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蕓(寧夏中寧縣圖書館,寧夏 中寧 755100)
多年來,圖書館界的宣傳,只是停留在編制各種書目、指導讀者查閱館藏上??梢哉f,這是一種被動的宣傳,這些宣傳只是對已經進館的讀者和有明確閱讀需求的讀者有用,對尚未進館的社會公眾和廣大具有潛在需求的讀者不能產生作用。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轉變觀念,加強自我宣傳,將圖書館的自身宣傳同自動化設施的引進、人才的培養一樣重視起來,這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以中寧圖書館為例,過去由于活動開展的不多,宣傳也不到位,以致許多民眾不知道圖書館的方位、功能及作用。近幾年,縣圖書館首先利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圖書宣傳周”“文化三下鄉、四進社區”“科普宣傳周”“全民讀書月”等活動,有效的宣傳圖書館,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大大提高了圖書館在社會上的知名度,使新到館讀者人數大幅度上升。
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傳播人類文明、傳遞公共信息、倡導健康生活、提供文化欣賞和娛樂消遣的作用。加強圖書館創新工作,就不能滿足于開展常規服務、陣地服務、傳統服務,而是要充分利用館藏文獻和設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豐富服務內容與方式,狠抓圖書館內涵建設。圖書館延伸服務是圖書館在傳統的文獻、借閱、文獻保存與參考咨詢等陣地服務的基礎上,利用館藏文獻和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等條件,加強圖書館服務工作,積極拓展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增強服務輻射能力,擴大服務覆蓋面,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使圖書館服務的廣度與深度都得到延伸。通過舉辦講座、展覽、培訓,開展網絡服務等方式,將圖書館的基本文化功能向著更為廣闊的社會領域拓展開去。中寧縣圖書館在新館開館之初,實行免費開放借閱,首創“錯時”“延時”開館,千方百計的使廣大讀者在空閑休息時都能到圖書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公共圖書館只有真正實行免費開放借閱,使更多的平民大眾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親近圖書館,讓更多的人拿起書刊、閱讀書刊,讓更多的青少年走進圖書館,走進文化共享工程中的“綠色網吧,”圖書館才能發揮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信息,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等主要社會職能,才能真正提升圖書館為廣大民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1]
積極開展流動圖書室、流動圖書站等流動服務,與陣地服務相配合,建立貫通基層的流動服務網絡,縮小文化差距、填補信息鴻溝,使圖書館服務惠及更多的基層群眾。中寧圖書館首先在中寧縣行政中心院內建立了一個圖書流動室,配備1000余冊新書,由專人管理,定期調換。圖書館還與學校、機關、社區、部隊、廠礦等企事業單位組成圖書流動服務協作單位,為各行業、各部門做好送書上門服務,豐富了圖書館的服務內涵,進一步樹立了公共圖書館良好的公眾形象,擴大了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提升了全社會公民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也實現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益的更大化和館藏資源利用效益的更大化。圖書館利用每年的圖書館宣傳周,定期和本縣多個社區建立了協作關系,為多個社區圖書室一次性免費贈送新書200余冊,并親自送書上門。為了豐富部隊官兵的業余文化生活,圖書館還與中寧消防中隊和中寧旅部結成“雙擁”協作單位,開展警民共建活動,創建“綠色書屋”,建立圖書流動點,每季度為官兵更換新書200余冊,受到了廣大官兵的一致好評。
為了發揮好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的職能,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把文化惠民落在實處,近年來,中寧圖書館嘗試開展以傳播新知識、新文化、新技術為宗旨的系列講座、報告會、展覽、培訓等活動,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圖書館先后舉辦了“中老年健康知識講座”“環保系列講座”,開展評選圖書館“優秀讀者”活動,與團縣委聯合舉辦了“讀書讓生活更美好”專題座談會,為下崗人員舉辦“圖書館助您成功”座談會等等。為了培養青少年的閱讀興趣,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的讀書熱情,圖書館在每年“六一”期間舉辦少兒智力有獎競賽活動,以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在今年三月份開展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系列活動中,為了更好的讓雷鋒精神在實踐中傳承,圖書館聯合教育體育局舉辦了青少年“弘揚雷鋒精神”主題演講比賽,現場氣氛非常熱烈,并當場頒發了獎品,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讀書熱情,許多家長們在現場激動的表示:希望圖書館多搞這些有益的活動,以鍛煉孩子們與社會接觸的實踐能力,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圖書館不斷開展創新和延伸服務的探索和實踐,充分提高了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能力,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2]
我國當前開展建設覆蓋全社會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公共圖書館實現普遍均等服務的前提。服務群體的延伸,要求公共圖書館在對所有人開放的同時要向弱勢群體傾斜。為了將圖書館服務延伸至弱勢群體,為本縣特殊群體——殘疾讀者服務,中寧縣圖書館根據殘疾讀者的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進行分別服務,以滿足他們的不同要求。對那些不能來館借閱的殘疾弱勢群體讀者,圖書館派有專人負責,定期上門更換書刊,做到熱心服務、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圖書館不定期送書到特殊群體的聚集地,如監獄、少管所、醫院、養老院、建筑工地等,根據服刑人員對圖書的實際需要,定期且常年為監區提供圖書的配送、周轉和免費借閱等服務,及時與他們聯系,提供應需服務,方便監管人員和服刑人員及時獲得各種信息知識,豐富監區的文化生活,用愛心和知識喚醒服刑人員心中對真善美的渴望,幫助他們真正從內心深處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圖書館還和縣勞動就業局聯系,掌握本縣下崗人員的情況,利用館內資源,為本縣下崗人員辦實事,把實用性、科普性、知識性為一體的書籍及時送書上門,掌握傳遞再就業上崗信息,鼓勵他們自我充電,掌握一技之長,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些讀者所需要的書刊資料,一時供不到,及時登記下來,及時采編,送書上門,全方位地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農家書屋”工程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八部委統一規劃、組織實施的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其實施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民“看書難、借書難、買書難”的問題,讓廣大基層群眾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學知識用知識的高潮,圖書館文獻資源豐富,協助農民辦好書屋,提供相應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服務工作,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建立一個以縣圖書館為中心,以鄉鎮圖書室為支柱,以村級“農家書屋”為服務點的三級圖書館服務體系,將本館的文獻資源與服務從縣圖書館輻射到全縣各鄉鎮,中寧縣圖書館結合“知識工程”“送書下鄉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精神,先后在全縣每個行政村共建立“農家書屋”118個,為每個書屋配發各類圖書1500余冊、音像制品150多種、報刊30種,圖書館工作人員定期到“農家書屋”督促檢查指導工作,逐漸使“農家書屋”的各項工作步入正軌。
面對新的形勢,公共圖書館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就必須破除因循守舊的舊習,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建設有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體系,開辟有特色的服務項目,主動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是圖書館服務領域的延伸。中寧縣圖書館大膽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重新制定和調整地方館藏文獻的重點收藏范圍,把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書體系,作為迎接挑戰順應潮流的目標。中寧縣是農業縣,是有名的“中華枸杞之鄉”,在報刊收集方面,重點加強對中寧枸杞故事、枸杞食品文化、枸杞工藝文化、枸杞酒、手工枸杞篙子長壽面、刺繡、剪紙、手工編織、美食、中醫藥、婚慶等具有中寧地方文獻特色的報刊和枸杞文學方面的書籍為圖書館收藏重點。在此基礎上圖書館還出臺了中寧地方文獻收集和征集辦法,發到全縣40多個企事業單位,專門收集中寧的名人傳記,中寧人士出版書籍、家譜、地方志、地方戲劇,本縣廠慶和校慶、大型活動等。為了進一步配合地方資料的收集,圖書館還創建了“中寧圖書館網站“,盡一切辦法發揮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文獻的作用,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特色文獻資源延伸服務。
推進圖書館延伸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走開展文獻資源共享服務的道路。網絡服務是今后圖書館延伸服務的一個重要渠道。網絡信息服務方便快捷,具有很大的潛力,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開展和全國文獻資源的征集工作,無疑為網絡資源的共享開了一好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寧縣圖書館在共享工程室舉辦“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班,利用網上資源開展網絡信息服務,依托互聯網和“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為讀者開展網上參考咨詢和網站知識導航,已成為圖書館延伸服務的重要形式。以電子閱覽室為陣地,提供免費上網瀏覽、查詢、下載資料,通過網絡信息服務,解答讀者咨詢,提供有分析、有研究的調研報告。圖書館在電子閱覽室舉辦“老年人電腦免費培訓班”,電子閱覽室利用投影儀每周日為廣大青少年播放一部愛國主義紅色經典電影,一方面擴大了圖書館的影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也使廣大青少年內心得到愛國主義信念、共產主義理想、民主精神的洗禮,同時也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為了豐富城鄉基層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圖書館文化共享支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網上收集農民種養殖方面的信息資料匯總,精心挑選、刻錄了文化共享助春耕、高效種養殖技術、反映中寧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視頻資源2600余張,免費發放給基層信息點和農民手中。結合“圖書宣傳周”活動,印發了“中寧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簡介”“圖書館小報”“全民閱讀方案”,編制印發種植、養殖實用技術信息資料1000多份,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優秀成果,大大提升了圖書館網絡化服務能力。文化共享工程是數字圖書館服務的早期實現形式,是圖書館重要的工作內容。圖書館結合縣組織部建立的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開展共享工程服務工作,為農村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開設網絡信息咨詢服務、網上圖書查詢、預約借閱、電子郵件、科研立項信息跟蹤服務、網絡培訓和輔導等等。目前中寧縣圖書館各借閱室已實行“一卡通”服務,基本實現館藏數字化、傳遞網絡化、資源共享化、服務社會化,使圖書館管理工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 李果.延伸服務:界定·意義·創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1):75-77.
[2] 熊太純.國內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回顧與發展[J].圖書館建設,2011(10):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