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敏 孫海雙 (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 河南 洛陽 471003)
本文的“政府”是指從中央到省、市的各級政府和各級教育、文化、科技、財政等部門以及高校的校級領導層。“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實質上是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的社會化,即基于信息資源共享的理念,把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作為一種社會資源來對待,將其使用社會化,進而推動政府通過對各系統、各領域信息資源的組織、利用和管理來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1]。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內容既包含紙本文獻借閱、數字文獻查閱等基礎服務,也包含深層次的參考咨詢、技術支持、方案策劃、項目合作等智力輸出型服務。
從1985年楊春元先生和于鳴鏑先生提出高校圖書館應面向社會開放到現在,關于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或為社會服務的話題不時出現在學術刊物上[2]。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以下簡稱《規程》)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3],促進了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研究;2005年,《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以下簡稱 《武漢宣言》)[4]將對這一話題的討論和研究進一步推向高潮。
筆者于2011年8月10日選取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的中國期刊全文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庫,采用跨庫高級檢索,以在題名項中分別檢索“高校(大學)圖書館+社會+開放(服務)”的檢索方式,4次檢索共得到相關論文427篇。從中可以看出,著者中有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也有圖書情報專業教學人員,還有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并且這部分人占絕大多數)。這說明高校圖書館人為社會服務的熱情很高。大部分文章都提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基礎薄弱、發展不平衡,而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非常豐富且資源利用率低,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面向社會開放,與公共圖書館一樣為社會公眾服務。
關于此話題的論文多偏重于理論研究,而對實際案例的分析較少,這源于現實中真正為社會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少之又少。阻礙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因素很多,如高校圖書館只為本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傳統觀念的束縛,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管理體制的限制,館藏資源、人力資源緊缺,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缺乏等。但筆者認為,政府責任不到位才是主要因素。如果政府責任不到位,高校圖書館即使有再高的熱情,也難以做好社會化服務。
政府的責任在于,認識上重視圖書館事業,行動上加大對圖書館事業的財政投入,宏觀上提供法律制度體系,以促進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均衡發展,實現跨系統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創造良好的環境。
阻礙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全面開放的原因之一是,我國的圖書館事業發展極不平衡,從整體上看,公共圖書館相對于高校圖書館非常落后。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詹福瑞指出:“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明顯滯后,嚴重制約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和諧、有序發展?!盵5]
圖書館事業均衡是指圖書館系統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間建立了穩定、協調、有序的關系。國外高校圖書館普遍向公眾開放是基于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較好且國家人口少(無論是大眾讀者還是在校大學生都比我國少很多)的情況下實現的,而高校圖書館向社會讀者全面開放僅僅是對公共圖書館功能的補充。例如,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圖書館事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無論從圖書館的使用人數還是使用便利性來講,在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圖書館117 378家,其中公共圖書館有9 027家,從業人員達136 014人,以其總人口3.04億計算,平均3 368人擁有1家公共圖書館[6]。與美國相比,我國當前的圖書館事業十分落后。2006年,我國有公共圖書館2 778家,從業人員51 311人[6],以我國總人口13億計算,平均將近46.8萬人擁有1家公共圖書館。
在英、美、日等國家公共圖書館事業已經非常發達的情況下,其高校圖書館仍然向社會公眾開放。筆者認為,恰恰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公共圖書館發達,才為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服務對象不同,投資和管理主體也不同。在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總量十分不足、總體服務質量較為落后的條件下,如果我國的高校圖書館敞開大門面向全社會公眾開放,就相當于把公共圖書館的職責賦加給了高校圖書館,將使高校圖書館不堪重負,必然會造成其借閱環境的混亂,影響高校師生的教學、科研秩序,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公眾全面開放的前提應該是公共圖書館事業具有相當的發展水平,能夠滿足普通市民的一般閱讀需求。我國公共圖書館基礎薄弱的根源在于國家的投入嚴重不足,因此,政府應當重視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增加財政支出,促進圖書館事業系統化、均衡發展。
需要強調的是,政府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重視不能僅限于將圖書館當作“城市標志性建筑”、“文化裝飾品”甚至“形象工程”去打造,而應該著眼于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圖書館服務系統[7],如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詹福瑞所說:“國家應鼓勵多建小型的社區圖書館,小而分散的圖書館布局更能充分滿足老百姓的借閱需求?!盵5]
總之,促進圖書館事業均衡發展,實現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全面開放,希望在政府,關鍵在政府,責任也在政府。當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到一定規模,能夠滿足普通市民的一般閱讀需求時,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全面開放就會成為順其自然的事情,屆時高校圖書館一定會敞開大門迎接四方來客。
圖書館制度在國家(宏觀)、行業(中觀)和機構(微觀)3個層面上均有涉及。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圖書館,其宏觀制度的供給主體是國家及其各級政府,中觀制度的供給主體一般是圖書館行業組織(如圖書館協會/學會),而微觀制度的供給主體則是各類圖書館自身[8]。
美國的圖書館事業在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一方面得益于發達的社會經濟與先進的技術手段,另一方面得益于完備的圖書館制度體系。在美國的圖書館制度中,聯邦及州政府的法律法規就有100余種,還有相當豐富的美國圖書館協會規則。
我國圖書館事業微觀制度已相對完備,而宏觀制度和中觀制度卻嚴重缺位,包括圖書館立法缺位、職業權益保障制度缺位和職業準入制度缺位等,這種種的缺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瓶頸。從我國圖書館專門法律的立法情況看,統攝全國圖書館事業的國家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圖書館法》尚未頒布。從地方層面上看,除北京、深圳、內蒙古、湖北4個地區制定有地方性圖書館法律,上海和河南兩地制定有地方政府圖書館管理規章之外,全國其他大部分省市尚未制定圖書館法律或規章[9]。立法缺位使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缺乏法律依據,事業運行缺乏硬性的、長效的財政支撐,政府對圖書館事業的支持與管理缺乏綱領性規范,諸多有悖于事業發展要求的做法無法有效遏止。面對職業歧視,圖書館缺乏有力的職業權益保障制度。并且,由于缺乏職業準入制度,不可能為專業教育和服務提供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如果不改變政府制度供給缺位的現狀,我國圖書館事業將不可能形成長足發展的長效機制[10]。
因此,法律和制度的缺位必然帶來職責和功能的缺位。政府及時、必要的制度供給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體制保障。
就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而言,國家及各地政府均沒有出臺具體政策,僅有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21條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面向社會的文獻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可根據材料和勞動的消耗或服務成果的實際效益收取適當費用。”[3]即高校圖書館可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執行,不具有約束力和法律效力。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規程》沒有明確規定高校圖書館一定要向社會開放,因此社會化信息服務其實是一項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是一種“額外服務”。據調查,絕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都沒有設置專門為社會用戶提供服務的崗位,如果要求館員在做好為本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還要為社會用戶提供服務,無疑是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自然不會受到擁護。通過法律制度明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工作職責,是做好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重要保證。
第二,《規程》沒有明確規定哪些服務項目可以收費、收多少及收入是否免稅。高校圖書館具體操作時無法可依,地方的工商、稅務部門一旦聞聽收費,即到學校及圖書館問責,擾亂學校的工作秩序。例如,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應屬于綠色網吧,管理規范,利用大學生使用電子閱覽室的低峰時段或假期向社會開放,收取一定的設備維修費,對此中學生家長特別歡迎。但河南高校圖書館實行這項服務時常受到工商稅務部門的調查。由于河南省教育收費項目中無此項內容,高校圖書館只好停止了對外服務。因此,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理解和政策支持。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工作還需要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例如,寧波大學圖書館轉變服務理念,2009年開始嘗試實現從單一的教育功能向多功能發展,從被動保障服務向主動推廣服務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有償性服務問題:學校在體制上沒有明確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的有償服務性,圖書館是非創收部門,館員的福利在校內相對較低,致使其服務積極性不高;人事調配問題:圖書館沒有人事自主權,不能根據業務需要進行相關的人事調整,對于業務亟需的人才無法安置,而現有的信息服務人員知識結構與專業背景單一,不能滿足用戶深入的個性化服務需求[11]。
此外,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工作也需要國家其他相關政策的支持。例如,受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政策所限,很多高校圖書館為了評估達標,不敢對紙質文獻進行剔舊。如果能適當調整評估政策,靈活、科學地考評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綜合滿足教學的能力,而不是硬性規定印刷型文獻資源的生均數量,那么高校圖書館就可以將無需保存或失去保存價值的過期報紙、期刊及利用率非常低的圖書低價或無償地提供給需要的社會讀者使用。
以上事實說明,需要改變觀念的不僅僅只是高校圖書館,也包括國家各級政府和高校各級領導以及相關部門。事實上,沒有他們的政策支持與配合,僅憑圖書館自身是很難做好社會化服務工作的。同時,這也反映出圖書館立法缺位、制度缺位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障礙。
除公共圖書館發展落后之外,本地區高校圖書館不能聯合對社會開放,各系統圖書館資源不能共享,是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另一個主要阻礙。
(1)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工作需要區域內各系統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開展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單靠一個或幾個圖書館是不現實的,必須發揮區域內所有高校圖書館的能力,形成雄厚的人力資源、文獻信息資源、設備資源和知識能力資源,才能做好此項工作[12]。此外,還必須與公共圖書館和其他信息機構開展協作服務,通過建立區域圖書館聯盟,使區域內的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在資源共建共享方面達成合作,實現區域資源共建共享,從而讓區域內的讀者通過資源共享系統平臺享受到公平的信息服務,這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有效途徑。例如,2009年天津高校圖書館聯盟與天津市圖書館等機構開展資源共建共享,使天津市民能夠與在校大學生共享圖書資源[13]。
《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4]從高等學校圖書館的角度出發,向公共圖書館、科研系統圖書館及專業圖書館發出了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的強烈訊號,全社會不同系統圖書館間的合作勢在必行。
(2)各系統圖書館要實現資源共享需要政府發揮監管和管理職能。就圖書館現行管理體制而言,各系統自成體系、各自為政,館際之間缺乏較好的聯絡與溝通,難以適應社會化服務的管理要求。要實現多個圖書館跨系統的合作,僅靠一個或幾個高校圖書館的一腔熱情是難以辦到的,必須由其上級政府有關部門出面協調解決,將資源共享、聯合服務納入其議事日程。作為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國家的高度重視、政府的積極干預和經費保障,對各類型圖書館間的協作協調與資源共享是至關重要的。
(3)各級教育部門應該從建設全民學習型社會的大局出發,認識高校向社會開放教育資源的意義,重視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工作,積極承擔領導責任,指導高校圖書館轉變觀念。北京市教委明確表示,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積極地推進圖書館資源共享,促進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啟動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評估工作,設立北京市高校圖書館科研和優秀服務獎,并努力拓寬高校圖書館與社會的聯系渠道[14]。
(4) 寧波市數字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經驗值得推廣[15]。2008年下半年以來,寧波市數字圖書館以跨系統的聯席會議形式組織協調區域數字圖書館建設,并向市域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提供信息服務,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一成效首先得益于跨若干個政府部門的領導小組的建立。領導小組由寧波市教育局、發改委、科技局、財政局、文廣局等政府部門領導組成,由市教育局牽頭,負責建設與服務項目的決策管理,統籌規劃數字圖書館項目建設與服務,確定資金使用分配原則及其他重大事項。其次得益于公共財政支持。寧波市財政局撥出專項經費,明確目標任務和實施進程,激勵成員單位按進度完成推廣服務任務。
可見,要實現各系統圖書館資源共享、協同開展社會化服務,必須成立由政府主導的跨系統的區域圖書館聯盟,由政府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對各類圖書館和信息機構實行統一領導與協調。只有政府主導、公共財政支持,才能使圖書館聯盟具有權威性和資源調配能力,形成社會化服務的長效工作機制,進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1]趙 暉.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的困境及對策[J]. 圖書館學刊, 2010(3):6-8.
[2]帕提曼.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被誤讀的取向[J].圖書情報工作,2010(19):133-136.
[3]教高[2002]3號: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的通知[EB/OL].[2012-02-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200202/221.html.
[4]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5(6):2-4.
[5]王維香.政府投入是改善圖書館現狀的關鍵:訪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N].人民日報, 2006-01-13(16).
[6]方小蘇.中美圖書館制度資源比較[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8(4):14-19.
[7]李國新.圖書館制度支撐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N].人民日報,2006-01-13(16).
[8]蔣永福, 王株梅.論圖書館制度[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5(6):10-14.
[9]蔣永福.政府為什么不重視圖書館事業[J].圖書館,2005(6):26-28,63.
[10]蔣永福.制度缺位: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瓶頸[J].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6(1):32-33.
[11]聶峰英.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推廣與實踐[J].圖書館建設,2010(8):71-73, 77.
[12]趙國忠.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平衡機制研究[J].情報探索,2009(12):33-36.
[13]李 沛.廣東高校圖書館社會化信息服務實證分析[J].圖書館學刊, 2010(4):77-80.
[14]周 瀾.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 2008(7):144-147.
[15]趙繼海.論區域信息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機制:以寧波市數字圖書館服務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1(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