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明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于家堡街道辦事處 天津300456)
在我國,—般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擁有一定科技人員,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專有技術或先進知識,通過科技投入開展創新活動,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中小企業。它具有科技、經濟、法律、規模和運行機制等5方面的主要特征:
第一,科技特征。科技型中小企業以科技為源動力,以科技人員為創業和從業的主體,主要從事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具有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征。
第二,經濟特征。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率先探索者和實踐者,它們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為目標,較好地解決了科技與經濟相脫節的難題。
第三,規模特征。按國有企業標準,中型企業人員規模在500人以下。而科技型中小企業則明顯小型輕化,從業人員少則幾人、十幾人,絕大多數在100人以下。
第四,法律特征。科技型中小企業都是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企業法人,有明確的章程和規范的從業范圍,有自己的組織機構和活動場所。
第五,機制特征。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采用民營機制。正是借助這種靈活的運行機制,才能使科技型中小企業以科技為動力,不斷地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形成新的產業。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高科技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和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在眾多高科技企業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成長迅速、機制靈活,并且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一,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技術進步的生力軍。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促進技術進步方面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
第二,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拓展新興產業的先頭部隊。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擁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加之整體的活躍性和部分的高成長性,使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產業結構不斷高級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第三,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經濟增長的強大推進器。在社會具備良好創業環境的情況下,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產業活動中最為活躍和最有發展潛力的部分,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源。
第四,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中小企業對勞動要素的吸納偏好,對減輕經濟發展中的就業壓力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第五,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傳統產業進行全面改造和提升的基本保證。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需要大量相關技術領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作為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聚集地,濱海新區堅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率先發展、示范發展,努力提升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和質量,并已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迅速擴大。新區經認定科技型企業累計達到6 6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累計達到259家。全區新成立科技型企業920多家,其中676家已通過認定,華大基因、展訊通信、完美世界、奇虎360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相繼落戶新區。
二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實力明顯提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海洋科技等高技術領域。全區2011年新增5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增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206家。2010年新區政府啟動濱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工作。在2011年天津市科技獎公示名單中,新區72個項目入選,占全市的1/3;在新設立的“天津市科技企業創新工程獎”中,新區共有16家企業入選,占全市64%。
三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轉化載體建設明顯加快。開展了高新區軟件園、開發區生物醫藥基地等專業孵化器試點建設,支持塘沽新港街、大港港西街等街鎮開展街鎮孵化器試點建設。開發區生物醫藥等基地入選市級孵化轉化載體建設試點。全區各類孵化載體達到38個、國家級孵化器達到5個,有5個孵化轉化載體入選全市試點。全區生產力促進中心達到8家,其中國家級5家,科技部認定的創新驛站站點3家,另在6個功能區內建設6個創新驛站站點,形成了創新驛站服務網絡。
四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不斷推出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先后制定了《濱海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斷建設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服務科技企業發展。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建成行業技術研發中心。不斷完善企業融資服務,著手組建新區科技金融集團,成立新能源與生態產業基金,設立支持企業使用股權基金的專項資金。對有上市意向企業進行上市培育,組織中小企業進行銀企對接。
五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有力促進了新區產業結構調整。隨著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對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明顯。初步形成了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及網絡產品、電子元器件、數字視聽產品、軟件和集成電路等科技企業集群,形成了化學藥、現代中藥、生物制藥齊頭并進,醫藥研發與服務外包、原料藥與制劑產品協調發展的格局,形成了新型動力電池、風電、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四大科技企業集群。此外,在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發展的貢獻也日益凸顯。
作為推動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街道辦事處應充分利用地緣、人緣、血緣關系,狠抓招商引資,吸引配套的高科技企業入駐,培植新稅源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力促街道城市功能轉型提升,搭建各類平臺,鼓勵企業通過科技升級完成產業轉型,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營造氛圍,宣傳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街人大代表資源和街道各類會議的作用,多方面、多層次宣傳報道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目的意義,積極營造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輿論氛圍,要讓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對于增強街域經濟實力,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另外,還可將市區關于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方面的政策措施復印成冊,及時送到企業,并對企業領導和相關人員開展面對面的輔導培訓,使企業及時了解市區和街道在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招商引資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是加強溝通,挖掘企業潛力。在日常工作中,通過QQ群、短信群發、電子郵件、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積極加強同企業間的聯系,及時掌握轄區企業工作動態、相關產業的科技含量以及科技工作中的難題與需求,征求企業對科技工作的建議,為更好地開展科技工作,帶動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打下基礎。積極發動企業參加各類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企業人員申報科技項目的意識與能力。廣泛動員、發動轄區內的企業、個人參加此類科技創新活動,不斷擴大比賽參與面、提高科技活動影響力,營造尊重科學、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提升整體科技創新能力。
三是重視人才,保障發展動力。積極做好橋梁搭建工作,更好地促進企業與科技局、人才市場之間的聯系溝通,多層次、多渠道做好各類引智育智工作。人才難以留住是一些技術型企業遇到的一大問題。為幫助企業更好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街道需多渠道、多途徑加大對這些人的關心和幫助力度,積極落實各項人才補貼政策,同時,以實現企業與人才共同發展為抓手,積極推薦優秀的科研人員參加各類評選與進修,從而進一步加強人才與企業的依存度,提高企業人才穩定性,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1]馬名杰.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發展評論,2009(7):52-54.
[2]張敏,谷俊濤.國內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研究[J].縱橫論壇,2009(6):37-38.
[3]郭鴻艷.政府政策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J].財會研究,2010(7):62-63.
[4]范毅.淺談我國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環境的現狀與不足[J].研究與探討,2008(4):38-39.
[5]秦德智,姚超.政府行為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影響分析[J].企業經濟,2008(4),42.
[6]范毅.淺談我國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環境的現狀與不足[J].研究與探討,2006(4):38.
[7]陸立軍.科技型中小企業:環境與對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108-110.
[8]李柏洲.中國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成長對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