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娜娜
摘要: 為了在21世紀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2007年5月,美國聯邦教育部正式發布了《2007—2012年戰略規劃》,集中體現了美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對教育的期待,這種期待貫穿于其全部文本之中,反映了國家開展教育事業的政治方向,美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以及教育卓越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 美國聯邦教育部《2007—2012年度戰略規劃》教育戰略規劃制定理念
2007年5月,美國聯邦教育部正式發布了《2007-2012年度戰略規劃》[1](以下簡稱《規劃》),它繼承了美國聯邦政府《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2],以使所有學生的閱讀和數學水平都能在2014年達到年級要求的水平,實現《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中的要求、提高初高中學生的學術成績、確保高等教育的入學(accessibility)、支付能力(affordability)和問責制(accountability)為戰略目標。本文以《規劃》為藍本,結合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化與多元化背景,來探討其教育戰略規劃的制定理念。
一、公平理念:實現教育的平等
在教育領域中“美國人認為,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是社會公平和社會平等的核心,而且是一個長期追求的目標”。[3]奧巴馬在實行教育公平的政策中說:“現在是最終履行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世界一流教育的道德責任的時候到了,全球經濟競爭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懈怠。”[4]隨著時代的變化,美國教育中的公平不再僅僅指教育普及,而是更加關注在教育中的弱勢群體,消除教育質量上的不平等,以及讓每個孩子都接受同等的高質量教育。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導下,《規劃》的制定對政府職責進行了確定,把對教師的培養也納入工作體系中,同時關注學生在學習資質的差異,試圖“為所有的美國人建立起一個世界級的教育體系”。
(一)提供均等的財政保障。
《規劃》明確政府職能,要為教育中的弱勢群體提供均等的財政保障。這里所涉及的弱勢群體,主要是指學困生、貧困生、有身體障礙的學生、黑人及外籍學生等。《規劃》對這部分群體的幫助主要體現在確保高等教育的入學、支付能力和問責制上,同時為學生和成年人就業和將來學習做更好的準備,為傳統上的黑人大學、西班牙裔大學和部落大學增強學術、管理、財政上的穩定性,等等。為此,《規劃》特別強調加強財政資金的保障和行政管理水平,以使各項旨在促進教育公平與民主的措施不至于成為無源之水、無米之炊。這些資金支持項目包括家庭貧困學生的教育補貼、學校促進計劃、對學生的財政補助、高等教育補貼、康復服務和殘疾人研究基金等。
(二)合理配置教師資源。
任何教育體系都離不開軟硬件的合理結合,對于以追求卓越教育的美國來說,提升軟實力不僅在于頂尖教育的需要,更為全體學生平等接受高質量教育提供了現實基礎。《規劃》中的措施包括:(1)所有的州達到2006—2007學年及以后所有核心學術課程由高素質的教師任教的目標,該措施旨在全美范圍內保障重要課程的教授質量;(2)鞭策(spur)一些州盡快地創造條件提高所有教師的素質,該措施旨在加強美國落后地區的師資力量;(3)監控州政府終止貧窮和少數民族的學生由那些低素質的、無經驗的或者無教師資格的教師任教的不平等狀況,該措施旨在改善貧困學生和少數民族的學生的受教育質量;(4)鼓勵學區(districts)對現有的教育者補償制度(educator-compensation systems)進行改革以獎勵那些在教育領域成績卓越的教師,同時還可以加大獎勵力度以吸引那些好的教師到高需要學校(high-need schools)和難科目(hard-to-staff subjects)執教,該措施旨在通過引入獎勵機制,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可以看出,這些措施主要是圍繞基礎教育,對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力量配置不均衡的狀況做出的調整,同時兼顧了特殊領域(即高需要學校和困難科目)對優秀教師的需求,理論上能夠使教育資源逐步合理,保障每一個孩子都受到高質量的教育,實現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和不民主。
(三)關注學困生的學習。
美國社會并沒有把學困生的問題僅僅歸結于學生自己,同時也關注學校的整體表現和學校的資金狀況。戰略目標一子目標6“增加高中的畢業率”提出:(1)幫助州政府和學區及早地對學困生進行干預;(2)提供幫助以使他們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3)提高那些閱讀和數學困難的青少年的學習技巧;(4)關注貧困學校;(5)增強學生的學習選擇權;(6)幫助州政府實現他們在《特殊教育法案》中所規定的績效。
《規劃》明確提出將協助州和學區及早發現易輟學學生并幫助其完成學業,幫助閱讀和數學成績不好的青少年提高技能,重點支持最貧困學校,為學生增加更多學習選擇,協助各州完成《殘疾人教育法》及其《州績效計劃》中有關輟學、畢業和就業的既定要求。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為教育機會的均等提供了最為基礎的保障。
二、質量理念:追求教育“卓越”
《規劃》指出,除了要繼續努力達到聯邦教育部以前的宗旨,即“為所有的美國人提供教育機會均等并推進教育卓越”的基礎上,增加對學生在全球市場上的越來越高的學術水平和持續競爭力的期望。這是新規劃與原有規劃的變化之一,可見《規劃》延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與《02—07教育規劃》的精神,繼續把“平等”與“卓越”并列為新戰略的中心使命,“平等”是為“卓越”服務的,“平等”基礎上的“卓越”才是美國教育的真實目的。[5]
(一)學生學業成績的“卓越”。
《規劃》貫穿了與“2061計劃”相契合的科學文化理念,要求更多的學生必須修習更加嚴格的課程,尤其是數學和科學,為中學后教育或者高中畢業后的工作做好準備。中學后教育要求進行重大變革,以保持美國在科學創新和經濟繁榮中的領導地位。所有的美國人都應該有能力去抓住理想的就業機會,并積極、明智地(wisely)參加國家的公民事務等。“2061計劃”提出:“我們的下一代必將面臨巨大的變革;科學、數學和技術位居變革的核心,它們導致變革,塑造變革,并且對變革做出反應,它們對今日的兒童適應明日的世界十分重要。”[6]“所有的兒童都需要和應該受到科學、數學和技術方面的基礎教育,以便將來能夠愉快地、有效地生活。”[7]《規劃》對學生的數學和科學的成就,以及外語水平予以重點關注。戰略目標二明確提出提升所有學生的數學和科學熟練程度,以及提高急需外語的熟練程度;戰略目標三更進一步提出要為關系到美國切身利益的領域培養更多的畢業生,尤其是急需的語言、數學及科學領域。
(二)教育管理體制的“卓越”。
美國教育部長在瑪格麗特·斯佩林斯在致讀者的信中說道:“我們也通過設立跨領域的目標為聯邦教育部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些目標包括卓越的管理,財政的廉潔,以及一種有利于高成就的文化氛圍。”[8]《規劃》繼承《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的原則,以績效責任制、變通性、擴大家長的選擇權等管理體制作為實現“教育卓越”的手段,以擴大家長選擇權為例:子目標5中增加父母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確保有足夠的家長通知(Ensure adequate parental notification)、支持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鼓勵州政府和社會團體為那些在表現差的學校就讀的孩子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給家長以足夠的選擇權自由選擇孩子的就讀學校,并且對特許學校提供支持,保證其教育質量,為學生接受卓越的教育奠定基礎。
(三)教育評估體制的“卓越”。
《規劃》對學生學業要求越來越高,課程難度越來越大,制定了一系列的實證標準來驗證改革成效,如通過實施考試、發布“國家成績報告卡”等方法進行監督測評。在子目標七中:改革教育使其變成一個以實證為基礎的領域。具體措施有發展或鑒別能提高閱讀和寫作成績、數學和科學成績,以及教師質量和效果的有效計劃和實踐,發布教育計劃和實踐成效的信息。《規劃》又規定了相關的行政措施以逐步推進教育改革,“使聯邦教育撥款與問責制聯系起來,強調成就和績效;提高教育研究的質量,加強研究的關聯性,使教育在有‘證據的理論指導下開展;發揮并維持財政方面的整合性,加強管理和內部控制”。[9]追求評估體制的“卓越”,有效地保障了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合理的測評,能夠及時反饋問題與不足,提供更加客觀的信息,促進教育“卓越”。
三、價值理念:維護國家利益
維護美國優勢,鞏固國家利益就始終成為美國戰略總目標的最大訴求。美國總統奧巴馬明確提出:“美國欲在21世紀保持其在20世紀的領導地位,就要自強,只有教育比別人強,競爭力才能比別人強。”[10]
(一)提升公民素質,為國家服務。
《規劃》提出:聯邦教育部的宗旨是通過確保教育機會均等并推進教育卓越,以提升學生的成績,使他們為將來的全球競爭做好準備。顯然這個宗旨并沒有對美國未來的教育做出精確的數量上的預測,而是設定為一種美國民眾的普遍共識:培養完善的公民,提升公民素質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規劃》的各個階段有明確主張:指出“中學后教育要求進行重大變革以保持美國在科學創新與經濟繁榮中的領導地位,所有的美國人都應該有能力去抓住理想的就業機會,并積極明智地參加國家公民事務”。在量化考核標準中,《規劃》進一步說明:教育部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僅是該計劃的直接結果,而且有國家為使學生在全球化經濟中作為多產的和有責任的公民和領導而獲得成功的能力。
(二)培養創新人才,增強國家實力。
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間的競爭越加激烈復雜,但“復雜性的增加不意味著機會的增加,而且意味著不可預測性威脅的增加”。[11]《規劃》對人才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對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要求上。戰略目標三關于提高高質量中學后教育完成的成功率的目標,通過支持國家和其他實體在制定和執行計劃時對高技能、高需求職業進行研究,從而實現高中畢業生向中學后教育的成功過渡。保持大學入學和就讀的高水平,同時通過行之有效的大學編制和撥款、貸款,以及立足于大學的援助項目等手段增強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落實問責制。為關系到美國切身利益的領域培養更多的畢業生,尤其是急需的語言、數學及科學領域。2006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簽署了《美國競爭力計劃》,并推出了一攬子加強創新、數學、科學和外語等關鍵領域的資金支持項目。這也正是《規劃》要推動的核心任務之一:提高所有學生數學和科學的熟練程度及提高當前急需外語的熟練程度。[12]
四、結語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教育體系,其教育規劃都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與提升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而制定的,具有非常強烈的戰略意味。而中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國家,在全球化與多元化的背景下,美國教育戰略規劃的制定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Strategic Plan For Fiscal Years 2007-2012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8][11]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3][9]孫大廷.美國教育戰略重塑與維護霸權的國家意向[J].東南亞論壇, 2009,(9): 5.
[4][10]奧巴馬時代http://baike.baidu.com/view/2150223.
[5]丁連普.美國聯邦教育部《2007—2012年戰略規劃》述評[J].世界教育信息,2008,(6).
[6][7]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2061.
[11]http://world.jyb.cn/gjgc/200902/t20090210_23912
0_1.html
[12][瑞典]麥茨·林德格倫,漢斯·班德霍爾德.情景規劃——未來與戰略的整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