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梅,馮 玲(東莞圖書館,廣東 東莞 523071)
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謝拉認為,圖書館是一種社會部門,在社會中起媒介作用,它過去、現在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的,社會是圖書館的支柱,社會生產關系的變革制約著圖書館的發展。[1]信息時代,全球化經濟競爭中區域基本單元地位的凸顯,區域城鎮化、城鄉一體化不斷加速,帶來了對區域整體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生態共存共生、資源共享共建等多個方面的需求。圖書館作為區域文化活動基地與信息集聚中心,是區域重要的文化資源,相比區域整體發展中的其它資源要素的整合,具有先行的基礎和優勢,一方面區域基礎文化設施建設能夠走在區域發展的前面,另一方面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整合發展相對容易獲得認可和推進。這對政府公共文化事業管理以及公共服務提供和完善,對區域一體化的整體推進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同時,區域圖書館作為一種區域文化信息資源,參與了區域要素的綜合集成,區域圖書館的建設和規劃也將成為考量一個區域整體發展水平的因素或指標之一。
區域信息化就是結合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發揮地區優勢,以城市信息化為突破口,開展本地區的信息化建設。這對我國圖書館行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圖書館要積極推動本領域和行業的信息化,要積極主動發展和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另一方面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區域信息化的開展,為區域圖書館的整體發展提供了可能和技術平臺。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政策是在總結我國區域發展經驗教訓和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區域發展梯度理論基礎上發展形成的。[2]當然,區域經濟發展受宏觀空間格局的限制并不是絕對的,所謂區域經濟發展按梯度水平從高向低的順序推進,是就經濟總體即全國或全球宏觀經濟發展態勢而言,而并非具體的區域經濟發展路徑,在全國范圍內梯度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全國的共同富裕和發展。針對經濟落后、區域差距等問題,20世紀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逐漸確定了以整體協調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整體協調發展戰略是一個各地區都可以接受的地區發展戰略。
圖書館作為區域社會復雜系統中的復雜子系統,向來不是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的,一方面,來源于我國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等的區域發展差異客觀的導致了我國圖書館發展的區域分布差異;另一方面,區域發展的歷程和趨勢客觀上左右著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經濟和社會的區域性發展帶來圖書館的區域性發展。建國以來,大致經歷了區域經濟平衡發展(1949—1978年)、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1978-1992年)、區域經濟非均衡協調發展(1992年以來)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圖書館都有相應的變化和發展。在第一階段,為了配合整個國家的生產力布局合理化和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圖書館界進行了一些全國性的平衡工作,如1957年的《全國圖書館協調方案》,50年代以來陸續成立的全國性和地區性中心圖書館委員會等。在改革開放后的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階段,一方面國民經濟得到了整體發展,另一方面區域發展差距加大。表現在圖書館行業上,就是在國家宏觀協調和規劃下,各區域結合實際推進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但區域發展差距逐步拉大。過去20多年,盡管我國圖書館經費的整體水平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但地區之間的差異還相當突出,一些地區圖書館經費增長迅速,提升了全國范圍內的平均增長率。例如,從1995-1999年,北京、上海、浙江公共圖書館撥入經費分別增長了2.2倍、2倍、2.1倍;但新疆、寧夏、青海、甘肅分別增長了不到60%。這種區域差異不僅是圖書館水平的差別,也給圖書館研究帶來了新的內容和問題,區域圖書館研究成為一種必然。第三個階段是對第二個階段的一種調整,強調在保留核心開發區域的同時,各區域應協調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第五篇明確指出:“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這個第三階段,也為區域圖書館的發展指明了一種方向,在研究區域內圖書館發展的基礎上,思考區域間圖書館的協調發展。
在已有的區域圖書館研究中,較早提出區域圖書館相關概念的是王子舟和鄔衛華于1994年提出的“區域圖書館經濟實體”概念,其次是1998年劉海波和戚占琴提出的“區域圖書館群體”概念。當圖書館發展步入本世紀初之時,體系化建設和圖書館追求整體服務的實踐開始起步,相關的理論探索隨之興起。以此為主題,區域圖書館、區域性圖書館和地區圖書館和地區性圖書館等概念均有使用。這一時期有關區域圖書館的概念表達涉及到很多方面,對區域內不同性質圖書館的探討,如區域復合圖書館、區域性數字圖書館、區域無邊界圖書館、區域圖書館經濟實體、區域一體化的圖書館群等;對區域內不同類別圖書館的探討,如區域公共圖書館、區域專業圖書館、區域高校圖書館等。從研究內容看,多將區域圖書館和區域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具體方式和途徑聯系在一起,如:區域圖書館網絡、區域圖書館集群、區域圖書館群體、區域圖書館聯合體、區域圖書館聯盟、圖書館多邊性區域合作等,較少關注區域圖書館之間整體關系的建立。這一方面表現了區域圖書館研究的進展和深入,從網絡、集群、聯合體、聯盟、資源共享等角度作了各種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在內涵的認識上是從圖書館網、圖書館聯合體、圖書館聯盟等的基礎上發展出區域圖書館網、區域圖書館聯合體、區域圖書館聯盟,在具體的資源共建共享形式的探討較多,對區域圖書館的區域設定、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發展模式和路徑等問題的涉及較少。在區域圖書館概念研究中表現出的方式方法是:圖書館聯盟(聯合體、網絡)——區域圖書館聯盟(聯合體、網絡)——關于區域圖書館聯盟(聯合體、網絡)的區域設定。另外,從國外相關資料看,區域圖書館如果直譯為Regional Libraries,它多是指單館,不是圖書館群體概念。同時,區域圖書館多是公共圖書館,區域圖書館是一所服務區域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整個區域圖書館系統的中心。它相當于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區域中心圖書館,圖書館群體概念有區域圖書館網、區域圖書館系統等。
區域圖書館是群體概念,包括區域內一定數量的圖書館。由于區域層級的不同,區域內圖書館的類型、數量和規模會有所不同。按照我國圖書館的管理體制,結合圖書館的目標、功能、用戶群體等要素,將圖書館劃分為: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工會圖書館、盲人圖書館、軍隊圖書館等,[3]其中,公共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是我國整個圖書館事業的三大支柱,因為這三大系統圖書館的藏書豐富、技術力量較強,并承擔著藏書中心、服務中心、協調中心和研究中心的重要任務。[4]這三大系統圖書館事業在本系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上是有組織、有規劃的,在系統內外的協調與協作、開展人員培訓等方面也有經驗和基礎。在區域圖書館的發展中,這三大系統圖書館在區域層面的橫向聯系和發展構成了重要支柱和中心。
在我國,因為區域內圖書館分屬于不同的管理機構,往往表現為分散的、單獨的個體,即使是同一管理系統的圖書館,也由于管理級次的不同,表現得相對獨立,各自為政、分散發展是這種管理體制帶來的現實狀態。但單個圖書館不能稱為區域圖書館,即使是區域內最大、最強的圖書館。區域圖書館是區域內單個圖書館之間通過行政管理、契約協議、現代技術等手段進行整合,建立起互相聯合的關系,是緊密聯系的圖書館群體。在具體的區域中,處于同一系統的圖書館往往容易達成聯合的狀態,如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等。
區域圖書館是整個區域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功能上強調區域圖書館是區域發展的文化要素,服務于區域發展的需求。一方面,在一個區域內,由于行政管理一致,體制地理上的接近,在文化、習慣等社會環境上接近,在圖書館整體發展上有著地緣的優勢,相關性比較大,容易共享資源和設施,容易激勵和促成圖書館的整體發展;另一方面,簡單的地理相近因素并不能導出必然的區域圖書館整體發展,只有當區域發展所帶來的圖書館整體發展的需求,各圖書館才能在特定的環境和文化凝聚下共同發展。
我國的公共圖書館是按行政級別劃分的,共分為省(直轄市、自治區)級、地市級和縣市級3級,擔負著為科學研究服務和為大眾服務的雙重任務。“公共圖書館是由社區,如地方、地區或國家政府,或者一些其他社區組織支持和資助的機構,它通過提供一系列資源和服務來滿足人們對知識、信息和形象思維作品的需求,社區所有成員都享受其服務的權利,不受種族、國籍、年齡、性別、宗教信仰、語言、能力、經濟和就業狀況或教育程度的限制。”[5]“由于公共圖書館是基于地方的服務機構,地方政府應該是最適合管理它們的部門”。[5]《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縣(市)圖書館逐步實行分館制,豐富藏書量,形成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的圖書配送體系,充分發揮縣圖書館對鄉鎮、村圖書室的輻射作用,促進縣鄉圖書文獻共享,指出我國區域圖書館發展中最小地域單元是縣級行政區域較為合適。
作為區域中心的城市是圖書館的生長和發展基地,在以城市為基準的時空范圍內,最容易引發和實現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生存形態的重新組合,最容易獲得圖書館業務新的認知與發展。[6]由于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具有比較優勢和聚散效應,這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在區域發展的前一個階段中城市的快速增長所導致的城鄉二元發展,拉大區域內部發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區域發展的后一個階段中城鄉協調發展的可能,以促進區域經濟整體協同發展。[7]因此,區域主要又是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通過區域內城市對農村、中心對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擴散、延伸所帶來的協同發展,縮小區域內圖書館發展的城鄉差別,建立中心館和基層館的整體服務等是區域圖書館發展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1]程亞男.圖書館與社會[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10-11.
[2]嚴黎昀,洪明.科學發展的梯度理論與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戰略[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1-7.
[3]于良芝.圖書館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85.
[4]吳慰慈,邵巍.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75-95.
[5]菲利普吉爾領導的工作小組代表公共圖書館專業委員會.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M].林祖藻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15.
[6]李東來.城市圖書館專欄開欄語[J].圖書館建設,2007(1):1.
[7]李培祥.城市與區域相互作用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