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著手立法推進閩臺科技交流與合作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透露,福建正著手立法推進閩臺科技交流與合作。據介紹,正在修改的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修訂草案)》,最大的亮點就是新增了閩臺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一章。
根據 《條例 (修訂草案)》,福建鼓勵符合條件的臺灣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參加大陸地區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支持臺灣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來閩設立分支機構;支持省內知識產權中介機構聘用臺灣專業人才。對來閩設立研究機構、投資高新技術園的臺灣地區科研機構、高校、居民和企業享受相關優惠待遇,也作出了明確規定。
對臺灣在福建工作的科技人員所關心的專業技術職稱待遇、聘任等問題,《條例 (修訂草案)》規定,“臺灣地區科學技術人員在本省從事科學技術工作并且符合相關規定的,可以申報相應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本省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可以依照有關規定聘任”。
[摘自:海峽農業網. (2012-06-04).http://www.agrihx.com/agri/collaboration/2012/06/04/84287.html.]
福州推進榕臺農業合作,聚焦四大產業
福州市政府表示,2012年起著重開展水產、休閑農業、食用菌、茶葉等四大產業與臺灣農業界的對接,到2015年末,爭取累計引進推廣臺灣農業新品種150個種類,新增示范推廣面積1666.5hm2。
通過近年來每年舉辦的海峽漁業博覽會,兩岸水產界保持深度往來。根據福州市規劃,福州的連江縣、馬尾區將建設榕臺遠洋漁業基地,基地將充分利用臺灣水產品原料和先進的水產加工技術;建立榕臺水產加工創業園,引進臺資和臺灣水產品保鮮、冷凍、加工技術與設備,進行水產精深加工。
榕臺在休閑農業方面的合作方興未艾。2012年起,福州引進臺灣休閑農業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將依托福清僑區優勢,打造成集生產、科研、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綜合示范區;同時,搞好閩侯臺資休閑農場建設。
此外,在食用菌方面,福州通過建立新品種生產示范基地和標準化示范區,引進樟芝、繡球菌等臺灣珍稀食用菌及藥用菌新品種;在茶葉方面,福州將建立臺灣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基地,以及閩侯縣雪峰臺灣茶葉種植加工園,閩清縣、永泰縣的榕臺烏龍茶發展合作區域。
福州市政府2012年5月24日公布的 《福州市 “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顯示,到2015年,福州將力爭利用臺資新增農民就業1萬人,輻射帶動農戶產業化經營2萬戶;榕臺合作建立鄉村農民合作組織50個;并積極創建1~2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推進榕臺農業合作先行先試。
“十一五”期間,榕臺農業合作不斷提升,累計引進八大類700多種臺灣動植物優良品種,推廣面積達2萬hm2以上,累計引進種養和加工技術2000多項、設備1000多臺套。海峽兩岸 (福州)農業合作實驗區累計落地農業臺資項目465項,總投資6.7億美元。
[摘 自:海 峽 農 業 網 .(2012-05-25).http://www.agrihx.com/agri/collaboration/2012/05/25/84257.html.]
泉州成為臺灣水產品進入大陸主通道
泉州海關透露,2012年1-4月,泉州進口臺灣水產品110批、1955.8噸、126.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1.3倍、9.3倍、14.2倍。這表明,泉州已成為臺灣水產品登陸大陸市場的主要通道。據了解,從泉州 “登陸”的臺灣水產品主要包括午仔魚、凍秋刀魚、凍鯖魚、凍魷魚等。臺灣水產品源源不斷地經金門轉運泉州后銷往福建各地以及廣東、浙江、江西、上海等地。
2011年1月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后,午仔魚、秋刀魚的進口關稅稅率由原來的12%降至5%,2012年1月開始,關稅率更降到零,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另外,泉州石井與金門島相距僅6.5海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而通過對臺小額貿易方式從金門島到石井、崇武兩個對臺小額貿易碼頭航程不到2個小時,運輸成本很低。使得泉州成為臺灣水產品登陸大陸市場的主要通道。
[摘自:海峽農業網 .(2012-05-29).http://www.agrihx.com/agri/tw_agri/agri/2012/05/29/84268.html.]
2012年前5個月廈門口岸臺灣水果進口量增長66.7%
2012年1-5月,廈門口岸進口臺灣水果4298噸,同比增長66.7%,繼續穩居大陸進口臺灣水果第一大進口口岸。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廈門臺灣水果進口量已連續4年保持大陸各口岸第一位,這主要得益于廈門市持續實施的臺灣水果進口獎勵措施。截至2012年5月底,該政策目前累計兌現獎勵金已近2000萬元。
據廈門檢驗檢疫局統計,2011年廈門口岸共進口臺灣水果6956.21噸,同比增長20.04%,進口量占大陸進口臺灣水果總量的47.2%。
2009年1月,廈門市投資數千萬興建的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開業,這也是目前大陸最大的臺灣水果集散中轉中心。
2005年8月1日起,大陸正式對原產臺灣地區的菠蘿、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等15種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而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ECFA)“早收”計劃,從2011年1月1日開始,香蕉、橙、檸檬、哈密瓜、火龍果等5種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將享受5%到10%不等的降稅優惠,2012年實現零關稅。
[摘自:海峽農業網 .(2012-06-13).http://www.agrihx.com/agri/tw_agri/agri/2012/06/13/84312.html.]
第四屆海峽論壇定于6月16-22日在福建舉行
第四屆海峽論壇定于6月16-22日舉行,為期一周。主會場設在廈門,分會場在福建省其他八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論壇以 “匯聚民意 共謀福祉”為主議題,將舉辦大會活動、界別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和經貿交流等5大版塊29項活動。活動設計方案安排上將主要體現以下四大特點:
一是培育兩岸民間交流特色品牌,不斷擴大參與面。繼續組織兩岸青年、職工、婦女、科技專家等界別,以及影視、新聞出版、音樂、武術等行業舉辦論壇等交流活動。首次舉辦兩岸鄉鎮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廣泛邀請臺灣基層農會、漁會、農田水利會、鄉鎮市民代表會、基層司法調解委員會、社區發展協會和鄉鎮公所的代表參加。
二是豐富祖地文化內涵,擴大兩岸民俗交流。舉辦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陳靖姑文化、鄭成功文化等兩岸民間民俗文化交流。舉辦兩岸民間宮廟敘緣交流會、開漳圣王文化節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活動,進一步密切閩臺同緣、根脈相連的淵源關系。
三是進一步拓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推動海西先行先試。舉辦海峽物流論壇等區域和行業交流合作活動,進一步深化兩岸區域間、業界間對口交流合作,邀請臺灣部分縣市舉辦推介會,促進兩岸經貿互惠合作,共同發展。
四是打造兩岸民眾嘉年華,營造濃郁的節慶氛圍。繼續辦好臺灣特色廟會、名優特產展銷、閩臺民間民俗表演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使海峽論壇真正成為兩岸鄉親歡樂祥和的喜慶節日。
[摘自:鳳 凰 網 .(2012-06-15).http://news.ifeng.com/taiwan/3/detail_2012 _06/15/1533368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