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1審美的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
審美的差異性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所處階級,生存時代,所屬民族和個人修養等因素。另外,特定的社會思想和實踐內容,同樣影響和制約著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最終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這種差異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審美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審美觀點不同。由于審美過程是主客體相互影響并最終統一的過程,因此,主體因素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主體的不同觀點,導致審美的結果必然會有差異性。例如,一個男性客體,面貌普通,但具有較強工作能力。這樣,對于部分觀察主體,認為其具有美感,而其他觀察主體可能有相反觀點。究其原因,部分人看重外貌因素,會認為沒有美感,而其他人看重能力因素,便產生了美感。這種差異性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另外,以一個盒子作為觀察客體,有的觀察者認為盒子具有美感是因為它外形方正整齊,而其他觀察者會覺得美感產生于它的實用性。甚至會有部分觀察主體沒有發現任何可以發掘美感的角度或者特征。在不同的觀察者眼里,客觀事物各有其美,表達途徑和方式多種多樣。這表明美感不僅存在于事物本身,還在于觀察物體的對象??陀^事物的美與不美在不同的觀察者眼里是千差萬別的。
其次,審美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時代的審美觀點不同。從古至今,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一直到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跟隨著時代的腳步,不同領域審美觀在時代的更迭中不斷發展變化,展現了豐富的多樣性。不同的時代又存在復雜的自然社會因素,這些因素影響著人類的思想,使其不停的變化著。因此,審美的差異性的存在是必然的。例如,原始人類的思想未完全進化,但其使用樹葉片遮羞,而且把貝殼或動物的牙齒掛在身上作裝飾。在封建社會,女性需裹腳,在現代人看來殘缺的小腳在當時卻被視為一種美的形象,甚至這種形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事人的生活,婚姻和命運。在唐代,以胖為美是流行觀點;在現代,以瘦為美是流行觀點。另外,各個時代的服飾也都不盡相同。從這些例子不難發現,不同時期的審美標準具體非常大的差異性。
再次,審美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審美觀點不同。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審美特點。其中,服飾充分體現了審美觀點的差異性。例如,在蒙古族,男子偏愛穿著長袍和圍腰,而婦女更喜歡穿著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第二件為外衣,第三件為無領對襟坎肩。而在回族,男子喜歡帶黑色,白色或者棕色的無沿小圓帽,可是婦女多帶蓋頭,在特殊場合還需帶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下巴,后面到肩。另外,維吾爾族的花帽是他們美的標志之一。藏族婦女冬穿長袖長袍,下穿無袖長袍,里面穿花襯衣,外面為花圍裙,等等。由此可見,各民族地域之間的審美觀點是不同的。
2審美差異性存在的原因
審美差異性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審美主體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審美標準。對于同一件物品,對它進行審美的主體可能有很多,而這些主體所受到的各個方面的影響也是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總體可以歸納為兩方面原因,即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也可以描述為內因和外因,具體可以理解為,包含此審美主體自身所具有的審美標準和后天通過外界影響而形成的這兩個方面。任何一種審美標準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因此這二者是同等重要的。而審美差異性就是主體經過內在和外在作用后形成的不同審美標準造成的。
首先,我們來考察審美主體自身所具有的因素,例如遺傳因素。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征,先天所具有的一些特質決定未來此個體具有異于其他個體的審美標準。
其次,我們進一步關注各種外界因素對審美主體的影響。一個人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所處的生活環境,繼承的文化傳統,生存的地理環境,這些因素都對日后審美標準的形成產生了影響。由于外部原因眾多,這里簡單介紹不同時代的人們具有不同審美標準的原因以及各民族之間審美差異性的原因。
造成不同時代審美觀差異的原因包括:社會的發展狀況,人類的意識,時代的局限性,社會意識中其他因素等,這些因素對審美意識都具有制約和影響。原始社會人類的思維復雜度相對較低,謀生多以打獵為生,因此出現了人類把動物的牙齒穿起來掛在脖子上為美的現象。在封建社會,經濟文化都有一定的發展,人類的審美意識逐漸形成,加上必要的物質條件,他們可以制作一些自己喜歡的器物。服飾,器皿,房屋等諸多方面的審美觀都發生了變化,并且不斷地改變著。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服飾發展的全盛時期,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發達。這個時期的女子服飾,豐美華麗而且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隨著時間流逝,到了現代時期,人們觀念發生了變化,更多追求舒適,健康和個性。以發達的經濟為基礎,這個時期體現出中西融合,服飾設計個性化,款式新穎和樣式獨特的特點。不同民族具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民俗特點,文化傳統和心理素質,因此,民族之間也存在審美觀點的差異性。每個民族的審美標準都和當地的傳統有著密切關系。
3審美差異性對人的影響以及正確的審美觀
審美差異性的存在,導致了人們具有的不同的審美標準。這樣,一方面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人們在各個領域生產出各種各樣款式的物品供消費者選擇,每個人根據其獨自的審美標準可以自由發明創造,這樣就在社會中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繁華景象。另一方面,由于審美的差異性,人們各持自己的審美標準,避免不了會產生不同觀點,發生辯論,有的人認為這樣是美,有的人認為那樣是美。盡管如此,在各種各樣的觀點里,我們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審美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堅持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內在美即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美感,是人的本質美,人們把它比作清晨葉子上的露珠,清澈見底的湖水,天真無邪的笑容,晴朗蔚藍的天空。外貌美也是一種美,但這種美具有變動性,只有心靈美才是永久的。因此,我們自身要提高內心修養,把握內在美,看待別人時,我們不能只看外表,內外皆美才是真的美。
其次,要堅持真善美的統一。如果說真的東西不一定美,那么假的東西絕對不是美的。善與惡相對,人們總是對善行善舉回報以感恩,而對于惡行,從古到今都是唾棄且避之。真善美三個缺一不可,三者缺一個就不是真正的美。要堅持真善美的統一。
再次,要堅持創造美與享受美的統一。世間萬物存在各種各樣的美,我們在享受美的同時也要創造美,各個領域都可以創造美,我們不能安于現狀,要努力進取,在學習前人的方法后,經過自己的思考,研究,創造出新的美,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同樣,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在享受從古至今各位畫家的作品的美妙的同時,要學習他們的繪畫技法。在掌握的同時,再去創造新的技法,新的作品。
最后,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是,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要用發現美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尋求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工作中,學習中,休息中,最能表現真善美的那些瞬間,把它們記錄下來,用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方式表達在畫紙上,讓我們留住這些美的瞬間,也讓以后的人們能夠同樣分享這樣的美妙。在繪畫實踐中,同樣要結合美學知識,正確分析,準確把握,多思考,多觀察,多實踐,多創新。審美差異性的原因以及影響,除了本文中所提到的內容,還有其他很多方面,需要我們用心去探索和發現,在探索的過程中,還會有更多的收獲。讓我們尋求美的同時,享受美,也創造美。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