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麗芳 袁 潤(江蘇大學圖書館 江蘇 鎮江 212013)
王正興(淮海工學院圖書館 江蘇 連云港 222005)
從1999年3月出版《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第4版)到2010年8月出版《中圖法》(第5版),歷時11年半,經過了日常維護準備,修訂調研,分工修訂,草稿綜合審定及反饋意見處理,完善修訂系統、修改機讀數據和排版,試用和征求意見,終稿審定7個階段[1]。《中圖法》(第5版)正式出版1年半來,業界反響強烈,一方面,普遍認為《中圖法》(第5版)是我國分類法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與《中圖法》(第4版)相比合理調整、完善了類目體系,適應了社會和科學進步發展的需要,在立類的科學性、實用性及類名、注釋的規范性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改進和提升[2],它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3]。另一方面,對《中圖法》(第5版)的修改意見迭出,其中不少觀點頗具參考價值。回顧與總結1年半來《中圖法》(第5版)的相關研究成果,對今后更好地使用和修訂《中圖法》(第5版)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和維普數據庫為數據源,以《中圖法》(第5版)相關研究文獻的標題詞、關鍵詞或主題標引中出現概率極高的“中圖法5版”、“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圖法”為檢索詞,以“2010.6—2011.12”為時間的條件限制,以題名、關鍵詞、主題為檢索入口進行匹配搜索,共檢索到相關文獻103 篇,排除單獨研究《中圖法》(第4版)的17篇文獻,瀏覽剩下的86篇論文,按照論文學術性(文獻源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總覽2008》或南京大學CSSCI收錄)或研究代表性(不簡單重復研究《中圖法》(第5版)同一問題,或研究同一問題持獨特見解)精選出52篇,再根據內容主題對綜合評介與使用指導、總表存在問題分析與具體修改意見、復分表存在問題分析與具體修改意見3個方面進行綜述。
2.1.1 從整體出發綜合評介
卜書慶詳細介紹了《中圖法》(第4版)的修訂與《中圖法》(第5版)的概要,從8個方面比較全面、準確地表述了修訂的指導思想和原則[4]。她指出,《中圖法》(第5版)對《中圖法》(第4版)的修訂幅度較大,新增1 631個類目,停用或直接刪除約2 500個類目,修改類目約5 200多個,并歸納了七大修訂特點,對文獻分類人員認識、了解《中圖法》(第5版)的特點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4]。張淼指出此次修訂的重點和特色為:①重點對大類進行處理和局部調整;②修改類名,增強類目的針對性和容納性;③大幅度刪除或停用類目,節約類號;④增加使用標記;⑤繼承沿革注釋等辦法,使類表的實用性有很大提高;⑥完善類目的相互參見注釋;⑦增補新學科、新概念;⑧完善附表類型,增加新的主題,并以大量實例說明,具有很強的參考性[3]。
2.1.2 從特定角度綜合評介
杜敏比較了《中圖法》(第5版)與《中圖法》(第4版),認為《中圖法》(第5版)類名的修訂特色表現為:用詞更精準,容納性更強,更符合現代學科的發展[5]。趙需要則通過《中圖法》的“圖書館學”、“情報學”類目35年的演變,詮釋了《中圖法》各個版本的變遷,映射出圖書館學、情報學學科發展的歷史軌跡,說明了《中圖法》隨科學發展而修訂的歷史必然[6]。朱蘊輝和張青從宏觀角度對《中圖法》(第5版)與臺灣《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 年版)的編制思想、體系結構、主要類目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和研究,認為《中圖法》(第5版)應向“半分面化”發展,即讓體系分類法與分面組配法滲透、結合,并趨向一體化,在出版紙質版的同時加快電子版、網絡版的出版,增加英文類名,繼續編制索引[7]。
2.2.1 普適性指導
湯彩霞從做好使用《中圖法》(第5版)的前期準備工作(如新舊分類法的比對等)、了解和掌握《中圖法》(第5版)的部分通用分類規則、制定并啟用《中圖法》(第5版)的各館分類規定3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善用《中圖法》(第5版),進而改善圖書文獻歸類準確性[8]。邵明哲和張敦仲認為,《中圖法》(第5版)的修訂主要表現為類目或局部類目體系的合并、分出和改序等變化[9]。在使用《中圖法》(第5版)類分文獻時,他們認為凡屬于粗分、細分之間變化的類目,一般不用改編原分編文獻;如果屬于類號相差甚遠、與文獻原歸屬類目距離較遠、被新類目占號的情況,應當改編文獻,以免造成藏書混亂[9]。于新國對《中圖法》(第5版)分類號中“0”的6種類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給出了一些實例,系統分析了《中圖法》(第5版)復分中加“0”情況與處理原則[10]。他還發表了《<中圖法>第五版“F經濟”類中的廣義借號法分析》[11]等3篇文章,介紹了《中圖法》(第5版)廣義借號法的類型和原理,有助于廣大使用者進一步理解《中圖法》(第5版)的編號制度。
2.2.2 專類指導
(1)何少真對《中圖法》(第5版)和《中圖法》(第4版)法律類的類目設置進行了對比,指出了圖書分類人員在類分法律類圖書時應注意的問題[12]。(2)李建民認為,在使用《中圖法》(第5版)對經濟類文獻進行分類時,將停用的部分經濟類目改入其他類目會導致部分經濟類目的文獻混合在一起;使用新增類目與新增類目注釋的類目,會形成新舊類目的交叉和重復[13]。因此他建議: ①細分類與粗排架;②盡量不使用新增的交替類目;③對于為了解決原來一些經濟類目的文獻無類可歸或歸類不當所導致的標引和檢索困難而新增的經濟學類目與新增類目注釋,應結合類目的變化情況,按照《中圖法》(第5版)進行圖書分類、改書、改目錄;④培養讀者使用《中圖法》(第5版)[13]。(3)湯彩霞認為,不是所有的“同書異號”的舊版英語類圖書都需要改編,如果改入新增擴展的下位類,并且和原號沒有沖突,圖書就可以就近排架,舊版類號無需改編[14]。(4)王敏借助修訂《中圖法》(第4版)P 大類積累的實踐經驗,對《中圖法》 (第5版) P大類各類目修訂的思想脈絡進行了梳理,以方便標引人員快速熟悉、掌握《中圖法》(第5版),使館藏文獻能夠歸入最專指、最確切的類目[15]。(5)阮學平全面介紹了《中圖法》(第5版)R大類中依據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健康生活方式、診療新技術等新增加的類目,規范了《中圖法》(第5版)R大類的類目,較清晰地闡釋了因客觀原因未修訂的類目[16]。
3.1.1 類號與類名
①注釋的類號錯誤,類名表述不恰當,如“F293.33 房地產管理”、“F29 城市經濟、房地產經濟”類目[17]。②類名與學科體系不對應、不規范,如“R944. 1+6懸浮劑”、“R944. 7氣溶劑”類目[18]。③部分類號、類名不一致,如“F306農業經濟組織經營與管理”、“F324農業企業組織與管理”類目[19]。
3.1.2 類目及其之間關系
①新增類目與加“0”類目之間存在重號問題,如“G81世界各國體育事業”類目下兩組同書異號現象和“K87中國文物考古”類目下一組異書同號現象[20]。②類目和注釋清晰度不夠,如“R242中醫治療學”的注釋“……常見病療法入此”中的“常見病”這個概念不夠嚴謹、明確,應改為“各科通用療法入此”[18]。以小說類目為例,《中圖法》(第5版)多處設置隱性多重列類,但沒有注明劃分標準和注釋歸類方法[21]。③劃分類號標準不統一,如社會科學各大類下的理論性類目B0、D0、E0、F0、H0、I0、J0都以短橫“- ”連接復分類號,而“G0 文化理論”的下位類 G02、G03、G04、G05、[G07]、[G09]都沒有加復分標識符標識[17]。④上下位類目概念不清,甚至在類分文獻實踐中出現同書異號、異書同號的問題[20]。⑤類目設置不合理,如具有共性的相鄰類目在類目設置上沒有按照慣例在類目之間采用伸縮性與靈活性較強的仿分方法,而是逐一重復羅列類名, 致使類目設置較繁瑣[22]。
3.1.3 部分文獻無類可歸
如某些民族文字文獻無類可歸、類目設置不夠細致,某些類目文獻積聚過多[23]。圖書情報學領域中出現的跟蹤服務、國際情報學、密集書庫、私人情報館、館舍搬遷等內容的文獻無類可入[24]。
(1)A大類下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著作及其著作的學習和研究類目存在共性的區分內容被重復列類的問題,建議在A811類目下增加注釋“仿A1分”[25]。(2)哲學類目時代劃分上應統一使用“‘××世紀以前’作為首個按‘時代’細分類名,并設為四級類目”的方法處理歐美各國哲學起始時間劃分問題,同時建議俄國1851—1899年哲學入“B512.5十九世紀后期至二十世紀哲學”類目[26]。(3)軍事類目有4點需要改進:①武器裝備相關類目設置的發展性仍須加強;②“E92武器、軍用器材”類目按軍兵種應用領域細分,這種分類標準未必合適;③少數類目具有共性,但類名各有差異[27];④類目注釋存在錯誤、冗余和漏注等問題[28]。(4)朱曉燕和宋登漢綜合考慮MBA類圖書學科屬性,根據“F2經濟管理”類目體系、文獻分類學知識,明確了此類文獻在《中圖法》(第5版)中的合理歸類[29]。(5)張淼指出 G25類目中的3處錯訛之處,并認為新增類目“G250.1圖書館學”和“G250.2情報學”并無分別列類的需要[30]。湯彩霞認為,G25~G35類目以后的修訂應加強類目深度控制,即類目設置需有文獻保障和類目規范化,需要基本術語的統一[31]。(6)修訂后的H31類目“一大兩小加其他”的分類體系的自身缺陷及彼此之間的交錯關系等給文獻歸類帶來了各種困擾[14]。李慶文、陳素梅等人分別提出了增加、歸并、刪減英語類目的意見,建議將注釋中的“專業英語”歸入“H319.4(英語教學)讀物”類目,將“H310.421大學英語水平考試”類目改入“H319英語教學”類目,將“H319.6習題、試題”類目的類名改為“習題、試題及題解”等[32-33]。(7)文學大類中某些類目仍存在類名不規范及類目關系錯亂的問題,可采取修改類名并增加注釋、理順類目之間邏輯關系等辦法解決[34]。(8)景月親建議《中圖法》(第5版)的修訂工作借鑒《中圖法》(第3版)音樂類目的成功修訂經驗,要注意音樂類文獻的個性化,關注音樂理論類目細化及樂譜文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注重細節[35]。(9)陳立紅針對“K27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類目及“K36中亞”類目下由蘇聯解體后獨立出來的新國家的相關類目的設置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36]。(10)金雪蘭指出,《中圖法》(第5版)R大類在類目設置方面存在入類不當、交替類目不妥、藥物分析學過于集中、醫療器械與設備的類目過于分散、學科歸屬前后不一致等問題,在類目注釋方面也存在不夠完備、重復和矛盾、缺乏嚴謹性等問題,提出應增設有關介入醫學、 中醫老年病學、 殘疾疾病等的新類目[37]。(11)另外,趙潔、劉如分別對《中圖法》(第5版)的 “S8農業科學”、“TS97生活服務技術”等類目提出了一些修訂建議[38-39],邱軼則撰文討論了 “B825 個人修養” 、“D 政治、法律”、“F 經濟”、“G894 私人收藏”、“H31 英語”、“I207.2 詩歌、韻文”等多個類目的相關問題[40]。
綜上所述,《中圖法》(第5版)存在的問題,屬于對學科體系不熟悉、類名類號與學科體系不對應、列類不嚴謹、學科專業屬分關系不明確的占33%;屬于集中與分散矛盾處理不當、類目關系錯亂、交替類目設置不合理的占30%;屬于特殊專業列類不具體,文獻入類不明確的占15%;屬于事物發展不可預測,列類界定難以統一的占11%;屬于其他技術性錯誤的占11%。可見,加強對學科、專業知識分類的正確理解和系統化把握是《中圖法》(第5版)修訂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中圖法》(第5版)在復分表修改中規范類名、類目注釋,增設新類目,增加、完善類目注釋,刪除、停用類目,改進幅度和力度之大,是歷次修訂中所少有的[41];對8個附表補充了新主題,大量增改了注釋。由于復分表的使用特性,此次修訂仍然像以往一樣慎重,改進的方面只是局部的、淺層次的,其體系上的一些問題并未觸及,如復分規則繁瑣復雜、同一復分表不支持多次復分、復分表不能單獨使用、主表和復分表類目重合、與其他分類法不能兼容等問題[42]。
周兵對世界地區表“3/7國家(地區)表” 提出了45處改進意見,涉及類名的統一和規范,海外領地類名的規范標注,注釋的準確、一致,“南斯拉夫”等相關問題的探索,“塞爾維亞”的類目設置,相關名稱辨析等一系列問題[43]。他還指出,《中圖法》(第5版)“世界地區表”的不足之處在于國家名稱的類名還不夠規范、通用,建議采用簡潔、準確、科學、一致且相對比較穩定的通稱地區類名后注明所屬國家的方式,他列舉了被《中圖法》(第5版)遺漏的、需在類名后注明所屬國家的類目有10多個[43]。另外,有些國家的上位類地區歸屬不夠周延、“196.1/ 196.8”的類名不夠規范、地區類名表達不夠充分、“512俄羅斯及蘇聯”類目的注釋不夠準確、“18海洋”類目設置不夠完善等[44]。
王瑞英指出,《中圖法》(第5版)“中國地區表”在科學性、實用性和兼容性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疏漏,如在表中所列的中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再采用其他標準細分時,必須在這些地區號碼后加“0”,以便與其所屬的市、縣、鄉區別開來。例如,《黑龍江省財政管理體制》分類號為“F812.735.02”[44]。由于沒有單獨設置的“各村、居委會”類目,致使涉及有關村、居委會的文獻歸類時,只能采取入“5各鎮、鄉、街道”類目的處理辦法,這不僅造成了該類目過于臃腫和“級別”上的不匹配,而且使文獻的專指度也大為降低。劉麗靜針對《中圖法》(第5版)“K歷史、地理”類目相關的時代和地區復分表的同步修訂問題,指出在標引實踐中容易產生分歧的人物傳記的分類困擾,如海外華人傳記和學科傳記的歸類矛盾已造成目前的分類不一致[45]。同時,有關華人的類目注釋與歸類等細節上存在的問題值得關注[2]。周衛妮指出《中圖法》(第5版)通用復分表里的“中國地區表”和“中國民族表”的某些注釋說明存在著概念重復的問題,并以通用復分表的“中國時代表”的注釋說明為基礎,提出了修改“中國地區表”和“中國民族表”中不合理注釋的建議和方法[46]。
《中圖法》(第5版)在原“通用時間、地點表”中新增了“環境、人員表”,并與“通用時間、地點表”合并,加強了分類法對文獻信息的分面揭示,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修訂。但作為獨立的、不同的方面,“環境、人員表”單獨設置更為合適。為了解決通用概念類目設置不當和同一國家文獻不集中等問題,周冰建議增加人物資料類型表及語種表[47]。其中,“語種復分表”中的語種代碼可與 H 大類下各語種的分類號相對應,同時也可參照其他通用復分表編制注釋說明[48]。段昌華指出 “國際時代表”和“中國時代表”中的部分類目與主表的一些類目(如“J110.9藝術史、藝術思想史”等類目)不一致,強調《中圖法》(第5版)修訂時應對其統一規范類名、統一配號、統一起迄年代[49]。
近1年來,我國圖書情報界對《中圖法》(第5版)傾注了極大的關注,各類刊物發表研究文章數百篇。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反映了廣大文獻工作者對事業的執著及其對學術問題的坦誠和熱情,也反映了他們對《中圖法》(第5版)的關心和愛護。卜書慶介紹了網絡環境下《中圖法》歷經的機讀化、電子化、網絡化的發展過程,描述了其機讀數據庫、電子版、Web版的特點和功能[4];她與賀玲勇等人還撰文重點分析了包括《中圖法》(第5版)編輯維護系統在內的一體化創建維護系統的功能、問題、實現技術與方法,為我們展示了《中圖法》網絡化及分類主題一體化的發展態勢[50]。我們相信,隨著《中圖法》(第5版)Web版的發布,在廣大讀者社會化標注和專業人員標引實踐以及分類專家的理論概括“三結合”的支撐下,《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必將日臻完善。
[1]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5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25.
[2]黃尊寶《.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若干問題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4):47-50.
[3]張 淼. 《中圖法》第五版的修訂特色[J].情報探索, 2011(8):123-125.
[4]卜書慶.網絡環境下《中圖法》發展及第五版述要[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5):92-99.
[5]杜 敏.由簡表的變化看《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五版)的修訂[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1(11):129-130.
[6]趙需要.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1-5版)“G250圖書館學”、“350情報學”類目的嬗變[J].圖書館建設,2011(7):41-44.
[7]朱蘊輝,張 青.《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五版)與《中文圖書分類法》 (2007年版)的宏觀比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8):60-64,88.
[8]湯彩霞.善用《中圖法》 (第五版) 改善圖書文獻歸類準確性[J].圖書館雜志,2011(8):45-48,68.
[9]邵明哲,張敦仲.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的修訂特點及應用對策[J].圖書館建設,2011(9):53-57.
[10]于新國.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分類號“0”的類型[J].圖書館學刊,2011(9):45-47.
[11]于新國. 《中圖法》第五版“F經濟”類中的廣義借號法分析[J].貴圖學刊,2011(1):38-40.
[12]何少真《. 中圖法》 (第 5 版)法律類的更新[J].圖書館學刊,2011(3):56,67.
[13]李建民.關于《中圖法》第五版經濟類目設置與運用有關問題的探討[J].貴圖學刊,2011(2):28-29,32.
[14]湯彩霞.《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五版)H31英語類修訂芻議[J].圖書館論壇, 2011(4):121-124.
[15]王 敏. 《中圖法》 (第五版)P大類的修訂特點分析[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1(1):59-61.
[16]阮學平.基于醫學發展的《中圖法》第五版醫藥衛生類[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4):35-38.
[17]周小敏. 《中圖法》 (第五版) 存在的問題和建議[J].圖書館雜志,2011(8):40-42.
[18]馬 慧,孫 磊. 《中圖法》四、五版R類修訂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1(9):40-41.
[19]王 江.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 “農業經濟”類目存在的問題及修訂建議[J].圖書館建設,2011(9):61-64.
[20]于新國. 《中圖法》第五版中的同書異號和異書同號現象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6):67-69.
[21]周衛妮.《 中圖法》 (第五版)隱性多重列類初探:以小說類目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1(9):37-39.
[22]高云飛.對《中圖法》有關類目設置問題的探討[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8):152-153,157.
[23]斯琴圖.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中有關民族文字文獻的分類標引問題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1(4):47-50.
[24]宋 力. 《中圖法》第五版的圖書館事業、信息事業類目設置[J].圖書館雜志,2011(9):34-36.
[25]陳立紅. 《中圖法》第5版A大類類目設置之我見[J].圖書館學刊,2011(9):42-44.
[26]肖 燕. 《中圖法》(第五版)歐美各國哲學史時間劃分存疑[J].圖書館論壇,2011(3):101-104.
[27]祝朝安,劉素穎,王春雅, 等. 《中圖法》 (第五版)軍事類修訂探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2):28-30.
[28]祝朝安.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E大類類目注釋的若干問題[J].圖書館建設,2011(9):58-60.
[29]朱曉燕,宋登漢.關于MBA類圖書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中合理歸類的探討[J].圖書館論壇,2011(5):115-118.
[30]張 淼.淺析《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五版)G25類修訂特色及問題[J].圖書館界,2011(4):79-81.
[31]湯彩霞.《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 G25-G35類修訂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1(6):47-49.
[32]李慶文.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 “H31英語”類目的修訂[J].圖書館建設,2011(11):60-61.
[33]陳素梅,朱玲玲. 《中圖法》第5版H31英語類目的設置[J].圖書館學刊,2011(10):54-55.
[34]周衛妮.《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文學大類存在的問題[J].圖書館建設,2011(4):40-42.
[35]景月親.《 中圖法》 第5版音樂類目(J6)芻議[J] .圖書館論壇,2011(4):125-128.
[36]陳立紅.對《中圖法》 (第5版)歷史部分類目設置的商榷[J].圖書館學刊,2011(7):58-59.
[37]金雪蘭.《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五版)醫藥衛生類目評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1(4):82-84.
[38]趙 潔《. 中圖法》第 5 版 S8 類目修訂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1(9):36-37,58.
[39]劉 如. 《中圖法》五版“生活服務技術”類目異議[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1(4):74-75,79.
[40]邱 軼.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部分類目設置的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1(6):53-56.
[41]劉少武. 《中圖法》 (第五版)世界地區表“3/7”述評[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2):34-40.
[42]張 青,朱蘊輝.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 5 版通用復分表修訂簡評[J].圖書館學刊,2011(9):40-41.
[43]周 兵.淺談《中圖法》第五版“世界地區表”的修訂[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10):77-79.
[44]王瑞英.淺談《中圖法》第五版“中國地區表”修訂[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8):62-65.
[45]劉麗靜. 《中圖法》第五版“歷史、地理”類目修訂解析:兼評時代、地區復分表的同步修訂[J].圖書館學研究,2011(10):62-64.
[46]周衛妮.淺析《中圖法》 (第五版)通用復分表的注釋說明[J].圖書館雜志,2011(8):43-44,63.
[47]周 冰.《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通用復分表修訂評介[J].科技與經濟,2010(6):94-96.
[48]周衛妮.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應增設“語種復分表”[J].圖書館建設, 2011(11):56-58.
[49]段昌華.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若干時代類目問題探討[J].圖書館建設, 2011(12):56-58.
[50]卜書慶,賀玲勇, 宗 ,等.分類主題一體化的知識組織系統研發述要:兼論《中圖法》第五版編輯維護系統[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4):28-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