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LISC 2961-44-12(11) 繼往開來 承前啟后——黃宗忠主要學術思想探微/黃筱玲(湖南大學圖書館)//圖書館,2012(2):12-15.
黃宗忠先生自1995年9月進入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求學至2011年10月仙逝,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一直在珞珈山下圖情領域辛勤耕耘。思及先生一生:一是教書育人。自助教、講師而副教授、教授,先生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培養了一大批國內外圖情領域優秀骨干和人才;二是行政管理。先生擔任圖書館學系、圖書情報學院領導長達30多年,既負責日常行政管理,又承擔學院學科建設的組織與開拓工作;三是學術研究。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先生筆耕不輟,內容涉及圖書館學科領域的方方面面,一生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達300萬字,出版專著教材20余部;四是社會活動。為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先生在教學科研之余,積極投身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方面的社會活動,通過社會活動既傳播了圖情知識,又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張京生)
AELISC 2962-44-12(11)基于CSSCI的區域社會科學學科優勢分析/黨亞茹a,彭麗娜b(中國民航大學a.民航科教評估中心 ;b.經濟與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2(4):22-27.
我國區域社會科學的絕對優勢學科、相對優勢學科和發展進程優勢學科的數量和種類是不同的。區域絕對優勢是從靜態角度對各學科目前狀態的一種優勢分析,目前我國 7大區域社會科學的絕對優勢學科基本上是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圖書情報和法學等。而區域發展進程優勢是從動態角度對我國各區域、各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的測評,法學、社科總論、藝術學和中國文學等是發展進程優勢學科。區域相對優勢學科主要源于區域的地域和歷史文化特色,其中華北地區擁有 14個相對優勢學科,其他地區的相對優勢學科略少些。(邵晉蓉)
AELISC 2963-44-12(11)基于社會網絡的科技咨詢專家庫的構建方案與流程設計/王蘭成,徐震(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軍事信息管理系)//情報學報,2012,(31)4:340-344.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語義相似度的We b文本分類方法,利用特定的領域本體將用關鍵詞表示的文本特征向量表示為與之匹配的語義概念特征向量,給出We b文本相似度的計算公式,并實現基于語義相似度的KNN算法。結果表明,該方法從語義概念層次上表示和處理We b文本,降低了文本特征空間維度,減少計算量并提高了分類精確度。另外,該方法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對多語種和多領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王 崗)
AELISC 2964-44-12(11)文獻學家張舜徽論教育/王余光(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2012(2):9-11.
張舜徽先生在《八十自序》中說“四方奔走,由是歷丁壯迄乎耄耋,以教學終其身。生平無他事可述,講習之外,惟讀書數十年,著述數十種耳”。張舜徽先生從1932年開始任教師之一職業,至1992年去世,整整60年教學生涯,從未涉及它職。60年間,張舜徽先生不僅在科研上貢獻卓越,在教育工作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值得后人學習。筆者作為張舜徽先生的學生,現又從事教育工作,在本文中就教育與教師、教學與科研、通才與偏才等方面,論述張舜徽先生在教育上的貢獻。(張京生)
AELISC 2965-44-12(11)基于語義處理技術的信息檢索模型/紅娜(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等//情報學報,2012,(31)3:228-241.
本文從多個維度對詞進行綜合判斷,提出了一種基于決策樹的潛在爆發詞探測思路與方法。首先對詞的生命周期及其爆發現象進行分析,從詞的能量演變、詞與詞簇的關系、詞與已爆發詞的關系等多個角度歸納了文檔流中詞爆發的潛在影響因素。然后在對綜合決策方法對比分析的基礎上,選取決策樹作為綜合判斷模型,并針對決策樹判別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另外實現了具體的算法,并分別對網絡新聞和科學文獻兩種類型的文檔進行分析和實驗,驗證了方法的效果。(王 崗)
AELISC 2966-44-12(11)公共危機偽信息傳播影響因素仿真研究/沙勇忠,史忠賢(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2(5):36-41,111.
利用多Agent仿真軟件Repas t構建了偽信息傳播模型和真實信息-偽信息對抗模型,其仿真結果表明,群體偽信息接收概率、群體真實信息接收概率、系統中鄰居的數量、真實信息進入系統的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偽信息的傳播,其中群體接收偽信息概率越高,偽信息傳播速度越快、范圍越廣;真實信息在第一時間介入,對控制偽信息傳播具有決定性作用;群體真實信息接收概率越高,越有利于對偽信息傳播的控制;特定規模網絡中第二層鄰居的存在對偽信息傳播有重要影響。最后提出了控制公共危機偽信息傳播的三種方法,包括:提升政府公信力、及時全面地公開信息和從技術上加強偽信息的監測。(陳永平)
AELISC 2967-44-12(11)農民社會網絡及其對信息交流的影響/劉亞(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2(8):47-55.
采用個人中心社會網絡方法,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對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和湖南省的660位農民的社會網絡及其對不同涉農信息的傳播進行了考察,其結果表明:① 基于討論關系的農民社會網絡表現出強連帶、高趨同性、低異質性的特點;② 這種網絡特征使農民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受到限制;③ 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分化,已經通過社會網絡轉化為農民在信息交流上的差別與分化。從而提出農民的社會網絡雖然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改變農民所處的信息格局的能力十分微弱,而且有可能加劇農民與其他人群以及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農民之間的信息分化。(陳永平)
AELISC 2968-44-12(11)社會科學信息分析中的文本挖掘/范并思(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信息學系)//圖書情報工作,2012(8):6-9.
信息分析的基本目標是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從公開信息源中發現有意義的信息,在科技情報時代,這種研究更多地應用于科學技術領域,但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由于信息分析具有客觀、系統和定量的特點,也用于社會科學研究。其中,內容分析法作為一種典型的信息分析方法,很好的展示了信息分析的特點,但它具有抽樣過程人為性、手工標引低效率、人工作業低信度等問題。因此,網絡時代出現的文本挖掘方法,因其具有能夠處理海量信息、處理非結構化數據和研究品質高等特點,從而作為一種優質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將會有更好的發展。(陳永平)
AELISC 2969-44-12(11)現代大學治理中的高校信息公開制度之正當性/馬海群(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圖書情報工作,2012(6):5-6,19.
大學治理,指的是高等教育機構被正式組織和管理的方式,它與當權者決策的結構和過程有關,關系到大學的存在、特征和發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本文提出復合共治是現代大學治理的一個重要趨勢,其原則之一就是確保及時、準確地披露所有與高校有關的實質性事項的信息,同時由于高等學校是一種政府投資的公共產品提供者,所以大學治理需要充分體現公開透明理念,而高校信息公開就是現代大學治理中公開透明理念的充分體現,高校信息公開制度建設是推進大學治理與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同時應將信息公開的績效作為大學評價評估的新型指標。(陳永平)
AELISC 2970-44-12(11)中國國家信息安全的新特點與文化發展戰略/王世偉(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圖書情報工作,2012(6):8-13.
信息安全是國家、機構、個人的信息空間、信息載體和信息資源不受來自內外各種形式的威脅、侵害和誤導的狀態和方式。本文提出網絡空間戰、互聯網社交新媒體、信息安全跨界震蕩、網絡黑客和個人極端主義是當代全球信息安全的新環境,認為互聯網迅速發展、社交新媒體的利弊得失并現、信息安全呈泛化形態、信息安全面臨全球挑戰和信息安全的韜略有待細化是中國國家信息安全的新特點。最后,闡述了中國國家信息安全的協同、疏導、中庸、人本和誠信五大文化戰略。(陳永平)
AELISC 2971-44-12(11)國際知識管理研究的領域分析II:學科領域分布的深度挖掘/呂雙(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2(3):118-123.
基于構建的國際知識管理領域關鍵詞共現網絡,對其學科的分布狀況進行了深度分析。從其國別分布結果中發現,中國知識管理盡管研究文獻數量居全球第二,但介數僅居第九,說明學科國際影響力不足。進一步引入國別隸屬度和學科隸屬度算法,對中國大陸、美、英及中國臺灣的知識管理研究的優勢領域進行了比較分析,對經濟管理、計算機和圖書情報三門學科在知識管理領域的研究分布分析發現,經濟管理背景的研究者是國際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當之無愧的主力軍。計算機學科背景的研究者關注的領域相對集中,圖書情報學背景的研究文獻在三大學科中最少。(邵晉蓉)
AELISC 2972-44-12(11)機構知識庫個性化知識資產統計服務的設計與實現研究/劉巍(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等//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4):17-21.
以中國科學院機構知識庫CASOpenI R為例,介紹機構知識庫系統中知識資產統計模塊的擴展開發及研究,闡述CASOpenIR的個性化知識資產統計功能的數據組織模式及實現方法,即提出一種多維可定制的知識資產統計數據組織模式,該模式可以滿足多個機構多種統計需求,為各研究所利用CASOpenIR進行知識資產統計提供一種廣泛適用且便捷有效的處理方案。(王 崗)
AELISC 2973-44-12(11) 機構知識庫集成OpenKOS主題標引與檢索聚類服務的實現及應用/張旺強(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等//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3):1-7.
主要介紹在機構知識庫系統中集成開放知識組織引擎OpenKOS相關功能,利用OpenKOS的開放服務接口對機構知識庫中知識產出進行主題標引和提供基于規范主題詞的分面瀏覽,并實現對檢索結果進行DDC聚類瀏覽的服務功能。系統投入應用后初步達到結合傳統知識組織方式,對數字資源實現自動標引與自動分類的目標。(王 崗)
AELISC 2974-44-12(11)面向專家的知識地圖研究/劉勘,周麗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信息與安全工程學院信息系)//情報資料工作,2012(2):18-22.
本文將面向專家的知識地圖理解為:通過獲取專家在其學科、領域內的專長知識、實現專家的定位導航,挖掘有用的隱性知識,整合領域知識并以一種通用、直觀的可視化方式將零散的專家知識予以呈現的一種方法。在論述了專家知識地圖的基本特征、組成要素和實際應用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專家知識地圖的構建方法,最后分別對專家研究領域知識地圖和專家社會網絡知識地圖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舉例說明。(楊 蕾)
AELISC 2975-44-12(11)我國信息共享空間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基于知識圖譜的當代學科發展動向研究/章以僉(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等//情報科學,2012(4):497-500.
通過對信息共享空間的知識圖譜分析,發現我國信息共享空間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學習共享空間、信息共享空間實體建設等方面。高校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是兩個有著極高詞頻和較高中心性的節點,很多熱門節點都是通過這兩個節點來建立聯系的。學習共享空間連接了“信息素養”、“協作學習和研究”節點;服務類節點是值得關注的節點群,如信息服務、服務模式、參考咨詢服務、知識服務等;學科化服務、學科館員、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等節點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信息共享空間包括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近兩年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邵晉蓉)
AELISC 2976-44-12(11)知識交流研究現狀可視化分析/邱均平(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2):78-88.
本研究以1975-2010年We bo fScience收錄的、以“知識交流“為主體的文獻為樣本,借助CiteSpaceI I可視化分析的獨特功能,從文獻計量學的視角知識以知識圖譜的方式對知識交流研究的演進及發展現狀、知識交流研究的代表人物及經典著作、涉及的學科范圍和地區,以及研究熱點前沿等進行探索。結果顯示,近年來國外知識交流研究呈總體增長趨勢,內容主要涉及知識管理、科學社會學和文獻計量三大領域。而通過主題詞突變檢測發現,網絡知識交流、知識管理、交流理論和醫學知識交流等是知識交流研究的前沿和未來趨勢。(楊 蕾)
AELISC 2977-44-12(11)知識中心面向農民的農業知識服務模式研究/婁策群,畢達宇(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科學,2012(3):426-429,435.
農業知識中心服務模式的特點在于能夠將廣泛的農業信息資源有效的整合,以農民的具體知識需求為標準,從中提煉出高附加值的知識產品。農業知識中心主要包括:圖書館、農業科研機構以及農業院校。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方式包括網絡平臺、圖書館借閱、知識檢索、流動書車和送書下鄉,它更注重知識的提供環節。科研機構的服務方式主要包括科技培訓、試點合作和科技下鄉,更多強調知識的普及推廣環節。農業院校知識服務模式介于圖書館與科研機構之間,關注農業人才的實踐與培養,關注自身學科與農業相結合產生的復合型農業領域學科所發揮的作用。(邵晉蓉)
AELISC 2978-44-12(11)作者耦合分析:一種新學科知識結構發現方法的探索性研究/馬瑞敏(山西大學管理學院);倪超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圖書情報學院)//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2):4-11.
本文首先探討了作者耦合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區分了作者耦合與文獻耦合的差異,分析了作者耦合強度的算法。接著選擇圖書情報學作為案例,利用作者耦合分析對其知識結構進行了分析,發現作者耦合分析能夠較好地發現一個學科的知識結構。在與作者同被引分析所得知識結構的比較中,還發現作者耦合分析能夠較好地發現一個學科的“前沿研究結構”,和作者同被引分析相結合能夠更好地發現一個學科的知識結構。最后,就作者耦合影響因素、研究對象選取以及可視化細節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并給出了初步的建議。(楊 蕾)
AELISC 2979-44-12(11)從學科認同的構建看“中國的圖書館學”的建立/顧燁青(江南大學圖書館)等//圖書館雜志,2012(3):2-7.
我國圖書館學創建于20世紀20年代,由高仁山、梁啟超等明確提出。在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前后,圖書館學作為一門學科已誕生,其體系大致為二分法,將圖書館學分為理論圖書館和應用圖書館學。中國化的基礎理論研究,劉國鈞于1934年以要素說構建出圖書館學的研究體系,經發揚光大,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學說體系;應用理論研究主要研究和解決分類法、編目、新式檢字法和“索引運動”——西方現代索引的中國化。中國的圖書館學建設,完全是建筑在中國的圖書館事業基礎之上的,主要包括基礎理論和技術理論兩大塊的中國化的研究以及中國化的圖書館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國的圖書館學”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是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互動的共同結果。雖然圖書館學中國化的進程中險阻不斷,但是它一直在持續前進。(閔星星)
AELISC 2980-44-12(11)電子文獻釋義及其與紙質文獻比較/蔡先金(濟南大學),趙海麗(山東交通學院)//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4):26-31.
電子文獻與紙質文獻是人類現階段對文獻資源開發與利用中不可缺少的兩種文獻,兩者應該呈現出一種“互補”關系。兩者雖然在開發利用的功能和特點上存在著差異,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還不能說誰將取代誰。電子文獻是信息時代之產物,表現出不同于傳統文獻的許多特質,相比傳統文獻而言,電子文獻具有文獻資源的數字化、文獻實體的虛擬化、文獻利用的共享化、文獻檢索的高速化、文獻傳遞的網絡化等明顯特征。紙質文獻是電子文獻的主要來源和基礎,龐大的電子文獻數據庫的建立大都是在紙質文獻的基礎上轉換而來,紙質文獻是人類進步發展的歷史沉淀,沒有紙質文獻就沒有電子文獻龐大的知識數據庫,也沒有電子文獻的發展。因此,我們在開發利用文獻資源方面,要正確把握資源重組,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挖掘各種文獻資源,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服務。(張京生)
AELISC 2981-44-12(11) 感受變革 探訪未來——美國三所著名大學圖書館考察報告/朱強(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5-12.
北京大學圖書館訪問團通過訪問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和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深入了解了美國高校圖書館目前的改革和創新思路,具體介紹了美國同行銳意創新、勇于實踐、深度融入教學科研、講求服務細節和質量,并以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服務等方面的情況。對美國高校圖書館總體的印象和感受是:他們重視對發展策略的研究,注重與教、學、研的緊密結合,圖書館服務工作更具人性化、精細化,圖書館館藏更加藏以致用,將圖書館之間以及圖書館與其他有關機構和單位的合作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楊 蕾)
AELISC 2982-44-12(11)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的編制及其特點論略/王世偉(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6-11.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我國第一個規范公共文化的國家級服務標準,也是我國圖書館規范體系中的首個服務類標準,向社會表明了國家關于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政策。《規范》是圖書館界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世界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1)人本化服務理念,(2)多樣化發展趨勢,(3)國際化服務特點,(4)泛在化技術特點,體現了中國公共文化發展的特點:地區與城鄉差異、省地縣行政區域劃分的文化生態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四性要求;體現了公共圖書館行業發展的特點,包括人力資源、文獻資源、服務效能、服務宣傳、服務監督與反饋等;編制與內容中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人文文化、中和文化和創新文化。(閔星星)
AELISC 2983-44-12(11)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圖書館經濟價值研究/李超平(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葉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信息中心)//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2):12-20.
圖書館經濟價值的研究是針對公共圖書館究竟能產生什么樣的價值而來的,這在當前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點問題。本文在對杭州圖書館經濟價值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對條件價值法和消費者剩余法的運用進行了研究,同時對影響圖書館經濟價值的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① 條件價值法與消費者剩余法的研究信度受市場替代品價格的處理方式和調查問卷的提問方式的影響較大;② 單個圖書館與圖書館群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有較大的差別;③ 在基礎服務一定的情況下,要通過高附加值服務項目來提升圖書館整體經濟價值;④ 在投入一定的條件下,降低服務成本有利于提高經濟價值。(楊 蕾)
AELISC 2984-44-12(11)基于風險管理的國際文獻交換最優化模型/俞國琴(上海圖書館,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3):1-3.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現代交換所面對的外部環境正處在不斷變化和波動之中。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交換市場,成為交換發展的不可控因素和潛在風險源。因此,交換不僅要在風險與成本、效率之間做出權衡,既不損害成本、效率,又不使交換承受過大的風險,或者當風險發生后應能使之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且需要在國與國層面構建風險溝通和化解機制。在一個全球化的交換市場中,交換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交換單位目標實現。為了使交換單位目標得以實現,使交換單位在一個復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得以生存,必須全面了解可能出現在交換中的風險,實行主動、有效的風險管理。(張京生)
AELISC 2985-44-12(11)基于公共產品視角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運行機制研究/胡唐明(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圖書館論壇,2012(2):1-4,13.
基于公共產品視角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運行的理論歸因在于公共圖書館“產品與服務”的公共性,公共圖書館需求與供給的非均衡性,公共精神與圖書館精神的培育。在免費開放的具體實踐中,以服務的公共產品特質為依據進行免費運行機制創新:公共圖書館投資主體創新以政府主導為中心,鼓勵社會力量的捐贈與投入;通過內部管理機制創新,營造免費運行的良性環境;加大資源建設力度,注重共建、共知、共享;避免公共圖書館讀者集體行動困境與“擁擠性”;探討弱勢群體服務的新路徑,完善服務細節;廣泛動員公眾參與、培養公共精神。(邵晉蓉)
AELISC 2986-44-12(11)解析圖書館信息組織在互聯網發展三個時期的定位、演變及趨勢/翟曉娟(南京大學圖書館);許鑫(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信息學系)//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12-18,54.
互聯網發展經歷了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和開放平臺三個時期。門戶網站時期,按分類進行信息導航,圖書館網站開發了很多分類導航工具,包括針對數據庫的分類導航,揭示到刊的電子期刊導航以及OPA C中的圖書主體分類。搜索引擎時期,按關鍵詞進行信息重組,直到目前,它仍然是用戶在互聯網上搜索信息的主要手段。開放平臺時期,其關注用戶個體,它的信息來源、信息組織方法、信息內容都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推崇用戶的個性化、多元化的網絡應用集成,開放平臺體現了知識組織理論中知識獲取自由的原則。OpenAP I則是支撐開放平臺的核心,OpenAPI在圖書館信息組織中的應用按照集成內容的不同,分為五個方面:圖書資源集成、期刊資源集成、自主開發功能集成、自建資源的集成、個性化定制和統一認證。(閔星星)
AELISC 2987-44-12(11)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趨同化傾向/楊艷華(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圖書與情報,2012(2):96-99,123.
特色文獻資源建設與圖書館發展之間的關系從理論和實踐上被人們重新加以認識,各館特色文獻資源數據庫的個體建設現象既是本館特色化趨同于時代發展潮流趨勢,也是趨同于大眾需求環境急劇變革下的新流行傾向。然而,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跨越式增長,因個性化創意的缺失、創建特色項目的依據和開發過程相似、需求急劇增長關系影響下的急速發展、聯合共建共享的協作機制缺失、服務方式的雷同等因素而呈現趨同化傾向,因個體重疊失衡而存在著社會認同的危機。本文探討了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趨同化傾向,倡導聯合創建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形成,開發主題特色鮮明、設計新穎的文獻資源。(張京生)
AELISC 2988-44-12(11)論我國公共圖書館制度創新與價值觀變革/陳繼建,巫曉萍(福建省圖書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3):67-71.
自改革開放至今的30多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績,這些成績是圖書館界同仁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并在政府的主持下取得。但這些成績主要還只是硬件的方面,所沿用的行政管理制度基本還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體制。因此,應將制度改革納入學術研究的視野之內,開拓理論研究領域,選擇理念先行的原則,將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的理念引進圖書館領域,用維護和保障公民在圖書館的信息接受自由和公民的監督自由來作為統籌公共圖書館制度的終極目標和尺度。同時,應通盤考慮落實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員自身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價值觀在業內的普及與推廣,以此作為公共圖書館制度改革的首要手段,只有在通盤考慮改革并落實公共圖書館的新的價值觀的情況下,才能減少阻力,公共圖書館改革的終極目標和尺度才能逐步實現。(張京生)
AELISC 2989-44-12(11)美國圖書館社會責任之爭的緣起、發展及其職業遺產/于斌斌,于良芝(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圖書館建設,2012(3):14-18.
美國圖書館社會責任之爭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末,主要是關于圖書館職業對一般性(即非專業性)社會問題(如戰爭、種族或性別歧視、環境污染等)應持的態度與立場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承擔社會責任,關注社會問題是否偏離了圖書館職業的基本使命,社會責任是否將顛覆圖書館職業中立性立場,承擔社會責任是否違背信息自由等方面。雖然爭論至今仍未消弭,卻引發了圖書館職業對其傳統價值觀的重新思考,使圖書館界在很多領域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并給美國乃至全世界圖書館職業留下了重要的職業遺產:(1)促使圖書館職業隊保持客觀中立立場等傳統價值觀進行反思和重新解釋;(2)使圖書館職業就社會責任問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3)展示了圖書館職業核心價值觀的性質。(閔星星)
AELISC 2990-44-12(11) 情景感知自適應: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新方向/袁靜(鄭州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2(7):79-82,97.
在對當前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提供越來越需要情景信息的支持,基于情景感知的自適應服務成為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新方向。本文認為移動技術的推動與泛在環境的挑戰、圖書館應對危機、獲得自身持續發展的出路以及用戶信息需求動態化、情景敏感化等因素是其產生的動因。圖書館情景感知自適應個性化服務具有環境導向性、情景適應性、智能性、主動性等特征,在當前其主要有情景感知檢索、情景感知推薦、情景感知咨詢服務三種實現模式。(陳永平)
AELISC 2991-44-12(11) 清末和民國時期圖書館人事制度考略——民國圖書館相關法規研究/王小會(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120-126.
人事管理制度是圖書館重要的運行機制之一,我國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制定的一系列關于圖書館的法規、條例推動了這一制度的形成。本文論述了清末民初圖書館人事制度的初步形成,總結了圖書館館長遴選條件歷史演變的三個階段,列舉了各級圖書館員的任選條件,比較了當時圖書館員的待遇和獎懲制度。得到的結論是:民國政府重視圖書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規建設,其人事管理制度體系也已基本成型,盡管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但圖書館從業人員的任用也已漸趨職業化趨勢。(楊 蕾)
AELISC 2992-44-12(11) 圖書館本質:“實存”還是“虛構”——圖書館本質研究之一/劉君(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圖書館雜志,2012(4):2-6.
2010年,蔣文提出并較為系統的闡發了他的后現代主義的圖書館本質觀——圖書館本質“虛構論”。本文對圖書館本質“虛構論”提出質疑,圖書館本質“虛構論”不僅在立論上存在著顯而易見的邏輯錯誤,而且自身也具有明顯的“虛構性”,并且源于人文科學的后現代主義從根本上不適合于社會科學及其圖書館學的。圖書館的本質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正是圖書館本質的客觀存在,才使得圖書館成為確定性的、可把握的并與其他現象區分開來的東西,所以,“制造”或“構建”圖書館本質是不可能的。對圖書館本質的探尋永遠只能“在路上”,即使無限“接近”,也不能真正“到達”。(閔星星)
AELISC 2993-44-12(11) 圖書館的分類及發展趨勢研究/王躍虎(天津理工大學圖書館)//圖書情報知識,2012(2):34-45.
在對蘇頓的圖書館分類法優劣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包括基礎設施、業務邏輯和外部呈現三個層面的實體圖書館邏輯模型,并對該模型不斷進行數字化和信息化,從模型的變化中概括得到實體圖書館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傳統圖書館階段、半智能圖書館階段、智能圖書館階段和數字圖書館階段,最后結合數字圖書館和實體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得到了圖書館的發展趨勢,認為可以將其概括為:圖書館是從低級到高級,從實體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發展,而后繼續向前發展,只要整個社會的數字化、信息化大趨勢不變,則實體圖書館和圖書館的這一發展趨勢將不會改變。(陳永平)
AELISC 2994-44-12(11)圖書館全面社會價值評估的邏輯模型與標準化測度公式/熊偉(陜西教育學院圖書文獻與信息傳播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37-43.
圖書館價值評估,特別是其社會價值評價是當代圖書館評估領域的新動向和新熱點。圖書館全面社會價值評估的邏輯模型有三種:(1)由基效價值運動、績效價值運動、成效價值運動和乘效價值運動順序關聯構成的圖書館社會價值非守恒超循環演進過程邏輯模型;(2)由社會投入評估、基效價值評估、績效價值評估、成效價值評估和乘效價值評估順序關聯構成的圖書館全面社會價值評估的過程邏輯模型;(3)以綜合館力、智力資本、競爭力、社會信息化程度、用戶全息共享水平、用戶利用轉化能力、社會應用擴散能力等幾個主要影響因素的個性差異解釋模型。特定圖書館顯在社會價值產出總增量的標準化測度公式為:Y=ABCDE τ(1+α)(1+β)(1+γ)X。(閔星星)
AELISC 2995-44-12(11)圖書館資源發現應用Open API標準化研究/李書寧,王瓊(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2(7):16-20,10.
資源發現是指根椐用戶請求信息找到匹配用戶需求資源的過程,作為數字圖書館時代圖書館的核心業務和功能,資源發現應用也是國內外圖書館行業相關OpenAPI的主要應用場景。本文在對圖書館資源發現應用涉及的內容、數據類型、Open API用戶及需求、Open API應用類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Open API的通用標準和圖書館資源發現應用涉及的行業標準兩個方面對圖書館開發Open API涉及的相關標準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結合Open API的用戶類型和應用類型對當前的標準提出了幾點建議。(陳永平)
AELISC 2996-44-12(11)蛻變、互動與耦合:從傳統圖書館到手機圖書館 /程孝良(成都理工大學教務處);夏睿(重慶師范大學教務處)//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3):1-3.
手機圖書館的發展歷程與傳統圖書館緊密相連,手機圖書館的各種功能也基本源于傳統圖書館。傳統圖書館長期形成的規范的運作秩序、豐富的內容資源、成熟的服務隊伍和權威的圖書資源優勢決定了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還是圖書館的主流,但手機圖書館相較于傳統圖書館,從理念到形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正是這種革命性的變化,為傳統圖書館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闡述了傳統圖書館到手機圖書館的蛻變,以及手機圖書館的耦合發展模式,認為手機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應是一種互動與耦合的關系,耦合發展模式為提高傳統圖書資源的利用率和手機圖書館服務質量提供了一種新路徑。(張京生)
AELIS C2997-44-12(11) 我國公共圖書館立法思考(上)——公共圖書館法的法理問題/裴成發(山西大學管理學院)∥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4):11-14.
公共圖書館法的法律規則,是該法的基本準則,具體指向是“圖書館法律所調整的關系、適用范圍、該法體現的原則,圖書館法規定的權力和義務,法律責任等”。對于圖書館來說,是保障圖書館事業健康發展和平等主體的權力與義務的真正實現。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中應主要體現公理性原則、政策性原則、具體性原則和實體性原則等,這是由公共圖書館法的屬性所決定的。公共圖書館法的法律關系是以憲法為宗旨,以民事法律為范疇,根據公共圖書館法的法律規范所產生,平等主體之間權利與義務為基本內容,具有法律性質的社會關系。法律責任及法的適用,在一定程度上講師實現三個方面的統一:公共圖書館法的平等主體的意志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之間的統一;平等主體的利益與社會秩序之間的統一;主體行為與法律規范的統一。(閔星星)
AELISC 2998-44-12(11)現代公共圖書館面面“觀”/張欣毅(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4):1-7.
本文是作者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與《華興時報》開辦的50期圖書館服務宣傳欄《閱讀新視界》撰寫的連載文章,對當代公共圖書館行業具有理論自覺、文化自覺、職業自覺多重意義之“話語體系”進行了全景描述與深度梳理。凡17則,分2期(上、下)連載。作者認為,“觀者”,思想觀念之謂也,洵為有機生長中的當代中外圖書館事業學術體系的“深層結構”,故通過對主體觀、公共觀、文獻觀、文本觀、知識觀、信息觀、情報觀、發展觀、價值觀、認知觀、時空觀、資源觀、服務觀、傳播觀、文化觀、傳承觀、學術觀的闡述,探討了圖書館業界的一些學術問題。(張京生)
AELISC 2999-44-12(11)學科服務發展趨勢與學科館員新角色:康奈爾范例研究/范愛紅(清華大學圖書館);Deborah J.Schmidl e(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2(5):15-20.
以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最新學科服務發展模式為例,介紹了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特色案例,包括融入科研活動的全過程、嵌入課程教學環節、學科館藏建設服務的深化拓展、以合作理念發展學科服務等,同時闡述了當前學科館員扮演的新角色及其工作內容,具體包括學術出版與傳播、科研數據管理、資源數字化、數字工具開發、資源發現與管理等方向,最后基于康奈爾模式,對研究型圖書館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新角色的特征以及學科服務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提出主動參與、深入過程和合作是學科服務方式的發展趨勢。(陳永平)
AELISC 3000-44-12(11)學術交流新模式:圖書館出版服務/趙惠芳,毛一國(浙江大學出版社)//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13-17.
圖書館出版是指通過圖書館出版平臺,以數字出版形式公開發布圖書、期刊、論文、會議文獻、工作報告等學術研究資料,以促進網絡時代的學術信息交流。本文介紹了圖書館出版服務的背景,并對國外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內容、合作模式、經費來源和經營模式、技術支持等作了詳細的分析,指出國外圖書館出版服務對我國圖書館的啟示為:明確目標,合理規劃;爭取政策與經費的支持;加強合作,各盡所長;選擇合適的出版軟件;探究圖書館出版服務發展新模式。(楊 蕾)
AELISC 3001-44-12(11)尋找圖書館學的哲學基礎/梁燦興(廣西財經學院)//圖書館,2012(2):1-3.
通過討論哲學對于圖書館學研究的意義,回顧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三-客觀知識理論在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中的影響。分析客觀知識理論的內涵,認為客觀知識是公共交流系統中最具有獨立特征的組成部分。波普爾提出的三個世界的理論,實際上是將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獨立的世界與物理世界和主觀世界并列。公共交流系統是人類社會內部相互作用的核心,是圖書館現象的哲學基礎,也是圖書館價值的哲學基礎。(王 崗)
A
ELISC 3002-44-12(11) 在場的力量——民間圖書館興衰之啟示/程亞男(南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2012(2):3-8.
民間圖書館,主要是指非政府力量創辦的公益性圖書館,主要包括NGO、企業、個人等創建的圖書館。我國民間圖書館的歷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然而,民間圖書館的發展之路卻比公共圖書館還要艱難。民間圖書館在當前的形勢下要形成燎原之勢不太可能,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民間圖書館會有一個良好地發展前景。因為在國家圖書館體系中,公共圖書館始終是主體,民間圖書館只是一種補充。民間圖書館和其創辦者們就是文化的火種-引種讀書種子,播撒憧憬和希望,延續著民族精神。民間圖書館存亡的價值在于:(1)與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形成互補;(2)提升了圖書館職業精神;(3)創新了辦館理念與方式。(閔星星)
AELISC 3003-44-12(11)追問圖書館學科的終極價值:轉知成慧——基于圖書館學歷史演變邏輯的分析/段小虎,秦巧春(西安文理學院圖書館))//圖書與情報,2012(2):23-28.
圖書館學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種知識體系:“經驗知識體系”“理論知識體系”“學科價值體系”。“經驗知識體系”繼承和發展了圖書館已職業技能為核心的經驗知識系統,強調學科知識的經驗性質和應用性質,研究范式帶有鮮明的實用主義方法論特征;“理論知識體系”以“如吾所識”的思維方式,對圖書館學科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以及圖書館與社會、歷史、文化等問題進行了系統探討,在研究范式上表現出開放性、成長性特征;“學科價值體系”以“如其所能”的思維方式,致力于對圖書館、圖書館學科的價值、核心價值和終極價值的探索,其中強調“轉知成慧”的終極價值命題,對于構建學科“核心論域”、引領學科研究范式的二次轉變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張京生)
AELISC 3004-44-12(11) 尊經重教以成“為治之具”——中國古代文獻分類活動的思想宗旨/蔣永福(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2):117-125.
本文認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只是目錄分類的要旨,而辨考的目的在于使目錄分類具有“為治之具”的功能,由此認為中國古代文獻分類思想的價值取向是功能主義,而非認知主義的,這也是中西方文獻分類法的根本區別之所在。在功能主義價值取向下,中國古代文獻分類思想,在“為治之具”之教化功能目標的限定下,形成了四個方面的手段方法:以經為首,明道為要;經史子集的差序格局化;以義歸類而非學科分類;會通理解,不求精準。(楊 蕾)
AELISC 3005-44-12(11)CSSCI來源期刊的網站影響力分析/劉虹(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等//情報雜志,2012(4):5-8,4.
以CSSCI來源期刊網站為研究樣本,應用鏈接分析方法,對傳統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載文量、總被引頻次、期刊影響因子、期刊所獲榮譽以及期刊論文的下載頻次)和期刊網站影響力測試指標(網站規模、網站鏈接可見度、外部網絡影響因子、入鏈數以及鏈接效率)進行統計分析,并將其與期刊排名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網站的網絡影響力和期刊排名顯著相關,外部網絡影響因子和期刊排名不相關,說明評價學術網站和大型機構網站的外部網絡影響因子不一定適合期刊網站的評價,建立獨立網站是期刊發展的趨勢。(邵晉蓉)
AELISC 3006-44-12(11)基于Nutch的圖情博客搜索引擎的設計與實現/趙蓉英a,b,陳必坤b(武漢大學a.信息資源研究中心;b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情報科學,2012(4):486-491.
采用控制信息采集更新的網站范圍的方法構建基于Nutch的圖情博客搜索引擎,對Nutch系統的核心模塊不做更改;并且在爬蟲下載模塊制定合理的爬取策略;將對Nutch系統的檢索模塊進行優化和改進,改進的模塊有三個:主題資源發現模塊(利用信息檢索和獲取的相關理論以及實踐發現主題資源)、爬蟲模塊(使用專業的網站分析軟件——ConceptDrawWe bWaveTria l(v.5.5.1)對圖情博客相關網站進行分析,以確定合理參數采集圖情博客網站資源)和檢索模塊(對相關的代碼進行改進)。經測試,實現了圖情博客搜索引擎且檢索結果的檢準率較高。(邵晉蓉)
AELISC 3007-44-12(11)基于 TOPSIS方法的網絡輿情威脅評估模型/陳越(信息工程大學電子技術學院)等//情報雜志,2012(3):15-19,53.
威脅評估與排序是網絡輿情監控與預警的重要內容,它能為決策者提供當前需要重點關注和首先處置的輿情事件的信息,指導決策者按危急度有針對性地處置網絡輿情事件。為實現網絡輿情事件的威脅度評估與排序,作者修改和完善了一個輿情威脅評估指標體系,引入區間數完成了定性指標的定量化,并采用 AHP法確定了各級指標的權重。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基于 TOPSI S法的輿情威脅評估和排序模型,通過示例建模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為網絡輿情監控和預警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邵晉蓉)
AELISC 3008-44-12(11)基于博客的鏈接分類體系設計/孫建軍,屈良(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科學,2012(3):321-326.
根據對鏈接作用的“認可”與“不認可”,將網絡鏈接分成實質性鏈接和非實質性鏈接。實質性鏈接再分為推薦鏈接、引用鏈接、關系鏈接和評價鏈接四類。非實質性鏈接又可分為結構鏈接、功能鏈接、廣告鏈接、通訊鏈接、無效鏈接五類,并且同時賦予這九類鏈接及各項子類不同的含義和劃分標準。利用層次分析方法確定體系中每個不同子類的權重,結果顯示,在實質性鏈接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關系鏈接,占實質性鏈接的35%,其次是評價鏈接,約為實質性鏈接的2/7,在非實質性鏈接中,結構鏈接和功能鏈接都占了較大的比重。鏈接分類體系中的核心因素是實質性鏈接。(邵晉蓉)
AELISC 3009-44-12(11)基于領域本體和RSS的OA資源集成門戶設計與實現/畢強(吉林大學管理學院);鮑玉來(內蒙古大學圖書館)//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3):78-82.
本文提出一個積木式、個性化的O A期刊語義門戶模型及實現,探索應用形式概念分析的理論與方法來處理和分析O A提供源的知識內容,建立基于本體知識結構的RSS源,實現基于語義的O A資源獲取與推送。(王 崗)
AELISC 3010-44-12(11)國內外數字圖書館可用性評價研究歷史與流派/馬翠嫦(中山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等//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2):90-99.
數字圖書館可用性研究隨數字圖書館實踐和研究的興起而產生。國外數字圖書館可用性評價發展分為以系統為中心、以用戶為中心和立足于圖書情報學學科和實踐等三大流派。國內的數字圖書館可用性研究起步較晚,大都以人機交互領域界面可用性研究成果為基礎,研究數字圖書館界面可用性和界面信息構建等問題。至今,國內外數字圖書館可用性研究已經直接和間接的形成了三個層次的發展歷程,但依然存在可以深化和拓展的空間,具體表現在數字圖書館個生命周期階段可用性研究、基于多學科理論的數字圖書館可用性評價研究等方面。(楊 蕾)
AELISC 3011-44-12(11) 數字保存的認知與實踐/臧國權,王曉梅(鄭州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4):32-33.
數字保存主要有兩類:學術論著保存和研究型數據保存。前者比較普遍,理論和實踐相對成熟,后者集中在數據密集型領域,理論和實踐都較滯后。高能物理(又稱粒子物理)是一個典型的實驗型學科,產生大量研究型數據,對該學科研究人員的實驗數據保存的認知與實踐的調查,有助于了解對數字保存的期望,掌握數字保存的現狀,發現數字保存理論與實踐的不足。歐盟PARSE.insight項目歷經三年(2008-2010),不僅對數字保存利益相關方(包括科研人員、保存機構和出版商)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調查,而且也選擇了若干個代表性學科領域進行案例分析,其中之一是高能物理學科,針對該學科的科研人員的調查對象選擇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 N在全球各地分支機構的880位實驗研究者和260位理論研究者。本文基于該項調查,總結該領域科研人員對數字保存的認知與實踐,分析數字保存存在的問題,以期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張京生)
AELISC 3012-44-12(11)數字期刊閱讀現狀及趨勢-以龍源2011期刊數字閱讀TOP100數據為實證/穆廣菊(龍源數字傳媒集團)//圖書與情報,2012(2):1-6.
隨著網絡化生存環境的形成與國家在文化資源建設方面的持續投入和各種不同閱讀終端設備的增加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數字閱讀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學習方式。在種類繁多的數字閱讀內容中,數字期刊可以說是一方重鎮,其中以龍源期刊網為代表的消費類期刊,作為優質數字期刊資源受到了廣大機構用戶和個人讀者的擁躉和喜愛。龍源期刊網是一個資源聚合平臺,經過十余年的積累,現與3000余家綜合性人文大眾類期刊實現了正版授權合作,通過有限、無線、移動互聯網以及各種移動閱讀終端推廣期刊的數字化閱讀,目前逐漸形成了面向個人、機構、運營商以及北美、亞洲、澳洲主流社會的立體營銷市場。本文以龍源期刊網基于3000家授權合作期刊的月度數據所進行的閱讀排行榜TOP 100為數據基礎,分析了數字期刊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差異性等現狀,歸納了數字期刊的發展趨勢。(張京生)
AELISC 3013-44-12(11)宋本《荀子》刊刻考略/劉明(國家圖書館);王承海(山東農業大學圖書館)//圖書館雜志,2012(3):87-91,66.
北宋熙寧監本《荀子》的刊刻,于景佑四年提出,期間由于熙寧變法所產生的政治變故,至元豐間完成,歷時三十余年。南宋淳熙間錢佃和唐仲友分別據監本翻刻,現存國家圖書館宋刻本《荀子》當是嘉定間騰強怒翻刻錢佃本。北宋熙寧監本久佚,錢佃刻本,清初藏于錢曾述古堂,民國間楊氏散出,后此書被大連圖書館收去,現已失傳。唐仲友臺州刻本,日本狩谷望氏有藏。(閔星星)
AELISC 3014-44-12(11)當代情報學理論思潮:信息哲學/王知津(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4):1-6.
信息哲學是20世紀國際哲學界推出的一門新興的、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哲學學科。它的研究包括對方法論的研究,通過對信息理論和計算方法論的研究,探討他們在哲學問題中的應用。情報學與信息哲學的交互機理從四個方面表現:(1)情報學與信息哲學的交互關系,(2)信息哲學與社會認知論,(3)社會認知論與情報學,(4)信息哲學與情報學。本文從信息概念、信息交流、信息技術、信息倫理的理解四個方面分析信息哲學對情報學的啟示。信息哲學是一門富含道德、倫理的哲學,它能夠為情報學中的各樣的信息收集、傳播與利用等信息活動提供價值取向、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閔星星)
AELISC 3015-44-12(11)對我國情報學研究中三個重要問題的反思/包昌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0研究所)//圖書情報知識,2012(2):4-6.
以情報的歷史發展為基礎,對我國情報學研究中的情報、情報學和競爭情報三個問題進行了論述,認為情報是一個組織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感知和響應,而且總是為組織的戰略和安全服務的,是組織制定發展戰略和安全對策的先導和基礎。同時,提出我國情報工作和情報學研究的核心任務是把信息轉化為情報和謀略,而非信息和知識的組織,因此,正名和重構情報學是擺在新世紀我國情報機構和情報從業者面前的光榮使命。最后,指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情報在我國具有普遍性,諸如科技情報工作、經濟情報工作,本質都是競爭情報,而非僅僅指企業情報工作。(陳永平)
AELISC 3016-44-12(11)基于神經網絡的List wise排序學習方法的研究/王曰芬(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情報學報,2012,(31)3:250-258.
本文利用Visual Studio.net結合Silverlight可視化技術和SQLSERVER關系數據庫技術設計,開發一個面向科研評價或管理機構及政府部門的、通用的專家庫原型系統。該系統提供完備的專家信息基礎、基于給定主題的專家查找、專家關系的查找以及專家間關聯的社會網絡分析和可視化,能提高專家查找的準確度和性能,方便用戶直觀、形象地把握專家間整體科研情況,輔助用戶利用社會關系找到合適的科研合作者,或根據社會關系規避有利害關系的專家。為驗證系統的可用性與適用性,本文利用江蘇省科技廳提供的一批圖書館、情報及文獻學學科領域的專家數據,對系統提供的各種專家檢索服務進行操作與運行,展示與分析了其可視化結果。(王 崗)
AELISC 3017-44-12(11)基于主題圖的用戶興趣挖掘模型研究/唐曉波,房小可(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情報學報,2012,(31)4:345-351.
本文將主題圖技術與用戶興趣模型結合起來,研究用戶興趣知識的主題圖表示,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無尺度圖K-中心點聚類算法對構建的主題圖進行深層次的聚類挖掘,建立了基于主題圖的用戶興趣挖掘模型。對模型的各個模塊功能進行了解釋,提出了其中的關鍵問題,并對建立模型過程中的無尺度圖K-中心點聚類算法、文檔中的主題圖表示及主題概化和主題圖合并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最終構建了智能主題圖,實現了過程建模和事物建模。(王 崗)
AELISC 3018-44-12(11)競爭情報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盛小平1,2,黃丹2(1.吉首大學信息資源研究所;2.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10-13,9.
在理論界,國內外學者對競爭情報的影響因素提出了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六要素、七要素、九要素、十三要素等多種觀點。本文綜合上述觀點,得出競爭情報關鍵影響因素包括5個:企業文化、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專業人員素質與能力、信息技術設施、組織結構。企業文化主要根基是企業如何處理事務的理念和哲學,獲得高層管理者的支持被認為是決定競爭情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高層次的專業人員素質與能力是保證企業競爭情報成功的關鍵因素,信息技術與設施的發展利用使競爭情報工作變得更容易,組織結構是企業競爭情報業務正常運行的保障。(邵晉蓉)
AELISC 3019-44-12(11)洛特卡現象在漢語詞匯句法功能分布復雜度中的呈現/王東波(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等//情報學報,2012,(31)3:297-302.
本文基于大規模清華樹庫,從中統計了漢語詞匯在句法結構中充當的句法成分,獲取了漢語詞匯的句法功能分布,并給出了漢語詞匯句法功能分布復雜度的定義。在對漢語詞匯按照漢語詞匯句法功能分布復雜度的高低排序后,發現兩者之間呈現洛特卡現象。這一發現,一方面解釋了漢語詞匯在句法結構中的分布規律,對于漢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對于中文信息處理中的詞性標注、自動消歧和句法分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王 崗)
AELISC 3020-44-12(11)施引關鍵詞與被引作者交叉共現分析方法及實證研究/王林,冷伏海(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情報學報,2012,(31)4:362-370.
作者同被引網絡無法直接反映關聯的內容,因此這種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施引關鍵詞與被引作者的交叉共現分析能夠清楚地發現科學領域中的學術流派及研究方向,以及流派中作者間關聯的內容,發現在某一主題領域有重要貢獻的研究人員。與作者同被引分析相比,交叉共現分析在揭示學術流派間、學術流派內節點間聯系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學術流派的研究主題和方向,并且具備了更高的可讀性。(王 崗)
AELISC 3021-44-12(11) 情報轉化理論(上) ——從數據到信息的轉化/化柏林,鄭彥寧(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1-4.
數據向信息是可以轉化的,數據向信息的轉化過程統稱為數據加工,具體的實現路徑包括情境化加工、有效化加工、歸一化加工、細分化加工以及精煉化加工等多種方式。通過這些不同的數據加工方式,使得數據變得更有價值。情境化加工使得數據從無意義變得有意義,有效化加工從相關性的角度使得數據從無關變成有關、歸一化加工使得數據由形式多樣變得統一規范,細分化加工使得數據的顆粒度從大到小,更方便分析處理,精煉化加工使得數據的數量從多變少,更有針對性。數據加工的過程需要知識的支撐。(邵晉蓉)
AELISC 3022-44-12(11)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范式的興起與情報學的應對/周曉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情報資料工作,2012(2):5-11.
本文論述了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范式提出的背景和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興起的社會背景,并在《第四范式》一書的基礎上分析了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以及格雷先生第四范式的意義和價值。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范式對情報學存在兩方面的影響,針對這些影響,情報學也有了相應的應對之策。首先,圖書情報領域應對密集型科研范式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實際上已經開始;其次,圖書情報領域還需要有從自發的到自覺的、從局部的到整體的、從微觀操作應用層面到宏觀政策管理層面的全方位措施。(楊 蕾)杰(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情報資料工作,2012(2):12-17.
著眼于勾勒特定科學研究領域的整體面貌和研究熱點,本文在綜合運用共詞(串)、聚類分析等定量語言學分析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圖論相關原理構建了一套用于文獻計量研究的定量語言學分析程序,并通過2001-2011十年來國外文獻計量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分析,對這套程序在實際研究中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整體而言,本研究所構建的定量語言學分析程序成功地分析出了文獻計量研究的子領域與熱點問題,在文獻計量研究方面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楊 蕾)
AELISC 3024-44-12(11)一種通過挖掘研討記錄來促進學生思考的在線督導系統/李嘉(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等//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4):10-16.
本文提出一種從歷史研討記錄中挖掘相關信息的在線問答推薦方法,該方法包括建立技術詞匯層次樹、提取任務詞匯、文本段落劃分、特征抽取、主題識別過濾和計算文檔得分6個步驟。通過設計兩個實驗來評估所提出的方法:第一個實驗比較T F-IDF、T F-IDF+主題過濾以及T F-IDF+LSA+主題過濾三種推薦方法,結果表明使用T F-IDF+主題過濾的算法可以獲得最好的推薦效果;第二個實驗將系統用于一個學期的在線課程研討中,現場評估結果表明,文檔推薦系統可以促進學生研討,并且有較高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研究表明,中等相關程度的歷史研討記錄可以被自動挖掘出來,并且向學生提供這些信息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和研討。 (王 崗)
AELISC 3025-44-12(11)組織:情報學研究中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維度——來自謝爾曼·肯特的啟示/李國秋(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呂斌(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圖書情報知識,2012(2):74-80.
以謝爾曼·肯特提出的情報包含知識、行動、組織三個維度為基礎,分別討論了情報學發展過程中對不同維度的研究和側重,提出知識維度的情報學強調情報學的知識特性,其學科基礎是信息科學,適用信息學的原理、規律和方法;研究行動維度的情報學關注情報的處理過程和環節,實踐性較強,作為方法論可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其學科基礎是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經濟學;研究組織維度的情報學從組織視角觀察和研究情報及情報活動,其學科基礎是管理學、組織理論、決策科學和行為科學,并且指出組織維度是被長期忽視的一個維度,加強組織維度的研究,可成為情報學理論創新的一個突破口。(陳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