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莉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師范類高校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方法
楊師莉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近來突發事件頻頻發生,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特別是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因此,高校特別是師范類高校針對突發事件的特點、危害,尤其是對學校學生的影響,它們如何結合自身的特點來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方法應對突發事件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師范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實施方法 突發事件
隨著國際化的進程和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出現,導致了突發事件經常發生。所謂突發事件,重點在突發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法》第三條對突發事件做出了具體的定義:“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1]比如,近來的利比亞暴亂,日本的地震海嘯及核輻射污染,以及我國的雙匯瘦肉精的問題等。
突發事件的本質是一種對社會有危害性的負面事件,它可以由自然、社會等多種因素所引發。概括來說,突發事件一般具有產生的瞬間性、爆發點的偶然性、發展趨勢的危機性,以及其后果對主體與社會具有危害性等特征。[2]
1.突發性。突發事件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在社會環境中突然爆發的。它的突然爆發往往讓人們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措手不及,人們不知如何應對。
2.破壞性和傳播迅速。突發事件的本質就是一種對社會有危害性的負面事件,產生破壞性。加之發生時人們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加上人們對突發事件的整體情況把握有限,因此人們極易形成從眾行為,形成群體性事件,使突發事件的傳播迅速擴展,同時把危害性也擴大。
3.綜合性。突發事件的發生不是一個或兩個因素的作用,它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同時,產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4.發生的必然性。唯物辯證法里,有質量互變的原理和規律性的原理。當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發生質變,同時,事物的發展具有規律性,只有尚未被認識的規律,沒有不被認識的規律。所以突發事件既是不可預測的,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和必然性。
(一)師范類高校學生的特點
高校的學生都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在現代化建設中承擔重任。美國精神分析醫生,“新弗洛伊德主義者”——埃里克森提出了關于人的成長的理論“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把人的發展分為八個階段,而青少年處在認同和角色混亂的階段,在這階段主要是兒童向成年人的一個轉折期。同時,青少年這個階段極易受到同輩群體的影響,他們在同輩群體中可以找到認同感,找到自我價值,相互影響,形成群體亞文化。
師范類院校除了一般高校的特點外,還有其他特點。師范類院校是以女生為主要構成部分,女生相對于男生來說,她們雖然愿意和別人討論自己所不知道的問題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時大家都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這樣有利于她們緩解壓力,減少心理矛盾,但是在大家都沒有掌握正確、及時的消息時,這樣的人云亦云也就加速了突發事件的傳播速度,一方面使得造成的危害性更大,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加大了學生們的心理壓力。
師范類中有小部分的男生,因為他們只占有少數部分,所以極易感到自己有一種優越感,認為自己處于一種領導地位。這樣,男生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他們往往不會和別人討論,他們會用自己所知的知識去判斷,同時,加之他們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一般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更容易產生極端的行為。
(二)突發事件的對師范類高校學生的影響
1.對學生的影響。
結合師范類高校的學生特點,我們就不難發現突發事件對他們的影響。
突發事件的發生讓學生們造成很大的心理沖擊,他們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時地處理,那么就會產生心理沖突和心理矛盾,進而產生心理疾病、行為失調,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偏激行為。同時,他們的特殊年齡階段又注定要受同輩亞群體的影響,群體中如果有一個產生了類似的問題后,就有可能會發生連鎖反應,讓類似的問題不斷影響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最后極易形成群體行為。但是,也有可能就是群體中的其他優秀的成員把受影響的同學糾正過來。這主要是看這受影響的同學在這個同輩群體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2.對師范類學校的影響。
師范類高校的大學生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擔,他們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技巧更加受到社會的關注。他們的應對能力也是在大學受教育的過程中,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和提高的。所以,突發事件對師范類高校的影響也更加受到關注。
突發事件影響、破壞學校的正常教學、生活秩序和學風校風。極易激發學校潛在的矛盾,造成學校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基礎設施的破壞。同時,以培養下一代教師為己任的師范類學校如果處理不好突發事件,那么,它在社會上的聲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影響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和新生的招收入學率,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對學校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和損失。同時,師范類院校對社會公眾有一定的影響,學校工作處理不好,可能影響公眾心理、社會安定。所以,師范類高校必須具有比其他高校更好的應對、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柔性處理機制。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解決。”[3]368而突發事件是屬于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因此我們要用說服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來解決。
思想政治教育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同樣也是應對突發事件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思想政治教育法的實施方法,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是教育者面向教育對象在教育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4]
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由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它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中心環節,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效工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教育者運用各種有利條件對受教育者施加的影響,以致其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就可以集合各種有利的條件,給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一)教育者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
1.理論灌輸法。
人是有自覺能動性的,這是形成理論灌輸法的理論依據。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等著作中,深刻論述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了關于人的自覺能動性理論。同時,列寧在《怎么辦》一書中系統論述了灌輸理論。他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1)講授講解。即通過老師向學生講授講解突發事件的有關知識,讓同學們對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遇到后應該怎樣去做,做到心里有數。同時,講解法律、法制知識,讓學生形成法律法制觀念,遵紀守法,在處理突發事件的時候避免違法違紀。
(2)宣傳教育。通過宣傳已有的典型案例,分析引起的原因,產生的結果及最后的解決辦法,讓同學們通過具體的事件了解突發事件。同時,理論灌輸法要結合實踐教育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可以更好地達到宣傳的效果,加強人們的理論知識,因此,可以通過模擬突發事件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也可以舉辦宣傳欄、宣傳日。
(3)理論研討會。進行理論研討會,教師們要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區別對待已經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和將受到影響的同學,針對已經發生的突發事件,可以組織小組進行討論,分析其中的緣由,集體討論對策,可以利用群體壓力形成最后的正確的行動計劃。同時,在小組的討論中我們必須注意教師的引導作用,把討論引向所想要達到的方面,進行正面引導;針對將受突發事件影響的學生,進行宣傳預防教育。
2.預防教育法。
建立預防機制,防患于未然。對于處理突發事件,學校重在進行預防教育,建立預防機制。十六屆六中全會把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寫進黨的文獻,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在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中的功能的強調與重視。在突發事件未發生之前,提前做好預防防范措施,建立學校預防機制,以及已經出現了突發事件的苗頭的時候,學校建立預防機制防止學生參與其中,阻止突發事件的擴大。
建立健全學校的預防教育機制:第一,學校需要依賴現代傳媒建立健全信息公布機制,及時準確地公布有關信息。第二,校園文化建設,它包括學校文化建設、文化場地建設和進行文化活動建設,同時建立健全學校機構,使各種不同的聲音可以得到有效表達,緩解有關矛盾,避免激發。第三,學校要堅持以柔性為主,同時與剛性相結合的處理機制。第四,讓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對學生產生直接的、重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3.心理咨詢法。
心理咨詢的對象是存在心理困擾、引起心理沖突而要求得到幫助的正常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能遇到困難和挫折,但是青少年處于特殊的時期,同時他們處于社會轉型時期,他們成為了心理咨詢的主要對象。
心理咨詢法主要針對突發事件發生后,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困擾。它主要包括疏導咨詢法、交友談心法和自我調控法。這都主要是通過咨詢者的幫助,讓咨詢對象把心中的困擾,遇到的問題說出來,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讓他們消除困擾、沖突,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4.綜合教育法。
突發事件的特點之一就是綜合性,針對它的綜合性,因此我們也要運用系統論的觀點,采取綜合的教育方法,把各個方面或各種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聯系起來,形成教育合力,使之達到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學校應對突發事件采用多種多樣的處理方法,我們應該使之綜合起來,協調發展,各個配合,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綜合教育法貫穿于突發事件的整個過程,我們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要循序漸進地實施教育,處理好教育階段的銜接和轉變,同時,加強預防教育和反復教育,形成良性的綜合教育方式。
(二)受教育者采取的實施方法
受教育者最主要的就是進行自我教育,主動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覺地改正錯誤的思想和行為。自我教育在教育方法中起基礎作用,是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它可以分為個人的自我教育和群體的自我教育。師范類高校的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他們受同輩群體的亞文化影響很大,所以在進行自我教育的同時要結合群體的自我教育,這樣就可以達到雙重的教育效果,同時群體的自我教育方法強化個人的自我教育方法。
個人的自我教育方法主要有自我修養、自我總結、自我鑒定和自我改造。群體的自我教育法主要是通過群體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對其成員施加改變,這種改變是微小的、漸進的。
受教育者在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也離不開教育者受施加的各種教育方法,因為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只有學生積極配合學校、老師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這樣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互結合過程中即內外因的相互作用的結合下才能加強教育的效果,達到整體最優效果。
總之,師范類高校如何應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來對突發事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因此,只有結合各方面的資源,實施多種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結合學生的自我教育,我們才能很好地應對突發事件,避免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師范類院校才能不負社會眾望,培養出合格的下一代教師。
[1]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EB/OL].中國政府,2007-08-30.
[2]朱力.突發事件的概念、要素與類型[J].南京社會科學,2007,(11).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