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特派特約記者 丁大偉 寧 凝 梁曼瑜
昨天,世界各國迎來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節。深陷經濟泥潭的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同時也是幾個以浪漫著稱的國度。在這一天,這些國家更是寄希望于這個節日能大大地推經濟一把,各商家使出渾身解數大搞促銷,但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民眾不但小心捂緊自己的錢包,而且還開始質疑這種日漸商業化的節日,不少人重新體味節日本身的內涵。
情人節這天,歐洲多國的商家們為吸引民眾消費可謂鉚足了勁。在西班牙,意大利餐廳烘烤了心型的比薩餅,化妝品店擺放上了情人節專款香水,旅行社推出了情人節旅行套餐,電影院里充斥著唯美的愛情電影,在大大小小的商店,隨處可見包裝成雙人套餐的商品。無論是廣告還是商品,都在引誘著人們在這個特殊的節日放肆一把,忘掉經濟危機的煩惱,為對方獻上一份情人節的禮物。對此,西班牙“自由聲音”網站評論說,大商場、電話公司、糖果店、花店以及社交網站,是真正愛上“情人節”的“人們”。
在情人節的發源地意大利,雖然大雪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問題,但各個商業區絲毫沒有放松打折促銷吸引顧客的努力,除了異常火暴的鮮花市場外,很多箱包、服裝等品牌都打出了超低價,甚至不到10歐元就能買到不錯的包。意大利文化部也在2月14日推出情人節特別活動,任意一對情侶進入意大利的各大博物館和名勝古跡游覽,只需購買一張門票,以此來吸引游客。
丘比特誕生于希臘神話,但這個為全世界賦予愛神形象的國家,作為東正教的一員,本身并沒有專門慶祝羅馬神父圣瓦倫丁的節日,因此,2月14日的情人節對希臘來說屬于“舶來品”,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才開始興起的,但它后來也深受年輕人喜歡。不過,這段時間希臘人正被緊縮計劃搞得焦頭爛額、心情煩躁,不少希臘人沒錢沒心情過這個節日,為此,商家們“破釜沉舟”地拿出超值的價格以攻破準顧客的心理防線,超過50%的折扣率比比皆是,不少商店花枝招展的櫥窗里,特大字號的促銷牌子旁邊都掛上了一串串粉紅色的心,誘惑著路人。
盡管商家拼盡全力,但火暴的購物場景并沒有到來。受經濟危機影響,西班牙民眾在節日消費上的開支出現了大幅度削減。西班牙巴倫西亞商業聯合會指出,今年情人節每個消費者的平均消費在40-50歐元之間,相比經濟危機前人均約100歐元的消費出現了大幅下降。人們在經濟危機之下的消費習慣也出現了變化,比如在選購禮物時會更加偏向實用價值,更加注重網購和通過社交網絡和各類論壇尋找打折信息。
另據西班牙《侃報》14日報道,今年情人節出現一個奇怪現象,各地私家偵探和間諜用品商店的生意突然火了起來。有分析稱,這是由于經濟危機已開始影響到人們的感情,不少已婚男女因經濟問題而出現感情裂痕,有人為了保住家庭聘請私家偵探去監視配偶,而雇不起偵探的人就去間諜商店購買針眼攝像機器材。
而對于已經在經濟危機中苦苦掙扎了兩年的希臘人來說,無憂浪漫的熱情已經逐漸被殘酷的現實吞噬。雖然商家奮力推銷,但市面依舊冷清。30歲的彼得是一家公司的財務人員,往年的情人節,他提前數天就會到妻子喜歡的餐廳預定晚餐。而今年他的工資即將被降低20%,因此今年他只能回家自己動手為妻子做晚餐。
與此同時,一些歐洲人還對傳統節日里充斥的消費主義感到厭煩。西班牙媒體稱,情人節已變成了一個專注于消費的節日,西班牙《人物》雜志網站就情人節的內涵對民眾進行調查,很多人認為情人節已經變味,變成了一個送禮的理由,更多的是商家的節日。據記者了解,大多數意大利人對情人節并不熱衷,尤其是對現在逐漸商業化的情人節。記者身邊的意大利年輕朋友表示,現在的商業化讓情人節變得越來越趨同,似乎大家只能去商場購物,而不會選擇一些更有意義、更有個性的慶祝方式,情人節已經變成了一個虛偽的節日。還有很多希臘人認為,一年中只有一天情人節實在太少,愛應該密集而均勻地分布在一年的365日中。被“疏忽”的情人節,并不意味著對愛人的冷落,相反,更多理解、更多關懷,才能使相互的愛更實在、更溫暖。▲
環球時報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