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言智
摘要:農村學生語言積累匱乏,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面很窄,閱讀量遠遠沒有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每學期僅靠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課文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豐厚語言積累,增強語文素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課外閱讀語文素養
農村學生語言積累匱乏,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面很窄,閱讀量遠遠沒有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每學期僅靠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課文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豐厚語言積累,增強語文素養。然而農村學生由于受學校辦學條件、家庭環境、農村社會風氣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很少,極大的影響了整體的語文教學效果。影響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順利進行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閱讀條件簡陋貧乏。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買書少。不少農村小學圖書室藏書少且極不標準。有的雖有圖書室、閱覽室但極其簡陋,形同虛設,且根本不用。這就沒有了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導致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較大限制。
(2)其他學科相互排擠。在小學中年級學段,除了語文學科外,數學和英語等其他學科也要占用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包括課余時間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做習題,背單詞等等。如果家庭條件較好,還會利用業余時間上各種興趣小組,這樣下來用于語文課外閱讀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
(3)教師指導力不從心。農村教師由于環境所限,閱讀面也很窄,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平時很少有人能夠堅持閱讀,教師自身也缺乏文學方面的修養,不能給學生以示范作用,也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閱讀。其次,教師很少指導或不指導,片面追求考試成績,不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的課外閱讀。
(4)家庭氛圍背道而馳。農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功利化,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意識淡薄。很多家長認為讀書就是為上大學,而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以高分作保障,必須多做題。因此,家長們在吃食物、穿衣服、做習題方面都舍得花錢,但能主動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籍的卻很少,甚至還有些家長以為課外書內容不健康,耽誤時間,影響學習。
針對這樣的現狀,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艱巨的任務。怎樣引導學生到紛紜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遨游暢翔、采珠拾貝?怎樣有效地指導農村小學中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怎樣培養他們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呢?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些淺顯的看法:
(1)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讓學生能讀書。農村小學傳統的教學觀念制約著學生的大量閱讀,想要培養學生積極的閱讀興趣與主動閱讀的習慣首先要轉變觀念,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閱讀的氛圍,營造培養學生讀書興趣的條件。一方面組織教師深入學習討論,使老師們認識到閱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在家長中廣泛宣傳,使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轉變家長的觀念。其次,就是降低課外閱讀的期望值。根據以往的觀察和經驗,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上,我覺得應該強調把課外閱讀看成是孩子的一種娛樂,娛樂是孩子成長的需要,沒有娛樂活動,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尤其是現代孩子面臨的競爭壓力較大,特別需要這種娛樂媒介。如果學生能把課外書籍看成娛樂的工具之一,他們就會自覺的去閱讀了。如果硬將其發展為一種單純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對它的態度就會像對待課本一樣了。
(2)通過多種途徑尋找書源,讓學生有書讀。1)充分發揮學校圖書室的作用。農村學校雖然條件差,但都建有一個圖書室,雖然圖書不多,但畢竟有書,決不能讓這些書閑放,圖書室必須對學生開放。學校明確專人負責,保證圖書隨時向學生借閱。2)充分發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針對農村書少的現狀,在班級中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必須從家中帶一本有價值的書放到班級的圖書架上,大家輪流交換借閱,一學期更換一次,這樣一年下來,每個學生一年可以讀到近百本的圖書。3)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的好處。爭取廣大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支持,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低年級學生以拼音讀物為主,中、高年級學生逐漸可過渡到純文字讀物。
(3)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愛讀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如花香引來蜜蜂一樣,從內心深處喜愛課外閱讀。
(4)加強指導培養習慣,讓學生會讀書。烏申斯基說過:“人的好行為習慣就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因此,從孩子入學開始教師就應培養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教師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是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要養成選一本就要讀完一本的習慣;二是定時,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天天堅持,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好幾天不讀;三是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四是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讀書姿勢和態度。這些習慣可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教師和家長要經常提醒、督促檢查。
(5)開展讀書晉級活動,激勵學生要讀書。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將閱讀考核內容分為若干個級別,每個級別安排一定量的必讀和選讀書目,凡是讀完相關書目的學生便可申報相應級別的考試,考試合格頒發級別證書,取得一個級別的證書后,再開始下一個級別的讀書。這樣讓學生有明確的讀書目標,并享受到讀書目標達成后快樂,以此激勵學生要讀書。
總之,課外閱讀貴在堅持,重在落實。教師及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督促學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閱讀任務。只要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造讀書的條件,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細心耐心地教育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會逐漸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會逐漸增強。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將會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