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艷 (燕山大學圖書館 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張軍亮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圖書館 河北 秦皇島 066004)
鄭洪蘭 (燕山大學圖書館 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周紅梅 (牡丹江師范學院圖書館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2)
高校圖書館是傳播知識的殿堂,是廣大師生閱讀的圣地。高校圖書館具有的專業性、權威性等特點和具備的獨特的館藏資源使其成為推廣閱讀文化的主要陣地。本文基于文化的視角考察國外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旨在構建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模式和營造服務環境。
1.1.1 鼓勵讀者對教學科研資料進行深層次閱讀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NTU)圖書館[1]自2008年起鼓勵讀者對教學科研資料進行深層次閱讀,并啟動了學科屋(Subject Rooms)、學科圖書館博客(Subject Library Blogs)等服務。學科屋是一個建立在博客平臺上的網絡虛擬學科導航系統,它將相關學科的信息(包括圖書館資源、數據庫資源、網絡資源等)整合在一起,為用戶正確地獲取所需資源提供了新的途徑;學科圖書館博客分別從Business(商業)、Science(科學)、Engineering(工程)等6個方面提供了新書推薦、視頻列表、書評、數據庫更新、最新活動和本地展覽會等服務。NTU圖書館的學科圖書館博客僅在2009年就吸引了約67 600人次訪問并收集讀者意見172 000條。NTU圖書館的學科屋和學科圖書館博客為讀者提供了一站式的學科導航系統,加強了讀者對圖書書目的理解,并通過定期按類編制新書目、書評和學科指導,引導和鼓勵了讀者對教學科研資料進行深層次閱讀。
1.1.2 推行“口袋圖書館”理念,開展移動閱讀服務。
NTU圖書館推行“口袋圖書館”(Library-in-yourpocket)理念,開展了移動閱讀服務。NTU圖書館主要提供電子書閱讀服務、數據庫檢索、FAQ咨詢服務、反饋服務、圖書館書目查詢、圖書館活動介紹、圖書館地圖和聯系方式等多種內容的移動閱讀服務。該館利用能夠提供網絡服務的手機、掌上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PDA)等便攜式通信終端將數據庫信息和閱讀服務推進到讀者觸手可及的地方。NTU圖書館的讀者除了可利用手機獲取 IEEE Xplore、EbscoHost、PubMed、Chronicle、SciFinder等11個移動數據庫的資源外,還可利用手機閱讀NetLibrary、Ebrary、Emerald Management Xtra、Knovel、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簡稱EEBO)的各類電子書。
1.1.3 積極利用社交工具宣傳閱讀活動
NTU圖書館充分利用博客、Facebook等社交工具推廣閱讀,以吸引更多的讀者。作為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重要手段,學科圖書館博客和圖書館面簿(Library Facebook)等被用于閱讀推廣活動之中,加強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正如NTU圖書館Choy Fatt Cheong館長所說,“圖書館的本質功能在于讀者去圖書館,不是去找他知道書名的書,而是去發現那些存在但他不知道的書。”[2]NTU圖書館的Facebook在新聞中設置了圖書館聚集活動情況及相關圖片、視頻的鏈接。截至2010年5月24日,NTU圖書館的Facebook已有1 315名粉絲,并且80%以上的粉絲分布于18~34歲年齡段。NTU圖書館利用社交工具宣傳與推廣圖書館的閱讀活動,使讀者通過書目搜索、讀書會、圖書評論、話題討論等了解圖書館的最新動向,滿足了讀者的個性化閱讀要求。
1.1.4 創造學習共享空間,倡導休閑性閱讀。
目前休閑性閱讀在大學生中非常流行。休閑性閱讀是區別于學習性閱讀的一種閱讀方式,是人們放松情緒、緩解緊張的一種消遣方式,同時也是增加興趣、增長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在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環境中,休閑性閱讀成為主導性的閱讀動機。NTU圖書館于2008 年建立了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并配備了錄音室、觸屏影視墻、多屏顯示器、學習艙、電子報紙及課件觸屏閱讀機、培訓室等設施(讀者只要通過網絡或現場預定就可以免費使用這些設施),完善了讀者閱覽空間,彌補了傳統的紙質圖書閱讀模式的不足,更加人性化地滿足了e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
1.1.5 利用新技術大力推廣電子閱讀服務
NTU圖書館針對搜索引擎時代讀者看評論多過看原文、不具備信息鑒別能力等特點,開發了圖書館工具欄(Library Toolbar)、全文書簽(Full-text@NTU)等系列免費小軟件,以方便讀者遠程登錄、瀏覽、檢索該館已付費的電子資源的全文。另外,NTU圖書館從聯機目錄功能強化角度進行了研究,通過將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 插件嵌入圖書館編目系統,實現了在每條書目信息后自動添加封面圖片、內容目錄、書評、關鍵詞鏈接、相關圖書、虛擬書架照片等附加內容。這些附加內容既可以方便讀者作出閱讀選擇,又增加了圖書的可讀性。此外,NTU圖書館還與校內其他部門合作,將圖書館電子資源整合到校園教學網站(edveNTUre)的各門課程中,為師生直接利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提供了便利。
為了提升大學生閱讀意識、培養其閱讀能力、提高其人文素質,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推出了畢業資格讀書認證制度[3]。畢業資格讀書認證制度是一種頗有創意的閱讀教育運營機制。該校的畢業資格認證分為外語認證、計算機認證、讀書認證3種。大學生畢業前必須自主選擇其中的任意兩個來修滿學分[4]。畢業資格讀書認證制度要求大學生必須完成規定的閱讀數量,或參加讀書活動達到規定的積分點數,并在讀書認證計算機評價室(Computer-Based Reading Test,簡稱CBRT)通過評價考試,獲得認證后才能畢業。
1.2.1 配備了完善的讀書認證運營與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畢業資格讀書認證的合理運營與管理,韓國江原大學成立了畢業資格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同時出臺了《畢業資格認證再實施管理條例》、《畢業資格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運營規定》等配套規章制度。畢業資格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的最高責任者由具有豐富讀者教育經驗的中央圖書館館長擔當,具體工作由中央圖書館主管部署實施。畢業資格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主要工作包括:公布每年度讀書認證推薦圖書書目,保證推薦圖書的等級分類、數量、質量,更新推薦圖書的信息,負責讀書認證計算機評價系統的開發和運營,舉辦各種讀書指導活動,向新生宣傳讀書認證,完成讀書認證等級確定及證書發放等與讀書認證有關的工作。
1.2.2 設置嚴格的讀書認證計算機評價程序
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專門設有讀書認證計算機評價室。其職責為運用計算機評價系統對選擇讀書認證的學生的閱讀圖書情況進行評價以及其他與讀書認證有關的工作。
韓國江原大學的學生在進入CBRT接受身份認證后,需撰寫1 000字以上的讀后感,待讀后感通過評價后方可進入計算機題庫系統進行客觀題的答題。一次評價考試未通過的學生可以在15日以后申請補考。在所有評價考試中都達到標準者,方被認定為通過讀書認證的全部評價考試。
畢業資格讀書認證制度可以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趣,滿足大學生的閱讀需求, 積極地指導大學生的閱讀行為,正確地引導大學生的閱讀傾向,使閱讀文化活動朝著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使高校圖書館更好地發揮教育職能。
1.3.1 關注殘疾讀者,將閱讀范圍推廣至所有社會用戶。
哈佛大學圖書館設有90多個分館[5],很多分館都面向所有社會用戶提供了自由開放、方便利用文獻的環境。讀者入館后可以背著包隨意到各樓層書庫及各閱覽處瀏覽所有藏書,使用圖書館內的各種設施,而且其中32個分館為殘疾讀者提供服務,包括Fine Arts Library(美術圖書館)、Law School Library(法律學校圖書館)、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Library(化工圖書館)等。這些分館在建筑設計及服務設施配備方面充分考慮殘疾讀者的特殊性,配備了殘疾讀者專用的閱讀設備。例如,卡伯特分館配備了6個輪椅可達的工作站和網絡打印機,霍頓分館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羅卜音樂分館配備了專門的聽力設備等。這些都使殘疾讀者可以與其他讀者一樣平等地利用圖書館資源。
1.3.2 陸續推出借閱直通服務、一對一咨詢服務和移動閱讀服務等多種閱讀服務模式
哈佛大學圖書館于2011年8月29日開通了借閱直通服務。借閱直通服務旨在使全校教師、員工、學生可以從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默斯大學、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等大學的圖書館借閱在哈佛大學圖書館借不到的流通文獻。讀者通過借閱直通服務借閱的文獻,一般可在4個工作日內到達其指定的獲取點。
哈佛大學圖書館設有專門的研究館員,可為讀者提供一對一咨詢(Consulting One-on-One)服務。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任一研究館員都會與讀者進行反復磋商,以協助讀者有效地利用圖書館各種資源,并制訂研究項目的實施戰略。
哈佛大學圖書館還與Google合作,把分散在90多個哈佛分館的藏書數字化,并開通了移動閱讀服務,使讀者通過掌上設備在任何地方都能夠搜索、閱讀到電子書及預印本等電子資源,也使讀者能夠從關鍵字、作者和題名等角度檢索圖書館的目錄,獲取EBSCO系列數據庫中的9個移動數據庫的資源。此外,讀者還能利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或短信方式提交參考咨詢問題。
1.3.3 實施開放館藏計劃和在線閱讀計劃,無條件地為讀者提供全文服務。
哈佛大學圖書館于2002年啟動了基于專題式數字化館藏理念的開放館藏計劃(Open Collections Program,簡稱OCP)。OCP得到了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和The Lisbet Rausing Charitable Fund(李思貝特勞辛慈善基金)的資助。隨后,哈佛大學圖書館又推出在線閱讀計劃[6],使讀者可以在線閱讀由25萬個網頁構成的1 200本圖書和手稿。該計劃是OCP的延伸,由Arcadia Fund(阿卡迪亞基金)提供贊助。
OCP和在線閱讀計劃為讀者利用哈佛大學圖書館館藏提供了具有高度選擇性的多樣化視角。其數字館藏的原始資料分別來源于哈佛大學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歷年館藏、檔案館館藏、霍頓圖書館(Houghton Library)的善本和手稿以及哈佛大學教育學院MonroeC.Gutman圖書館的歷史教科書;其他則來自于Radcliffe高等研究院的Arthurand Elizabeth Schlesinge圖書館中關于美國婦女研究的史料及世界聞名的Harry Elkins Widener紀念圖書館的人文和社會科學館藏。對于全世界的因特網用戶而言,開放館藏計劃和在線閱讀計劃所提供的圖書和手稿等特藏的數字化內容,都是珍貴獨特的史料,均全文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NTU圖書館為推行“口袋圖書館”的閱讀服務理念,開展了移動閱讀服務。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為保證畢業資格讀書認證的合理運營與管理,專門成立了畢業資格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同時出臺了《畢業資格認證再實施管理條例》、《畢業資格讀書認證運營委員會運營規定》等配套規章制度,完善了讀書認證運營與管理制度,從而充分發揮了大學的閱讀引領作用,以政策支持和專業領導形式為校園閱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NTU圖書館與哈佛大學圖書館分別通過啟動學科屋、學科圖書館博客、開放館藏計劃、在線閱讀計劃等鼓勵讀者對教學科研資料和史料等進行深層次閱讀,并充分利用博客、Facebook等社交工具推廣圖書館閱讀資源,吸引讀者;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通過及時更新推薦圖書的信息和舉辦各種讀書指導等活動保證了讀書認證制度的順利進行。
這3個高校圖書館都采用不同的閱讀服務模式從多方面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例如,NTU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館都利用新技術開展了移動閱讀服務,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推出了畢業資格讀書認證制度,等等。
雖然我國高校圖書館目前正在加大閱讀文化的推廣力度,但與國外圖書館相比,我國在閱讀文化的推廣范圍、閱讀基金協會的支持及服務模式的創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國圖書館學會從2004年開始,每年都會確定不同的“世界讀書日”的活動主題,并從2005年開始將定于每年12月的“全民讀書月”活動擴展到全年。在這種形勢下,許多高校圖書館開展了各種推廣閱讀文化的實踐活動。一些高校圖書館分別以問卷調查和網絡調查的形式做了許多有關閱讀活動方面的研究[7-8],如首都醫科大學圖書館、同濟大學圖書館、解放軍理工大學圖書館、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南方醫科大學圖書館、江西農業大學圖書館、湖北工學院圖書館、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圖書館及中山大學圖書館等分別對讀者的閱讀現況、閱讀傾向、閱讀心理與行為特點等進行了分析,希望從中發現規律和問題,以便找出相應的措施和解決辦法。
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相繼推出了閱讀推廣計劃、服務項目,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例如,西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啟動了“全民閱讀活動”計劃,寧波大學園區圖書館啟動了“親子閱讀”服務項目,中南大學圖書館、淮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湘潭大學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等開展了圖書漂流、心靈氧吧、再續前緣逾期使用費減免、優秀圖書推薦、影視名著名篇賞析、公益講座等讀書月或讀書節活動[9]。這些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和多種形式的閱讀計劃或服務項目從多方面培養了讀者良好的閱讀習慣,打造了優秀的閱讀文化。
我國高校圖書館雖然在閱讀文化的推廣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制度建設、推廣范圍、環境建設與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還遠遠落后。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1)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建立了負責閱讀推廣的組織實施機構,并制定了相關的配套規章制度,但我國尚未見有關高校圖書館成立相應的組織實施機構、制訂閱讀推廣活動具體制度的實踐報道。(2)哈佛大學圖書館將閱讀文化的推廣范圍擴展為包括殘疾讀者在內的所有社會用戶,而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推廣范圍則相對有限,大多局限于本校師生,僅少數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考慮了社會用戶,并且還未見有關我國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活動中考慮到殘疾讀者的實踐報道。(3)哈佛大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得到了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Lisbet Rausing Charitable、Arcadia等基金會的贊助,而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受高校的重視程度和撥款情況的影響。(4)NTU圖書館充分利用博客、Facebook等社交工具宣傳閱讀活動。哈佛大學圖書館率先通過自建的珍本藏品數字庫免費給全球用戶提供全文閱讀。我國亦有高校圖書館從移動閱讀服務、構建特色數據庫等不同角度進行了模式研究。例如,四川大學圖書館建立了移動閱讀平臺,但僅提供短消息、彩信和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協議)鏈接瀏覽等服務;蘇州大學圖書館的歷代名人圖像數據庫、南通大學圖書館的張騫研究特色數據庫等均只允許本校用戶瀏覽全文。由此可以看出,與國外圖書館相比,我國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服務活動及模式的創新性、拓展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對比國外高校圖書館推廣閱讀文化的具體實踐,結合目前我國圖書館的現況,從高效地打造“傳承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國圖書館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美國閱讀推廣活動早在1977年就得到了立法支持[10]。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得到了學校長期的政策支持和專業領導管理。而我國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只規定了高等學校應該通過編制推薦書目、導讀書目、舉辦書刊展評等多種方式進行閱讀輔導服務。我國閱讀推廣活動大多通過活動指導文件、通知的形式發放給各高校圖書館,并未從法律角度對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做出規定。因此,我國相關的政府部門應完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法律法規,對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做出具體的規定,同時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爭取政府撥款。
高校圖書館是建設閱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4章第21條“讀者服務”中明確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11]高校圖書館應走面向包括殘疾讀者在內的所有社會用戶服務之路,創新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模式,從而創立高校圖書館的獨特服務品牌,并進一步吸引社會公眾了解、利用高校圖書館。
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在全國組織了9 000多名讀書志愿者,在推動德國全民閱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美國不僅設有國家閱讀基金,還設有很多私募基金和公益基金[12]。為了推動書香校園閱讀活動,筆者建議我國成立類似的促進閱讀基金會(合作團體),從多方位解決我國公益性閱讀資金的籌措問題。我國高校圖書館應學習和借鑒國外圖書館多種資金募集的方式,通過建立促進閱讀基金會及與各種社會團體合作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資金贊助者和支持者,從而在經費上保證我國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的順利開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高校圖書館的知名度,還能獲得更多的捐贈,同時壯大閱讀基金會,形成良性的互動。
高校圖書館實施閱讀推廣活動的目的是讓讀者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努力構建書香校園、書香社會,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應借助Web2.0、Mobile2.0等新技術開展各種閱讀推廣活動[13],如建立讀書會、書香套餐、學生素養讀書認證、掌上閱讀、移動閱讀、書療小屋、好書交換及專題講座等,激發讀者利用高校圖書館的熱情,使其通過掌上設備就可以享受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提供的閱讀資源,大膽進行閱讀推廣創新,力爭引領和培養讀者的閱讀趣味和閱讀體驗,并通過朋友網等社交類網站及豆瓣網等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會性網絡服務)社區類網站進一步做好閱讀主題的推廣與宣傳活動,從而讓高校圖書館逐步進入多元閱讀時代。
閱讀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文化權益。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科學引導下,希望大家都成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志愿者,讓更多的人因閱讀而成長,因閱讀而成才,從而提升整個民族的閱讀文化水平。
[1]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EB/OL]. [2011-12-01]. http://www.ntu.edu.sg/library.
[2]圖書館業務學習會議紀要:分享國內外館長們的精彩報告[EB/OL].[2011-12-01].http://lib.znufe.edu.cn/News_View.asp?id=606&type=%27%D0%C2%CE%C5%CD%A8%B8%E6%27&menu=n.
[3]韓國江原大學[EB/OL]. [2011-12-01].http://www.kangwon.ac.kr/.[4]王慧秋, 劉香蘭, 駱冬燕. 韓國江原大學圖書館辦館特色[J]. 圖書館論壇, 2008(5):174-176.
[5]哈佛大學圖書館[EB/OL]. [2011-12-01]. http://hul.harvard.edu/.[6]陳雪飛. 哈佛大學圖書館推出在線閱讀計劃[J]. 圖書情報工作動態, 2010(3):12-13.
[7]曹雅霞. 高校圖書館讀者閱讀狀況的網絡調查方法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0(4):48-50.
[8]楊 樹. 高校圖書館學生讀者閱讀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 圖書館雜志, 2002(8):55-58.
[9]段 梅, 范麗娟, 趙 暉. 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創新[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1(4):86-89, 115.
[10]陳穎儀. 美國閱讀推廣活動的實踐經驗分析及啟示[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9(5):97-99.
[11]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的通知[EB/OL].[2011-12-01]. http://www.eol.cn/20020610/3058180.shtml.
[12]蔡 迪. 美國聯邦私募基金法律制度史研究[D]. 上海: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2011.
[13]葉愛芳. 基于手機閱讀的圖書館閱讀推廣: 圖書館擴展服務的新模式[J].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