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儒

1976年在山東黃縣當兵的莫言(管謨業),在部隊表現不錯,1978年春,部隊領導讓他復習功課考軍校,雖然后來因為名額取消未考成,但文化扎實的他被領導安排在部隊業余學校任數學兼語文教官。
一晃3年過去了,新兵變成老兵。按照慣例,一般新兵當了3年,沒提干轉干的,都會復員返鄉。但莫言既沒有提干,也沒復員,以一名老兵的資格,干著干部的事情。
后來因為保密局的王政委偶然聽了莫言的課,覺得他是個人才,便把他調到訓練大隊任政治課教員兼保密員。1979年8月底,莫言來到河北保定郊區的狼牙山腳下,當了訓練大隊一名沒編制的“戰士”政治教官,負責訓練從江蘇無錫一帶招來的高中生。
保密局把他調到訓練大隊,本來是想給他提干的,可到了年底,軍委總政治部下了個文件,說以后不再從戰士中直接提干了,所有干部必須經過軍校或訓練大隊的培訓才能提干。而且,戰士年齡超過24歲不能提干——莫言1976年參軍時就21歲了,1979年底他已經是超過24周歲,眼看就到25歲了,總政治部的這個文件,給他莫大的打擊。到1982年,莫言已經是一個有7年兵齡的老兵了。在訓練大隊,他是一個沒有干部編制的特殊政治教員,每月拿26元工資(戰士是6元,排級軍官是52元)。
那時候部隊的激勵制度很優厚,一名士兵如能在省級報刊發表文章,就可以記三等功,如能在《解放軍報》或《解放軍文藝》上發表文章,那就全軍聞名了,而許多戰士也確實通過寫作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為了改變命運,莫言從1978年開始,就堅持寫作。他拼命地閱讀,努力寫作。他一篇一篇地寫,一篇一篇地投,但這些稿子大多石沉大海。經過不懈地努力,莫言終于得到毛兆晃編輯的賞識,在保定文聯辦的《蓮池》雙月刊文學雜志1981年第5期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翌年第2期又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丑兵》。
就這樣,保密局領導開始知道訓練大隊有一個老戰士,業務水平高,材料寫得好,還發表了文學作品,是個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政治部肖副主任和宣傳科科長來訓練大隊調查,當談論到莫言的事情時,訓練大隊隊長和政委說莫言確實是個人才,這樣的人才不提干實在太可惜了。肖副主任聽了這個反映,沉思片刻說,明天我們去聽聽這個小管的課,你們不要告訴他。結果,正在隔壁的莫言聽得一清二楚。莫言知道,自己能不能跳出龍門,成敗在此一舉。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他可能早晚都要回到山東高密老家,過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于是,莫言決定講比較熟悉和拿手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翌日,政治部肖副主任、宣傳科科長和訓練大隊的隊長、政委聽了他的課,表示滿意。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的肖副主任很愛才,他和干部科科長,專門帶著莫言的材料和莫言發表的兩篇短篇小說,跑到軍委總參謀部組織部(當時叫干部部),申請為他提干??倕㈩I導也不那么呆板,就說,既然如此,你們回去打個報告吧。
就這樣,1982年暑假,莫言從一名普通戰士升級為正排級政治教官,成了干部。為了這并不復雜的一躍,莫言花了整整7年時間。
(責任編輯/齊風)
(電子郵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