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 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193)
經鼻腸管滴注營養液是腸內營養的方法之一,由此可提供人體各種必需的營養,維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減少腸道細菌移位,防止腸源性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器官衰竭。導管堵塞是腸內營養較常見的現象,維持管道通暢是成功實施腸內營養的保證。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對45例患者行鼻腸管腸內營養,通過臨床觀察和護理,仍有堵管情況的發生,現分析腸內營養鼻腸管堵塞的危險因素,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本組綜合ICU病房行鼻腸管腸內營養的患者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齡45~84歲,平均57.3歲。原發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例,腦血管意外12例,脊髓損傷4例,全身多發傷6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5例,食管癌術后5例,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2例,胃癌術后患者5例。均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復爾凱螺旋管,長度145 cm(外徑3.25 mm、內徑2.43 mm),頭部有4個側孔。
腸道功能正常者采用以整蛋白或蛋白游離物為氮源的要素膳。腸道功能不全者(消化道瘺、胃腸道大手術后等)采用的要素膳是單體物質氨基酸或短肽葡萄糖、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混合物,如能全力、瑞素。腸道功能中等和低下者選擇肽類(水解蛋白)為氮源的配方,如百普力。腸內營養6例發生堵管,發生率13%。
2.1 結構性因素 鼻腸管末端為盲端,由于其具有細、長的結構特點,所以對鼻腔刺激小,患者易耐受,腸內營養液的滴速易控制,置入空腸內可防止胃反流引起誤吸。但是也由于其結構特點,在腸內營養時,粘稠度高的營養液長時間持續輸注可導致營養液附壁于管腔內壁,使管腔變窄,增加管腔堵塞的幾率。
2.2 未及時沖管 在鼻腸管腸內營養結束后,未及時沖管,導致營養液的殘渣遺留、附著于管壁上,形成凝固狀態,致使堵管發生。
2.3 營養液
2.3.1 營養液過于粘稠 滴注過程中,由于營養液濃度大,過于粘稠,極易附著于管腔內壁,造成管道堵塞。多數營養液加熱后容易發生蛋白質凝固,凝固的蛋白質容易將鼻腸管堵塞,臨床觀察中發現,長時間加熱導致營養液凝固是引起鼻腸管堵塞的重要原因。
2.3.2 輸注速度過慢 在腸內營養的過程中,為了減少腹脹、腹瀉等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操作人員嚴格控制輸注速度,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則,使腸道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在操作過程中,營養液的輸注速度較慢,極易發生堵管現象。
2.3.3 藥物殘渣未溶解 藥物未充分磨碎或藥物磨碎混合后出現配伍禁忌形成塊狀,容易引起堵管現象的發生,如口服鉀容易與營養液反應形成凝塊。一般來說,酸性藥片與含整蛋白的膳食一起輸注更易引起凝固。
2.4 置管時間較長 由于多數鼻腸管腸內營養的患者置管時間長,增加了鼻腸管堵管的幾率。
2.5 管道打折 患者活動、鼻腸管固定不牢固及長期營養液滴注等原因,鼻腸管的位置有所改變,可能誤入口腔或扭曲、移位而阻塞。
在腸內營養過程中,一旦發生堵管,將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的后果。通過對45例鼻腸管腸內營養病例的分析,總結出以下預防鼻腸管堵管的措施。
3.1 選擇合適的鼻腸管 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選擇合適型號的鼻腸管,可以防止堵管的發生。
3.2 及時沖管 及時沖管可保持鼻腸管的通暢,減少管腔堵塞情況發生。在鼻飼完畢后,先用10mL注射器予10mL溫開水以脈沖式注入后,向管腔內注入20 mL并夾管,將沖洗液保留于鼻腸管腔內,下次鼻飼前先回抽出管腔內沖洗液20mL棄掉,再以10 mL注射器予10mL溫開水以脈沖式注入,常規沖管后再行鼻飼。這種方法可以使管腔內附壁的營養液得到浸潤、軟化、松動,同時利用脈沖式注入,使管腔內沖洗液形成小旋渦,有利于將管腔內附壁成分沖洗干凈。
3.3 防止營養液堵塞
3.3.1 防止營養液過于黏稠 由于鼻腸管管腔較細,營養液使用前應充分搖勻。制作營養液時要充分攪碎過濾,加入磨碎的多酶片后營養液可變稀薄,易于滴注。在輸注過程中,營養液溫度應保持在37℃左右。
3.3.2 充分溶解藥物 飼入的藥物要充分磨碎,分開注入,以免發生配伍禁忌,禁止經鼻腸管直接注入顆粒狀、糖衣類藥物,盡量調制成液體狀。注入的藥物應碾碎充分溶解后注入,并在注藥后用溫開水20 mL沖洗管腔,以預防藥物和營養液在管腔內凝結成塊造成的堵塞。不可將不同的藥物混合在一起,或與配方飲食混合在一起灌注,以免形成凝塊。
3.4 及時更換鼻腸管 在鼻腸管腸內營養的過程中,注意觀察、記錄鼻腸管的置管時間,并及時更換鼻腸管。復爾凱螺旋型鼻腸管一般使用時間為6周,如果長期不更換鼻腸管,容易增加堵管發生的幾率。
3.5 妥善固定鼻腸管 鼻腸管準確放置并妥善固定是進行營養支持的重要前提。避免鼻腸管牽拉、扭曲、折疊、受壓,體外游離端卷曲固定于患者頸部,便于患者活動。囑患者臥床、翻身時避免擠壓鼻腸管。經常判斷鼻腸管的位置,如不能判斷時可以通過床邊X光檢查。鼻腸管若打折,打折部位常見于鼻腔和胃內,可用導絲將導管伸直,或在透視下將導管拉直。胃內打結需在透視下用導絲試行解開,如不成功則應拔出。
腸內營養具有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符合生理需要、療效好、患者易耐受等特點,克服了完全胃腸營養的價格昂貴、易感染,微量元素缺乏的不足之處。在早期腸內營養過程中,導管堵塞是腸內營養較常見的現象,因此,在鼻腸管腸內營養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防止營養液過于粘稠,注入藥物前應充分溶解,保持導管通暢,有效防止堵管的發生,保證患者腸內營養的充分供給。
〔1〕劉群燕,藍惠蘭,何春秋,等.螺旋型鼻腸管不同沖管方式的比較[J].現代臨床護理,2007, 6(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