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霞 高福榮
(天津市寧河縣醫院,天津 301500)
運用PDCA管理降低ICU患者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實施
李會霞 高福榮
(天津市寧河縣醫院,天津 301500)
PDCA管理;留置尿管;感染;體會
在本院ICU病房,尿路感染在醫院感染中占第2位,尿管使用患者多而應引起重視。
為了降低ICU住院患者因留置尿管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查找大量文獻,參考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NHSN)50%家綜合醫院導尿管相關感染率3.1%,75%家醫院導尿管相關感染率4.7%,作為對比設定目標值,采用PDCA循環管理。
1.1 現狀調查 對我院ICU 2010年1至12月份753例住院留置尿管患者進行調查,引起尿路感染15例,感染率4.6‰,計算公式為:泌尿道插管相關尿路感染率=尿道插管患者中尿路感染人數/患者尿道插管總日數×1 000‰。(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醫院感染監測規范》WS/T312-2009)。
1.2 常見感染原因 運用魚骨圖分析感染原因,主要的末端因素有以下兩方面。
1.2.1 ICU患者大多不能自理,為方便觀察、護理患者,導尿管使用率高達91.6%且留置尿管時間長,說明不能很好掌握導尿管適應證。
1.2.2 尿管置入為侵襲性操作,無菌觀念及留置尿管期間護理不嚴格。
1.3 設定目標 設定目標值為3.5‰。
1.4 制定措施 針對末端因素制定相應對策。
1.4.1 根據專科護理領域的工作需要開展專業護士培訓[1]積極參加天津市護理質控中心組織的多項培訓,嚴格掌握導尿適應證,評估患者是否符合適應證:直接從膀胱導出不受污染的尿標本,作細菌培養,測量膀胱容量壓力及檢查殘余尿容量,鑒別尿閉及尿潴留,以助診斷;為尿潴留患者放出尿液;盆腔內器官手術前,為患者導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術中損傷;昏迷、尿失禁或會陰部有損傷時,保留導尿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潔;搶救休克或垂危患者,正確記錄尿量、比重,以觀察腎功能。
1.4.2 尿管置入為侵襲性操作,無菌觀念及留置尿管期間護理不嚴格,制定留置導尿管尿路感染管理措施。
1.4.2.1 置管前仔細檢查無菌導尿包,如導尿包過期、外包裝破損、潮濕,不能使用;根據患者年齡、性別、尿道等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損傷和尿路感染;告知患者留置導尿管的目的,配合要點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項。
1.4.2.2 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技術原則留置導尿管,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正確鋪無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無菌屏障;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使用合適的消毒劑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黏膜,棉球不能重復使用。男性患者先洗凈包皮及冠狀溝,然后自尿道口、龜頭向外旋轉擦拭消毒。女性患者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內向外的原則清洗外陰,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兩側大小陰唇,最后會陰、肛門;導尿管插入深度適宜。如尿管被污染則重新更換尿管。
1.4.2.3 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彎曲,保證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裝置密閉、通暢和完整,活動或搬運時夾閉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集尿袋中尿液超過一半以上及時清空,清空尿液時,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觸碰到收集容器。留取小量尿標本進行微生物病原學檢測時,消毒導尿管后,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標本送檢。留取大量尿標本時(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細菌和真菌學檢查),可以從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開導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置導尿管期間,每日清潔或沖洗尿道口。患者沐浴或擦身時注意對導管的保護。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不宜頻繁更換導尿管。若導尿管阻塞或不慎脫出時,以及留置導尿裝置的無菌性和密閉性被破壞時,立即更換導尿管。
1.4.2.4 為保證措施有效落實制定導尿管審核表單,由第三人審核。審核項目包括置管前用物準備,核對患者姓名、出生日期、腕帶做好解釋取得配合。洗手;置管時注意環境整潔,保護隱私,注意消毒方法順序等;置管后尿管放置避免打折、彎曲、受壓、脫出,活動、護理、治療等避免集尿袋高于膀胱水平,每日清潔消毒2次尿道口,疑似堵塞不得沖洗等。審核結果包括完成,還是提醒后完成,還是未完成。每月進行統計。
1.4.2.5 針對審核表置管后護理制定評估表單,置管后每天評估,確定留置尿管的必要性。評估項目包括:導尿管類型號,是否打開導尿管與集尿袋接口。導尿管阻塞是否沖洗,導尿管阻塞是否更換,每天尿道口是否清潔消毒,導尿管脫出是否更換,診療、護理懸垂尿袋是否低于膀胱水平,是否有無因素突然高熱、寒戰、白細胞升高,尿液是否混濁,抗返流尿袋每周更換一次是否標時間。每天評估人、評估時間記錄清楚,如拔管要記錄拔管時間,是否感染、脫落等其它情況,是否有送檢。每周感控師取表,每月匯總分析。
2.1 小組成員共5人,其中醫院感染管理科3人,ICU醫護各1人。首先召開小組會議,針對此項工作相關內容進行培訓。每周四活動1次,每周五統計分析,出勤率要達到100%。
2.2 召開科室討論培訓會,對留置尿管適應證、無菌操作進行培訓,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心,自覺執行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表單。
2.3 明確階段目標,每月導尿管使用率下降5個百分點,感染率下降0.1個百分點,使每位醫務人員樹立質量意識。
2.4 實施過程中,2011年1-7月份的第一個PDCA循環發現醫務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彈性較大,數值起伏有波動,針對此問題小組成員及時尋找對策。為達到每位醫務人員能夠樹立以患者為中心避免感染,在有留置導尿管患者的病歷夾上張貼溫馨提示“此患者還需要導尿管嗎”,以提醒醫務人員評估患者尿管是否可以拔出,強化醫務人員及時作出決定。并與全體護理人員討論,對于拔出尿管的患者自制男、女接尿器,并注意會陰部清潔衛生,在翻身拍背時注意放置妥當,及時收集傾倒做好記錄。即防止壓瘡發生又避免留置尿管可能造成感染的機會。減少留置尿管的患者人數。
3.1 制定考核標準,檢查內容包括護士素質、消毒隔離無菌觀念、技術操作常規執行情況、各項制度和執行表單、規程等。每月進行考核、統計,對操作者和審核者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分析。
3.2 利用三級質控網進行有計劃地檢查各班工作。首先各班小組組長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保證資料的正確性,由ICU主治醫師(二班)作為第三方查核,監督檢查保證落實有效。質量小組成員每周集體活動1次。
3.3 2011 年1 至12月在702例ICU留置尿管患者,運用PDCA管理改進護理方法,留置尿管總日數2 270,感染6例,導尿管相關感染率2.6‰,導尿管使用率71.7%,2010年(改善前)留置尿管總日數3 228,感染15例,導尿管相關感染率4.6‰,導尿管使用率91.6%。有明顯改善。并且于2011年9月-12月份持續零感染。
4.1 根據檢查結果,把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作為推動下一循環的動力和依據。
4.2 鞏固措施,總結實施PDCA循環管理中的經驗,使質量管理工作更加正規化、制度化,并落實到每位醫務人員、每位患者。持續對ICU新上崗人員教育、考核。持續進行評估,收集匯總數據及成功的經驗,上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并通過OA辦公系統讓全體醫護人員知道。對發現的新問題或選擇新課題進入下一輪PDCA循環。
運用PDCA循環管理,從日常的粗獷式管理轉變為標準化、程序化管理,一環套一環,有序進行,持續改進。在預防和控制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消滅在萌芽階段,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1〕 陳榮秀,張華甫.天津護理質控中心貫徹落實《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2005~2010 年)的措施與作用》[J].天津護理,2011,11(1):38-39
(2012-02-29收稿,2012-05-21修回)
中國分類號 R197.323
B
1006-9143(2012)06-0392-02
李會霞(1969-),女,副主任護師,感染科科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