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宣布接待了敘利亞反對派代表團,對方走時看上去挺高興。在歐美國家紛紛與巴沙爾政權斷絕公開接觸之后,中國與敘兩派同時保持對話能力至關重要。這有可能進一步促成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特殊角色。
中國一直主張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只有中國既有力量,又占據相對中立的位置,才可能讓自己的主張成為敘利亞現實的“第三條道路”。它既非武力顛覆巴沙爾政權,也非敘在政治上換湯不換藥。“第三條道路”應是敘各派相互妥協后的實質性改革路線圖。
讓當前你死我活的敘兩派握手言和當然不容易,聯合政府在世界上的成功率從來就不高。特別是現在西方下了鏟除巴沙爾政權的決心,敘反對派可以對西方支持做“無窮大”的預期,他們指望利比亞反對派從一無所有到趕走卡扎菲“變戲法般的勝利”在他們身上重現。
但巴沙爾政權此次得到俄羅斯的鼎力支持,此外還得到伊朗、伊拉克、黎巴嫩什葉派政權的廣泛支持,并非像卡扎菲政權那樣孤立無援。敘利亞有可能上演冷戰后雖受西方圍攻,但卻得到俄羅斯“要什么給什么”支持的罕見頑強抵抗。俄羅斯輿論目前要求支持巴沙爾政權的呼聲幾乎一邊倒。這在冷戰后西方對小國動武前從未有過。
歐洲有媒體預言,敘利亞或發生后臺分別是西方和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這樣的戰爭往往曠日持久,變數很多。特別是當前是俄羅斯國力快速恢復,俄對報復西方對它的蔑視憋著一股氣的時候。
如果敘反對派徹底扮演西方利益的玩偶,那個滋味比加入聯合政府好不了多少。在從亞洲到非洲的動蕩帶上,政權更迭的過程經常反復,充滿兇險。它既鼓勵野心,也常令人生畏。
因此未必敘利亞反對派對自己的目標不猶豫,不愿意嘗試“見好就收”。另外從巴沙爾政權角度看,生死攸關的威脅將長期存在,做出一些關鍵性妥協,換取國家危機的軟著陸,顯然有吸引力。
中國常把“政治解決”掛在嘴上,中國需促成一兩個國際沖突點在此通道上脫險,才能使這個原則在世界上產生信服力,使它成為至少有相當多人和力量愿意認真考慮的選項。
過去中國沒這個力量,現在中國離“一言九鼎”也差得遠,但中國顯然已經不是坐在最后排的觀眾。看看那些國際上忙得不亦樂乎的調停者,有很多都“矮中國一頭”。
俄羅斯可以成為中國推動敘利亞走“第三條路”的盟友。從目前看,中國上周在安理會投反對票,并沒有影響我們同多數阿盟國家的關系。西方雖趕巴沙爾下臺的決心很大,但美歐當前都有火燒眉毛的經濟困難分心,在遭到強烈抵制的情況下,他們未必不會動搖。
值得指出的是:只要敘反對派、阿盟和西方這三方力量中有一方發生松動,情況就將改觀,政治解決就將獲得空間,不管成不成,都非隔靴搔癢。
把敘利亞作為中國外交“有所作為”的突破口,中國最多輸點面子,甚至連面子也不會輸。一個布道和平的人,即使最終沒人聽,也沒什么可羞愧的。▲
環球時報201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