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寅漢 (肇慶學院圖書館 廣東 肇慶 526061)
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是指高校圖書館在保證為校內讀者提供服務的基礎上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這已成為近幾年來我國圖書館界熱議的話題[1],無論在學術探討上還是社會服務實踐上,均取得了較大的成績。設置在中小城市的本科院校圖書館一般屬于地方高校圖書館,其中大多有為部分校外讀者提供服務的經驗。然而,不得不承認,由于沒有經濟等激勵因素的作用,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的動力不足,主動性欠缺,以被動等人上門辦證、提供借閱服務為主,服務種類較少,難以滿足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基于中小城市圖書館發展相對滯后的現實,如何激發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主動為社會公眾服務,充實、豐富社會服務內容,使社會服務和校內服務同步發展,是一項值得認真思考的課題,而該課題至今在理論和實踐上還極少涉及。本文試圖借鑒購買服務理念,探索地方政府購買所在地本科院校圖書館服務為當地市民所用,以期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冀起拋磚引玉之用。
目前,我國設置有本科院校的中小城市一般屬于地級市。在這類城市中稍有規模的圖書館主要是本科院校圖書館、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據筆者調查,各地級市并非均有本科院校;即使設有院校的,院校數量也不多,超過兩所的較少。例如,以經濟較發達的廣東省為例,全省有19個地級市,設有本科院校的只有13個市,其中有2所及以上本科院校(包括分校、獨立學院)的僅有4個市,其他9個市均只有1所本科院校。與當地各類圖書館相比,這類高校圖書館由于學校發展及評估的促進,無論藏書量、設施、人才資源還是專業文獻的類型、數量均較充實、豐富,一般為當地最具規模的圖書館,館藏大多超過100萬冊。由于文獻資源豐富,設施相對完善,所以對當地市民有較大的吸引力。然而,高校圖書館歷來的服務范圍是本校師生,隨著社會服務意識的形成,公辦高校圖書館近10年來才有意識地開始逐漸對部分校外讀者有條件地開放。雖然中小城市本科院校設立于當地,但管理體制上一般是省市共建且以省為主,其他的或是省(部)屬高校、或是外地重點學校在本地設立的分校(獨立學院)、或是民辦高校,均不是由所在地地方政府主辦、主管,當地政府難以要求這些學校圖書館無償為校外市民提供服務。
雖然各地市級中小城市基本上都設有1所或多所高職高專院校,但目前該類學校圖書館的資源還不夠豐富,規模遠比不上本科院校圖書館,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滿足本校師生教學、科研需要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對當地市民的吸引力相對較弱。
至于公共圖書館,中小城市市區內一般設有市級圖書館,部分還設有區級館。由于歷史的原因,從2009年地市級圖書館評估標準及各市級圖書館網站簡介可知,藏書量在80萬冊以下的圖書館占絕大多數,這些圖書館文獻的年增量不多,且文娛和普及類文獻所占的比例較大,專業文獻較少。以廣東省為例,在19個地級市公共圖書館中,規模與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相當或接近的市級圖書館不超過4個。由于地市級公共圖書館規模小、底子薄、資源不足,無法滿足當地市民日益增長的文獻信息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對文化、知識、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小城市現有的公共圖書館資源及服務質量遠無法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文化強市背景下,地方政府除了增加投入、擴大現有公共圖書館規模、充實各項資源外,如果能與當地的本科院校合作,購買其圖書館服務,使本科院校圖書館免費服務于市民,將會達到共贏的目的,該方法值得地方政府和本科院校思考、推行。
政府購買服務是指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為履行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更好地服務與保障民生,使用財政資金采購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專門服務,并按程序實施監督管理的行為[2],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興起的一種國際趨勢[3]。近年來,我國部分地方政府開始引入此理念,在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理論上,將政府購買理念引入到圖書館服務領域是可行的。政府購買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是指地方政府為履行文化服務職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獻信息需求,在繼續發展政府管轄的公共圖書館的基礎上,購買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所能為社會提供的各項服務,使其以免費方式服務于當地市民的行為。其具體思路是:明確購買主體是當地政府部門,本科院校圖書館只是服務的提供者。鑒于地方本科院校圖書館館藏資源以專業教育、專業研究、專業應用的文獻為主,服務對象在一定時期內可限制為當地具有高等教育學歷或專業技術職稱的市民及購買主體認可的機構(展覽、講座等免借閱證可用的公眾服務除外),待條件成熟后再向全體市民及機構開放。為使購買行為在符合法規及保障各方權益的前提下順利開展,政府需要建立以服務數量、服務內容、服務質量、服務對象滿意度等要素為指標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分類和統計評價體系,并根據統計評價結果對照相應價格按質按量購買,一定時期結算1次?;诒究圃盒D書館服務的專業性、特殊性及當地公共圖書館服務不足的現狀,政府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應是當前較理想的選擇。政府所購買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應是多樣化的,涵蓋高校圖書館可為社會提供的所有服務項目;服務對象獲得的服務應是免費的,并能自由選擇所需服務的內容、方式,其權利、義務與在校師生一致。
由此可知,政府購買了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后,該館既是該校師生的圖書館,也是當地市民的圖書館。市民讀者在遵守該館相關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與在校師生一樣,可利用其擁有的可供讀者使用的各種資源,享受其提供的各項服務。實質上,政府購買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后,等于在當地多建了一座或多座更具規模的公共圖書館,可供有專業需要的市民使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提出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省、文化強市的發展戰略,其中加強圖書館建設并完善其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是重要內容之一。當前,相對于規模較大的城市,地市級中小城市(除部分內陸地區外)市區常住人口一般在20萬以上,而文化設施建設普遍欠帳較多,圖書館事業較落后,無法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強市戰略要求下,除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外,通過購買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服務激勵其積極、主動地為市民免費服務無疑增強了當地圖書館服務功能,提升了服務水平,必將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一方面,各類圖書館由于其性質、職能及經費來源不同而有各自的服務對象。中小城市本科院校一般不是由當地政府主辦的,其圖書館是內設機構,為本校服務是它存在的基礎,故圖書館不主動為校外市民服務及酌情收取校外讀者一定的年度服務費也屬正常。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新建一座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圖書館大約需3千萬元(如廣東省肇慶市圖書館正在建設16 500平方米的新館,僅工程造價就達4 800萬元[4]),而購買當地高校圖書館服務,如按每人次服務平均收取5元、1天服務校外讀者200人次計算,300天僅需支付30萬元(包括機構服務費用),年均財政支付不超過50萬元,還不到2009年地市級圖書館評估年度財政撥款的最低要求。而且按中小城市實際情況,再新建一座公共圖書館,其規模也難以超過已有的本科院校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到今天,開展社會服務已逐漸成為包括圖書館界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的共識,地方本科院校圖書館當然不能置身事外。而且,地方本科院校是為滿足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發展起來的,為地方市民與機構服務是其存在、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組成部分,應將“立足本校,面向社會,服務本校及所在區域”作為辦館宗旨[5],把為當地市民提供服務當作其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由于本科院校圖書館所采集、建設的文獻資源以專業性文獻為主,故社會服務對象在一定時期內可限制為有專業需求的市民及政府認可的機構,等條件成熟后再為全體市民服務。這樣,既滿足了市民的文獻信息需求,又減輕了高校圖書館的壓力。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市民對文獻信息的需求有所增長,雖然部分需求可通過網絡或購買書報刊來滿足,但有些需求仍需要通過圖書館才能得到滿足。雖然公共圖書館可以為市民提供免費服務,但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難以完全滿足其需求,故市民轉而希望資源更豐富的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也能免費提供服務。而高校圖書館由于性質、職能及體制等原因無法完全免費為市民開放服務,因此市民轉而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幫助解決。其實,當前已有一部分市民主動向本科院校圖書館提交申請,雖然需要交少量的年度服務費用,也樂意接受,如肇慶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年均新增校外讀者幾十人以上。政府購買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必然受更多校外讀者的歡迎。
通過對各中小城市本科高校圖書館網頁進行調查發現,該類圖書館絕大多數擁有藏書100萬冊、中外文數據庫10個以上。不必諱言,相對豐富的資源不僅能滿足本校讀者的需要,還有能力為校外讀者提供服務,如近3年來我館每天借閱量只有2 200人次、網頁點擊數平均約600人次、借還書2 300冊左右。因此,從服務能力、資源利用角度來說,每天增加適量的校外讀者服務不僅可行,還可以充分發揮圖書館各類資源的作用,使資源的價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實現。
地方高校圖書館雖有服務社會的共識,也有一定的社會服務經驗,但由于其性質、職能、管理體制、歷史原因等束縛,對外服務的動力不足,主動積極性欠缺,難以運用法規等外在壓力推動。只有不斷加深本科院校圖書館對社會服務的認識并輔之以有效的經濟激勵措施,才能激活其社會服務的動力,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主動積極性。因此,在服務項目分類統計評價體系基礎上實施政府購買行為,將促使高校圖書館主動通過各種靈活生動的宣傳手法、多樣的服務方式、優質的服務內容、高效的服務效率吸引更多的當地機構、市民利用圖書館資源,接受圖書館服務,從而使該館獲得更多的政府購買費用。
地方政府購買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對于政府和市民來說,等于在已有的公共圖書館基礎上增加了一座或多座資源豐富的圖書館供市民選擇使用,惠澤眾多市民,增強了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彌補了當前中小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欠缺的不足。作為政府文化建設的惠民實事,當然會獲得市民的贊賞和支持。
政府購買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必將吸引有需要的單位、市民利用高校圖書館,同時本科院校圖書館也會根據情況主動向重點單位、個人征詢所需信息并設法幫助解決。而校外讀者所需文獻信息可能涉及到各行各業具體工作中的問題,需要圖書館提供相關專題信息參考、業務咨詢、技術和信息支持等。因此,本科院校圖書館要想獲得更多的政府購買經費,就需要設法提高市民對文獻信息的滿意度,吸引更多市民經常使用圖書館資源。這就需要本科院校圖書館將社會服務所需資源納入圖書館建設計劃中,使校內外服務協調發展,從而推動高校圖書館自身的發展。
地方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完善,為全體民眾提供充分且免費的圖書館服務是法規賦予地方政府的職能,其中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發展是政府文化服務職能的重點?!吨泄仓醒腙P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并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6]、“完善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6]?!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也指出,“增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公共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7],并將建設一批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列入規劃的文化事業重點工程。因此,中小城市政府購買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服務只能作為完善地方文化建設、滿足市民對圖書館服務需求的補充手段,其重點是加強投入、發展壯大本地公共圖書館事業。只有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共同發展、資源共享、共同為市民和師生服務,文化惠民才更到位,也更能體現出創建文化強市的成果。
政府購買服務沒有科學的分類統計評價方法,財政支付就缺乏依據,各自權益亦無法保障,購買活動難以持續開展。建立地方政府和高校都認可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分類統計評價體系,將各服務項目內容分別依解決的難易度、讀者滿意度分級并與相應價格對應,統計匯總為政府購買年度支付款項,這種方法不僅可操作性強,還能激發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主動積極性,從而解決目前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存在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圖書館各類服務的人次、數量雖然可被量化,但服務的難易度、滿意度測評均帶有一定的客觀因素和主觀感受性,且有部分不易判斷,故雙方在制定分類統計評價方法時需對此作定性分析,商定必要的浮動幅度或定價原則。個別難度較大的服務項目應作為個案加以處理。
高校圖書館是為本校師生教學、科研、學習而存在的,尤其是地方性高校,雖然也有一定的社會服務的責任,但為本校師生服務是基礎。因此,高校圖書館要正確處理好校內服務與社會服務兩者的關系,在保證為本校讀者服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社會服務在文獻資源建設、人才配備、設備設施配置等方面的需求,以求校內、校外服務同步發展,特別要避免為爭取更多的地方政府購買經費而側重于社會服務的做法。為此,高校應加大投入,不斷擴大圖書館的規模,充實、豐富各類資源,在增添自助借還系統等先進軟硬件條件下延長開放時間,以適應校內外服務同步發展的需要。為便于掌握校內外服務是否均衡發展,服務態度、服務效率、服務質量是否提高,高校圖書館還應構建簡便、易用、操作性強的校內外讀者服務反饋系統,為制定、調整計劃、方案、進度及其他各項管理措施提供依據。
本文之所以提出中小城市政府購買當地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構想,是因為在這類城市中開展購買該類院校圖書館服務較具典型,便于闡述分析,并不等于其他類型城市或地方政府不能購買本地或外地其他類型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只要條件適合,并且當地政府及高校雙方均有意愿,可根據實際酌情參照實行。
[1]劉艷紅. 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現狀比較與啟示[J]. 圖書與情報, 2011(2):102-105.
[2]馬俊達, 馮君懿. 政府購買服務概念的厘清[N].中國政府采購報,2011-06-10(4).
[3]伊 強. 關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問題的思考[J].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5):69-71.
[4]肇慶市圖書館項目施工招標資格預審公告[EB/OL]. [2011-11-30].http://www.zqas.gov.cn/website/approve/constrProt/2009/12248_0.html.
[5]譚寅漢. 對地方本科院校圖書館發展的若干思考[J]. 圖書館論壇,2004(3):35-37.
[6]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2011-11-30]. 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 1978202.htm.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2011-11-30]. http://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