前人的調查問卷對此次研究進行了問卷設計
在正式調查之前,先選取了10個樣本進行試調查,分析問卷之中不合理的因素,進行了該進。
此次調查共發放了100份問卷,發放方式主要有:1)通過街頭攔訪,在校園內對研究者直接進行問卷發放并填寫。2)向研究者所在自習室發放。3)通過QQ向研究者直接發放。
此次調查共發放了100份問卷,共回收了86份。
此次調查中,回收的86份問卷中,女生有54人,占62.8%,男生有32人,占37.2%。大一學生占此次調查的6.9%,大二占34.8% ,大三占37.2%,大四占21.1%。

圖1 校園SNS使用頻率

圖2 每周使用校園SNS不同時間的人數分布
從問卷被調查者的選擇來看,當代大學生使用的網絡的傳統主要聯系工具是QQ,MSN等即時聊天工具。被調查者中,在現實生活中與朋友同學聯系的工具主要有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占94.1%,手機短信電話其次,占91.8%,校園SNS網站為44.1%,博客為13.9%,email為9.3%,而使用書信的最少,占4.6%。被調查者中,部分人選擇只在現實生活中結交;較多的人選擇在現實中結交后通過網絡聯系;極少數人選擇只通過網絡結交;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都是實名注冊,實名制也是絕大多數用戶的普遍選擇。選擇真實頭像的用戶有72人,頭像真實率高達87.8%。
在“在校園SNS網站上選擇加為好友的首要依據”中選擇“學校和專業”的共54人,占總數65.9%,選擇“家鄉或所在城市”的16人,占總數19.5%,兩者累計人數占總數85.4%。在使用校園SNS的目的上,男生較多是喜歡結交認識新朋友,而女生則傾向于聯系舊朋友和同學。調查中,有39%的人把“校園SNS的最大優勢”歸結為“可靠的交際網絡”。在使用校園SNS中的留言,日志等功能的頻率排序中,有59.1%選擇把“留言”列在第一位。在“新認識的好友占校內好友”比例中,10%以內的占84.1%,30%以內的占12.2%,也就是說有96.2%的人好友中已認識的占七成以上。在“校園SNS網站上實名制的交往和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的一致性”上,在認為比較一致的學生中,有47.6%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現實中的人際關系不錯;在認為偏差較大的學生中,有6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現實人際關系一般。
對于大學生來說,首要的社會屬性就是其所在的學校專業,次之則為其家鄉或所在城市。在“在校園SNS網站上選擇加為好友的首要依據”中選擇“學校和專業”的共54人,占總數65.9%,選擇“家鄉或所在城市”的16人,占總數19.5%,兩者累計人數占總數85.4%。可見,社會屬性是其選擇新朋友認識的首要依據。有58.5%的人把使用校內網的首要目的歸結為“找到舊友和以前的同學”,而在選擇“找到舊友和以前的同學”的人中,選擇交友首要依據為“學校和專業”的人占54.1%。用戶注冊的信息都需要通過網絡的驗證,以此來保證網站的實名真實性,并且保證交友的可靠性。
有些用戶會選擇技術處理過的藝術照作為頭像,或者是選擇一些容易引起別人興趣的個人資料,或者是刪除一些不利于自己的留言或評論,這樣,個體可以精心控制自己向他人傳達的自己或者他人的形象信息,自我控制傳播內容。
校園SNS交流平臺不僅可以運用文字語言進行傳播,而且其具備的語音視頻聊天功能使其能通過口頭語言進行傳播。如果對方不在線,還可利用校內網上的留言功能,進行延時傳播。
校園SNS則給予一個廣闊的平臺:頁面的設計風格,主題音樂的選擇,照片的美化,發表日志等都可以突出個性,張揚自我。
校園SNS的真實性幾乎已經被認可,沖破了網絡的虛擬性,將網絡社交回歸于現實生活中。
現實人際關系的滿意程度也和校園SNS網站上的人際關系有著較直接的對應關系。在“新認識的好友占校內好友比例”中,10%以內的占84.1%,30%以內的占12.2%,也就是說有96.2%的人好友中已認識的占七成以上。也可以說校園SNS網站是維持現實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另一個網絡工具,它的應用率僅次于即時聊天工具和手機。
校園SNS網站中的人際交往增加了交往的頻次,從這個方面來說也促進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通過此項研究提出幾點建議:1)大學生在利用校園社交網絡時要以端正的心態,傳播健康信息,以信任為基礎,但也要注意自己的隱私,做好保密。2)校園社交網絡雖然作為一個社交平臺,大學生過度使用有時會導致網癮。所以當代大學生還是要以現實生活交際為主。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
[2] 胡正榮,段鵬,張磊. 傳播學總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0).
[3] 彭蘭. 網絡傳播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烏魯木齊 83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