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章,吳 芳,葉碧玉,盛佑祥,趙 寧,王 俊,陶紅星
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屬于后組顱神經。由于二者在咽部的功能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將該兩組神經合并討論。
舌咽神經主要分布于咽腭弓、懸壅垂、軟腭、咽腔、舌后1/3、鼓室、莖突咽肌、腮腺;迷走神經主要分布在后顱窩的硬腦膜、外耳道、耳甲腔、環甲肌、會厭、聲門裂、舌根、梨狀隱窩、大部分喉肌和聲門裂以下黏膜、食管氣管以下內臟管腔黏膜和平滑?。宰呱窠洠?。舌咽和迷走神經是吞咽動作的主要支配神經,舌咽神經的部分或全部麻痹,表現為輕度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咽腔和舌后1/3味覺減退等。如果同時伴隨迷走神經、舌下神經的損傷,則同時出現中到重度吞咽障礙,構音障礙或失音,少涎或多涎,舌咽神經痛。
舌咽神經的損傷分核上、核性、核下。單側的核上損傷不構成吞咽障礙。雙側核上、單側和/或雙側核性、核下均可引起吞咽相關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有關吞咽障礙的分級評定標準較多,廣泛地指導吞咽困難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單獨討論嚴重吞咽障礙,所涉及顱神經和全身疾病、精神狀態較為復雜。本標準圍繞舌咽、迷走神經常見病變的實際情況,制定形態和功能相結合的分級評定標準和療效標準。
橋腦小腦腳、頸靜脈孔、顱底、鼻咽部、扁桃體的腫瘤,蛛網膜炎、動脈瘤壓迫均可導致舌咽神經痛。疼痛的部位在舌根或扁桃體區附近咽壁,可放射至鼻咽部或耳深處??梢蛲萄?、講話、咳嗽、哈欠而誘發,部分患者的疼痛可在咽后、舌根、扁桃體窩等區域有疼痛觸發點。疼痛如閃電樣,持續時間較短是其特點。但應注意與咽腔、扁桃體的急慢性炎癥相鑒別,后二者常有咽或扁桃體炎性體征。但舌咽神經痛不如三叉神經痛多見。
1.1 咽神經痛的分級評定 1級:無規律的咽后、舌根、或扁桃體窩區域1處或2處閃電樣刺痛,疼痛可以忍受或被忽略。2級:上述區域的疼痛間斷發作,進食硬物時容易誘發疼痛,持續時間短,但已影響患者日常生活。3級:疼痛發作的程度已引起患者足夠重視,常規消炎止痛藥或局部治療不能緩解發作性疼痛,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輔助檢查已可發現可能的致病因素。
1.2 舌咽神經痛的療效標準 治愈:疼痛消失,至少1年以上未發作;好轉:疼痛癥狀不同程度改善。在原基礎上至少進步1級以上;無效:以上癥狀、體征無改善。
腦部雙側大腦半球病變如中風、寄生蟲病;延髓、腦干一側或雙側的腫瘤、炎癥、血管病變、外傷;小腦或腦橋、延髓變性疾病、脫髓鞘疾病如多系統萎縮、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多發性硬化、脊髓空洞癥、運動神經元疾病;鼻咽癌自然發展,放化療后波及臨近神經均可出現吞咽障礙。輕癥為單神經病變,稍重者為復合神經單側病變,重者為雙側多組顱神經病變伴有精神、心理障礙。詳見表1。

表1 吞咽障礙的分級評定標準
舌咽神經痛、吞咽障礙的原因不同,輕重不同,治療后的結果不同。舌咽神經痛多歸于咽痛。吞咽障礙古代醫家只是根據不同表現輕重,歸于“關格”,“喉喑”,“多涎”等范疇,早期病變配合中醫辨證分型。咽喉為肺胃之門戶,又是多條經脈經過之處,因此,其病變多與肺、脾、肝、腎有關?;颈孀C分型如下。
3.1 風火上擾,咽喉不利 咽喉疼痛,時作時至,或如針刺,或如刀割,舌紅苔薄白,脈沉弦。
3.2 氣虛血瘀,肝胃氣逆 咽喉疼痛,或吞咽不利,時欲嗆咳,氣短神疲,心煩易怒,稍急進食水則嗆,舌淡紅,邊尖或有瘀點,或有齒痕,苔薄白 ,脈緩,或沉細。
3.3 氣陰兩虛,陰津虧乏 進食水嗆咳,吞咽困難,氣短神疲,口干欲飲,形瘦肉萎,唇舌色紅,舌面口唇干燥,苔薄或少苔,脈細數。
3.4 肺脾氣虛,陽虛內寒 進食水嗆咳,吞咽困難,氣短神疲,口多涎沫,時時欲唾,四肢不溫,肌肉萎軟,舌淡暗,多齒痕,舌苔水滑,脈沉弱、細數。
痊愈:吞咽障礙完全恢復經口進食,正常飲水無嗆咳;顯效:吞咽障礙明顯改善,臨床分級緩解達2級;有效:吞咽障礙有改善,吞咽分級提高1級;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附注:臨床實踐中由于缺乏對顱神經和上下肢周圍神經病損程度進行客觀分級評定的標準或指南,以致臨床效果評價亦缺乏較為準確的參照,更無法分析判斷治療方法是否恰當。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我們根據多年臨床實踐,對常見顱神經病損和周圍神經損傷的程度和范圍進行評估,按病損輕重進行分級,其目的是提供一個臨床可以參照的標準。多年來這些標準指導我們臨床實踐,并作了一定范圍的效度、信度回顧和前瞻研究,同時在各類相關研討會、繼續教育學習班上公開交流,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今仍以草案形式發表,目的是拋磚引玉,征求批評意見,以期更加完善,成為臨床應用效果評價共同參照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