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恩杰 劉 洪
(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天津 300457)
復合型手術室(Hybrid Operation Room,Hybrid-OR),又稱為聯(lián)合手術室或一站式雜交手術室,是一個可以同時進行影像學檢查、血管介入治療和實施心血管外科手術的特殊手術室[1]。由于患者無須在介入導管室和手術室之間多次轉移,從而避免了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缺氧和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等風險;同時可即時對手術療效進行評價,指導手術實施[2]。
我院為一所心血管??漆t(yī)院,設有手術室16間,有空氣凈化系統(tǒng)的導管室5間。手術室和導管室之間有專用電梯相連接。院方經(jīng)過多次論證后決定將第5導管間改造為復合型手術室,于2010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現(xiàn)將我院在復合手術室建設與管理中的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1 足夠的空間 在Hybrid手術中,不僅有介入影像設備,還有外科手術設備及麻醉體外循環(huán)等相關設備,參與人員較多,同時要為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tǒng)(DSA)留出充分的工作空間。為方便整個手術團隊的工作,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復合型手術室一定要設置足夠大的空間[3]。第五導管間原有面積為50m2,經(jīng)過醫(yī)院組織設備科、后勤、導管室以及施工方等集思廣益,大膽創(chuàng)新將原有的一側非承重墻拆除,與相鄰的部分走廊合并。擴建后術間為長方形,凈面積為70m2。
1.2 術間布局 復合型手術室由相鄰的4個房間構成,除手術間、控制間和機房外還按照心血管專科的特殊性設置了一間體外循環(huán)裝機室,用于安置體外循環(huán)機和常用的膜肺、管路等耗材。除常規(guī)的兩組壁柜之外,還在手術床尾端的一側墻壁嵌入了長5 m高2.7m的導管柜,內部隔斷兼顧保存造影相關物品及外科手術器械、耗材等物品的需要。
1.3 硬件配置
1.3.1 DSA和手術床 如何處理好龐大的C臂與手術室內各種輔助設備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之前國內使用的復合型手術室也大多采用了落地式C臂。這種方式的特點是將C臂基座安裝在地面上,回避了C臂與頂部層流及周圍吊塔之間相互關系。但龐大的C臂一旦固定在地面上將無法方便的運動,犧牲頭側大面積的站位。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顯得擁擠不堪,十分不便。經(jīng)過論證后采用了帶有縱向滑軌的懸掛式飛利浦FD20血管造影系統(tǒng),懸吊式設計與落地式C臂相比,擁有更加廣泛的運動范圍和良好的機動性[1]。在Hybrid手術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并不需要進行血管造影,如手術的準備和收尾階段以及外科手術操作時。在這些時段內可將C臂拉至3m外遠端停泊,遠離手術野,為頭端預留出大量的空間用于術者的站位和輔助設備的擺放。如此靈活方便的操控和空間最大自由度的利用是落地C臂無法比擬的。完全實現(xiàn)了“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考慮到造影需要和DSA與手術床的兼容與無縫操作,且飛利浦FD20導管床能方便實現(xiàn)上下左右及傾斜的術中體位需要,使用了造影系統(tǒng)配套的導管床。
1.3.2 手術吊塔 共設有3組吊塔,在頭部兩側分別設有外科塔和麻醉塔,在手術床左側尾端設有體外塔,各組吊塔除配置有電源、氣源、負壓外還設有信息接口,以便實現(xiàn)HIS與PACS的信息共享。另外和配備音頻及視頻接口,以便實現(xiàn)手術直播。
1.4 無影燈 為子母式冷光源無影燈,可同時兼顧胸部及下肢手術操作的需要。同時還在無影燈的另一橫臂上設置了高清攝像頭。
1.5 空氣凈化系統(tǒng) 采用上送風下回風方式,DSA兩側滑軌之間正對導管床的天花板上連續(xù)布置了5組高效過濾器,外圍四邊各設一組高效過濾器,凈化級別為萬級,可滿足外科手術的要求。
1.6 其他 術間墻壁內嵌入了恒溫箱和帶有冷藏和冷凍功能的醫(yī)用冰箱,以方便儲存需低溫保存的藥物和心臟手術制做無菌冰泥的需要。麻醉機、監(jiān)護儀、除顫器、體外循環(huán)機、電鋸、電刀等儀器設備按照手術室標準配置并固定放置在復合型手術室內。所有設備的電源均由吊塔引出,以減少地面走線引起的混亂。
復合手術室把一個現(xiàn)代化的心導管室與一個現(xiàn)代化的心外科手術室整合起來,兼具兩者的優(yōu)勢,具備同時進行影像學檢查和常規(guī)外科手術的功能。比起單純的外科手術或導管室,復合手術室的應用對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復合型手術室的規(guī)范化管理是保證雜交手術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投入使用前,必須就手術室與導管室各種職責、物品和設備管理、使用流程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規(guī)定。
2.1 制定管理制度,明確各自職責 由于復合型手術室位于導管室內,其衛(wèi)生及日常管理均由導管室負責,消毒隔離及感控方面由手術室提供技術支持。手術室與導管室協(xié)商制定“復合型手術室管理規(guī)定”,就設備維護、耗材基數(shù)及效期管理、Hybrid手術時各自派出的人員數(shù)量及工作職責均做出明確界定,分工協(xié)作。
2.2 物品管理 在導管柜內設有專用的外科物品柜,放入金屬器械盒包裝,有效期可達半年的手術器械以及各類心血管手術常用縫線、耗材等,由手術室加鎖保管。但導管室護士長處留有備用鑰匙以備急救。同時設立基數(shù)卡,對柜內的物品數(shù)量及有效期進行登記,一式兩份,分別存放于柜內及手術室責任護士處。定期檢查基數(shù)及置換近效期物品。一般耗材如注射器、輸液器等和普通藥品均由導管室負責提供,特殊的高值耗材原則上誰使用誰計費誰補充。
2.3 設備管理 復合型手術室的設備眾多,分屬不同部門。對電刀、除顫器、電鋸等一般設備直接通過設備科劃歸導管室負責,至于麻醉機、體外循環(huán)機等特殊設備則仍由麻醉師及體外醫(yī)生定期檢查維護。室內所有儀器設備定位放置,并在標簽上注明“Hybrid手術室專用”及所屬部門。
2.4 使用管理 由病人所屬科室提前1天分別通知導管室及手術室,預約復合型手術室使用時間。手術室人員提前檢查術間環(huán)境及備品情況。術中手術室配備洗手護士、巡回護士及護理員各1名,導管室配備技師及護士各1名。病人由手術室護理員負責接至導管室轉床區(qū),由手術室巡回護士與導管室護士共同核對病人身份、術式、手術部位無誤后接入術間。術后由外科醫(yī)生、麻醉、巡回護士及護理員負責送病人。術間衛(wèi)生由手術室護理員及導管室護理員按各自作業(yè)范圍進行終末處理。
3.1 施工方案充分的論證是建設高水平復合型手術室的重要前提。復合型手術室是現(xiàn)代化手術室與先進的介入影像設備的完美結合,是多部門多設備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4]。需要施工前的認真討論與充分論證。我院的復合型手術室在施工前即派出由設備科、導管室、麻醉、體外及手術室的相關人員組成的小組對阜外醫(yī)院等復合型手術室進行了實地考察。在設計方案論證時,院長召集心內、心外、麻醉、體外、導管室、手術室、設備、信息等相關部門充分聽取了各自的需求,對吊塔位置、導管柜尺寸及隔斷、進出路線等細節(jié)進行了大量的修改。使得建成后的復合型手術室充分滿足了各自的需求,最大化的達到了方便臨床的目的。
3.2 在導管室的基礎上改建復合型手術室,可以不必過多考慮射線防護的問題,盡管復合型手術室是為Hybrid手術而設計,但同時完全可以進行單純的介入檢查及治療,提高了使用率,避免了資源浪費。同時在導管室內放置體外循環(huán)機及外科手術器械及相關物品,也便于介入治療發(fā)生意外時的外科緊急手術搶救[2,5]。如介入治療過程中發(fā)生大出血、心包填塞等意外情況,以往需要轉運病人至手術室進行急診手術,現(xiàn)在可直接就地開展手術,節(jié)約了寶貴的時間。曾有1例冠脈造影檢查病人在介入過程中發(fā)生右冠脈開口處撕裂造成主動脈根部夾層血管瘤,外科醫(yī)生確診后立即在復合手術室進行開胸體外循環(huán)下的人工血管修補及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最后病人順利康復出院。
3.3 Hybrid手術是多部部門的協(xié)同作戰(zhàn),需要良好的溝通與明確制度及職責,各自分工明確,相互協(xié)作。在術中各部門均要指定聯(lián)系人,手術室和導管室護士長要現(xiàn)場協(xié)調。同時針對Hybrid手術的特點,建立各種應急預案,如術中大出血、心跳驟停應急預案等[2]。
3.4 手術室護士熟悉外科手術所用儀器設備及耗材、手術步驟等知識,但對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設備使用、造影導管、支架等特殊耗材以及射線防護等知識所知甚少,而導管室護士則相反。因此,制定人員培訓計劃,將參與Hybrid手術的手術室護士分批派至導管室內輪轉,熟悉環(huán)境、設備以及導管室工作流程,為今后熟練配合Hybrid打下良好基礎。
〔1〕飛利浦.聯(lián)合手術室:多學科跨界醫(yī)療的新潮流[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1,8(6):553-554
〔2〕宋秀棉,孫建荷,何麗.血管外科“一站式雜交”手術的護理管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8b):1268-1269
〔3〕蔣偉浩,李軍.雜交手術室的設計探討 [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20(6):490-493
〔4〕田君鵬,嚴潭,胡立勇.基于血管造影術成像的復合手術室的分析與設計[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1,32(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