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靜(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銀川 750021)
2012年4月23 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最新成果。調查顯示,2011年我國18歲至70歲國民報紙閱讀率為63.1%,比2010年下降了3.7個百分點,而2011年該年齡段期刊閱讀率為41.3%,比2010年下降了5.6個百分點。人均每天讀書時長僅為14.85分鐘,不足15分鐘。
閱讀危機在社會上已廣泛存在。作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同樣也存在著閱讀危機,但二者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存在著差異,高職院校閱讀危機實際上是社會閱讀危機在高職院校的特殊表現。高職院校的閱讀危機主要指高職院校的教師、學生的教學、科研及學習動力不足引起的為了提高自身教學科研水平、技能技術、修養而讀書群體的減少。如何提高主動學習能力,如何增強圖書館在高職院校建設與發展中的作用,這就要必須克服閱讀危機。[1]
高職院校的讀者群體是高職院校的師生員工,引起高職院校閱讀危機實質是學習動力不足,這里的閱讀危機概念不能泛化。衡量高職院校閱讀危機程度,主要看那種有利于提高自身人格修養、有利于提高技術、技能,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積極主動有益的閱讀和淺嘗輒止的功利性淺層閱讀人員在讀者中所占的比例。從古至今,功利性閱讀的觀念就充斥于傳統教育思想當中:如孔子的“學而優則仕”;朱熹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以及諸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思想存在了兩千多年。讀書讀得好,可以做官,可以發財,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大家眼中,讀書是一種獲取功利的手段和工具。正是由于這種功利性的閱讀觀念的存在,使得高職院校師生員工的閱讀率下降,逐漸喪失了良好的閱讀習慣。[2]
(1)閱讀基礎弱,底子薄。高職院校學生因其相對于本科院校整體素質較低,大部分同學在中學階段并未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的基礎相對較弱。在閱讀的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上也存在著問題。因此,對于比較專業的書籍很難堅持讀下去,即使能耐著性子從頭讀到尾,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只流于讀過此書,走馬觀花,而不能吸收其精華,理解其內容。
(2)學習時間短,沒有足夠的閱讀時間。高職學生屬于專科,在校學習時間只有三年,而由于“理論夠用,實踐為主”的教學指導思想,實際操作及實訓課程占據了學生的大量時間。因此,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學生在校時間短,而閱讀時間則更短。
(3)重實踐,輕理論,不能潛心閱讀。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培訓應用性的技術人才,以我院為例,辦學定位為“立足現代服務業,面向能源化工與裝備制造業,培養艱苦地區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突出實踐,而對理論則采取“夠用”的原則。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對于理論學習不重視,導致學生思想浮躁,不能潛下心來進行閱讀。
(4)圖書館閱讀資源少,選擇性小。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數由中專升格而來,底子薄,投入到圖書館的資金則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圖書館資源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圖書館都較少,對于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讀者到圖書館閱讀的選擇性也相對較小。這也為高職院校的讀者閱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作為高職院校教職工這一讀者群體來講,人力資源配置有自己的特點。很多高職院校由原來的多所中職院校合并而成,導致后勤人員較多,一線專業教師所占比例較少,具高級職稱的人相對較少,科研工作壓力較小,能主動閱讀的群體也相對偏少。如我院教職工558人、具備教師資格的教師349人,占62.54%,具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具備教師資格總數的34.96%,科研工作量大部分集中在這一群體。對于其他教師而言,由于沒有升學的壓力,科研工作量也少,所以能主動閱讀的人并不多。
閱讀危機的產生離不開大背景,與介質的特性息息相關。有專家分析,數字化閱讀先進性的功能無法遏制,電紙書、手機閱讀的出現與流行就是很好的例證,數字化閱讀規模還會繼續擴張。人們上網普遍帶有獵奇、功利心態與娛樂心態,這種缺乏引導、規范、毫無目的的閱讀與傳統的有益閱讀不可相提并論。雖然二者有沖突,但是數字化閱讀又無可厚非的成為傳統閱讀不可或缺的補充,它們是相輔相承的關系。合理引導、利用網絡,開發數字資源能夠很好的解決閱讀危機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工作重心發生飛躍式的轉變,知識的傳遞與輸出成為主流的服務方式。高職校圖書館館員年齡普遍偏大,與年輕人存在代溝,與新知識有距離感,在知識積累、更新、整合、輸出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館員的語言技巧也成為溝通的障礙,在進行宣傳教育時語言過于專業、對讀者來講枯燥乏味的專業術語不如新潮的網絡語言更有親和力。另外讀者群中也存在不少計算機盲,宣導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知識輸出必然先經過不斷積累與更新,過程不能過長,否則讀者離圖書館會越來越遠。
社會浮躁及功利心的作祟,真正搞學問的人越來越少。現在出書很多是同類書的重組,缺乏精品及經典圖書,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人們的閱讀興趣。調查顯示,在接觸過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國民中,88.2%的讀者閱讀電子書后不會再買或閱讀此書的紙質版。只有11.8%的讀者表示還會購買該書的紙版,網絡閱讀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對專業性非常強的圖書,其閱讀群體相對固定,因版權及收費影響只能依靠圖書館進行查閱,而且呈現出階段性集中的特點。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影響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先進的校園文化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文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開展導讀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環境,如開展各種專題“書展”“書評”“讀書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潛在的閱讀需求和調動其讀書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及閱讀鑒賞能力。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深入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應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變化,不斷提供新的服務方式和新的服務內容。圖書館應提高數字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配合學校網絡信息中心,把圖書館信息服務延伸到學校的各個辦公場所和教學場所,延伸到教職工的家里和學生宿舍,使全校師生能便捷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同時,要進一步推進信息數字化校園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要逐步加大對電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同時加強學生用戶的檢索教育,為高職的教學、科研提供詳實、權威、方便檢索利用的信息資源。比如通過建立讀者數據庫平臺,將學院讀者的專業、通訊聯系等信息納入管理,定期向讀者發送最新的網絡資源,使讀者通過圖書館的網絡信息,進一步對自己感興趣的資源進行了解,增加就業籌碼。此外高職院校圖書館還要拓展各類網絡資源建設,在保持傳統藏書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探索網絡資源,增大虛擬信息資源的收集,必要時可以幫助讀者購買相關電子文獻,使讀者獲得需要的網絡資源。
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對策有二:一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收集的重點要以學院和社會企業的需求為依據,有針對性的選購文獻。如針對校企合作,高職圖書館應有針對性地收集各類企業的文化背景、企業的產品介紹等文獻,幫助在校學生了解感興趣企業的文化底蘊和相關信息。同時,對現有的文獻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將教學和科研成果資料多次進行篩選,供需要的師生檢索選用。二是文獻資源服務性建設不僅要照顧一般專業文獻收藏,更要突出學校特色專業的文獻資源開發服務,為學校的特色專業建設添磚加瓦,促進學校的專業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根據專業建設需要開發文獻信息的專項資源庫。從讀者類型、需求程度、服務深度等方面進行深入開發和服務,提高圖書館的信息利用水平。[3]
針對高職院校部分學生讀者學習主動性不夠強的現狀,圖書館更應該提供主動服務,不斷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借助計算機輔助等多種技術手段對現有信息資源加以篩選優化,為特定讀者提供個性化的信息資源,然后利用網絡或者其它媒介推薦給讀者,或者在圖書館主頁上建立個人賬戶方式向讀者傳送信息資源。尤其是高職臨近畢業的學生,一般在畢業前均已校外實習,圖書館可以為這部分學生做好文獻追加服務,加大信息網絡傳遞力度,盡可能的為讀者創造便利條件,實現自助服務,并逐步擴大自助服務的內容,如普通借閱、網絡查詢、網上續借、網絡預借、互借等。同時,配備圖書館相關的硬件設施,為文獻資源的流通做好硬件保障,開設自助復印、自助外借、自主續借、自助還書等高級服務形式,使圖書館的開放性與自主性并存。[4]
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決定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隨著數字化技術應用進程加快,圖書館的各種服務項目不斷增加,這就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具備圖書館學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加強計算機操作技能,這是新時期高職圖書館面臨的提高館員素質的新問題。圖書館員的素質主要體現在業務能力和服務能力上,業務能力的增強可以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而服務能力的提高,則要靠健全的考評制度,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主動性。通過業務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提高,更好的開發和利用館藏資料和網絡信息,把圖書館真正辦成為讀者服務的信息中心,使圖書館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指導下,跟上高職院校的改革步伐,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5]
高職院校有近一半的學生缺乏信息檢索知識,不會使用檢索工具,靠館員幫助或在書架上隨機盲目地借書,獲取概率較低,不能很好地利用圖書館已有的信息資源,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所以高職院校很有必要增開文獻信息檢索專題講座,講解各種信息資源的知識,讓讀者系統了解和較為熟練地掌握各類聯機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網絡數據庫、電子期刊、圖書、專利、專著等的網上檢索、瀏覽和下載方法,充分掌握信息知識以及在網上查找信息的技能,提高讀者對信息搜索利用的能力。
[1] 中國文明網.“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十大結論 [E B/O L].[2012-05-08].htt p://www.wenming.c n.
[2] 吳秋懿.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職能作用為示范院校建設做貢獻[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4):142-143.
[3] 王艷梅.閱讀危機分析及其應對策略[J].內江科技,2010(2):26-27.
[4] 李曉文.淺議高職院校學生閱讀傾向與圖書館服務對策 [J].遼寧師專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 (2):130-132.
[5] 吳麗華.關于發揮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