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實驗中學 白 娜
和諧,不僅是自古以來人類共同追求的社會理想,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種道德理想。成功的教育,是和諧的教育,是充滿陽光的教育,是教師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繼而用智慧和真情播下希望的種子,用心靈的共鳴、師生的共情奏響和諧的旋律。和諧的教育,將伴隨師生的成長。
作為教師,認真的教學態度和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是本職工作。而在盡職的基礎上盡心,還需要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教導和感化學生。我主張:盡力抓住學生每一次心靈的震撼,和學生一起成長。每當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會準備一本精致的名為“師生緣”的同學錄,讓學生們填寫個人檔案以及對班集體和教師的期待。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成為了教師了解學生的一扇窗和學生體會教師用心的一道門。
愛要用行動表達。我曾在節日里為全班學生折疊飽含祝福的紙鶴;文理分班前夕,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書寫一紙箴言;高考前夕,為班集體創作包含“階梯、風帆、勝利”手勢的板報,給學生信心和力量……每一次行動都是在愛心的指引下點亮的一盞明燈,都是在春風化雨般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在高中階段的學校教育中,班主任是班集體工作的舵手,是學生成長的導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建設一個學習型的團隊是班集體建設的目標,也是一種“授人以漁”的實踐。作為班主任,我會在每個學期的開始,為學生準備一件用心制作的禮物——一首自編歌曲的視頻,在歌曲中介紹新學期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法,借此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體味著教師的辛勞,也在為之感動,同時自覺地以智慧和激情投入到集體的發展中。在學業水平考試復習過程中,班內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備考,在課余時間共同討論交流。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獨立復習期間還自發組成互助答疑解惑小分隊,目標是不將任何遺留問題帶上考場,通過互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獲得了知識,而且使整個班集體更加團結向上。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和諧統一有利于實現更高的教育目標。在教育問題上,教師可以提供給家長一些教育案例和建議,如“用時間標記您對孩子的愛”、“讓單親之花也嬌艷”、“家庭教育也需要機智”“、小手拉大手,跟孩子一起成長”等。同時,通過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促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統一;學生、家長、教師三方共同協作,更有利于達到理想目標。

人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熏陶中成長起來的。加強班集體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集體文化,是提高班集體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班集體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獨特的風貌和精神,這種風貌和精神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合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是將來的工作中,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它與以往的人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既沒有“人治”的霸道,也沒有“法治”的強硬,更多地體現了一種軟約束和人性化的關懷,它是新時代學生管理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班集體文化建設應以精神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在治班過程中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班集體文化氛圍,建設富有特色的和諧班集體。
加強班集體文化建設,樹立積極向上的班風至關重要。班風的形成需要班集體成員樹立目標和理想,落實行動的規劃。所謂“理想與規劃齊飛,素質共長天一色”,一個新的班集體,在組建初期,需要在班主任的引領下,由班委會制定出臺《班集體公約》。此項任務要由學生親自完成,用學生們自己定的規矩約束他們的言行會更加具有說服力和執行力。這時,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學生骨干的無窮能量。我曾接手高二文理分班后重新組建的理科班,班委會制定的《班集體公約》開篇是這樣寫的:“觀望蒼穹,北雁南飛,定成人字,有規有矩,才能抵南御寒;察看后土,行蟻繁雜,分工嚴格,有規有矩,才能化弱為強。我的集體,花團錦簇,灑滿陽光,有規有矩,才能更添芬芳。為了使班里的每名成員用規范歷練成熟,用責任促進發展,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互助的集體氛圍,特制定班集體公約。”《班集體公約》從考勤、紀律、衛生、作業、考試、集體活動、文明行為7個方面作了規約,促使學生明確責任,規范行為,全面提高班集體的整體素質。在《班集體公約》執行的過程中,學生們與班主任一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記錄。在高二下學期,班委會根據本班特點,修訂并完善了《班集體公約》的內容,同時出臺了《班集體問題解決方案》,使規劃更加切合實際,更有利于班集體的發展。在這樣的集體中,學生們作為集體的主人,在漸漸地長大,體會著自覺修身。
加強班集體文化建設,教師用知識和智慧引領學生十分關鍵。所謂“管理無涯勤為徑,創新無涯智作舟”,我認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借助教育學、心理學的豐富知識,實施創新教育。比如,針對學生愛上網的現實情況,我認為應該發揮網絡的魅力,通過班集體網站聯系學生,促使學生做到“上網時間有節制,上網內容有選擇,上網能跟老師聊,上網學習興趣高”。引導學生為本班創建網站,使班集體網站成為班風的象征和班集體管理的基本形式。通過網站,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學法交流、生活溝通,使教育融于生活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任課教師和家長作為班集體管理的參與者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在班里建立“雙面”承包責任制,學生、教師、家長團結一致,攜手并肩,為班集體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促進班集體成員的健康成長。
加強班集體文化建設,還需要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載體來充盈。特色活動的內容要圍繞著階段性的主題理念展開。高中生的思想已經逐漸成熟,班主任有責任引導學生對個人生涯發展進行認識、分析和規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經過熱愛勞動的雙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將成長為粗壯的大樹。不熱愛勞動,不進行自我教育,志向這棵幼苗也會連根枯死。確定個人志向,選好專業,這是幸福的源泉。”圍繞著理想與規劃的主題理念,班集體成員在班主任的引領下,利用網絡資源分批進行職業傾向測試,制定個人規劃意向書。經過師生共同研討,學生在職業規劃報告中,將規劃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此職業應具備的條件”、“目前已具備的能力”以及“未來可以提高的能力”。通過此項活動,學生們客觀地了解了自己的現狀,并且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礎上更加積極地參與班集體事務,更加努力地學習,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在理想中正確認識自己,在規劃中踐行精彩人生。在學校開展的“創優班會”活動中,學生們熱情高漲,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展了一場以“Yesterdaywedid,tomorrowwecan”為主題的中英文雙語班會。在籌備過程中,學生們選擇了幾個有代表性的、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拍攝了“教師”、“設計師”、“心理醫生”、“外交官”等職業的視頻,展示了自己的個性風采。這類特色活動也成為班集體文化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教師,要用陽光的理念帶領學生去經歷和感悟,要明確教育者為社會輸送的未來人才將是創造和諧社會的一分子,教育工作是為學生融入社會鋪設道路。班主任積極引導學生的方式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現實狀況,結合實際開展教育活動。以王國維先生提出的“學習有三種境界”為題,使學生體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種境界,從而明確自己的位置,確定發展目標,拆除“唯分數論成敗”的枷鎖,科學制定人生發展規劃。
教育需要營造一種氛圍。我習慣在課余時間,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前沿的教育建議和參考,比如董進宇博士關于學習方法的革命,王金戰老師關于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習習慣的方法,等等。讓學生和家長盡量多地接受積極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讓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在學習中愉快成長。教師可以通過公益活動讓學生體味奉獻的甘甜,如集體組織參與“讓節約美德常駐我班,將愛心陽光灑向薊縣”資助貧困生行動、以“清新走廊,綠色校園”為主題的垃圾分類活動、以“美化就餐環境,爭做綠色達人”為主題的公益勞動等。學生在經歷中體味,他們的情感需要表達,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要提供平臺讓這些小花綻放。教師節,班委會號召全體學生為教師送上真誠的祝福,表達感恩之情。班里每個學生都將自己的祝福寫在紅紙上,張貼在樓道的玻璃墻上,組成一個心形圖案,表達對教師的敬仰和感謝,更記載了師生之間的尊重、關愛與和諧。在“創優班會”上,學生將自己對集體的眷戀之情和成長中的心境融入主題,是團結和諧的氛圍帶給了他們感動,學生自創歌曲中的詞句是珍惜高中生活的寫照:“時光如屏障,一幕幕播放,成長旅程被記憶點亮。曾懷念過往,單純的理想,始終銘記著沿途的光芒。所有眼淚沮喪擱淺在現實另一方,快樂陪伴風干了憂傷。始終堅定心中永不放棄的夢想,我們的心熾熱而明朗。感懷自然,有陽光融化所有悲與傷,感動一路能有朋友的陪伴。感謝老師,感謝父母教會我們要勇敢,感謝自己堅持不平凡。”(根據歌曲《童話》改編)
斯賓塞曾說:“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在一個發展的集體中,師生共同經歷成功的喜悅、失敗的傷痛、成長的煩惱,挫折面前得到的是歷練,成功面前得到的是經驗,成長面前得到的是啟示。教師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指引著學生發展的方向,使其積極樂觀,厚積薄發。與時俱進的教育是撥動心弦的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教師的付出,不只是“千淘萬漉雖辛苦”的辛勤體驗,更多的是體味“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幸福。用教育的力量播下愛的種子,在陽光下陪伴學生成長,正是:甘為孺子育英才,春風化雨細心栽;德育為先促發展,文化建設得歷練;丹心磨礪不辭苦,教書育人伴幸福;陽光教育潤心田,和諧花開更嬌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