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汝華
“教育”一詞在拉丁文中的原義是“引出”,意思是把一個真正的人引導出來、塑造出來。可見,教育是對人而言的,并且為人而進行的,因此,教育首先要關注人。關注人的發展是教育的真諦,教育的本源,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做關注人的教育管理就是在做文化管理。
教師是需要激情的職業,工作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教師富有創造性工作的保障。談及關注人的情感,就要聯系到人文管理,必然會涉及對教師生活的關心、專業的支持、家庭送溫暖等一系列的人文措施,無疑這些是促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情感互動的媒介。但能夠讓教師的情感持久地有所寄托,其原點應該是尊重,崇尚尊重的教育是關注人情感的核心,是對人最直接的關注。
尊重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欣賞與關注,無論教師的水平高低,尊重其性格、尊重其觀點、尊重其發展。
尊重性格,需要管理者的一種胸懷。作為管理者,面對性情各異的教師,要具備海納百川的大氣胸懷,對與自己觀點相同人的意見要聽取,觀點不同的也要聽得進,尊重性格就是對他人在包容狀態下的引導與改造,這正是作為管理者與普通人應該有所不同的職業特性,也是優秀管理者不平凡之所在。作為職業教育人,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是改造人、完善人的橄欖枝,而不是征服人的工具,尊重人的性格才能最終贏得人心。
尊重觀點,需要管理者的一種心態。面對分歧要因人而異,不可一棒打死,對其管理和培養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切的策略,方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尊重要作為實現求同存異謀求協作的核心。本真的教育應該允許觀點相悖,允許百家爭鳴,但交流是友好的,是同志式的,在爭論中更能辨明真理,以此,營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親密的關系,這就是強化教育對人的關注所要追求的團隊氛圍。
尊重發展,需要管理者的一種眼光。我們先要說明怎么看待人的發展,一是承認人的發展存在差異,尊重個體差異,多從教師縱向的自身發展評價教師的成長歷程,讓教師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個創新都得到關注,這是對教師最大的關注和激勵。二是尊重發展就要采取多元的評價,因人而異,注重形成性評價,在觀察中積累評價的要素,形成最終的評價結果,讓教師不同程度地得到發展,得到認可,情感獲得滿足,獲得滿足才會釋放積極主動工作的熱情。
理想的教育過程則需要教師更多地利用個體智慧主動地再開發與創造,推動教師創造性勞動就需要把思考傳遞給教師,讓教師成為教育的主體。領導者借助問題將思考傳遞給教師,讓教師在實踐中成為思考教育過程的主體就是對人的主動關注。在這里,有兩個要素:
一是產生對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往往在一個細小的領域更容易深入,管理者將自己感興趣的發現,對一些事例的分析,對一些現象的品評,傳遞給教師,擴展對話的視角。
二是嘗試實驗。葉瀾教授提出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闡釋了在具體的事項中思考著做事。腦科學家分析了人的內部學習機制,進而發現了人學習的本能。管理者引導著教師投入實驗,開始研究,聯動起教師學習、思考、實踐、總結、再實踐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動。
我們要相信教師的潛能是無限的,傳遞思考,就猶如火星點燃潛能,形成一個可以轉動的自激勵系統。這個系統首先來自于管理者傳遞的思考,其次來自教師本身。管理者善于傳遞給教師思考,用自己的創造性的意圖和思想把全體教師組織和聯合起來,這是管理者對教師主動關注的過程,也會使教育管理達到一個極其豐富、無限美妙的境界。
需求是人主動發展的燃點。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著各種各樣的需求,當他們追求某種需要時,就會產生一種具有推動作用的內在的心理狀態,這就是內驅力。內驅力在工作中具有始發作用、選擇與定向以及強化作用。因此,作為管理人員要善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關注教師的內在需求。
一是生活的需求。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要,工資收入、住房條件、婚姻問題、家務負擔、子女教育等。另外,隨著教師待遇的不斷提高,工作之余的業余生活,對于教師這個群體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是從事知識傳授的特殊群體,更需要享受健康的、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長期貧乏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會使一些人對工作產生厭倦情緒,解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教師對工作全身心的投入狀態。
二是空間的需求。滿足教師發展空間的需要,關鍵是機會均等,這是目前有很多學校容易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發展的機會、學習的機會、展現的機會,對于每位教師同等對待,給予同樣的機會,都受到同樣的關注,滿足教師需求也就做了大半。滿足教師發展空間的需求好比一種力量,需要量越大,反推力就越大,滿足需要,也就如同給了教師強大的助力。
三是學習的需求。“活到老,學到老”對于教育人而言再貼切不過了。人從嬰孩開始就有學習說話、學習行走的本能,每個人都有學習新知、增長見識的欲望,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的需求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心靈的轉變,作為教育工作者,其職業特征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新方法,應該說,教師學習的需求較其他行業更強烈。滿足教師的學習需求,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路徑,是對教師不可忽視的關注。營造學習環境,組建學習團隊,引發學習交流,以滿足學習需求來引發教師自覺、主動地再學習。
作為管理者,真正關心教師正當的合理需求,就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需要也不同,在各種需要當中必然還有一個主導的需要,使需要的滿足與學校的愿景聯系在一起,當需要得到滿足時,進一步去追求新的目標,需要的追求與個人價值的實現就成為一種激發的力量,推動著工作不斷前進。
綜上所述,教育是人對人的影響,那么,教育管理對于人的關注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管理者,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潛能,關注人的發展,激發人的能動性,是我們一個永恒的主題。把全校各部分人有效地組織起來,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扮演教育主體的角色,構建一個追求卓越的堅強團隊,使每個人的智慧和才能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共同實現學校的工作目標,這一切都依靠對于人的真切關注。
我推薦的書
●《學校的挑戰》,【日】佐藤學著,鐘啟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的國際視野》,上官子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思維的版圖》,【美】理查德·尼斯貝特著,中信出版社
●《巴甫雷什中學》,【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沈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