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桂龍
(新疆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攀枝花至田房高速公路望江嶺隧道出口邊坡位于望江嶺東南坡108國道以下的混合堆積層(Q4h)中,地形橫坡30°~35°,局部有小型平臺、陡坎,邊坡地表塊石散布,塊石直徑多在1.0~3.0 m間,個別達10.0 m以上,土體由含角礫(塊石)低液限粘土、小塊石夾(質)土、塊石夾(質)土構成,在ZK218+120、ZK218+320右15 m處各發育一個小型粘性土滑坡。隧道出口處混合堆積層(Q4h)巖性雜,厚度大,結構極不均勻。場地地表除上述兩處近期發生的滑坡外,未見拉裂、變形、滑動等跡象,但是其穩定性不高,存在局部失穩的潛在危險。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型粘性土滑坡體存在。
由于邊坡監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資金的投入比較大,因而,要求監測數據不僅能反映邊坡變形的情況,還要具有代表性,經濟合理。監測點越多,資金投入越大。監測點過少,又不能真實反映邊坡的變形情況。所以,監測點布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監測數據的的有效性,監測成本的經濟性。由于攀枝花至田房高速公路望江嶺隧道出口邊坡位于沖溝兩側,其中一側為碎裂巖質邊坡,另一側為土質邊坡,宏觀上應分屬兩個獨立的不良地質體。因而,課題組在隧道洞身斷面布置2個監測孔,J1和J2。隧道出口斷面共布置3個監測孔,J3、J4和J5。根據邊坡變形體現場工程中需要監測的物理量,監測儀器采用國產CX-03E鉆孔測斜儀。
邊坡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形通過位移—時間曲線,和位移—深度曲線來反映。位移—時間曲線即以測斜管監測初始值為基準,隨著時間推移,測斜管的相對位移曲線。它反映邊坡水平向隨時間變化的變形大小。位移—深度曲線即假定測斜管底部為不動點,隨著測斜管深度變化的累計位移曲線,它反映的是邊坡相對于邊坡假定穩定體的豎向變形情況。因而,正確確定測斜孔的初始值很重要。
根據本項目特點,課題組在測斜管安裝好24 h后開始監測,共測4次,取其平均值作為初值以與后續監測數據進行比較。
邊坡監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監測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監測頻率過高經濟花費也越高。監測頻率過低可能不能真實反映邊坡的變形,達不到監測的目的。根據望江嶺隧道出口斜坡工程的具體情況,并參考國內外類似工程的監測頻率,將該邊坡工程鉆孔測斜儀監測的頻率制定如下。
(1)6~8月為當地雨季,每半個月天監測一次,并根據變化速率調整監測頻率。
(2)其余月份,每1個月監測一次。
(3)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應視具體情況酌情增加監測的頻度。
自測斜孔安裝完成后,課題組從7月25號開始在所測初值基礎上進行了6次監測,各測孔切向隨時間變化的相對位移曲線如圖1~圖4。
對于J1孔(如圖1),相對于測量初值,其7月27日的法向最大位移達到了46 mm。相對于7月份,其后的8、9月份,法向位移處于波動狀態,最大變化為6 mm。10月15日的監測數據顯示,相對于7、8、9月份的,其相對位移較大,約40 mm。11、12月份,法向位移又處于波動狀態,最大變化為9 mm。這說明J1監測孔附近坡體在雨季發生了一定量的變形,而轉為旱季階段又趨于穩定。但是從邊坡的長期穩定性來看,J1監測孔會不會在下一個雨季出現較大位移,還需要進一步監測。

圖1 J1測孔隨時間變化的法向相對位移曲線
對于J2、J3兩孔(如圖2、圖3),比較各次監測結果得,兩法向變化曲線處于擺動狀態。但雨季時,波動量值較大(最大約20 mm),而旱季時波動較小,這說明降雨對坡體位移有較顯著的影響。

圖2 J2測孔隨時間變化的法向相對位移曲線

圖3 J3測孔隨時間變化的法向相對位移曲線
對于J4孔(如圖4),7、8月份兩次監測結果顯示其法向位移曲線在0~2 m深度范圍內都表現出趨勢一致,變化量較大,且在深度為2 m處出現明顯拐點,即該孔上部范圍土體在7月至8月之間產生了較大位移。分析其原因,7月底至8月上旬,為方便左線大橋橋樁施工,施工方在橋樁附近開挖了一條便道,新便道的開挖、工程車輛的行駛以及降雨影響使得J4上部松散土體產生局部滑塌。課題組于9月8日對J4進行現場監測時,發現測管距地面2m左右處出現較大變形,測頭無法通過。10月份課題組對J4管口進行修復。10、11月監測結果顯示,相對于以前數據,法向相對位移均較小,但在距離原管頂6 m(距現管頂4 m)處有明顯拐點,說明該處以上坡體發生較大指向臨空方向的變形。分析其原因,由于下便道開挖施工,使得坡面較陡,并且未進行任何加固處理,加上上便道上重車碾壓,使得下便道以上土體產生指向坡外的位移。
從圖5可以看出,J5孔法向相對位移一直處于波動狀態。但是,12月監測結果顯示,在距離管口1 m處,位移出現了明顯拐點,且有指向臨空側的較大位移。造成J5孔口淺部發生位移突變的原因,上、下便道之間擋墻滑塌時滾落下的石頭(也可能是抗滑樁樁孔開挖的石頭)砸到J5孔口處,對該孔淺部造成一定沖擊。

圖4 J4測孔隨時間變化的法向相對位移曲線

圖5 J5測孔隨時間變化的法向相對位移曲線
(1)初步測斜監測結果表明,望江嶺隧道出口斜坡整體在旱季變形量較小,而在雨季,局部巖土體有較大的位移波動(如J1孔)。后續工作中,應當加強雨季對斜坡體位移監測,同時建議加快進行加固處理,以確保工程安全。
(2)通過對鉆孔測斜數據分析,它能很好的反映出邊坡位移變化情況,為設計及施工單位及時采取相應加固措施提供依據。
[1] 楊航宇,顏志平,朱贊凌.公路邊坡防護與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 崔政權.邊坡變形監測[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 毛晉,李鳳儀.鉆孔測斜方法在京珠高速公路高邊坡防護工程中的應用[J].中南公路工程,2002,(12).
[4] 柳和平,陳榮卓,潘炬坤.公路邊坡自動測斜技術及遠距離監測系統[J].廣東公路交通,2005,(3).
[5] 陸陽,廖敬梅,廖軍.高填方路基衡重式擋墻變形及穩定的現場監測[J].中南公路,2006,(4).
[6] 夏元友,李梅.邊坡穩定性評價方法研究及發展趨勢[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11).
[7] 張社貴,賈世軍,郭懷志.巖石邊坡穩定的可靠性分析[J].巖土力學,1999,(10).
[8] 趙明階,何光春.邊坡工程處治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