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玉 (重慶文理學院圖書館 重慶 402160)
開放存取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學術信息交流危機”,是基于信息自由、免費開放、公平傳播與獲取的理念而產生的,其最終目的是利用網絡實現學術信息最廣泛的共享。近年來,圖書館聯盟作為一種以資源共享和利益互惠為目的而建立的重要組織形式在世界各國迅速興起和發展。目前國際上出現了很多有影響的全國性、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如英國的信息系統委員會(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簡稱JISC)、美國公共圖書館聯盟(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PLA)、美國的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簡稱OCLC)、加拿大的研究知識網絡(Canadian Research Knowledge Network,簡稱CRKN)等。截至2011年6月22日,在圖書館聯盟國際協會(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簡稱ICOLC)登記的圖書館聯盟組織逾200個[1]。圖書館聯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資源與信息服務的共建共享,也給開放存取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因此,圖書館有必要將圖書館聯盟建設與開放存取理念緊密結合,以圖書館聯盟為主體,推動開放存取的發展。
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聯盟的基礎。圖書館聯盟成員通常在聯盟范圍內協調合作,通過內外部資源的有效集成達到信息資源建設的目的。信息資源建設的成本高昂,特別是近幾年,國外知名的數據庫商依仗其壟斷的學術資源多次大幅度提高數據庫的訂購價格和強制推行捆綁式銷售[2]。開放存取的發展為解決圖書館聯盟信息資源建設的經費問題提供了契機。首先,開放存取的特點是信息用戶可以自由地免費使用和查找信息,這不僅提高了學術信息的開放性和影響力,還能夠抑制數據庫商壟斷信息資源以獲利的行為。其次,開放存取信息資源內容豐富,囊括了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地域、不同語言的信息資源,擴充了圖書館聯盟信息資源的來源渠道,大大降低了圖書館聯盟獲取信息資源的成本。例如,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ARL)于1998年建立了學術性出版及學術資源聯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ation,簡稱SPARC),有效地減輕了成員館購買信息資源的經費負擔。2004年,美國弗吉利亞7個大學圖書館組成的聯盟在與學術期刊出版商Elsevier簽訂訂單時,爭取到了開放訪問1 800種學術期刊的權利,以僅多支付約5%的價格獲得了比原來多50%的期刊存取權[3]。
20世紀90年代,開放存取在西方國家興起并不斷地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圖書館聯盟可以利用相關成果或經驗在聯合采購、聯合編目、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合作項目的基礎上,加強開放存取建設和利用方面的合作,從而促進信息資源共享。一方面,圖書館聯盟可以廣泛收集開放存取資源,建立開放存取資源目錄、開放存取資源檢索平臺等。例如,2010年,OCLC通過提供開放存取期刊的編目數據的方式參與開放存取期刊目錄項目(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簡稱DOAJ),并成為其成員之一。DOAJ主要為信息用戶提供各種經過質量控制的開放獲取期刊,并盡可能廣泛地涵蓋所有經過質量控制的開放獲取的學術期刊,以提高開放獲取期刊的曝光率和易用性,從而提高這些期刊的使用率和影響力[4]。美國數字圖書館聯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與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合作開發了面向其成員館的“數字館藏注冊”(Digital Collections Registry)系統,收集來自圖書館、博物館、歷史協會等機構的各學科資源[5]。另一方面,圖書館聯盟可以根據自身已有的資源建設開放存取資源機構倉儲。例如,由美國機構合作委員會(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簡稱CIC)的13所大學及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簡稱UC)系統下屬的11所大學圖書館合作發起的HathiTrust項目,把已有的數百萬種圖書資料進行了數字化,并集中保存,創建了機構倉儲[6]。2005年,SPARC與 ICOLC合作,聚集圖書館的力量支持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簡稱SEP)網站的長期開放式訪問,該項目的初步目標是籌集足夠的資金,以支付SEP持續運作及維持它在公共因特網上可以被免費訪問[7]。
圖書館聯盟可以借助開放存取提升自身的影響力。不少圖書館聯盟不僅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在開放存取領域也做得很成功,成為了開放存取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例如,1999年10月,美國數字圖書館聯盟、美國網絡化信息聯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共同制定了《開放檔案計劃》(Open Archives Initiative,簡稱OAI)。該計劃旨在建立和推廣有關信息系統互操作的標準規范,目前在開放存取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JISC也在開放存取領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先后啟動了機構資源存取計劃(Focus on Access to Institutional Resources Programme,簡稱FAIR)、SHERPA/RoMEO項目、開放存取倉儲聯合項目、OpenDOAR項目。圖書館聯盟應順勢而行,力爭深層次發展開放存取,使開放存取服務得到優化。
圖書館聯盟創建的宗旨是實現資源共享,以若干圖書館為主體,聯合相關的信息資源系統,使有限的信息資源得到廣泛的利用,最終達到各成員館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從而提高各成員館信息服務的整體水平。而開放存取是不同于傳統學術傳播的一種全新的信息交流機制,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網絡條件為信息用戶免費提供學術信息和研究成果,促進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因此,圖書館聯盟的信息共享宗旨與開放存取的信息自由共享理念是一致的。
圖書館聯盟成員館根據共同認定的協議和合同,在一定的組織管理制度基礎上運作。而這種組織性能夠為開放存取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圖書館聯盟可以為開放存取建立工作組、指導委員會等,并在這些專門組織機構的指導下,實現開放存取的統一規劃和集中管理,從而促進開放存取的良性發展。例如,JISC為了實現英國研究成果的開放存取,成立了英國開放存取執行組(The UK Open Access Implementation Group,簡稱OAIG),執行組成員包括來自大學、資助商、公共圖書館和出版商的高級代表。該執行組負責為開放存取的實施制定具有強制性與現實性的策略,為其成員館提供開放存取的發展指導[8]。
圖書館聯盟可以打破地域空間限制,利用各館資源、經費、技術、人才優勢創建開放存取信息資源。首先,圖書館聯盟能夠為開放存取資源提供質量保障。圖書館聯盟的建設主體一般是院校圖書館及一些科研機構,這些單位具有較高的科研實力和學術水平,能夠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程序或手段對開放存取資源進行收集與整合。其次,圖書館聯盟能夠為開放存取提供經費支持。圖書館聯盟一般分為全國性聯盟和區域性聯盟,全國性聯盟多為政府撥款支持,用于圖書館聯盟新型信息服務的費用較為充足,自然能為開放存取倉儲或期刊的建立提供資金支持。例如,我國國家科技圖書館文獻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簡稱NSTL)是由國家政府提供經費支持的,其在經費充足的基礎上建設了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檢索系統。該系統所收錄期刊的學科涵蓋農業、林業、工業、商業、醫學等17個領域。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經費多為省級單位提供,在資金方面也較充分。最后,圖書館聯盟能夠為開放存取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保證。圖書館聯盟內不僅具有專業的編目人員、計算機程序開發人員等,而且具有先進的技術條件和設備資源,是創建開放存取不可忽視的寶貴財富。
目前各圖書館聯盟在提升信息資源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服務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各聯盟門戶網站的點擊率也逐步攀升。圖書館聯盟可以利用各種途徑宣傳開放存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開放存取這種信息共享方式。例如,圖書館聯盟可以在其門戶網站上設置開放存取專欄,介紹開放存取知識,宣傳開放存取理念,如ARL就在其網站上對開放存取的概念、發展動態等進行了介紹;同時也可以在聯盟內部通過研討會、座談會、業務培訓等形式對開放存取進行宣傳,鼓勵聯盟成員支持開放存取,如馬里圖書館聯盟(Malian Library Consortium,簡稱COMBI)在2011年10月針對開放存取資源的檢索與利用舉行了專門的業務培訓[9]。
要使開放存取長期發展下去,使開放存取資源得到及時補充和廣泛利用,圖書館聯盟制定一些激勵機制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圖書館聯盟可以收錄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術人物公開發表的成果,提升開放存取的影響力,從而激勵聯盟成員館及信息用戶積極參與開放存?。灰部梢杂芍行酿^對開放存取資源的提交情況和下載情況進行統計,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成員館或信息用戶給予精神表彰,認可其對開放存取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從而激勵成員館及信息用戶提交和利用開放存取資源。例如,由歐洲研究型圖書館和教育機構組成的SPARC Europe(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學術出版與學術資源聯盟),在2006年就開始為在開放存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機構或個人頒發SPARC Europe獎,并且該獎項一直延續到現在[10]。
隨著開放存取的發展,其資源數量不斷增長,影響力也不斷增強。圖書館聯盟可以結合信息用戶對開放存取資源的需求特點,利用各種途徑加強開放存取資源的整合,使開放存取資源成為圖書館聯盟館藏資源的有力補充。圖書館聯盟主要可以通過3種途徑整合開放存取資源:(1)建立開放存取資源導航。例如,美國俄亥俄州圖書館與信息網絡(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簡稱OhioLINK)建立了開放存取期刊網站導航,并提供相應的期刊鏈接。(2)建立專門的開放存取資源檢索與服務平臺。例如,JISC在2007年資助的“數字倉儲與檔案清單”(Digital Repositories and Archives Inventory,簡稱DRAI)項目將不同機構的有關英國教學與科研的免費數字資源進行整合,為其制作了一個完整的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目錄,從而提供了一站式的信息獲取通道[11]。(3)集成聯盟資源與開放存取資源。圖書館聯盟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如利用開源軟件Greenstone、DSPACE、Fedora等)將開放存取資源與圖書館聯盟已有的數字資源及自建的數字資源進行整合,并提供一站式的檢索入口,以方便信息用戶查詢文獻。ARL的許多成員館都很重視開放存取資源建設,并在其建設過程中制定了詳細的資源整合策略。
雖然我國在開放存取領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開放存取的開展狀況并不樂觀,在這樣的狀況下,制定開放存取政策迫在眉睫。圖書館聯盟要適應開放獲取的發展,制定符合自身情況及特點的開放存取政策,應包括版權保護政策、資金政策、資源整合政策、長期保存政策、技術及硬件支持政策等。例如,美國華盛頓研究圖書館聯盟的ALADIN 研究院(ALADIN Research Commons)在開放存取資源長期保存政策方面就資源保存的期限、元數據的保存、原始數據與被撤銷數據的保存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說明[12]。在圖書館聯盟開放存取實踐的基礎上,聯盟層面的開放存取政策制定與完善較易于實現。
圖書館聯盟在參與開放存取活動中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加強開放存取技術研究,在更大程度上推進開放存取的發展。開放存取技術涉及元數據獲取技術、資源組織與揭示技術、資源長期保存技術及標準化技術問題。在開放存取元數據獲取方面,圖書館聯盟可以采用元數據收割協議(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簡稱OAI-PMH)發布、收割元數據,實現元數據層面的互操作,便于服務提供者自動批量采集各種開放存取資源的元數據,在此基礎上促進開放存取資源的發現、檢索與利用。在開放存取資源的組織與揭示方面,圖書館聯盟可以采用信息用戶最熟悉、使用最頻繁的檢索工具——聯機公共檢索目錄(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簡稱OPAC),利用OPAC深層次揭示開放存取資源,以提高開放存取資源的利用率。在開放存取長期保存方面,圖書館聯盟可以采用開放檔案信息系統(Reference Model for an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OAIS)參考模型或者運用“多備份資源保存項目”(Lots of Copies Keeps Stuff Safe,簡稱LOCKSS)模式進行長期保存。在建設開放存取期刊平臺或開放存取倉儲方面,為了避免聯盟內的重復建設,減少信息用戶的不便,圖書館聯盟的成員館可以分工協作,統一標準,統一技術,共同開發。
圖書館聯盟成員館應認真分析開放存取對資源建設和發展的影響,主動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參與和推動開放存取的建設,為創建真正服務于學術的信息交流模式做出貢獻。
[1]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EB/OL].(2011-06-22)[2011-12-20].http://www.library.yale.edu/consortia/.
[2]林章武, 傅文奇. 博弈論視角下圖書館聯盟應對數據庫商的制衡策略[J]. 圖書館學研究, 2011 (13):74-76.
[3]Albanese A.VA Libraries Sign New Elsevier Deal:Use of Professional Negotiator Helps Gain Expanded Access[J].Library Journal,2004(5):16.
[4]OCLC Joins DOAJ[EB/OL].(2010-07-12) [2011-12-20].http://whatcounts.com/dm?id=5EEBAB00204117535E43021310455 B542F813B10FD328D04#st-ory3.
[5]黃如花. 利用開放存取資源提升館藏質量[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5):30-31.
[6]HathiTrust[EB/OL].[2011-12-30].http://www.hathitrust.org/about.
[7]王冬梅. ICOLC、SPARC與SEP合作一起支持Open Access[J].數字圖書館論壇, 2005(6) :37-38.
[8]What is JISC Doing[EB/OL].(2011-10-24) [2011-12-20].http://www.jisc.ac.uk/whatwedo/topics/opentechnologies/openaccess/whatisjiscdoing.aspx.
[9]Malian Library Consortium Open Access Week 2011 Activities[EB/OL].(2011-11-03)[2011-12-20].http://www.eifl.net/news/malianlibrary-consortium-open-access-week-20.
[10]SPARC Europe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EB/OL].[2011-12-20].http://www.sparceurope.org/about-us/sparc-europe-award-for-outstanding-achievements-inscholarly-communications.
[11]JISC Final Report[EB/OL].(2008-09-04)[2011-12-20].http://www.jisc.ac.uk/media/docu-ments/programmes/repress/draifinalreport.pdf.
[12]ALADIN Research Commons [EB/OL].[ 2011-12-20].http://aladinrc.wrlc.org/.
[13]陳秀麗. 圖書館聯盟建設及其管理[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2006:8-11.
[14]李曉華. 我國圖書館聯盟的發展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8:14-15.
[15]劉玉玲. 我國開放存取信息服務優化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2010: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