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戈
摘要:在眾多作品中最為有名的要數清唱劇《彌賽亞》以及《讓我痛哭吧》,這兩個作品對演唱者的聲樂技巧十分講究,要嚴格把握演唱時的呼吸、發聲、共鳴聲音位置以及咬字吐字等方法。因而在本文中對亨德爾聲樂作品訓練進行深入探討之時,主要以《彌賽亞》以及《讓我痛哭吧》為主要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亨德爾的作品對聲樂訓練的影響與作用。
關鍵詞:亨德爾;彌賽亞;讓我痛哭吧;聲樂作品訓練
喬治·弗雷德里克·亨德爾在德國乃至全世界的聲樂界都享有盛譽,他的一生創作無數,并給后人留有許多音樂財富。但是他并沒有把自己看得很高,而是作為蕓蕓眾生中的一員,一直追求的是一種平等的世界。而這一點也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藝術十分貼近當時的時代,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為了能夠讓音樂更加觸動人的心靈深處,亨德爾在創作中常常使用簡潔的音樂手法營造出聽覺上的盛況,而其中不乏清晰的復調段落時不時出現在簡練的主調和聲風格中。而為了適合多種不同的創作環境以及舞臺背景,在簡單旋律之中亨德爾運用到了許多的聲樂技巧使得這些簡單的音符變幻莫測,從而形成了一幅幅流傳至今的佳作。這樣的作品也給聲樂練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讓學習者能夠在感受音樂的同時掌握和鍛煉更多的技巧。同時亨德爾的作品對美聲唱法的發展以及進步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時他的歌劇創作也給巴洛克時期增添了一抹絢爛的色彩。
1亨德爾聲樂作品的風格
“美聲唱法”誕生于意大利,并以其獨特的演唱魅力而聞名于世,如今美聲唱法已經成為全世界的音樂語言。它不同于其他的演唱方法,主要是以混合聲區為主,在演唱風格上講究的是優雅之態,以飽滿的情緒歌唱出千萬思緒;在聲音上講究的是聲音的起落與連貫,以輕松之態柔和起音、圓潤落音;在演唱技巧上講究的是呼吸與氣流的合理運用,通過氣流與人體的共鳴作用發出聲音。而這一專業唱法在當時廣為流傳,對亨德爾的創作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了將美聲唱法的混元敦厚、柔美飽滿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亨德爾在其作品中大量運用到了聲樂技巧,以滿足歌劇舞臺的感情需要。
(1)讓我痛哭吧。《讓我痛哭吧》是亨德爾第一部意大利式歌劇《里納爾多》中的一首著名詠嘆調,是由劇中主角里納爾多在為自己不幸的遭遇而大感悲傷之時所歌唱的。而這首曲子是由宣敘調以及詠嘆調兩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對情感的表達也是不一樣的。宣敘調中主要用在里納爾多對阿爾米達的苦苦哀求,因而選用一種乞求的音調來渲染情緒。而詠嘆調分三個部分,由最開始的F大調轉變為C大調,然而再轉為F大調。第一部分的整體感情基調為悲情的,基本上都是在哭泣,因而選用F大調與作曲家所安排的結構十分契合,符合當時舞臺情感的宣泄;而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轉換主要體現在F大調到C大調的轉換上,這種轉換在聽覺上給人以力不從心的感覺,而這一感覺與劇中人物里納爾多對抗悲慘命運的無奈是如出一轍的;第三部分同樣使用F大調將情緒推向高潮,渲染出痛苦絕望的氛圍。
(2)彌賽亞。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雖然內容是取自于《圣經》,但是形式上的創作又超脫于一般的宗教作品,它的舞臺魅力以及對人性的深入探討使得這一飽含英雄主義精神內涵的佳作名垂千古。其創作特點在飛《彌賽亞》中的第一首《安慰我的百姓》中可窺一斑,十分講究人的嗓音與舞臺情感宣泄的統一。《安慰我的百姓》以耶穌傳教為主要內容,因而在歌曲內容以及旋律上更加莊重。從歌曲的伴奏上看,為了營造出耶穌在山谷間傳教時聲音回蕩的意境,在歌曲后伴奏都會用相同的音型,以達到回音的效果;在隨后的伴奏中,為了能夠讓耶穌傳教的聲音更加柔和平實,則運用到了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復的技巧。
2亨德爾聲樂作品訓練
對于學習聲樂的人來說,特別是學習美聲唱法的,亨德爾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不僅對演唱者的要求較高,而且對他們后期的幫助也十分大。其實在亨德爾所創作的歌曲中,有很多的歌曲更加講究自然與和諧,因而曲目的整體音域不寬,有利于充分發揮演唱者的自然的嗓音潛能。同時,亨德爾的歌曲有很多在演唱時需要氣息的配合與運用,而對氣息的控制力是現在美聲唱法中十分難以掌握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亨德爾還善于運用中聲區,而這一聲域的練習對于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以及培養良好的發音習慣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實亨德爾的作品不光只有這些特點與作用,他作品中的較強節奏感以及注重聲樂行腔的細膩、流暢等對演唱者平日訓練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有利于演唱者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因而,可以說亨德爾的作品有利于聲樂各個環節的訓練與提升。下面將以亨德爾的《彌賽亞》以及《讓我痛苦吧》為例,探討在進行聲樂訓練時所需要注意的幾點。
(1)氣息。對于美聲唱法的演唱者而言,對氣息的控制是十分關鍵的,這既關系到演唱者是否將歌曲完美演繹,有關系到演唱者是否具有連貫、圓滑的旋律線條。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氣息控制方法才能夠通過強、弱、快、慢的氣息變化展現出不同的情緒,才能夠更好的演繹一首歌曲。在清唱劇《彌賽亞》中有一首歌曲《安慰我的百姓》,這首歌曲是以耶穌傳教為主要內容展開的,因而整個歌曲的旋律是莊重的、嚴肅的。在演唱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氣息來控制整個樂句,以展現出平穩之態。同時還需要音量上的配合,而這又需要氣息的支持。
(2)聲音。從亨德爾的創作風格中就不難發現,他講究的是一種自然的唱法,以人的自然嗓音為主,展現和諧之美,因而他的歌曲演唱基本上是不會超出人類的自然發聲區域的。這一點可以從亨德爾善于運用中聲區得到驗證,并且聲音更加柔和、圓潤。而這種不造作、不刻意的唱法通過鏗鏘有力的聲音更加明晰細膩、高雅清新。《彌賽亞》中就不乏這樣的訓練作品,尤其是對于男高音聲樂訓練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經典樂段。通過對亨德爾作品的不斷研究與練習,可以發現其中深藏的奧秘,對于演唱技巧的鍛煉是十分重要的。
(3)力度。力度的控制與變換有助于劇中人物情感的變換與轉移,對于舞臺效果的渲染是十分重要的。而亨德爾的作品中就有很多的作品具有較強的節奏感,這些旋律感就需要演唱者對于力度的掌握與巧妙運用。在《讓我痛哭吧》這一歌曲中,其中的詠嘆調分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由原先的F大調轉換為C大調,而后再轉換為F大調。所以整個曲目跌宕起伏,通過不同的力度展現出不同的情感,以感染廣眾。在《彌賽亞》中為了渲染出耶穌傳教的莊嚴,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能夠將力度控制在一個有效的范圍內;然而隨著情感的不斷變化,也需要演唱者在有效的范圍內能夠自如的掌控力度,以不至于演唱過于嚴肅、沉悶。所以說,對力度的控制是有必要的,而進行亨德爾聲樂作品的訓練就可以在這方面中有很大的收獲。
3小結
聲樂練習對于演唱者而言是必修課,是提升自己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因而需要對這個階段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一階段就是一個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通過訓練建立良好的歌唱狀態以及歌唱習慣。所以這也就要求訓練曲目應該包含眾多歌唱技巧在內,而亨德爾聲樂作品在這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于聲樂練習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在平日的訓練中訓練者不僅僅要認真對待每一次的訓練,更是要對亨德爾聲樂作品進行仔細研究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讓·加盧瓦.亨德爾畫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林俊卿.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62.
[3]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