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
摘要:本課題旨在通過對北部灣經濟區城市——北海市公共導向系統的研究,分析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為把北海打造成“無障礙”國際化旅游城市提供軟件支持;為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建設乃至其他城市建設提供具有較高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公共導視;人情味;人文定位;人性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建設的變化日新月異,城市的功能也逐步的完善與多樣化。進入新世紀,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與城區面積不斷地激增,城市間人口流動的頻繁,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城市功能開始細化,城市變得越來越復雜。以本課題研究的廣西北海市為例,從解放之初的小魚村,到如今百萬人口的濱海旅游城市,城市變得越來越繁華,越來越大。北海市的規劃者們在努力逐步完善城市硬件基礎設施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城市的“軟環境”,即城市的形象、人文關懷、服務品質等個性化特征。讓游客進入北海后感覺不是到了一個鋼筋混泥土的城市森林,或是到了中國沿海眾多濱海城市中的一個。本課題要著重探討的是城市“軟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城市的公共導視系統”。
進入一個陌生的城市或生活在這個城市任何角落的人,不假借別人的指引,而是通過對城市環境中的某些特定符號,就能很高效、便捷的到達既定的目的地,通俗地講就是在城市森林中不會迷路。這種設置在城市環境中的特定符號就是城市公共導視符號,它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通過為期三個月的北海市城市導視系統的考查和調研,重點圍繞北海市內旅游線路,北海公交車站臺,北海市城市進出口,北海市重要廣場、公園,北海市購物商場,北海市居民小區,現場采訪了數百位市民和游客,發現目前北海公共導視系統的現狀是:政府重視度不夠,投入不足,使得導視系統缺失、不完善,整體上簡單化,整個城市缺乏系統性規劃等諸多問題。如果將這一現狀細分,可以集中歸納為如下幾方面:
1公益導視系統的“人情味”缺失,風格趨同化
所謂“公益導視系統”,即在公共空間或環境中起到警示、提醒、關懷作用的文字或圖形符號。它是拉近人與環境關系的一個重要載體。一套完善、個性化的公益導視系統能使初到陌生環境中的人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導視與環境能融為一體,相互增色。考查北海市所有公益導視符號,無論是北部灣廣場、長青公園、銀灘公園,都及其的相似。設計理念的陳舊,制作材料的簡陋,制作工藝的粗糙,給人的整體視覺心理感受是:冷冰冰的文字,千篇一律的風格。設計師似乎是為了“長官任務”,可能根本就沒有設計。就拿北海著名旅游景點,號稱“天下第一灘”的銀灘公園的公益導視系統為例,十里銀灘沒有找到一塊讓人眼前一亮,或記憶猶新的公益導視牌。“禁止下海游泳”、或“勿將汽車停放在草坪“等,在設計時既沒考慮公益導視系統設計因地制宜的特點,也沒考慮在這個環境中的人的感受。海邊公園應該營造怎樣的一個氛圍,與其他濱海城市海邊公園有何顯著區別,這就要努力釋放被設計對象的個性,而不是使其趨同化。銀灘公園公益導視設計因脫離了海洋環境和海洋文化等因素,缺乏人情味,最終給我們帶來冷漠、雷同、無生機、缺乏個性的感受。因此整個景點的品味也因這個細節而降低。
2環境導視系統設計缺乏“人文定位”和審美愉悅
環境導視系統在特定的環境中有其特點,涵蓋領域也很寬廣,如樓盤社區、商場酒店、商務辦公、休閑旅游等,因其環境的差異風格與功能也不盡相同。但功能、文化、審美是優秀環境導視設計必備的條件。本課題重點探究的是北海市旅游景區的環境導視系統部分,以北海銀灘公園和北海老街為例,進行重點研究,筆者認為成熟的環境導視設計應具備如下三大功能:(1)信息傳達功能或導視功能。所謂傳達功能也可理解為導向功能,就是識別、指向、說明、引導等功能,以傳達信息為主要目的,以信息精準為衡量好壞標準。在環境中可以是多種形態存在,有視覺形式和非視覺形式(如聽覺、觸覺、嗅覺),它是導視系統中最基本、廣泛的功能。無論在何狀況下都是最為重要的,在設計時更多側重其國際化、精準性、持久性、系統性和強識別性的特征。(2)文化功能。導視系統既不是一個孤立的箭頭文字,也不是一個語義獨立的標志圖騰,它是特定環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環境導視系統設計中尤為突出,環境導視符號往往能夠與環境特征共生共融,共同營造某種純正的地域文化氛圍,或獨特的情境,并通過設計中的圖形、色彩、造型、材質等形式表現出來,它是對第一大功能“導視功能”的升華,也是區分環境地域特征的個性功能。個性也就是獨特性、差異性,從文化定位上最為突出主題特征,不嫁接,不抄襲,不雷同,從語義上尋求文脈關系和文化認同感。(3)審美功能。環境導視設計的審美功能,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某種靜態的定義。它是一種建立在全方位、多維度基礎上的一種整體審美感受,在環境導視設計中具體表現在:一種記憶猶新的輕松感受,一種詩意棲息地的美感,不刻意,清新自然,詩意般的感覺,它是在前兩者功能上的一種意境提升,一種最終的“印象”,它體現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與藝術格調,也集中折射出設計師視野的廣度與藝術審美的深度。
基于上述觀點,考查北海銀灘公園和北海老街兩處景點都同時暴露出環境導視系統設計信息傳達功能弱,文化定位迷糊,審美感受缺乏等弊端。從北海老街、銀灘公園可以看出,很多地方導視都沒精準的信息,箭頭方向、角度不對,距離表述不精準,基本信息缺乏。很多地方都沒地圖和當前所在位置,以及東西南北方位等基本信息,游客憑借北海的公園導視很難舒適、準確無誤的到達指定位置。環境導視設計時既沒結合北海市城市形象定位,也沒能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譬如北海市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等文化資源優勢,只是一味簡單照搬其他城市符號,如音樂噴泉廣場、城市雕塑等。視覺導視系統除了基本指示功能外沒有任何文化和審美意味,很難從設計上看出與廣西欽州、防城港、海南三亞、廣東湛江等海邊城市公園的差異來。
3導視設施制作、設置缺少“人性化”思考
所謂人性化的設計,主要指在設計中體現人機工程關系,講究科學性,能充分照顧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導視系統設計中的人性化思考,主要體現在:導視牌的形狀、大小、箭頭的特點、文字的特點、顏色的特點,導視牌設立、安放的位置、角度、高矮、遠近等。導視牌材質的選擇,設計制作時是否考慮了氣候因素(溫度、濕度、強度)、環境因素、文化因素和特殊人群(盲文、聲音提示)等綜合因素。總而言之,一個成功的導視設計要通過導視設施作為載體來實現其信息傳導的功能,它是導視系統設計中的實物部分。
考查北海導視設施后得到如下幾點問題:(1)材質簡陋,很多地方都是以戶外噴繪材料為主,亞克力材料和較少金屬材料,沒有考慮北海高溫、多雨水、臺風、海風咸度高,潮濕等氣候特點,結果經常出現導視牌壽命短,更換頻繁,信息確實、識別性弱等問題。(2)導視系統設施載體形式單一,沒考慮多種形式的綜合運用,以滿足多層次需求。例如,銀灘每年都會有游客下水游泳時被海水卷走,主要原因是外地游客不太了解漲潮與退潮規律。但環顧整個銀灘公園,卻沒發現一塊提示游客注意潮水四級變化及漲退潮注意的警示牌,或廣播、語音提示。游覽北海市區所有景區(老街、銀灘、冠頭嶺),發現北海導視設施主要以立面導視牌為主,沒有地面導視、電子導向(LED)、立體導視(雕塑)、燈光導視(夜間導向)、反光材料、環保導視等。尤其是銀灘公園,作為北海最為出名的海邊公園,夜間休憩、游泳、游玩的人比白天更多,尤其是夏天,為提醒游客在指定的安全區域游泳或沖浪,主管部門在不同區域都立有“禁止下海游泳”或其它提示性導視。但設計時沒有一處考慮采用燈光、夜間導視、反光材料或電子導向牌的設施。所以,一到夜晚,北海銀灘公園內所有導視牌都失去其導視的功能價值。(3)導視設施位置安放不合理,高度、角度都沒考慮人機工程關系,經常出現導視牌被植物遮擋、或導視牌過于集中在人流集中區域,在人流相對較少的地方,數量很少或幾乎沒有。(4)導視系統設施沒考慮特殊人群。在北海的旅游景點中幾乎沒有供殘障人士識別的非視覺導視系統,如盲文導視、聲音、音樂引導等,北海作為發展與東盟關系的重要城市,在旅游景點也沒有出現英文或東南亞等國文字以供來自國外的游客閱讀。而作為旅游城市的標志性景點,這些人性化的設施是不可或缺的。
4后期維護和信息反饋缺少,再生能力弱
一個城市公共導視系統的完善與否,不僅要考慮設計創意層面、工藝材質層面,同時還必須配套有后期的維護、修繕、更新等服務管理層面的舉措。一套導視系統就像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每個部分都不能或缺,否則,它的導視功能將大大減弱,并最終崩潰而失去再生能力。北海市區公共導視系統的后期維護非常薄弱,經常看到很多破舊不堪、年久失修的導視牌,還有很多因破舊無人修理而用臨時性、簡陋的導視牌所取代的。筆者認為出現這樣現狀主要有如下原因:(1)沒有明確部門負責統籌安排或專人負責監督管理;(2)設計時缺乏系統維護意識原因;(3)維護費用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計劃在內。總而言之公共導視系統的后期維護,是整個導視系統能否正常、高效運作的重要保障,通過后期的維護和受眾的信息回饋,設計和管理者們可以及時更新、調整在設計、制作、設置等環節中出現的問題與紕漏,并最終實現整個導視系統的持續生命力和再生能力。
5結語
本課題旨在通過對北部灣經濟區城市——北海市公共導向系統的研究,分析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為把北海打造成“無障礙”國際化旅游城市提供軟件支持;為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建設乃至其他城市建設提供具有較高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肖勇,張尤亮,圖雅.信息設計[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
[2]肖勇,崔方健.導視設計[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
[3]安德烈亞斯·于貝勒.導向系統設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