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仁
摘要:北海銀灘作為著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游客體驗需求的提升,導視系統急需更新設計和規劃,以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滿足游客的實際需要和審美需求。
關鍵詞:銀灘旅游區;導視系統;定位;規劃
導視系統,作為一種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但有著引導、說明、指示等功能,也是環境布局的重要環節,是營造風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全面理解和正確認識它,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對于來北海銀灘旅游度假的游客,目的就是為了感受自然,放松心情,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統一、簡明、便捷的旅游導視服務是滿足游客需求的基本保障,其合理的設計和運用不僅可以給游客帶來便利,也能使旅游區更具特色和魅力。在現代旅游中,導視系統已不單是路牌,還是另一種獨特的景觀。一個具有文化藝術內涵同時完善的導視系統是景區品牌價值的歸納與提升,也是今天北海銀灘旅游區發展規劃的方向。
1北海銀灘旅游區的導視系統設計定位思考
北海銀灘位于享譽海內外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開放城市——北海市。北海銀灘是1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一,西起僑港鎮漁港,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面積超過大連、煙臺、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北海銀灘旅游區的開發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按國際一流標準規劃和開發24公里的銀灘旅游經濟帶,進行銀灘規劃國際招標。”并于2001年6月通過了美國莫里斯建筑設計公司以“珠鏈式”的設計理念的設計方案。2002年11月,北海市政府投巨資按新的規劃方案對銀灘旅游區進行改造,改造后的銀灘初步建立起了導視識別系統。由于游客迅速增長,產生諸多要求,而很多配套的政策、措施及設施,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嚴重滯后,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的要求,為此引發了諸多矛盾和問題。顯然推進銀灘旅游區導視系統設計有著較好的基礎和前景,也面臨許多現實問題和困難。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來思考定位銀灘旅游區導視系統。
導視定位首要是準確性,銀灘旅游區地域跨度大,標志性參照物少,人流量大,游客很容易迷失方向,導視系統的任務就是把景區信息準確反映給游客,為游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導視信息。銀灘旅游區現雖有導視系統設計,但是我們依然會發現想順利的去往某地,或想快捷找到距離最近的公共衛生間絕非易事,在旅游過程中更多的還是依靠導游和直接詢問解決實際問題。很顯然,我們的導視設計做的不夠完善、科學與人性化,沒有真正發揮導視系統應有的作用。景區導視系統的構建不能是空架子,它應該是建立在便民基礎上的一種生活品味與性格的升華,應該功能合理、有人情味、能準確體現景區意象。
其次是識別性,識別系統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四個方面。在原有二維媒介導視的基礎上,向三維、多維媒介發展,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為游客提供更全面、更方便、更快捷的立體電子導視服務,能夠更快捷、更清楚地給游客傳遞信息。同時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外國游客也越來越多,標識牌圖形色彩和文字的規范使用,更能方便各種不同語言的游客識別,同時無形中提升了銀灘的知名度。
再次是預見性,能夠提前給游客相關信息,讓游客有更多的自主空間和選擇,從中做出最佳的旅游方式選擇,給旅行帶來更多的樂趣。特別是在銀灘免費開放后,游客成分大多是散客游和自駕游,且成為主流趨勢,導視系統的預見性為游客提供了自主選擇空間和體貼周全的保障服務。包括景區的總體規劃介紹、推薦游覽路線、危險區域提示等。
同時還要通過導視系統設計突出文化性,銀灘既是北海的名片、也是廣西的亮點,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質海灘,是無數人夢想的濱海旅游度假勝地,很多人把第一次看海的足跡留在了這里。海洋文化、疍家文化也深深地觸動了游客們的情感和心靈,觀光之旅、休閑之旅也是心靈審美和情感的升華,導視系統就是傳遞這種美和情感的橋梁。
2北海銀灘旅游區導視系統分區規劃構想
隨著北海銀灘不斷向著具有獨特自然景觀的國際化旅游景區發展,景區原有品牌形象和景區內部導視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品牌文化提升的要求。北海銀灘還要針對品牌VI、景區公共導視系統更新方案,綜合考慮北海銀灘景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人文傳統、建筑風貌等多項因素,開始北海銀灘景區視覺造型基礎元素的提煉。它打破了以往按照導視內容分類的方式,從游客體驗和需求角度,實施樹形分類索引,將不同環境中的導視區別開來,建立索引系統。這種分類的好處在于順應了視覺觀看的習慣,不同環境、不同觀看角度、距離下的標識體現出不同的體量和內容設計規范。通過對北海銀灘文化導視系統進行反復的調研,包括自然氣候、地理位置、景區內各景點分布信息以及疍家文化和本土建筑結構的特點等,進行了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為此,得出了銀灘導視系統設計的幾種分區規劃方案:
首先,地域分區。如何有利于提升游客對景區環境的認知,豐富游客的游覽體驗。按照2001年《銀灘旅游區總體規劃》,銀灘旅游區共分為西、中、東三個區。西區從冠頭嶺到僑港,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主要功能為休閑度假,安排的項目有游艇俱樂部、冠嶺山莊、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以及一些度假型酒店,形成一個“靜”的區域。中區從僑港的港池到馮家江,相對比其他兩個區開發比較早,定位為娛樂型區域,將引進沙灘運動、海上運動等,并以銀灘公園為主導向海延伸,擴張各種不同活動的類型。東區將建成文化、教育、旅游綜合區域,包括大學園區及其相關科研單位、新行政中心、體育中心等。目前,已有北航、衛校等學校入駐大學園區,體育中心項目也已啟動。筆者跟隨團隊游客及自助游客在游覽銀灘景區的整個過程中,發現游客在游覽銀灘的時候,對整個景區沒有宏觀認識,對各景點之間的差異,各景點在景區內的分布認識模糊,游客在景點內自助性化較差。故在信息導視系統規劃中設計了一套適合銀灘景區游覽特點的“景區導視索引系統”。
其次,功能分區。規范管理景區的旅游服務項目,通過人文關懷,引導安全、舒適、愉快體驗,彰顯景區文化和氣質。外圍的飲食、停車、購物、沖淡、寄存等服務沒有景區統一的標識和規范引導,更談不上體現銀灘文化,再到沙灘及海面的管理,沙地車、水上快艇、出租太陽傘等服務項目還停留在原始階段,作為沙灘、海濱旅游的服務項目按不同功能區分都應該具備導視服務功能,展示具有銀灘文化特色的標識和圖案。
再次,色彩分區。通過導視系統色彩來區分,突顯區域特色和景區文化,導示系統的色彩可以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意識和感覺,對人的情緒和第一印象有著重要作用。色彩能與周圍的環境色彩形成互補關系,還可以強化色彩對比,使導視系統從周圍環境中脫穎而出,使人關注并接受相關信息。色彩也可以在一系列的導視中產生一定的視覺秩序,即第一信息、第二信息,這便是由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而導致的一種可利用的因果關系。特別是對于銀灘旅游區這樣開闊的游覽環境和高密度的游覽人群尤顯作用重要。
參考文獻:
[1]打造藍色海岸的珠鏈——銀灘改造紀實之一.
[2]章莉莉.城市導向設計[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3]王瑩瑩,沈德坤.旅游景區導視系統的色彩設計[M].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4]王峰.環境視覺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5]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