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朗、英國特約記者 李駿 紀雙城 ● 陶短房
伊朗議會7日向總統內賈德發出傳票。這是伊朗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議會首次傳喚總統。英國《衛報》稱,伊朗議會要求內賈德一個月內到會,就經濟決策不力及總統專權等指責接受質詢。美聯社說,這是3月議會選舉和2013年總統大選前伊朗內部矛盾的總爆發。
伊朗議會副議長巴霍納爾7日公開表示,議會正式傳喚總統,要求其就國家經濟、外交內政等有關問題接受議員質詢。英國廣播公司說,伊朗法律規定,總統接到議會傳票后,必須在1個月內到會接受質詢,否則可能被彈劾。
《衛報》稱,伊朗議會多次試圖傳喚內賈德,因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介入,未能成功,此次哈梅內伊沒有阻攔的意思,故議會來勢洶洶。阿拉伯電視臺稱,此前內賈德與議員有過磋商,但未能談攏,最終議會以百人簽名通過了傳喚內賈德的決定。
按照各方說法,伊朗議會傳票列出的質詢清單以經濟決策為主,也針對內賈德“藐視議會權威制定預算”和“蔑視神職人員權限罷免官員”等。美聯社說,實質問題是伊朗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衛報》認為,議會內的反對派一直對內賈德敢怒不敢言,如今想借傳喚挫挫總統的銳氣。
傳喚總統雖說罕見,內賈德的勢力也可能因此略有削弱,可8日多數分析認為,此次傳喚不會讓內賈德傷筋動骨,哈梅內伊也不希望在伊朗內外交困、需要團結一致應對重大問題的節骨眼上“換馬”。美國《華盛頓郵報》說,傳喚將加大議會和政府、神權和行政機構間的裂痕,但不至于讓伊朗內政、外交政策發生根本性改變。
伊朗議會8日繼續推動給歐盟“斷油”。伊朗議員沙爾瓦里稱,草案已基本擬定,獲得超過半數議員的支持,“它將責成政府立即切斷對歐盟的石油出口,同時禁止從歐盟進口任何商品”。
歐盟從伊朗日進口原油近50萬桶,其中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中進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國家。歐盟當初決定7月1日起對伊石油實行禁運,就是為給這幾個國家足夠時間尋找替代供應。伊朗顯然看到這個弱點,決定化被動為主動。伊朗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曾引述伊朗伊斯蘭議會能源委員會副主席蘇達尼的話說,一些歐盟國家提出請求不要通過“斷油”案,“法國、希臘、意大利、德國等歐盟國家的駐伊朗大使都到議會來過”。法新社8日則以國際能源署統計為依據說,德國和法國的儲油足夠應對“斷油”。▲
環球時報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