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松
(浙江產權交易所,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產權交易所“文化工廠”模式的探索
金建松
(浙江產權交易所,浙江杭州 310012)
2011年8月3日,浙江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浙交所”)首個文化產權——賞石寶藏S001資產包進場掛牌。通過轉讓15%權益,引進14位權益投資人。在半年的鎖定期內,經聯合多位名家大師進行藝術創作,最終形成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新資產包”。2012年2月23日,該“新資產包”以1200萬元起公開競價,經過13輪的競爭,最終以1430萬元成功轉讓。權益投資人半年投資的回報率達18%。
這是浙交所“文化工廠”模式的首個成功案例,也是在文化權益交易市場跨出的第一步。
將文化產品按特定文化主題整合,經專業評估機構做出價值評估,由具公信力的第三方保管并公開展示后,形成“文化工廠”原始資產包。然后在資產包鎖定期內通過浙交所平臺轉讓部分權益,使業界投資人有機會廣泛參與;在鎖定期內,以原始持有人為主體進行文化創意、開發繼續進行價值疊加,使經“文化工廠”生產出的新產品大大增加文化附加值,然后通過競價轉讓完成交易。受讓資產包的新持有人還可進行新一輪的文化創意、開發,實現再增值。這就是浙交所推出的“文化工廠”模式。
“文化工廠”模式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組包與權益掛牌階段。
這是“文化工廠”的設立階段。它包含兩項內容:一是將文化藝術精品按特定文化主題整合成為原始資產包;二是資產包權益進場掛牌前的價值評估和第三方保管等前置程序。
第二階段,文化加工與權益交易階段。
這是“文化工廠”的經營階段。它包含兩個流程:一個是文化加工流程。也就是通過工藝美術大師的藝術創作,在原始資產包基礎上追加新的文化附加值;經文化增值加工后的資產包價值,除了組包的藝術精品自身價值外,還融入了新增的“文化產權”價值。另一個是資產包的權益交易流程。由資產包持有人定向轉讓資產包部分權益,受讓人持有的權益不交易,成為資產包的合法共有人,分享資產包的增值收益。
第三階段,資產包轉讓和收益分配階段。
這是“文化工廠”的收益分配階段。它包含兩個環節:一是資產包的公開轉讓。這是對原始資產包和新增價值的市場檢驗,也是實現權益投資人投資收益的重要一環;二是通過交易所平臺向權益投資人進行收益分配。
“文化工廠”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高品質要求,由專家團隊負責專業化運作。
很多投資人對文化藝術精品投資敬而遠之,因為文化藝術品的真偽辨別、價值判斷等都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都需要獲得專家的幫助。
“文化工廠”的設立有兩項要求。一是對原始資產包組包資產的高品質要求。二是要求組包和“文化加工”等過程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團隊負責運作。
這就相當于設立了一家由專業團隊負責運作的具有高品質生產要求的“文化工廠”。投資人對“文化工廠”資產包的投資,由專家團隊把關和提供增值服務。
第二,引導投資為主的資產包權益交易流程。
很多投資人對文化產品的投資是為了獲取投資回報而不是為了收藏,他們希望能有規范、合法、操作簡便的投資方法。
資產包的權益交易流程,使投資人有機會通過受讓資產包的部分權益,成為資產包合法共有人,分享資產包的增值收益。投資人的權益投資過程如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樣簡單,且受讓成功后具有資產包合法共有人權利。
在權益交易規范運作方面,有兩個限制條件:一是定向轉讓資產包權益。投資人的范圍設定在具有文化產品投資知識、風險意識和風險承擔能力的相關協會會員。二是受讓人持有的權益不交易。這是為了限制投機炒作,引導投資人通過權益投資來分享資產包的增值收益。
在權益交易風險防范方面,有兩項規定:一是資產包鎖定期滿須公開轉讓全部資產,兩次降價未成交的資產由原始持有人回購。二是收益分配時,優先分配給除原始持有人的權益投資人。
第三,提升資產包價值的“文化加工”流程。
高端文化產品的收藏價值,除了文化產品本身材質的價值外,最大的價值在于工藝美術大師的藝術創作價值。比如高端紅木家具的東陽木雕,工藝美術大師精湛和富有創造性的手工雕刻,使紅木家具彰顯其工藝水準和無可替代的藝術價值;而且人工雕刻的紅木家具帶有雕刻大師的情感,具有靈魂,是不可復制的高端藝術收藏品。
“文化加工”流程,是對資產包的文化價值挖掘和再開發的獨特流程。將金石篆刻、青田石雕、東陽木雕等工藝美術大師邀請到“文化加工”專家團隊,以他們精湛的技藝對資產包進行藝術創作。這不僅為資產包增加了新的文化價值,讓投資人直接認識和共享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有價值,也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文化產業要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資本的投入和對接。而現實情況是,文化產業中除了少數文化企業通過上市獲得直接融資外,幾乎沒有其他更多的直接融資途徑。文化與資本的對接,迫切需要有中間搭橋的文化權益交易等服務平臺。
為有助于培育這類服務平臺,建議:
第一,鼓勵文化產品鑒定、評估、保險等中介機構的發展。
要解決文化與資本對接的瓶頸問題,需要有提供文化產品鑒定、評估、保險等專業服務的第三方中介機構。然而,我們在首個項目運作中發現,目前除極少數有資質的中介機構能提供相關專業服務,大多數中介機構在這方面的服務力量相當薄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產業要大發展,首先要鼓勵文化產品鑒定、評估、保險等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
第二,注重文化與資本對接的整合型人才的培育。
要解決文化與資本對接的瓶頸問題,關鍵還在于整合型人才的培育。我國現有的文化產業扶持政策中,對文化創意類人才和文化產業領軍人才的培育政策已相對比較完善,這也說明政府對文化產業人才培育的重視。但要在文化與資本之間架通橋梁,還需要注重整合型人才的培育。這里的整合型人才,不僅要求充分了解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的特性,還要善于發現和把握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的結合點;是具有縝密和創造性思維,有能力將文化要素和資本市場要素整合起來的綜合性人才?!?/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