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震
(連云港市藝術學校,江蘇 連云港 222000)
作為職業生涯規劃的一種新的模式,CGLC模式將職業生涯規劃的一系列步驟和方法歸納為四 個 部 分:認 識 (Cognizance)、目 標 (Goal)、階 梯(Ladder)、結合(Cohesion)。 CGLC 模式提出:職業生涯規劃經由個體自身諸多方面的認識開始,進而確立有效的職業目標,然后實施有效的階梯式的職業目標發展過程,同時,必須從“場”的觀念出發,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而實現目標。在圖書館員角色發生深刻變化的新時期,基于CGLC模式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圖書館員個人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組織開發人才的有效手段,是組織留住人才的最佳措施。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知識、信息的需求與日俱增,這給作為知識、信息服務機構的圖書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圖書館指導館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為館員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幫助館員實現自我價值,可激發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館員建立起符合自己特長的職業生涯規劃,使圖書館各個工作崗位的人才配置科學合理,進而實現館員自我發展目標與圖書館發展目標的和諧統一,使圖書館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如具有計算機技術優勢的館員,他們一般會選擇從事計算機管理和服務的工作崗位,管理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是他們的職業發展目標。這些館員的職業發展目標,能使圖書館技術管理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促進圖書館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圖書館的發展。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館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可為自己贏得長期競爭的優勢。職業生涯規劃可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館員建立起符合自己發展要求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起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能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使館員的聰明才智得以盡情施展,使館員的技能得以在更廣闊的空間展現,使館員的現實發展目標得以實現。如從事計算機技術開發與研究的館員,他們在建立了計算機技術開發的職業發展目標后,就會加強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技術的學習,結合圖書館管理實踐,研發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從而成為圖書館自動化建設的專家,構建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CGLC模式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C”——認識問題,解決對個體自身的認識的問題是館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出發點。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氣質、性格差異。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館員可利用優缺點平衡表、好惡調查表、櫥窗分析法、計算機測試法等,進行自我評價,以了解自己的愛好和能力,對能力和態度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做好下一步準備。
第一,能力的開發。能力是順利完成活動的一種必備的心理條件和本領。館員能力不同,其職業發展目標也不同。館員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能力。圖書情報學基礎知識、工作基本能力是館員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從事圖書館工作,館員應掌握基本的圖書情報學知識,這是最基礎的能力。如果一個館員對圖書館工作認識模糊,不知道圖書館工作的本質,不了解圖書館服務的價值,他就無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服務能力、信息反應能力等是館員必備的基礎能力。(2)業務能力。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當今圖書館已從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變。網絡信息搜集、數字信息加工處理、數據庫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是信息環境下館員應具有的業務能力。(3)素質能力。館員的知識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等素質能力是館員職業生涯中凸顯自身優勢的能力。
第二,態度的開發。態度是指一個人對某一對象持有的評價與行為傾向。良好的態度是一種責任的體現,會影響人的動機、行為與結果。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館員要擁有良好的態度,這種態度包括對自己工作的態度、對待上級領導和同事的態度、對待工作壓力和挑戰的態度、對待行業變革的態度等。館員要樹立積極的心態,以正常的心態對待工作、對待同事、對待人生。正如美國前教育部部長、著名教育家威廉·貝內特所說:“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辈还墉h境的利弊,最終卓越的工作表現,都需要積極的態度。主動積極、富有責任感的工作態度是館員工作的最核心競爭力。因此,館員要端正工作的態度,體味工作的意義和樂趣。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有益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
第三,職業生涯計劃評估。館員要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對自己的能力和態度進行評估、分析,通過館員的自我評估和組織對館員的評估,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技能、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等。圖書館管理者可采用職業錨問卷的方式,對館員的個人因素進行測評。對于館員來說,職業生涯評估就是要分析自己所在圖書館的發展戰略、水平層次與崗位的人力資源需求、人文環境以及所在地區的經濟環境等。此外,館員還應該結合自我認識評估的結果,對自己的愛好和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從而設計職業生涯目標和路線。
目標的選擇是職業發展的關鍵,目標的確立是在自我分析、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條件為依據。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包括人生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確定,它們分別與人生規劃、長期規劃、中期規劃和短期規劃相對應。館員制定成功的職業目標應遵循長期性原則、清晰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挑戰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理論,筆者認為,館員應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性格特點,選擇相應的職業崗位,制訂職業發展規劃:(1)技術技能型的館員可選擇采編、計算機技術崗位。他們可依據其擅長的技術領域發展自己的職業。(2)安全穩定型的館員可選擇傳統的外借、閱覽等服務工作。這些館員追求工作中的安全與穩定。(3)管理型的館員可從事圖書館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他們懂管理,善于處理各種關系。(4)創造性館員可選擇參考咨詢、信息服務、讀者活動等工作崗位。這種類型的館員希望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創建完全屬于自己的服務,而且有克服各種障礙的信心和能力。(5)自主獨立型館員可在圖書館內從事科研、論文寫作的工作。他們追求的是隨心所欲地制定自己的時間表、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盡可能少受組織的限制和制約。館員個人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職業錨。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實際的職業與原來制定的職業生涯目標與規劃會有所偏差,這需要館員及時對職業生涯目標與規劃進行評估和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使所選擇的職業發展目標更好地符合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階梯即館員的職業生涯發展路線。館員職業生涯實現過程呈階梯式的行進。第一,開拓階段。館員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職業崗位,通過學習,獲得所從事崗位的基本技能。在開拓階段,館員只是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具體工作,初步承擔工作責任。如剛進館的館員,他們在開拓階段考慮的重點是圖書館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從而決定是否留在圖書館,或尋找與圖書館組織與自己目標的結合點。在開拓階段,館員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認識還比較模糊,即使選定某一職業崗位,將來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第二,奠定階段。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館員對圖書館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能依據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承擔更大的責任,確立自己在圖書館的地位,并為保持專業競爭力而繼續學習。一些館員會通過深造,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或能手。如采編部門的館員經過幾年的采編工作實踐,掌握文獻采編的工作流程和文獻采編技術方法,會在采編崗位上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并為之努力。第三,保持階段。在職業奠定階段,館員已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圖書館某一方面的專家。有的館員是圖書館的管理者,有的館員是圖書館學術研究帶頭人。這些館員除了維持已有的成就外,可能會尋找新的工作領域,展示自己的其他能力。館員在這一階段還會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也有部分館員可能會就此停滯不前,在這種情況下,館員必須正視自己的影響力和挑戰力的下降。第四,下降階段。即將退休的館員處于職業的下降階段,他們在圖書館組織中的作用和地位開始下降,館員開始評估自己的職業生涯,并正視自己的能力和地位的下降。一些館員在這時充當新的角色,成為年輕館員的良師益友。
職業生涯規劃涉及員工本身、上級管理人員和組織,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由三者共同努力來完成的。首先,館員個人應結合自己的專業優勢,選擇相應的職業目標。如掌握文獻分類知識、精通文獻分類法的館員,在制訂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應結合自己的這些特點,選擇文獻分類崗位,使自己成為文獻分類專家。樂于在流通服務部門工作的館員,可在流通部門從事文獻流通工作,指導讀者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從而使自己成為讀者的閱讀向導。其次,上級管理人員應根據館員的個性,幫助他們選擇相對應的職業崗位,對員工職業生涯給予指導和鼓勵。如對新進館的員工給予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再次,圖書館組織要創造有利條件,使館員能夠具備實現職業生涯的資源和渠道,使館員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圖書館發展目標相一致。圖書館組織應為館員實現職業生涯提供職業咨詢服務、職業培訓服務、職業崗位需求服務,幫助館員提升職業技能,把握職業發展機會。這三者的結合,既可使館員的職業生涯規劃符合自身的特點,又能促進圖書館組織目標的實現。
作為一名館員,要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在安定的工作中未雨綢繆,在危機面前尋求突破,用戰略的眼光謀劃自己的職業規劃。只有當一個人具有明確的職業定位和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時,才會對工作充滿激情,工作才會變得更有意義,職業發展才會越來越好。
[1]夏有根,潘繼進.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的CGLC模式[J].現代情報,2007(2):120-123.
[2]路海生.圖書館員職業規劃之我見[J].圖書館學刊,2012(1):31-34.
[3]焦體霞.基于CGLC模式的圖書館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J].科技信息,2009(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