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祿香
(上饒師范學院圖書館,江西 上饒 334001)
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我國圖書館員的整體素養不如盡如人意,雖然有名目繁多的職業素養培養項目,但是實際效果非常有限。當前我國圖書館員職業素養有哪些不足,應如何開展圖書館員職業素養培養工作,是圖書館界亟須解決的問題,筆者擬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職業心理方面對此進行討論。
長期以來,我國圖書館界在職業道德建設中僅僅注意正面要求。例如2002年11月,中國圖書館學會六屆理事會通過 《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試行)》(以下簡稱《準則》),同時組織編寫了《圖書館文明服務守則》,倡導圖書館員自愛、自尊、自立、自強、自省、自律,成為有道德、有責任心的館員。《準則》是我國第一個超越圖書館地域、類型、系統的界限,把全國的圖書館員和信息服務從業人員作為一個整體來構筑其職業道德規范的指導性文件,這對業界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準則》并沒有具體的實施說明和行為規范,因此,其理論意義大于實踐意義。同時,我國圖書館界至今尚未實施職業準入制度,圖書館員中有很多非專業人員,職業素養參差不齊,在工作中缺乏對圖書館事業的榮譽感和敬業精神,缺乏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正確理解,從而影響了圖書館工作的品質和行業形象。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明確圖書館員職業道德的底線。所謂底線,就是對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在這方面,我國的很多大中型圖書館已經開始嘗試規定館員的職業道德底線,如圖書館文明服務公約、館員文明守則、館員文明服務規范等職業道德條例,明確細致地規范圖書館員對待圖書館職業、對待自身、對待讀者、對待同事的行為。例如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的館員除了要遵守 《準則》,還要遵守《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服務公約》和 《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文明用語》,并引入全員聘任和競爭上崗機制,打破鐵飯碗,獎勤罰懶,獎功罰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職業道德需要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他律得以實現。要提升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首先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與培訓。尤其對新館員,無論其專業背景和學歷如何,都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崗前培訓。部門負責人除了要向新館員詳細介紹日常工作流程和工作的基本內容外,還要明確工作要求,如工作態度、工作規范、行為模式等,使其盡快熟悉本職工作;更應該對新館員進行敬業和發揚圖書館優良傳統精神的教育,培養新館員對圖書館的歸屬意識,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明確一切從讀者的利益出發的觀點和行為準則是圖書館職業道德規范的最高標準。
同時,圖書館還應建立全體館員職業意識教育制度。在當代社會,培養人、教育人、豐富人、塑造人仍然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內容。徐特立說“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圖書館員必須有良好的職業意識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因此,圖書館員應了解圖書館職業內涵,包括:圖書館的使命,圖書館職業的信念,圖書館職業活動的社會價值、職業活動依賴的核心技術和方法、與職業活動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職業知識體系(即圖書館學)的創新和應用職業自身的建設和發展等問題,并愿意將這些理念融入今后的職業生涯中,以良好的職業形象提升圖書館人的社會地位。有了這樣的職業意識,才能達到宋代大儒朱熹所說的“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境界。
良好的職業技能是圖書館員完成圖書情報工作的基礎。成為復合型人才應當是圖書館員的目標,然而,就目前而言,這個目標并不容易實現。我國圖書館界一直未能實施職業準入制度,圖書館員的職業技能水平不能令人滿意。當前,多數圖書館實施了完全開放的大開放模式,開放程度高,開放時間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讀者,但是館員工作量也隨之增大,圖書館員的知識、能力很少能夠做到自覺更新,這更加制約了圖書館員職業技能尤其是服務技能的提高。
教育與培訓是提高職業技能的重要措施。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網絡資源呈爆炸式增長,數字圖書館快速發展,信息環境不斷變化,圖書館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圖書館員將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全新社會角色的重任,接受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對圖書館員來說是重要的,更是所必需的。但圖書館教育與培訓現狀不容樂觀,筆者對一些圖書館進行調查發現,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受重視,而現在很多圖書館對此都加以不同程度削弱甚至取消。圖書館界應提高對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只有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才能保證圖書館員的服務水平。不同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和方式。
(1)館長的培訓:館長是圖書館的最高管理者和指揮者。館長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風、理論水平、決策能力、協調能力、創新精神等直接影響圖書館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長期以來,我國圖書館館長的確定主要采用任命制,館長的任用,由上級領導任命,一無任職資格評價標準,二無公開招聘、公平競爭,三無統一考試、考核(有的單位只是象征性走程序)。在這種用人機制下,目前我國八成以上的高校圖書館館長非科班出身,有的還是兼職。一個圖書館館長的素養尤其是職業素養不只是一個純粹的個人水平問題,它還關系到整個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因此,館長接受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十分重要。對館長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應側重于觀念和人際關系方面的技能、理論、方法以及圖書館發展趨勢等。培養方式可以是“走出去”,如國內外考察訪問、接受圖書館相關的學位教育等。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使館長成為有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的高素質的決策者和精明的管理者。
(2)部(室)主任的培訓:部(室)主任是圖書館的中層干部,起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橫向溝通、親臨一線、直接指揮和率領部屬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中樞作用。擔任部(室)主任一職的人員職業技能要求頗高,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管理才能,也要熟悉業務技能;不僅要成為一個部門的核心,也要成為整個圖書館銜接的鏈條;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要有足夠的敏感和吸納能力。部(室)主任的職業技能培訓應以這些要求為內容,培養方式可以采用派出進修學習,尤其是專項訓練,如讀研究生班、國內考察、訪問、科研等方式。
(3)一般館員的培訓:從傳統的意義上說,圖書館員是知識信息的“守門員”,然而在信息化時代,隨著圖書館功能的擴大和提升,圖書館員僅僅當好“守門員”是不夠的,還應該開展各種知識服務。由于知識服務具有隨機性、廣泛性和不可預測性,需要解答多種多樣難以預測的各種問題,所以要求圖書館員具備強烈的信息意識,較好的業務知識和優秀的溝通能力,才能成為信息用戶的導航員。對一般館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現代化的圖書館管理系統的使用、OPAC的使用、讀者利用率高的數據庫的使用,如清華同方系列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人大復印資料、網上報告廳、隨書光盤、中經網等數據庫的使用。培訓方法可以是 “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即聘請相關專家、學者來館開辦講座或有針對性地外派學習,以提高館員的職業技能,開闊館員的視野。
職業倦怠正在成為困擾圖書館員的主要心理情結,主要表現為館員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對象越來越缺乏耐心,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有研究者對西安石油大學、西安郵電學院、西安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的173名圖書館員進行專題問卷調查,其中106人表示自己對職業行為有倦怠傾向,占總人數的61.27%。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館員工作量過重,工作程序機械單一,與領導交流渠道的不暢,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更無法參與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個人能力得不到發揮,個人發展機會較少,無法獲取成就感,從而降低了歸屬感與責任感。同時,隨著整個社會信息化、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推進,讀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而一些館員知識陳舊,為讀者提供多元化、深層次的信息服務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不知所措,導致心理負荷加大,產生心理焦慮和挫折感,失去工作的信心。
為了防范與緩解圖書館員職業倦怠,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措施:
領導層要建立與館員交流的渠道,及時了解館員的工作狀態,聽取館員的建議,更多地接納館員對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的意見;關心館員,創造一個溫暖、友好、舒暢,能讓館員發揮才能的環境,讓館員有歸宿感、成就感;建立完善的培訓和學習制度,為館員提供相關的培訓和信息,提高館員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強館員的自信心;組織館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他們業余生活,活躍氣氛,使館員能放松心情,減輕心理壓力,增強凝聚力。
館員也要努力自我調節,改變觀念,要認識到圖書館工作是一項光榮的勞動,它雖然不直接創造財富,卻對社會財富的創造影響極大,館員的勞動促使了人們智能的提高,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是無窮的,圖書館員應當感到自豪。館員要積極主動參加各項培訓和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為讀者提供深層次的全方位服務,并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在工作和研究上做出自己不平凡成績,使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得到升華。
目前,我國圖書館員職業素養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心理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嚴重制約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圖書館界應深入分析圖書館員職業素養存在的不足,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圖書館員職業素養培養工作,努力提高圖書館員職業素養。
[1]魯黎明.圖書館服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131.
[2]趙紅.圖書館公共關系概論[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169.
[3]張馨.高校圖書館員工職業倦怠問題解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6(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