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良發?文世一?聶國祥

1960年11月,湖南華容縣隆西公社隆慶大隊第六生產隊隊長賀鳳生(1932-1992)來到北京,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從此,人們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毛澤東在華容縣有親戚。
20世紀末,著名作家艾湘濤的報告文學《通天人物》發表、電視劇《毛澤東和他的鄉親》播出,其中有個情節:生產隊長賀鳳生作為毛澤東的表侄,赴京告御狀,向毛澤東如實反映農村的現狀和當時政策上存在的問題,直接促成了1962年春節期間中央七千人大會的召開和農村政策的調整。這已成為人們熟知的逸事趣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澤東的親戚,除了姑母賀家外,舅父文家也有人遷到了華容。20世紀60年代前期,毛澤東還專門囑托弟媳、毛澤民的結發妻子王淑蘭去華容尋親。
王淑蘭去湖南華容尋親是在1963年9月中旬。秋涼后的一天,一頂在當時就已少見的名叫“三人拐”的轎子,顫顫悠悠地從南縣通往注滋口鎮(華容縣南端的小鎮)的大路緩緩走來。在注滋口西邊的分路處,轎子停下,王淑蘭走下轎子,用濃重的湘鄉口音向在地里勞作的鄉親打聽:“請問,這里就是注滋口嗎?”當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王淑蘭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這里的變化真大呀!我都認不出來了。”繼而又問,“去新安垸怎么走?”“到孤兒垸還有多遠?”
一位中年大嫂見老太太不同尋常,反過來向王淑蘭打探:“娭毑(aī jiě,湘方言,祖母或者老年婦女尊稱)您這是從哪里來,要回娘家,還是走親戚啊?”一位轎夫快語相告:“這位是毛四娭毑(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在毛家一共生了七個子女,毛澤東的前面有兩個哥哥,都夭折了。毛澤東實際排行第三,毛澤民是老四。所以,家里人稱毛澤東為三哥,稱王淑蘭為四嫂,到了晚年,晚輩們尊稱王淑蘭為毛四娭毑),是毛主席的親人,是從韶山專程來華容尋親的咧!”毛主席的親人!人們感到震驚,紛紛停下勞作和腳步,默然肅立,目送毛四娭毑的轎子從小鎮南邊的新堤上走過。當時,本文作者之一的聶國祥正在附近割馬草,用一雙高度近視的眼睛,目睹了“三人拐”經過小鎮的風采。
在鎮東南的隆慶大隊第二生產隊,王淑蘭很快找到了表兄文桂初(1892-1971)的家,并認出了坐在門前的表兄。文桂初當時年過七十,身體很硬朗。但來到面前的老太太是誰,他一時沒有回過神來。
王淑蘭走上前去,向表兄打招呼:“十九哥,你還認得我嗎?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你們呢。”
熟悉的聲音、熟悉的面容,文桂初頓時喜形于色:“這不是毛四嫂嗎?”
“是啊,是啊!現在的晚輩都叫我毛四娭毑咧。”
“哎呀!稀客,稀客!快請到屋里坐。”
這時,正在菜園里種菜的表嫂劉桂秀(1904-1989),見家里來了貴客,連忙放下手頭的活計,回到屋里,篩茶遞水,一陣寒暄,張羅著殺雞買菜做飯。
一會兒,家住不遠處的表弟文桂湘(1907-1995)、胡桂香(1917-1989)夫婦也來了。文桂初還派人把家住孤兒垸碼頭的表侄賀鳳生也喊來了。親人相見,歡聚一堂,大家都非常欣喜,有說不盡的親情與思念,道不完的往事與回憶。
毛四娭毑說:“這一次,是三哥囑咐我專程來華容尋找你們這些親人的。三哥說,自從民國十四年(1925),你們表兄弟一起在韶山鬧革命,搞農民運動,后來遭到反動派的追殺,他就遠走他鄉搞革命去了,你們幾位表兄弟避難搬家到了華容。除民國十五年(1926)他來華容考察農民運動,和你們見過一面,以后一直沒有音信,都快40年了。我是民國二十四年(1935)離開華容的,和你們分別也快30年了。早兩年我就想來,無奈有時瑣事纏身,走不開,有時哮喘病發作,身體不好又走不動。我這次是下了決心,一定要來。所以,趁現在秋涼,我就來了。”親人們聽到王淑蘭的述說,無不感慨系之。
文桂初等文家兄弟,從1925年韶山農民運動失敗后,于1926年避難來到華容做幫工種田。同來的還有賀曉秋(1895-1960)。賀曉秋既是毛澤東的姑表兄弟,也是文桂初的遠房表親,文桂初的曾祖母姓賀。做了幾年幫工之后,文桂初得到由戴姓東家送給的十幾畝水田。1928年,文桂初把家正式遷到華容。遷到華容安家的有兄弟三人,即文桂生(1883-1957)、文桂初、文桂湘。賀曉秋一家則于1927年遷到了南縣華閣丁字堤,后搬家定居孤兒垸。
在文家兄弟三人中,文桂初和毛澤東的關系最為密切。兩人的年齡不相上下,兒童時代,他們都在湘鄉縣唐家圪(唐佳閣)生活,既是表親,又是兒時的伙伴。毛澤東兩歲時,被母親送到外婆家帶養,直至1902年九歲時,由父親接回韶山沖讀書。毛澤東在外婆家生活了七年,還拜八舅父文正瑩(1859-1929)為干爹。干爹給毛澤東取名“文潤之”,所以毛澤東一直以“潤之”為字。文正瑩是秀才出生,是唐家圪有名望的文化人,也是毛澤東真正的啟蒙老師。他開了一家塾館,座學授徒,文桂初常常和毛澤東到塾館做旁聽生。毛澤東六歲正式進入干爹的塾館讀書。
1951年,文家表兄文澗泉(1881-1967)、文運昌(1884-1961)去北京探望毛澤東,受到毛澤東、江青夫婦的接見并合影留念。新中國成立前,文運昌曾在南華安一帶從事革命活動,也把家遷到了南縣。此時,文運昌還住在南縣白蚌口,與文桂初常有往來。文桂初聽到這個消息后,也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毛澤東因工作繁忙,委托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給文桂初寫了回信。文桂初聽說毛澤東對自己親人要求嚴格,自家兄弟文運昌提出要毛澤東給推薦工作,被毛澤東婉言拒絕,知道上北京找毛澤東,也只是敘敘親情友情,加上自己家里農活多,事情雜,就打消了上北京見毛澤東的念頭。
可是,毛澤東一直沒有忘記這些表兄弟。1959年,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在和弟媳王淑蘭談到華容的這幾位表兄弟時,囑托她,一定要找到他們,把他們帶到北京去會會面,住一段時間。王淑蘭在華容找到他們后,本來約好第二年秋涼之后,帶兩位表兄弟夫婦一同去北京會見毛澤東的,無奈第二年沒有等到秋涼,就于1964年7月6日因病在長沙去世。文桂初等去北京的打算也就只好作罷。
(責任編輯/葉 筱)
(電子郵箱:wind.0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