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193)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部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炎癥性退行性疾病。我推拿科病房采用儲藥罐結合電療治療肩周炎,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肩周炎患者60例,男19例,女41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8歲。其中左肩21例,右肩39例,有肩部受涼史42例,無明顯誘因者18例,病程1~17個月。
2.1 儲藥罐治療 中藥湯組方:骨碎補18 g,透骨草18 g,制川烏6 g,制草烏 6 g,紅花 12 g,伸筋草 18 g,羌活 12 g,威靈仙 12 g,當歸36 g,香加皮18 g,防風12 g,先用清水浸泡30 min,然后放入煎藥器中煎煮20~30 min,待藥液熬至濃湯狀即可,取出后保溫于45℃備用。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將45℃中藥液5~15 mL注入準備好的2~4號玻璃罐中,用閃火法將罐吸附于患肩的手太陽小腸經肩貞、天宗、乘風,手陽明大腸經肩髃、臂臑,手少陽三焦經肩髎,以及阿是穴上。留罐5~10 min,隔日1次,2周為1個療程。
2.2 中頻電療法 選擇YKL-B型電腦中頻治療儀,在兩個直徑為40 mm的電極上放置2~3層的中藥(組方同上)浸泡過的醫用無紡布,放于患肩前后對置放置并固定好,選擇機器內置45個處方中的4號處方,采用正弦波、方波、指數波、等幅波,中頻頻率2 KHZ,加熱溫度39℃,輸出電流在0~100 mA之間,以患者可以耐受為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2周為1個療程。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痊愈:肩部疼痛及壓痛消失,肩關節活動范圍正常,能參加工作和體力勞動。顯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關節功能活動明顯改善。好轉:肩部疼痛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有所改善,能參加較輕工作和活動。無效:治療2個月后癥狀無變化。本組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痊愈36例,顯效15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3%。
4.1 儲藥罐 患者取坐位或患側肩關節在上側臥位。拔罐前應仔細檢查罐口是否光滑,罐體有無裂痕,以免損傷皮膚,或中途罐體破裂、漏氣;拔罐時,要選擇肌肉豐滿的部位;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動作要穩、準、快[2],拔罐中應注意詢問患者的感覺,要注意中藥液以及罐內的溫度,避免燙傷,根據病情輕重、部位深淺以及拔罐部位肌肉的厚薄情況調整留罐的時間。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泡無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涂以地榆油,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本組60例患者中無大水泡出現,2例肩髃穴處出現小水泡,局部穴位停拔罐1次,皮膚恢復正常。
4.2 電腦中頻電療 治療開始前,為使電極板與皮膚接觸良好,需用綁帶或三角巾把電極板固定住,如治療中出現針刺樣疼痛,可能為電極與皮膚接觸不良,應及時給予糾正。治療開始時,電位器電流量達到6 mA以上時,患者開始有感覺,一邊調節一邊詢問,直至患者可耐受的電量。治療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以及機器的輸出狀態。治療結束時,先取下電極板,再關閉電源,以免產生電擊感。急性炎癥、惡性腫瘤、局部有金屬物、置有心臟起搏器者禁忌該項治療[3]。本組60例患者可耐受電量為24~35 mA,未出現其他治療不適。
4.3 心理護理 由于肩周炎是慢性反復發作的軀體性疾病,好發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此年齡段的患者在家庭和社會都承擔著多種角色,藥物治療欠佳,疼痛遷延不愈,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質量,因此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煩躁、失望等心理反應。首先熱情接待患者,對患者態度和藹,通過語言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以真誠、熱情、耐心的態度聆聽患者的傾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肩周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用科學的知識解釋焦慮、抑郁等心理反應的存在是客觀的,提高患者認知水平,提高配合治療的意識。
4.4 健康指導
4.4.1 飲食指導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生冷、辛辣、煎炸、油膩之品。中醫認為肩周炎是由于氣血不和,血不養筋,或感受風寒,濕邪侵襲所致。因此飲食上應適當增加狗肉、羊肉、豬肝等御寒食物,適當食用含碘高的紫菜、海帶等海產品,以增強人體產熱功能,緩解關節寒濕癥狀,適當增加清補之品,如大棗、瘦肉、雞蛋等,增加強筋健骨、補益氣血之品如動物肝臟、奶類、豆類、枸杞等。
4.4.2 生活起居指導 住室溫暖向陽,注意肩部的防寒保暖,夏天睡覺時不要露肩吹風扇,禁止肩部直接吹空調,尤其是氣溫變冷時應加用坎肩,加強局部保溫。不可長時間患側臥位,不要在潮濕的地方睡臥,以防受風寒濕邪,防止肩部慢性勞損。不可突然做強力勞動或提過重物體,以防肩部發生扭傷。肩周炎的預防是堅持體育鍛煉,自覺養成生活運動的良好習慣。
4.4.3 肢體功能鍛煉指導 在柔美而舒緩的背景音樂中,患者閉眼站立、安靜的調整呼吸3~4 min,讓患者想象能令自己高興和放松的場景。行患肢的被動功能鍛煉,用手拉患肢做上肢的前屈、背伸、外展、畫圈等動作,每次10 min。指導并鼓勵患者行肩關節的主動鍛煉,讓患肢主動做爬墻活動,聳肩等運動,幅度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每日1~2次,每次30 min。告訴患者功能鍛煉不能急躁,循序漸進,還應持之以恒。
儲藥罐療法是集拔罐、熱療、中藥外用三者作用于一體,借助罐內產生的負壓,作用于機體的經絡和穴位處,加上中藥液通過透皮吸收直達病灶,具有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電腦中頻治療是利用微電腦控制技術,利用電流產生預定的調制波形,作用于患部,以達到鎮痛、消炎、消腫和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的作用,配合中藥離子透入作用增強。
肩周炎屬中醫學“痹癥”范疇,痹,即閉塞不通之意。治療中嚴格按中醫技術規范操作,做好溫度和電流量的調節,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治療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對患者進行合理的健康指導并堅持肢體功能鍛煉,使患者深入了解病情,并掌握有效的預防措施和鍛煉方法,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4
〔2〕 郝玉娟.中醫拔火罐療法的操作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12C):3354-3355
〔3〕 劉曉嵐,曾云華,林志瑜.針灸配合中頻電療法治療腰腿痛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91-92
(2012-03-01收稿,2012-05-31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